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7 張飛手下有一支神祕的衛隊,曾多次救張飛性命,最後為何離奇消失?

羅昕楠


在三國演義裡面有記載,當年張飛在長坂坡一戰之中,能夠順利的將曹軍嚇退,最主要的就是靠著這一支神秘的部隊。他們的人數大概就是在20多人左右,但是三國演義裡的對於他們的記載可謂是寥寥無幾,但是我們可以根據三國演義的資料進行推斷他們終究是何人。

首先來了解一下張飛這個人,當初他和關羽劉備相遇的時候,曾經說過自己是一個賣豬肉的,而且非常的有錢,喜歡結交那些有武功高強的人。這個就是最重要的關鍵點,張飛這麼一個賣豬肉的怎麼可能那麼有錢,能夠順利的幫劉備組建一支軍隊呢。所以他可能還有其他的來源,但是在那個亂世之中,做這些生意是一點都不賺錢的,甚至有時候都可能虧本,但是能夠保持自己是餓不著的。

所以根據我的推算,這支部隊來源於可能是有倆點。

第一點就是張飛結交的朋友

張飛曾經和劉備談到過,說自己非常喜歡結交天下英雄,而且遇到一個英雄就想要試探一下,看看他的身手到底是有多厲害。當初張飛是因為豬肉才和關羽認識的,這個給張飛找了一個很好的理由,所以他想要試探一下,關羽的身手到底如何。


最後他們兩個打的不相上下,在劉備的和解下,他們兩個就放開了。其實劉備的和解也起不到什麼作用,張飛都說自己只是想要試探一下關羽的身手,並不是為了豬肉而已,那麼一點豬肉算什麼呢?然後由他們兩個一起去自己的家裡的莊園去喝酒。

某姓張,名飛,字翼德。世居涿郡,頗有莊田,賣酒屠豬,專好結交天下豪傑。

從三國演義的描寫裡,我們可以看出張飛一直都居住在這個地方,而且家裡非常的有錢,田地比較多,幹著賣酒屠豬的活,並且喜歡結交天下豪傑。從這一個方面上來看,張飛雖然脾氣非常衝動,但是他的朋友卻非常的多,像關羽和劉備只要對他胃口,他就不惜自己的錢財,一定要和他們交一個朋友。


像關羽和劉備這些人都是沒有錢的,甚至關羽都還犯了罪,一直都在逃跑,可是張飛卻敢收留他,自然是有他的本事。但是在三國演義裡對張飛結交的豪傑是沒有什麼描寫的,從這個鐵騎上來看,應該就是張飛結交的朋友。能夠為張飛出生入死,而且武藝高強的,那就只有朋友了。


而且這些鐵騎一直都跟隨在張飛的身邊,保護張飛,自然是要報答張飛的恩情,很多人都是受到過張飛的救助,像這樣的英雄豪傑,怎麼可能是這樣平白無故的接受別人呢。就像古書上的一句話,報君黃金臺上意,提攜玉龍為君死。既然張飛對待他們這麼好,他們自然是要拼死報答張飛的。

第二點可能就是張飛培養的死侍

張飛從小就在涿郡這個地方生存下來,而且家裡頗有莊園,要是沒有強大實力的話,在這個亂世之中,都會被那些權貴們奪走。可是張飛從小就過得非常安穩,自然是有他隱藏的本領。似乎連官府都不敢得罪張飛,就是曉得張飛的厲害之處。


當初張飛可是說讓關羽就在這裡住下來,可是其他人看到關羽卻沒有人敢舉報,這個肯定就是大家都聽過張飛的威名。像關於這樣流離失所的人,他肯定還是收了很多人,但是他自家裡也有很多他從小培養出來的。就類似於家奴之類的,張飛想打就打,想罵就罵。

而且那個時候已經到了東漢末年三國初期,很多豪強都開始割據自己的地盤,在自己的莊園裡猶如一個小皇帝一樣。張飛也是不例外的,所以在涿郡城裡,他可能就是一個小皇帝,自然是需要保護部隊,保護張飛的安全。


更何況張飛要跟隨著,又被打仗了,自然是需要將這支部隊帶回來。張飛的本領都這麼強大,在他手裡訓練下來的肯定是很強大的,而且張飛要求嚴格,動不動就要打別人 對自己的命令一定要嚴格執行的,他才能夠放在自己身邊裡。

