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7 沒有能力的善良是軟弱,是假慈悲。你怎麼看?

老孫遁世無悶


首先必須得承認善良是一種美德,具備這種美德的人就應該值得被身邊的人給以肯定。善良的人沒有心機,心底純潔,為人做事都不會有汙邪之念。如果說善良的人沒有能力去做好一件事情,或者做了一件事情沒有讓他人得到應有的益處或好的結果,那這也並不能代表善良之人是軟弱和假慈悲,畢竟軟弱的人和懷有假慈悲的人要去做一件善良的事情也是很難的。\r

再者具備一顆善良的心,去做善良的事情,無論結果是好是壞,無論成功還是失敗,我相信他人都不會忍心去給以負面的評判和打擊。\r

在這裡我也想到了一句類似的話那就是,世界上最廉價的是貧窮的溫柔。沒有能力的善良是善意的,是暖心的。所以無能力的善良不能跟軟弱和假慈悲相提並論。\r

不知道各位看官對我的想法有什麼意見,歡迎給以中肯的批駁。





揚帆起航HLH


善良不是一天來。沒有能力,也做不到善良。勤快的雙手,聰明的大腦幹來的。每年都有,但不是一兩年做出來的,在每年收入多少做的,農民就這樣,可能二十多年,更遠。國家有難多少要出,窮人有難有時也出點,願望明天更美好,這樣很多年,可能這樣身邊敢到溫暖,明天的更好走,最難受是在北京的時候,沒下身的腿,當時就給一百,那年打工路太難了,也許第一次來北京。母親行善,十多歲時看到不收錢。姨媽現行善看眼不收錢,但我母親去世十多年,我可能善良走到底。


呂超現


我相信這種觀念挺有市場。

但是,這種觀念是錯誤的。有高的認同度是社會的悲哀。是人的悲哀。

健康的社會應該從正面評價一個人存在的價值。正面肯定一個人表現出來的優良品質。

沒有能力的善良是軟弱是假慈悲,這是認為沒有能力的人無所謂善良,又簡直是剝奪善良的權力。

但這裡不討論人性。

大明末年,流民造反。有個張獻忠。此人留下一個有名的“七殺碑”。張獻忠帶領那些簡直活不下去的底層人,縱橫數省,血流成河。

依以上觀點,張獻忠是有能力的人,既不軟弱也不假慈悲。可是,他也真不慈悲,真兇惡。殺人如麻。

張獻忠只有兩隻手,一刻不停,能殺幾人?

跟隨他的人都在殺人。這些人往昔的軟弱和佛性都被藏起,幹起兇惡的勾當。

健康社會應該鼓勵人的善良肯定人的善良。

因為,善若去了惡就來!


恬然滋味


我以前寫過一首小詩:

世間人有善惡分,不可盲目助他人。

農夫慘遭毒蛇咬,東郭險被惡狼吞。

我認為人應該善良,但是不能過度善良。“害人之心不可有,防人之心不可無”。

大家都聽說過《東郭先生和狼》的故事,也聽過《農夫和蛇》的故事。這些故事都告訴我們防人之心不可無。營救狼和蛇,也是善良的本性使然,但是如果沒有防禦狼和蛇的能力,那麼這樣的善良最終會導致自己和自己的家人蒙受損失,很多人反倒被自己的善良所傷害。

