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4 從人口變遷,看西安又一處被顛覆,披文化外衣的傳統街區—德福巷

坐落於西安 市名城 區湘子廟街北段的德福巷 ,從明清至改造前一 直為傳統居住 區。 從 20 世紀 9O 年代末期開始 。德福巷遭遇到顛覆性改造變遷 ,酒吧等新興休閒類消費場所星羅棋佈。


從人口變遷,看西安又一處被顛覆,披文化外衣的傳統街區—德福巷

其實,很多人不知道德福巷的本來面目。這是聯繫西安北院門和三學街兩個歷史街區的旅遊線路 ,曾經是西安明城區內典型的民居四合院及街巷空間的代表。

經過 20 世紀 90 年代的拆改與近年來的數次翻新 ,呈現出了不同於其歷史的全新面貌,有關其歷史風貌一直都有不同程度的記載。


從人口變遷,看西安又一處被顛覆,披文化外衣的傳統街區—德福巷

對於德福巷,由於其通常所處的地理位置相對便捷,同時其傳統街區的定位與休閒文化類商圈的影響,使得整個街區具有一定的文化氛圍。但是從人口上來看,則出現了非常明顯的兩個分水嶺。

2015年有個統計,德福巷內原住民老齡化嚴重 ,很多人遷出並將住宅租住給外來人 口,這一現象導致德福巷人口數量和構成情況較之 1988 年具有 了很大的變化。相對於西安整體的人口增長情況,德福巷原住居民的增長髮生了滯後,且快速遷出。


從人口變遷,看西安又一處被顛覆,披文化外衣的傳統街區—德福巷

當然,絕大多數本地居民依然選擇留守德福巷 ,由於德福巷拆遷安置時補償較低 ,一般除了有特殊工作要求 、產權糾紛等特殊個案會選擇遷出。 同時,部分老年人遷出隨子女居住 ,部分老年人反映德福巷夜間高峰期較為吵雜,不宜於老年人休息。

而且,隨著德福巷建築的增加,人均建築面積情況卻呈下降趨勢 , 由 1988 年 時的 27.7 平米/人降至十年後 的 18.1 平米/人。


從人口變遷,看西安又一處被顛覆,披文化外衣的傳統街區—德福巷

根據調查,目前德福巷的外人人口主要為這麼幾類:

1、夕來務工人員。 外來人 口中較小的部分為外來務工人員,住房是這類人群最大的問題。 從需求的方面講,由於繁華的 CB D 區域服務業較為發達 ,故他們上班的地點一般集中於此。主要都是就職於粉巷和德福巷內的服務生,他們大多來 自陝北和陝西的其他外省市地方。

2、選擇德福巷作為下榻處的外地遊客。 外來人口中最具變化也最不穩定 的一部分 ,要數下榻 於德福巷 中德福青年旅社的外地遊客。


從人口變遷,看西安又一處被顛覆,披文化外衣的傳統街區—德福巷

3、選擇德福巷進行酒吧咖啡廳等經營活動的外地商客。消費時代的文化特徵是“去空間化”和“去文脈化”,人們對傳統文化理解的層次也具有了當下的“誤讀”。 在當今“禮樂不存”的社會現狀下,諸多文化現象流於佈景化與表面化。 在德福巷,傳統文化被去除其滋養於斯的母體,文化作為賣點用 以滿足少數“精英 ”樂於附庸風雅的癖好。

4、在德福巷 置業的外來住戶 。 這類住 戶極少 ,由於德福巷內寸土寸金 ,整體售價較高。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