03.07 書法功力從何而來?

古董一尊


從傳統碑帖中學筆法章法,勤奮學習,找好的老師請學習金會少走彎路



鄔亮鋒


要回答書法功力從何而來之前,我們還是先探討一下到底什麼是書法的功力,在我看來,書法雖然深奧,但我們也沒有必要將其看的太為複雜,歸根結底式的總結一下,書法功力無外乎三點

一、手上的功力。

書法是用手寫出來的,這一點不存在什麼異議,我們從接觸書法開始就著重訓練對手的精確控制,從顫顫抖抖到平平穩穩,從歪歪斜斜到橫平豎直,從坐姿枕腕到站立懸肘,無一不是追求手部的穩定、準確、可控、細節表達清晰,使之達到心手合一的境界,以滿足書法的變化以及章法的要求,反觀,如果對手部控制不力,欲圓反方,欲直反曲,欲豐滿反纖細,欲絲連反斷續,寫不由心,書不達意,如此這般的話不是學不得法就是欠缺錘鍊,火候不到談何功力。

二、書法知識的掌握。

所謂的書法知識就是書法的歷史、種類、名家、宗系。這些瞭解的是否透徹,分辨的是否清楚,臨摹的是否傳神,運用的是否合理等等,不是看你有多少天賦,而是看你研習了多長時間,磨鍊了多久的歲月,對這些知識能不能夠精通。書法浩瀚,欲集大成非一日之功。

三、文學功底。

有人說書法就是寫字,與文學有什麼干係,我覺得這個概念可不能混淆了,書法要表達出來的詩詞歌賦貼,四書五經傳,哪一樣不在文學範疇之內,在這點上面可萬萬偷不得閒,如果拿起筆來淨寫些白話,字再美也是牽強附會,怎麼會給人以藝術的美感呢。

知道以上三點既是書法的功力所在,再回答書法功力從何而來這個問題就不難了,簡單的說,書法的功力是練手練出來的,是學習學出來的,是讀書讀出來的,它們有一個共同的特點,就是你必須下苦功,費力氣,長年累月的去鑽研訓練,才能達到一定的高度,如果這三點能夠輕鬆嫻熟的掌握運用,那麼我相信,在書法創作中,信手拈來也必定能夠成為令人讚賞的精品。





元磊文傳


書法的功力從何而來,我想大致不外乎從這幾方面入手吧

1勤:有句成語勤能補拙,就是說明勤奮能彌補自身的不足。有很多書法方面取得成績的,與他們的勤奮是分不開的。在我的身邊有個老師,本來書法已經很有成就了,但仍然每天堅持練習至少6個小時,他說有時能練8個小時。坐到那就不起來了。各種字體都研習,所以每次來寫,都非常得心應手。麼有生疏感覺。

2能吃苦:要寫好字,必須能撲下身子,下苦功夫,三天打魚,兩天曬網絕對是不行的。不是那個老故事講的,王獻之學書法,寫完三缸水,寫了一個大字,讓老爸看,老爸給加一點,成太字。再讓老太太看,老太太說了一句,吾兒用盡三缸水,唯有一點象羲之。也許這是一個故事,但說明了下功夫的重要性。

3,書寫方式:一般練習書法的人,開始都是坐著臨帖,肘是擱在桌子上的,但如果寫書法

作品,大概都是站著,懸肘。懸肘需要長時間練習,功力自然上身。好比戰士練槍,有的給槍上掛磚頭,或者其他東西。也是練習臂力的方法。長時間站著練習,經常累的腰痠腿疼,能堅持下來的,肯定會有城裡的。

總之,書法的功力,來自於長期的堅持不懈的努力。誰堅持下來,就能取得好成績。

不足之處,還望方家批評指正!








三秦曉露1


書法功力從何而來?這個問題說起來容易,做起來卻絕非易事。答案就是一句話“書山有路勤為徑,學海無涯苦作舟”。

書法技巧的功力包含筆法、結體,章法、墨法,甚至還要具備對毛筆、紙張性能的深入專業研究,這些都是致使自己一步步走向書法藝術創作最高境界的基石。所以說學習書法絕非一日之功,不要說普通人,就是極具天賦之人,不加以勤奮練習,也是徒勞無功的。

比如書聖王羲之小的時候,練字就十分刻苦.據說他練字用壞的毛筆,堆成了一座“筆山”.他家的旁邊有一個小水池,他常在這水池裡洗毛筆和硯臺,後來小水池的水都變黑了,人們就把這個小水池稱做“墨池”所以至今還有“臨池學書”的傳說。長大後的王羲之字已經寫得相當好了,但他依然筆耕不輟,每天堅持練字,甚至到了廢寢忘食的地步,他的夫人為此勸說道:“你的字已經寫的很好了,為什麼還要這樣苦練呢?”王羲之卻說:“我的字雖然寫得不錯,可那都是學習前人的寫法.我要有自己的寫法,自成一體,那就非下苦工夫不可.” 經過一段時間的艱苦摸索,王羲之終於寫出了一種妍美流利的新字體.大家都稱讚他寫的字像彩雲那樣輕鬆自如,像飛龍那樣雄健有力,他也由此被公認為我國曆史上傑出的書法家。像這樣的事例從古至今數不勝數,可見大家們都是如此,我們凡人又有什麼理由不勤奮呢!

