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7 請問為什麼農村老人五六十歲,七八十歲了還在田間勞作?

如夢177753583


謝謝提問。這事很正常。這是我們勞動人民,艱苦樸素,勤儉持家,熱愛勞動的光榮傳統。自古以來,農民階層的勞動人民,面朝黃土背朝天,從生活在水深火熱的奴隸,到在共產黨的領導下,推翻了三座大山,趕走了日本帝國主義,打敗了蔣家王朝,建立了新中國,當家做了主人。每一段革命時期,他們都是物質基礎的堅定保障者。淮海戰役的勝利,就是他們用小推車,推出來的。吃苦受累,他們無怨無悔。他們說,為報黨恩,我們既然選擇了農民階層,就是種地收糧的,由於文化水平有限,研究不出科技成果,只好認真種地,做個種地狀元。在新時代,法治社會的今天,中華民族日趨強盛,百姓的幸福指數,日日上升,各項補貼,精準扶貧的工作,有條不紊。確實讓農民,感受到了幸福,有了奔向更美好的希望。你說,有著熱愛勞動光榮傳統的老農,能閒得住嗎?漫說是五十六十,就是七十八十,由於職業習慣,他們也不樂意閒著,閒著他們說身上不好受。這就是他們偉大之處。這與有沒有吃穿沒關係。這是他們的優良品質,所決定的。我們應該好好學習這種精神。所以說,農民年齡大了,還幹活很正常。愚見,望斧正。


笑誹


什麼情況都有,我只說說我家的。我爺爺奶奶今年85了,近兩年倒是沒做啥農活了,只是院子邊種了點小菜。天氣好就去趕場。他們兩個每年錢是不缺的,兩個兒子兩個女兒。我爸老三。住我家,我大伯老家也修了房子,但沒人住。每年幾個拿的錢一兩萬。政府和我們鄉里首富每年也要給老人發4800。但是他們就是閒不住,我讀大學時,逼著我爺爺才把牛給賣了,然後我去讀書還沒一個月,我打電話回去問起來,結果我婆婆說你爺爺把牛賣了一天不知道幹啥,病了一個月,後面又去買了個小牛回來放,身體還好了。搞得我是很無語。現在我家雖不算啥有錢人,起碼衣食無憂,現在老家的水電氣也是我直接網上充值。他們不缺錢花,今年過年我婆婆還給我說她還有四萬塊錢呢。不用拿了。我說你想咋花就咋花。我們年輕人不用操心。現在好多了,不再爭著要去種地,生怕地裡空著可惜了。這樣我們在外打工也心裡不那麼擔心著。


子非魚焉知魚之兮


一看你就不是農村人,實際上在農村為了生與活,八十多歲也得也的下地幹活,沒有人替你!

頭些年我親眼見到一位八三歲了有一個痴呆兒子,兒子根本不懂種地,每到幹農活時,只能用小推車推送老孃下地,老人一邊指揮兒子幹活,一邊坐在地裡幹活,累了就爬在地上一點點的幹。其景甚是悲衰,至今想起總瀝瀝在目。真不明:這是社會的進步嗎?


立基之源周


生命在於運動,我奶奶八十多歲了,我爺爺去逝的早,我爸爸和兩個叔叔在我小時候就開始,每家都輪流接她到家裡來住,到每家住的時間,就要給她準備好柴米油鹽醬醋,我姑姑給她買衣服,現在孫子們偶爾會給她零花錢,她不愁吃穿住行,但是就是閒不住,一直有種地的習慣,身體很好,在體力勞動方面,我是個年輕人都沒有我奶奶厲害[捂臉]


黎么妹107380546


我覺得老人家七八十歲了還能帶動說明老人家身體硬朗沒毛病,其實老人家乾點農活還是很好的可以強身健體對身體有好處,我爺爺八十幾歲了自己種點小菜喂點雞每天活動活動也不覺得無聊反而覺得對身體很好,後來我爺爺活了九十歲才去世這也是爺爺長壽之道。祝全天下的爺爺奶奶健康長康!安享晚年!!!


劉芷諼


山裡的孩子心愛山。這說明從小在山裡長大,在三四十歲時,沒有能力走出生我養我的大山,就沒有希望寄託了,成家了,上有老下有小,經濟基礎和經濟來源不搭配,對生活中各方面的開支會有很大的影響。故爾,一天又一天,年復一年,光陰如流水,時間不等人,孩子大了,自己老了,為了生存,去不了他鄉創業,只好呆在家裡謀生度日。


沙田56


倘若我是農民,我在這個年齡也要去幹農活,可是我不是農民,而且是二級肢殘,但我能清潔便具啊,我今天七十八歲,五十六歲退休時還能跛幾步,現在則寸步難行,但是我堅持洗了十七年便具,肢體近來越發不靈,但慢一點仍能幹,我認為,凡身上能動的地方一定要讓它們動,這是抵卻老衰的必然,我希望我能一直動下去。


ASSam


有的是當鍛鍊身體來做的!我家公婆七十來歲,幾乎每天都要去一到兩趟,幾乎每早都去,下午大多天數去,每季都種點瓜豆菜類賣,也會給我們點吃,或叫我們自己去田裡採摘,我們也很少去,一年最多會去四五次,讓她們自己賣點錢用。


知足常樂7064


答:既是勤勞又是鍛鍊👩‍🌾

1、那天聽到劉和剛老師說:“自從把父母接到身邊,身體大大不如以前。”

2、醫生建議他讓父母按照農村的生活習性。

3、劉老師在近郊買了一小塊地,讓父母去種植,結果,老人家身體越來越好!





綏格格


現在農村中七八十歲的老人,在農田裡忙碌的人依舊很多,我們村不少人就是如此,有一些人已經80多歲了,但在春耕時還是扛著鋤頭去農田裡,他們的身體比較硬朗,適當的農耕並不會對身體帶來太多的負擔。

現在人的生活條件好了,因此70-80歲的老人,其中身子骨硬朗的情況也多了起來,這是他們能夠去往農田幹活的原因。如果老人身體常年多病,那想要去農田也是有心無力。

還要考慮的是,現在的農耕負擔更輕了,儘管現在的農村農業還沒有實現全機械化,但從2000年至今,半機械化已經普及,農民進行收割不需要個人,耕地也可以用旋耕機。老人要做的多半是鋤草、施肥、噴施農藥,這樣的話勞動強度低了不少,對於老人來說還是能承擔起來的。當然噴藥施肥也可以機械化,但費用高,很多人還是自己代勞。

50歲-60歲的農民,他們在農田勞作沒什麼大驚小怪的,就是普通的職業勞動者。農業農村部的發言人曾說過,今後的農業從業人員,年齡會逐步的趨向老年化,也就是說,50-60歲的人,在農田打拼很正常。

就拿我大伯,他今年67歲了,但還是年年去工地上打工。我幾個叔伯還沒走,他一個60多歲的人,卻先一步去往工地上了,現在已經工作好幾天了,實際上村子裡好多人都沒走,可見我大伯賺錢心切,他之所以去工地,也說明他能承受這份工作,不會用金錢買健康,畢竟他孫子都很大了,根本就用不著他操心。

那些70-80歲的人,多半是因為閒不住,所以才會去農田裡打拼,但也有一些人,他們的養老難,想要幫兒女減輕負擔,只能無奈的趕到農田裡,就算身體不好也要強撐著。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