在三國演義裡,我們沒有看到他對這支部隊裡打罵,就是因為把他們當做自己真正的心腹。很多次張飛能夠順利的逃出來,並不是只靠自己的本領,也是這支部隊對張飛誓死效忠,拼命的幫張飛逃了出來,張飛才能夠幸運的生存下來。張飛自然對這支部隊心懷感恩,也不會相對軍中的其他人那樣,動不動就要打人。


汪公說


只要是親自衝鋒陷陣的將領,身邊都會有一支精銳的衛隊。這支衛隊要麼是最初帶出來的嫡系,要麼就是千挑萬選親自訓練出來的精銳!

項羽在垓下被圍之後,決定趁夜突圍出去。《史記》中記載:“於是項王乃上馬騎,麾下壯士騎從者八百餘人,直夜潰圍南出,馳走。平明,漢軍乃覺之,令騎將灌嬰以五千騎追之。項王渡淮,騎能屬者百餘人耳。

項羽的“麾下壯士騎從者八百餘人”,大概就是項羽從舉事反秦開始的嫡系,在長期跟隨項羽作戰中被訓練成了精銳部隊。

也只有這樣的部隊,才能夠從包圍圈中突圍出去。就是這樣的精銳部隊,到最後也只剩下了一百來人。如果沒有這支部隊,項羽還真不一定能夠成功突圍!

霍去病被任命為剽姚校尉,跟隨衛青參與了征伐匈奴的戰爭。《史記》中記載:“善騎射,再從大將軍,受詔與壯士,為剽姚校尉,與輕勇騎八百直棄大軍數百里赴利,斬捕首虜過當。

衛青撥給霍去病的“壯士”,就是千挑萬選出來的精銳。

正是有著這樣的精銳,霍去病才能僅憑八百騎兵就在匈奴的腹地橫著走,並且還能屢屢獲得戰功!

項羽和霍去病兩人的這八百人,一個是在楚漢相爭的後期,一個是在漢武帝國力鼎盛的時期,出現這麼近千人的精銳不足為奇。

曹操經常親自率兵打仗,每當遇到危險都是有許褚解救。僅憑一個人很難,應該是許褚統帥著那支護衛曹操的衛隊。要是每次都是憑著許褚一個人,許褚很快也就成為典韋了!

在三國的前期,尤其是那些原本就沒有多少人馬的小勢力,就不太可能出現這麼多人的精銳了!

太史慈在劉繇手下,只是一個負責偵察孫策的差事。太史慈只有一名騎卒跟隨著他,那麼這名騎卒的實力如何?

有一次太史慈和那名騎卒遇到了孫策。當時孫策的隨從有十三人之多,而且還都是韓當、宋謙、黃蓋一類的武將。太史慈兩人和孫策十三人居然打了個旗鼓相當!

太史慈的那名騎卒後來如何,沒有任何交代。太史慈是根據什麼來選擇這名騎卒的?有可能是看重了他的聰明伶俐,畢竟這只是出去偵查。但是從與孫策對戰來看,太史慈應該是按照精銳的標準去選的。

劉備聽說曹操突然追上來了,撇下老婆孩子就跑,臨跑前命令張飛帶領二十名騎兵斷後。

這段《三國志》有記載:先主聞曹公卒至,棄妻子走,使飛將二十騎拒後。飛據水斷橋,瞋目橫矛曰:“身是張益德也,可來共決死!”敵皆無敢近者,故遂得免。

從張飛帶領這二十名騎兵拒敵,就逐漸演變出來張飛的神秘衛隊。

這二十騎的來歷史書沒有交代。從當時的情況來分析,這二十騎不是當初就跟隨他們的嫡系,就是長期跟隨張飛衝鋒陷陣磨鍊出來的精銳。一般的士兵也都跑的差不多了,能夠一直跟隨他們的不是嫡系就是精銳。

隨著劉備實力不斷地壯大,張飛統帥的部隊也越來越多。張飛的角色也就發生了轉換,從一個衝鋒陷陣的將領變成了指揮作戰的將領,也就不用親自衝鋒陷陣了!