當然書法的功力也絕不僅僅只侷限於嫻熟的技法,以及紮實的基本功這一技術層面之上,這個層面只要做到“簡單的事情重複做,重複的事情認真做,”數十年如一日以這個心態去修行就可以達到的。

書法要想上升到藝術的境界,只侷限於嫻熟的技法,紮實的基本功是遠遠不夠的,我們還要注重精神層面的修養,要想進一步提高藝術造詣,就必須從文學上努力和下功夫,書家沒有深厚的文學修養,沒有廣博的文化素養,書法的境界是提高不上去的。

人是書法之基。中國書法與其他各類藝術顯著的差別之一就在於書法品評以人品為先。劉熙 載在《藝概·書概》中說:“書,如也,如其學,如其才,如其志,總之曰如其人而已。”被歷代書家們推崇的唐代書法大家顏真卿,由於他為官清正,剛正不阿,所以被世人稱為 “心正則筆正”,顏真卿一身正氣,因此,他的書法氣勢博大,神采飛揚。正所謂字如其人,就是這個道理。

綜上所述只有具有深厚的傳統功力,加以深厚的文化底蘊,提高個人的道德修養,方才能寫出的書法具有的書魂,否則就成了沒有價值的筆墨遊戲。


以上皆是自己的一些淺見和自己臨寫的趙孟頫《洛神賦》,歡迎書家一起交流學習。

#書法愛好者#書法#我要上頭條


紅茶書畫美學空間


一、天賦與興趣。興趣是最好的老師,有了興趣才會主動學習 ,才會對書法神之往之,才會有學習的決心。如果你天賦異稟 ,從小對這種抽象符號比一般人領悟的好,如小孩一塊練字 ,你對字的筆畫,結構把握的準,不僅學得快,學的像,還能指出其他人的不足,那麼,這就是天賦了,你在書法學習的路上就像搭上了快車。

二、安靜與孤獨。學習書法是一個人的耕耘,默默的,靜靜的。外面的喧囂和熱鬧都不屬於你。

三、勤苦與毅力。書法是人書俱老的藝術。冬練三九 ,夏練三伏,春困秋乏,一日不可懈怠,日摹夜揣,坐寫行思,不敢一日不動筆,多日不動,眼疏手生,數月不動,功力廢止一半。還有學習書法經常會遇到瓶頸期,迷茫痛苦,只能咬牙堅持。

三、方法與技巧。不能一個人在那盲修瞎練。掌握了方法就是掌握了書法法門的密碼。鄭誦先強調學習書法的順序不能顛倒,初學者先從漢魏碑刻學起,而不是楷書。臨帖要先讀貼,讀透每一個字,筆畫特徵、結構、章法,每一個筆畫的長短粗細,角度大小形狀,是如何起行收的,筆畫之間是如何穿插避讓,每一行字是如何映帶左右,氣勢貫通的 通篇是如何佈局的等等,再臨,再默寫。可以拜師親領教誨,可以通過網絡自學

四、專精與博修。在學習時,不能見異思遷,今天看著這個好學幾下,明天看那個好練幾筆。一定要先鑽一家,完全掌握要領,再學其他。小篆、大篆、隸書、行書、草書、楷等,每一種字體都要練,每一種都有多個書家,根據自己性格愛好選好一家都要學習數年,熟練掌握再學另一家。

中國書法是人書俱老的藝術 ,活到老學到老。相傳,王獻之練了三年一點都還沒學像,何況我們呢?所以拼命攻下一家,再轉下一家,各個擊破。

五、有我與無我。每日筆耕不斷,終於你的字和古人大家相差無幾了,這不是學習書法的目的,你不是他們的複製品,藝術總要傳承,總要創新。齊白石說“似我者死,學我者生”。你守住了傳統,還要努力掙脫傳統的束縛,走出傳統,糅合百家,創造出自己的風格。這也是最難的。

六、修煉與修養。要想讓自己的書法格調高,還要練習字外的功夫,即多讀書,讀哲學 、文學、美學、音樂等,全面提高你的藝術修養,藝術是相通的,這些字外工夫會讓你走得更遠。同時還要提高自己的個人修為,要“取次花叢懶回顧”,抵制金錢與世俗物質的誘惑,少參與給點錢就安照要求書寫的活動,少些媚俗,多些文人的風骨。