所以我更提倡對善良的人善良,對不善的人在用善良感化的同時也要有所防備,以使得我們的善良真正起到了好的作用,這樣的善良才有意義。


小小野豬


善良是很珍貴的,但善良要是沒有長出牙齒來,那就是軟弱。

我們都知道善良是一種美德,對人要和睦,處事要豁達。可是現在這個社會,越是善良,越是會變成被欺壓的對象。

當一個人飢寒交迫的時候,你給他一碗米,就是解決了他的大問題,他會感恩不盡。但是,你如果不斷的施捨,他就會覺得理所當然了。

人性都有貪婪的一面,時間久了,你的一碗米不夠,二碗不夠,三碗四碗還是堵不住他的口,盡心竭力也是杯水車薪。

你要知道,這個世界,你若好到毫無保留,對方就敢壞到肆無忌憚。

心腸太軟,容易被當軟柿子捏;心眼太好,容易被當缺心眼看,最初的善意幫助,會變成最後的惡意後果。

也許你行善佈施,廣集善德,舉手之勞的小事並不會導致什麼大的損失。然而君子坦蕩蕩,小人長慼慼。

當他的所求得不到滿足,反咬一口時,你也最容易成為無辜的受傷者。

沒有稜角的善良,不僅不能向世界傳達你的善意,反而輸送了你的怯意;沒有原則的善良,讓真正的朋友寒心,讓不值得的人永遠不懂得“不可侵犯”四個大字。

“你這麼好,一定要幫我哦。”

“你這麼好,一定不會拒絕我吧。”

很多時候我們都會聽到這樣的話。一些人出於面子,不好意思拒絕。

可是仔細想想我好,我就一定要幫你嗎?何況我好,並不是我幫你的理由。

做一個有稜角有鋒芒的善良人吧,懂得用智慧懲惡揚善,在好人那裡還是好人,在壞人那裡露出自己的鋒芒和自己烈性。

人需要保持一顆善心是沒有錯,但不是對誰都好都沒有底線,你沒有底線,他們就沒有原則。當善良失去原則的時候,就助長了惡。

有稜角的善良才是真善良,沒有鋒芒、沒有稜角的人,是很難在這個粗鄙的世界走得更遠。

願我們的善良,都帶點鋒芒。



混酒小公舉


持有這種觀點的人真是挺可怕的!

這樣思考問題的人,再往前發展一步就是斯德哥爾摩症候群。

輕慢普通人、底層人的善意,甚至詆譭釋放善意為假慈悲;從另一個角度講,這類人骨子裡是無限崇拜所謂能力、所謂力量,盼望強勢者施恩,認為權利擁有者、財富擁有者釋放的善意才是真正的、有價值、有意義的善意。

這類人常常會被社會名流、影視明星們表演出的善意感動得熱淚盈眶;而對於身邊人實實在在的幫助,熟視無睹、不屑一顧。

我幾乎都不知道該如何回答這樣的問題;因為稍微認真一點、動情一點的如實表達,就會讓這篇文字、文風變得敏感和感性起來。

我覺得,現在身邊的這類人已經遠離了普世價值觀,對於善良、對於常識、對於人與人之間情感的認知,出現了人性上的扭曲。

記得,北京大學錢理群教授前些年發明了一個詞“精緻的利己主義者”。這些人的共性是,世俗、有知識,眼睛永遠向上看;他們有知識沒常識,有文化沒道德;有些出生於貧困農家的孩子,考上碩士、博士,爬到一定位置,甚至連自己的父母也不認。去年有一則報道,父母年邁,在農村老家,特別希望見到孩子,並希望得到孩子的一點幫助,結果這個被含辛茹苦養大的孩子,如今已經在海外生活。他聲稱自己也沒有能力幫助父母。我想在這個孩子的心裡就是這樣看待自己的父母的“沒有能力的善良是軟弱,是假慈悲”。父母顯然被歸於弱者、沒有能力的人。他們當初對於自己的養育之恩,也歸結為了軟弱和假慈悲了吧。

比如,當有人對街邊的流浪者施予幫助時,這類思維方式的人會站出來說:不過是個快遞員,自己都朝不保夕,還有能力幫助別人嗎?再說了,也不看看流浪的那些人有手有腳,完全是裝出來的可憐,不要上了他們的當 ?

比如,看到一條掉在河裡的貓和狗,這類人是視而不見的,如果有人施救,這類人會迅速跳出來說:看看它們身上帶有病菌,讓它們自身滅好了;你把它們弄上來,你有能力養它嗎?