史書的記載,也就從“飛將二十騎拒後”,變成了“飛率兵萬人”。

按照常理來說,張飛作為統兵的主將,身邊肯定還是會保留這支衛隊的。保留這支衛隊,一是擔當督戰的作用,二是起到警衛的作用。

劉備決定討伐東吳,張飛率領一萬人馬,準備從閬中出兵趕赴江州與劉備會合。就在出發之前,張飛帳下部將張達、範強殺死了張飛,拿著張飛的首級投奔孫權去了。

那麼問題來了!張達、範強這麼容易就殺死了張飛,那麼張飛的衛隊哪裡去了?

難道張達、範強就是那支衛隊的首領?這個解釋應該比較合理。



【我喜歡以連續的眼光看待歷史上的節點。】


寄暇學宮


在《三國演義》中,張飛手下有支神秘的衛隊,就是著名的“燕山十八騎”。

這支神秘的衛隊在原著中或明或暗地出現過三次。而從張飛自我介紹中,隱隱透露出這支衛隊的來歷。《三國演義》的第五回中,張飛救下公孫瓚,截住呂布,交鋒前張飛自稱為“燕人”。

回目: 發矯詔諸鎮應曹公 破關兵三英戰呂布
十八路諸侯會盟討董,兵進虎牢關,董卓義子呂布率兵迎戰,連勝數陣。公孫瓚見狀,親自揮槊上陣與呂布交鋒,但實力相差巨大,戰不數合,公孫瓚敗走,呂布窮追不捨。

危急時刻,張飛殺出,截住了呂布,挺丈八蛇矛大喝:“三姓家奴休走,燕人張飛在此!”

我們都知道,張飛遇到劉備時介紹自己“世居涿郡”,家有餘田,經營酒肆和屠豬。

張飛沒有自稱是“涿郡張翼德”,也非“幽州張飛”,卻自稱“燕人張飛”。我們推測一下張飛的來歷:

1. 燕山帶多強盜賊寇;

2.張飛的丈八蛇矛決非軍隊中的制式兵器;

3.張飛悍不畏死的作戰風格;

4.張飛即非官宦人家,也非名門望族,財產來歷不明。

我分析,張飛決不是尋常百姓,他很可能是個江洋巨寇,在燕山一帶專門劫掠來往客商,積攢了很多財富,又因為幹了幾票大的,難免被朝廷和同行們注意到。為避免不必要的麻煩,他金盆洗手,解散了隊伍,隱居於涿縣,而一部分兄弟則隨著他經營酒肆和屠場,充當夥計。

桃園結義後,張飛有了洗白自己,脫胎換骨的機會,就跟隨劉備東征西殺,而那幫夥計則成為他的貼身護衛部隊。

這群燕山大盜們首次以“十八騎”護衛的名號出現是在《三國演義》的第十四回中。

回目: 曹孟德移駕幸許都 呂奉先乘夜襲徐郡

呂布與曹操作戰失敗後,率殘部到徐州來投奔劉備。劉備收留了呂布,但張飛以他多年與盜匪打交道的經驗看出,呂布這個人絕非善輩,頗有狼子賊心。張飛屢次要驅逐呂布,都被劉備喝止。

果然,呂布趁著劉備和關羽領兵在外,而張飛又醉酒,防禦空御,呂布趁機發動夜襲,奪取了徐州。

原著中說,張飛“酒猶未醒,不能力戰”。呂布也“素知飛勇”,不敢近逼,“十八騎燕將”保護著張飛殺出重圍逃走。

這是書中唯一一次明確指出張飛的“十八騎”護衛。

而在《三國演義》的第二十四回中,另外一次突圍戰中,“燕山十八騎”再次充當了護衛張飛撤退的角色。

回目: 國賊行兇殺貴妃 皇叔敗走投袁紹
青梅
煮酒論英雄,劉備體察到了曹操的殺心,在京城中危急四伏。劉備找了個藉口請命去征伐稱帝的袁術,帶著兵馬逃出魔掌,並重新攻取徐州。

