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6 對鏡貼“花黃”、小布包?武漢這些“大男孩”醫護的發明有點可愛

“7號床的血氣要再測一次!”“我在裡面多呆一會,這個病人再觀察下,你出去寫醫囑吧!”在武漢重症救治一線,浙江醫護們正緊張有序地忙碌著,在這裡,他們既是“白衣戰士”,對於重症和危重症患者及時施救,密切觀察;同時,他們也是“發明家”,就地取材,因地制宜進行技術改良。這樣拼,只為了一點——提高重症救治成功率,降低病死率。

N95口罩勒得緊 醫護對鏡貼“花黃”

戴著N95口罩,耳朵兩側裹著一對橡膠手套,有點對鏡貼花黃的意思……浙大二院血液內科主治醫生張旭照這張照片流傳甚廣,好多同事紛紛效仿,大讚效果奇好,N95口罩不再勒耳朵,照顧患者更能全神貫注。

“2月18日,我第一次進隔離病房,就領教了N95口罩的威力,6小時一次班下來,口罩鬆緊帶勒得很疼,一些女同事,雙側耳後都被磨破了。” 電話那頭的張旭照,凌晨三點剛剛從ICU出來,聲音有點沙啞。

在武漢協和腫瘤中心重症監護室(ICU),張旭照和同事們,穿好防護服、戴好護目鏡、戴上口罩,貼完全身縫隙,做好一切全部防護,進入隔離病房工作。

“在病房裡,大家都希望防護設備緊一點,不給病毒一點點鑽入的縫隙,但護目鏡、N95口罩,時間一久,鬆緊帶很緊,就會產生壓瘡,傷口等。我們的隊友們各顯神通,發揮自己的聰明才智,用泡沫貼貼在鼻樑、雙側耳後等,但每次準備複雜,所以我們不斷進行改良。”

對鏡貼“花黃”、小布包?武漢這些“大男孩”醫護的發明有點可愛

那時,張旭照記起浙大二院廣濟創新項目大賽中的一個獲獎項目——懸浮氣墊。“巧用氣墊,保護轉運病人不被二次傷害,我由此得到啟發,如果松緊帶上幫上小氣墊,能否緩解疼痛?”張旭照就地取材,找來橡膠手套,手套中留一點點空氣氣後,纏到口罩鬆緊帶上。

對鏡貼“花黃”、小布包?武漢這些“大男孩”醫護的發明有點可愛

“這好像給鬆緊帶包了一層緩衝裝置,一個班次下來,耳朵不太勒,效果奇好。所以我把這個小竅門推薦給同組隊友。”張旭照首度試驗,大獲得成功。“這樣一來,緩解了防護裝備帶來的不適,我們更能全神貫注照顧患者。”張旭照說,橡膠手套纏完鬆緊帶,並不意味著使命結束。“脫完防護服後,進入半汙染區,需要坐電梯,橡膠手套就可以取下,按電梯鍵,用完丟棄。這樣也算一物兩用,不浪費。”張旭照說。


ICU“新風尚” 藍色小包有力量

藍色的小包包,ICU新時尚,這段時間,從浙大二院馳援武漢醫療隊隊員傳回來的照片中,醫護人員揹著的藍色小包,頗為醒目。這是一些實打實的“名牌”手工包包。包裡放著紙、筆以及PDA,方便醫護人員記錄患者生命體徵和一些必要的交班內容,以及核對醫囑和病人的治療藥物。

這批全手工的包包製作者是浙大二院的護理團隊。“第一個包包做了一個小時,針腳有點粗。”包包的設計師是浙大二院燒傷科男護士周家祥,一個92年的大男孩。

對鏡貼“花黃”、小布包?武漢這些“大男孩”醫護的發明有點可愛

“第一週進入隔離病房後,發現防護服沒有口袋,但日常護理工作,護士醫生要記錄病情,必須要用到紙筆,以及PDA。這些東西沒有地方放,很不方便,如果穿著防護服,從病房走到護士臺,幾趟下來比較耗費體力,所以我想到,如有病房裡用的隨身小包,那就方便一些。”

對鏡貼“花黃”、小布包?武漢這些“大男孩”醫護的發明有點可愛

從未做過手工的周家祥在駐地賓館,找尋做包包的材料。“藍色隔離衣布料多,而且牢固,用來做包包不錯,醫院後勤也給我們每個行李箱配了針線。”周家祥回憶第一次打樣小包,包包的大小、肩帶長短,都仔細考量了一下。“包包的主體取自隔離衣袖子,這樣可以少縫兩道,肩帶就用大身的布料。因為防護服比較寬大,所以肩帶長度在腰部位置,拿東西比較方便。”

對鏡貼“花黃”、小布包?武漢這些“大男孩”醫護的發明有點可愛

第一批隨身小包在病房上崗後,大受歡迎。所以,周家祥下班後在賓館繼續趕工,一件隔離衣可做7個小包。周家祥和心內科女同事的共同努力下,兩天不到,15個隨身小包正式“上崗”。

創新來源於臨床,應用於臨床。可敬、可愛的浙二人,在高強度、高風險的工作之餘,為了能更好地服務患者,還將創新的理念帶到前線,為他們點贊!


文 | 杭州日報 柯靜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