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2.28 李白何曾來過廣宗並作詩?

李白何曾來過廣宗並作詩?

李存章

前些天,我在廣宗晚報編輯刊發了杜文忠老領導的一篇文章《文化有魅力——喜讀《可愛的廣宗》》,裡邊有這樣一段話:“……讀到唐代兩位著名詩人吟詠廣宗的美麗詩篇。李白《沙丘城下寄杜甫》: 我來競何事,高臥沙丘城。 城邊有古樹,日夕連秋聲。……李白來廣宗,廣宗感動他,賦詩贈杜甫。”當時,我沒有對這些話太在意,沒有深究。事後回想起來,心有些打顫,後悔太粗心,怎麼不查證一下就發表出去了呢?李白真得來過廣宗嗎?

我立即找來那本《可愛的廣宗》一書,果然,書中收錄了李白的這首詩。只是杜文忠的文章中只選了前四句,卻省略了關鍵的後四句:“魯酒不可醉,齊歌空復情。 思君若汶水,浩蕩寄南征。”這四句的四個字明明白白地寫出 了李白寫詩的地點“魯、齊、汶水”,“ 魯、齊”顯然是指山東,“汶水”也在山東境內,並說明李白詩裡的“沙丘城”應該在“汶水”的兩岸。《可愛的廣宗》一書的編者以李白的這首詩中有“沙丘城”三字就認定是在遠古時曾經被稱作“沙丘”的廣宗寫的詩作,實在有點草率,只要略微細究一下,就不會出現這等笑話。

我為了求證這首詩的確切信息,我便在網上搜索,可笑的是竟然搜到這樣一篇小文《李白來沙丘宮作詩》:“李白和杜甫是唐朝最著名的詩人,李白稱詩仙,杜甫稱詩聖。二人都生在唐朝強盛的同一時期,由於都熱愛作詩,兩人很要好。李白,杜甫都很熱愛祖國的大好河山,遊蹤遍及南北各地。一天,李白遊蹤到平鄉王固村一帶沙丘城下看到平鄉縣歷史上的八大美景之一:沙丘樹色。景緻之美揮筆以豪邁奔放的熱情,宏闊磅礴的氣勢,生動輕快的語言,豐富多彩的想象力寫出了一首好詩,寄給了杜甫。這首詩就是《沙丘城下寄杜甫》,這首詩永遠銘刻在平鄉縣的歷史上。”這篇小文發表在新華網河北頻道 ( 2010-10-13 10:53:04 ) ,稿件來源:平鄉縣委宣傳部。

我知道現如今都想拉名人來沾光,但要有起碼的常識與道德,決不可胡亂編造信口開河。

我們廣宗縣與西鄰平鄉縣都在爭奪“沙丘平臺”這一曾經有過好多故事的“古蹟”,似乎情有可原,但兩個縣的有關部門與人士,竟然這樣的毫無根據地拉來大名人為自己臉上抹粉實在有些貽笑大方。

在同一本書《可愛的廣宗》中的“歷史”部分,明確記載:隋朝“仁壽元年(601年)年,避太子楊廣諱,改廣宗縣為宗城縣。”直到唐朝“天佑二年(905年)避朱全忠之父朱城諱,又改宗城為廣宗。”也就是說,幾乎整個唐朝,沒有廣宗更沒有沙丘之稱,而稱作“宗城”,如果那時李白真的在我們廣宗這一帶遊歷居住而作詩,應該用“宗城之下寄杜甫”,而不能用“沙丘城下寄杜甫”了。

據考,李白的確在山東居住好長時間,又據考,山東汶水邊上有一個稱作“蛇丘城”的地方,而在我們山東、河北這一帶,“蛇”與“沙”是同音,應該是李白聽當地口音而把“蛇”做“沙”之誤,似乎也在情理之中。

至於沙丘城到底是不是“蛇丘城”,不在我這篇小文的考證之中,似乎也沒有必要去考證,從李白“沙丘城下寄杜甫”一詩中的後四句,可以明確無誤地知道其是在“齊魯(山東)”大地寫的詩,而不是在河北廣宗。據考,河北的清河等縣曾經歸屬過山東,而我們廣宗卻是燕趙之地,從來沒有歸屬過山東,把李白硬性地拉到我們這裡,想佔名人的光,是無知呢?還是明知故錯呢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