曹操率兵討伐劉備,張飛和劉備欲趁曹軍遠來疲憊,夜襲曹營,卻被曹操事先得知,將計就計,設下重伏。

劉備和張飛率兵殺入曹軍營寨,才發現中了計,劉備倉皇逃跑,而張飛落入曹軍八將的伏擊圈,遭到了許褚、夏侯惇、夏侯淵、徐晃、于禁、李典、張遼、樂進等八將的圍攻。

張飛“左衝右突,前遮後當”,殺出一條血路,“只有數十騎跟定”。

在這樣重重包圍圈中,張飛仍然能夠脫身突圍,燕山十八騎的戰鬥力決不容小覷。

張飛率領這群人在芒碭山又幹起了老本行――當強盜,以劫掠度日。

在《三國演義》的第四十二回中,當陽橋阻擊戰中,燕山十八騎最後一次露面。

回目: 張翼德大鬧長坂橋 劉豫州敗走漢津口
劉備棄新野、走樊城,奔夏口而去。在當陽長坂坡,被


曹軍輕騎追上,雙方一場惡戰,劉備家小分散。而張飛則負責去當陽橋斷後。

張飛“引二十餘騎”來到了長坂橋邊,張飛下令“所從二十餘騎”將樹枝拴在馬尾上,在林中往來馳奔,揚起塵土,以為疑兵。

從這以後,“燕山十八騎”就再沒有出現過。

張飛率兵入西川時,曾經在雒城遇到張任和吳懿的伏擊,張飛左衝右突,難以突圍。可見,此時的“燕山十八騎”已經不在張飛身邊了,否則一定能保著張飛殺出一條血路來。

那麼我們分析,“燕山十八騎”其實就在赤壁之戰這段時間內消失的。

那麼他們到哪裡去了呢?

認真看原著,我們發現在此時間段內,還有一個人也神秘地消聲匿跡了――徐庶。


火燒赤壁前夕,龐統進曹營,獻上連環計,徐庶明白,危機就要來臨,但大火無眼,玉石俱焚,徐庶必須要考慮自己的後路了。他私見龐統,獲得指點,又與駐紮在夏口的劉備接上了頭。

徐庶在曹軍中散佈謠言,藉口西涼馬騰生亂,向曹操請命去防禦,與臧霸率領一支人馬離開了。而張飛對徐庶還是很尊敬的,要比諸葛亮更親近些。張飛派出他的貼身衛隊“燕山十八騎”,保護著徐庶離開了戰火瀰漫的中原,一路向北,消失在群峰莽莽的燕山山脈,從此相忘於江湖。

對於這幫赤膽忠心的弟兄們,這也算是個很好的歸宿吧。


饞嘴肥貓鏟史官


根本沒有所謂的離奇消失,只不過在張飛死後,這個神秘的衛隊就已經失去了歷史繼續記載的意義。

所謂一朝天子一朝臣,張飛的衛隊,其實說到底就是張飛個人的忠實家僕或追隨者,隨著張飛的死亡,這個衛隊就已經失去了靈魂,也失去了最大的靠山,當權者,哪怕是大哥劉備也不會再讓這個衛隊繼續存在,戰鬥力越強越是如此,至少不會再讓衛隊維持成隊、為整體,原因說來也簡單,因為他們忠誠和誓死追隨的人不是當權者。

再有就是,即使張飛死後,這個衛隊是留給了張飛的兒子,但顯然地,張飛的兒子無論是武力,地位,還是威望等,都遠遠不及張飛,曾經輝煌的衛隊,也只會慢慢被輕視,忽視,乃至於無視。

成為普通的家將家僕,被無視,泯然眾人,沒有離奇,沒有消失,有的只是遺忘。



故飄風


早在桃源結義之前,張飛便擁有了自己的一個私人武裝,並且起了個響亮的名字,這便是我們熟悉的“燕雲十八騎”。至於“燕雲十八騎”到底有多少人,我們不得而知,不過從名字來看,但應該不止十八人,更可能是十八個小隊的首領,每個首領下面又有一些人馬,可能人不是很多,應該都是立敵萬夫的猛人。在以後的歲月裡張飛被呂布、曹操等人的痛毆之下,“燕雲十八騎”都能保護張飛全身而退,逐漸起,團隊的戰鬥力之強,到公元221年,整整過了37年了。而這麼長的時間裡,這幫早年就跟張飛出來混的“燕雲十八騎”早已是老的老,死的死啊!還有另一種說法就是護送徐庶南去,歸隱於江湖.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