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30 使命中綻放的玫瑰

大年初五零晨1點,深圳降溫,在這個寒冷的冬夜,深圳市第二人民醫院院區正緊張有序的進行著醫療救護,一陣急促的腳步聲打亂了院區的寧靜,是一隊醫護人員來接收轉運剛被CDC確定為核酸陽性的一位患者,神經內科粟珺醫生作為護送醫生走在隊伍前面,這個時間本應該是她換班下班休息時間,病房需要穿防護服的醫務人員去把病人接下上120轉運,為了節約防護服她毅然留下來衝到了最前線。


使命中綻放的玫瑰

患者轉運中

85年出生的粟珺醫生,黨齡7年,香港中文大學博士,是2個孩子的媽媽,哥哥5歲,妹妹3歲。在1月22日全院下達抗擊病毒需要醫生支援發熱門診時,她就告訴她的家人,她要去第一線,她的父母都是醫生,他們深知這次任務的危險性,他們也深知這是醫護人員的責任和使命,縱有萬般不捨也必須支持女兒迎險而上完成使命。她的老公是教師,當時他對這次疫情會帶來什麼並不是那麼的瞭解,粟珺對他也沒用做特別的解釋,後來隨著媒體對疾病的報道,全家人都為她的安危寢食難安,但是從頭到尾都沒有說過讓她撤離一線的話,只是平淡的囑咐要好好照顧自己,注意防護,特別是她不善言辭的老公,在她出發一線的第一天在朋友圈發了一句 “加油,你是最棒的,無人能及”。

使命中綻放的玫瑰

粟珺醫生老公發到朋友圈的留言

粟珺醫生出徵還同時牽動著整個神內人員的心,面對科裡領導的關心她盡然平淡的說到“我只是做好自己的工作,跟大家一樣。”全體淚目。


使命中綻放的玫瑰

粟珺醫生在神經內科醫護工作群留言

一身戎裝下的粟珺醫生,穿上看似簡單的防護,很悶,有時面屏會因箍得太緊而頭疼但是穿上防護服,帶上N95,她感覺自己像擁有了超能力,心理沒有一絲的害怕和恐懼,一上班8-9個小時,減少吃飯、喝水上廁所,因為“捨不得脫下來”,“因為金貴啊,因為一件難求”只能想盡一切辦法減少防護用品的消耗,她和發熱門診的同伴們對此也都甘之如飴。


她所在的第一診室是專門負責接診有流行病學史的病人的。因此她對於每一個病人的流行病學史方面都問得非常詳細。每天下班前她都會對自己看過的病人進行整理,寫上病人大致的傾向性診斷並表明具體去向,是轉院、留觀、居家隔離、還是取藥回家。她看的病人已經有兩個轉去三院。

面對前來就診的患者,除了給予專業的判斷,還要做心裡疏導,每次這個時候,防護面罩下的她,都是用溫和的笑容對每一位患者說“不用太擔心,都會好起來的”,那一刻我們看到是使命下靜靜綻放的玫瑰,贈人玫瑰,手留餘香。這就是我們平凡而又偉大的醫護工作者,偉大的巾幗英雄,致敬!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