這類人常常自己不屑於釋放善意,同時也阻止其他人表達善意。這樣的人一旦遇到災難,會先想到建一座神壇,然後讓神壇上的神仙、無所不能的救世主幫助自己、拯救自己。

人之所以稱之為人,是有一種叫做“共情”的普世情感的。任何人任何時候,都應該為這個世界、這個社會、身邊的人釋放善意。

如果我們身邊很不幸有了這樣思維方式的人,您如果改變不了他,就請遠離他。這樣的人不適合做我們的朋友,他的自私和狹隘是一種病毒。

這樣的人發展到最後,很可能真正成為斯德哥爾摩症候群患者。

不好意思,這篇回答說講得有些直白,請朋友們見諒。


附:

斯德哥爾摩綜合徵:又稱為人質情結、是一種心理現象,是指被害者對於加害者產生情感,同情加害者、認同加害者的某些觀點和想法,甚至反過來幫助加害者的一種情結。這些情感被認為是不理性的、濫用的同情心。斯德哥爾摩綜合徵更傾向是人們用來掩蓋不想討論問題的假想狀態。

藍日


首先很高興能夠回答樓主的問題。 其實沒有能力的善良不是假慈悲。 我曾經在一部電視劇裡面看過,有這麼一句臺詞:“人變壞是一念之間,而作好人需要的是一輩子的信念。”

其實善良是一種美德,因為善良,不會去和別人爭論,因為善良的人,會原諒別人的過錯,雖然會被別人當作軟柿子,隨便拿捏跟嘲笑。但是,遇到需要幫助的人,他也會憑著心中的善良想盡辦法去幫助他人,盡他的微薄之力。 其次人無貴賤之分 ,心卻有質地之別。這個世界需要太多的正能量的人,來傳遞下去。 有句話雖然是這麼說的“能力越大責任也就越大; 但沒有說沒有能力就沒有責任。 每個人每個國家每個公民心中都應該有善良,無論能力大小,讓我們幫助那些軟弱痛苦的人,讓愛傳遞下去。





科幻電影集


這個問題吧,真正善不善良和能力沒有關係,當然不排除有一些人接著善良的幌子,放任自己的不作為,其實這種也不是善良,這種對自己善良了 ,對其他人比如家人就不是善良了。善與惡其實只是一念之間的事,很多事情都是善惡相對的,比如當你和家人快餓死的時候,有一條魚你殺是不殺?所謂能力其實就是你衡量遇到一件事該如何抉擇的能力。





夢中的風


人生的路自己走,難聽的話別在意,活得輕鬆是目的,過得自在才開心。

人活在世上難免會遭人非議,你優秀有人嫉妒,你有本事會有人抵毀。眾口難調,歡眾人心更難。

生命中的來來往往,沒辦法使所有人喜歡你。走自己的路,活世上看淡些,對自己有信念,不去攀比,做好自己,養活好自己。世上沒有比健康更大的財富,身體要健康,心裡也要健康。活著真正的是快樂,是內心快樂才是真快樂。

用自己喜歡的方式,活成自己喜歡的模樣,無需要討好別人。無論貧富,不以成敗定輸嬴。

人生關健是要,讓自己活得開心,讓自己高興,讓別人舒服。

人生心態,才是最好的本錢,人間再美,美不過心情。世界再大,大不過自信心。

活在世上,唯一自己是最重要的,不要懷疑自己的能力,不小看自己的價值。

不讓別人影響自己的心情,不要委屈自己的一生。只有自己才是最大的依靠,世上沒有了自己,一切都是零。活著是上天對你的恩賜,是一種漫的修行。

自己好與不好都是獨一無二的,無可代替的,只有自己才是自己的靠山。

錢靠自己賺,路靠自己走,苦靠自己償,事靠自己做,生活中多靠自己努力。


高佬1612


毫不客氣的說,善良與能力沒有半毛錢關係,拾荒老人每年資助大學生,富得流油的商人一毛不拔;地鐵上老人給孕婦讓座,年輕氣盛的青年卻視而不見……我只想說,善良是一種選擇,你的善良,終將美好!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