書法,這種抽象藝術,中國的文化符號,博大精深,是一生修為的厚積薄發,是人書俱老的藝術。


得閒居主


書法功力從何而來?簡單說,是一天天,一月月,一年年練出來的。理論上講,首先要選擇想寫的字體,或正楷或行書等,選好後再看模仿誰的字帖,然後勤加練習就行。但凡書法練習決不是一朝一夕能練好的,有的三五年,有十幾年,還有時間更長的。總之,書法的功力就是堅持堅持再堅持,得有持之以恆的精神。半途而費,三天打魚兩天曬網根本就別想練書法。只要你能天天堅持,一天半小時或一小時的,來年以後必有收穫。



光信善待家人


書法的功力實質就是書法的基本功,是書家各種技巧能力的綜合能力。也是能駕馭筆法,墨法,章法技巧水平。所謂駕馭筆法就是毛筆控制能力書寫強的人,不在意毛筆的好壞,不論是什麼種類的毛筆都能很好地控制,寫出符合法度而且精美的筆劃。書法作品墨色的層次變化完全是靠控制毛筆來完成的,它需要書寫者要有很強的控制筆速的能力和控制筆中含墨量的能力,飽筆當快,渴筆當慢。書寫篆書,隸書,楷書須整體和諧統一,首尾一致。書寫行書,草書須行與行之間的對比,爭讓,應承,穿插等技巧才有淋漓盡致的展示。書法作品中在各方面所表現出來的基本規範,筆法,結構,章法都符合規範要求,就可以說該作者很有功力。書法的功力正是日積月累學練出來的,提升功力也沒有別的竅門,只有一個字一個字地練下去。勉強說也有一個竅門,一門深入,一本範帖,每天兩個小時,練上5年,也就應該具有了基本功,書法功力是從多學多看多練而來的。





花寧書畫工作室


書法功力從何而來!不是說來就能來。這需要對筆墨紙認知到到位,對書法中的點線面審美正確,加之年頭長短,勤奮程度決定的。咱們常見得那些曬書法的多數認知不正確,都是側鋒入筆,又光又滑,再就是在那拖,拉,刷,,,,何談書法功力!很多人寫了一輩子,行家說沒入門兒!下邊兩幅字大家好好看一看比一比,第二幅是韓紅寫的,第一幅是田蘊章寫。我是很有感觸,也替書法專業人士臉紅!




雲雪書畫


書法就是寫字!寫字的功力從何而來?從勤學苦練中來!曾鞏在《墨池記》中寫道:“羲之嘗慕張芝,臨池學書,池水盡黑……”

古人云“寶劍鋒從磨礪出,梅花香自苦寒來”,說的也是這個道理。有些人總認為學習書法有捷徑,於是一直在尋覓捷徑,卻從未執筆去練。到後來,這事也就不了了之了。

書法的功力不是武俠世界裡面的神功,沒有人能夠把功力傳授給你。學習書法,無非是“師傅帶進門,修行靠自己”,一靠師傅帶進門,二靠自己勤奮。要是你想另闢蹊徑,那最好放棄學習書法的念頭,因為你一定會非常失望。

“羲之之書晚乃善,則其所能,蓋亦以精力自致者,非天成也。”或許,書法的好壞跟個人天賦有一定關係,但其中關係一定不大。記住,“不經一番寒徹骨,怎得梅花撲鼻香”。




倚齋聽風雨


書法功力的提高需要勤奮、開悟、修養、閱歷,缺一不可。

一是要勤奮。

要多寫,寫必須臨貼,選帖要準確。因為選帖的優劣,會直接影響我們學習書法的效果。我們應當選擇那些有深厚的傳統功力的書家。

舉個例子,歐陽通少時喪父,母親讓他按歐陽詢的墨跡練字,勤學苦練,終也成書法大家。

一本好的貼必須掌握它的特點,用筆結字,空間布白。整體風格,心領神會了,自然潛移默化成為你自己的東西。

二是要臨摹得法,要開悟。

選定帖後,不可見異思遷隨意更換;要每日臨摹,不可間斷。在臨摹的同時要善於讀帖、勤於觀察。點畫、用筆、結構,佈局等都要有所悟。

歐陽通臨摹父親書法就不是一味模仿,他的字更加險峻,橫畫有隸書筆意,用筆鋒芒畢露,有自己的特點。

三是要提高自己的綜合修養。

字外功也很重要。書法家不僅僅字要寫得好,還要有書法理論方面的修養,也需要文學修養,否則就是字寫的再好,也不過是個書匠而已。

四是歷練閱歷。

古人說人書俱老是書法的最高境界。比如歐陽詢,幼年喪父,寄人籬下,歷經陳,隋,唐三朝,歷經滄桑,這也造就了歐陽詢的險峻的書風。比如文徵明八十八歲行書《午門朝見》,\u0001人書俱老!

綜上所述,我認為,一個人的書法功力的提高需要勤奮、開悟、修養、閱歷,缺一不可。

以上為個人觀點,不一定準確,謝謝支持。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