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7 喜歡一個人的時候,為什麼會有越是喜歡越是遠離的心理?

呂承諭心理諮詢


心動的感覺,是刻骨銘心的。有人因為心動而牽手,也有人因為心動而“逃走”。明明那麼喜歡一個人,卻選擇遠遠地張望而不靠近,可能有下面幾個原因:


1. 覺得自己配不上

這會使人在感情中採取一種仰視的態度,甚至把愛情看作自己得不到的東西。


很多原因會導致這種情況的發生,比如小時候遭受了過多的拒絕、缺乏關愛、不受重視、經常被大人評價“不如其他孩子”等,都可能使人把自己看得很低,也就是自卑。在成年後,遇到自己喜歡的人,也可能很自然地就認為自己不夠好,得不到自己想要的,也就是不可能和對方在一起,以重複小時候的模式。


2. 幻想著對方能夠主動

這會使人對感情有一種幻想,幻想著對方能夠主動來向自己表白,近似於一種俯視的態度。


在內心深處,這樣的人會認為“表白”或者“主動靠近”是一種討好、諂媚的行為,而自己是絕對不會這麼做的。也許,“誰先開口,誰就輸了”概括了這類人的愛情觀,但很明顯,愛情不是一場比賽,和輸贏沒有關係。



3. 害怕被拒絕

這種情況很普遍,當喜歡一個人的時候,我們多是希望那個人也會喜歡我們,但這總需要表白過後才能知道。有這種焦慮是正常的,特別在感情中更是這樣。喜歡一個人,卻不敢去表白,這讓我們再面對意中人時,就會倍感壓力,而安全迅速地逃離壓力的方法就是遠離。


這種逃離的感覺是刺激的,近似於我們常說的被“電”到的感覺。然而最終,我們還是要做出選擇:再次靠近,或者就此遠離。


4. 內心深沉的愛

這種感情是真摯、深沉的,更是珍貴的。設想一下,深愛一個人,把對方的幸福放在第一位考慮這段感情,卻發現自己離開可能是更好的選擇,那麼這時的離開未嘗不是一種足夠深沉的愛。


其實,當我們喜歡一個人時,我們會發現這原來是一個瞭解我們自己的好機會:我們如何看待愛情、如何看待自己,我們會看到自己的苦惱,也會看到自己的勇氣……願我們都能在愛情裡有所成長,獲得幸福。



歡迎【關注】我,心理識堂,與你分享有關心理學的知識與見識。

心理識堂


有人認為愛是性,是婚姻,是清晨六點的吻,是一堆孩子。萊斯特小姐,你知道我是怎麼想的嗎?我覺得愛是想觸碰又收回的手。

我喜歡你,我想跑到你面前各種嘚瑟各種現,可我害怕你很快看到我的膚淺。

我喜歡你,我想什麼事都沒有也可以給你發一大段一大段的字,發我正在做的飯,我吃的東西,我看的電影,我聽的歌,我用美顏相機拍的自拍,還有我前面那輛車的車牌號碼——有你名字縮寫的全部,有木有很神奇,嗯,我那天打的那個車上,有個一擺頭一擺頭的小狗車飾,很可愛啊,我發給你看好不好?

其實,我並沒有什麼合適的身份找你說話,而且,我們並不熟悉,所以那樣做十分不妥

其實,我不敢找你說話,我這樣瑣碎的嘮叨你會不喜歡,你會不屑

可是,我只是想和你說話

也許,我該不要說話

我想像扭骨糖一樣黏糊著你,可是,你卻不想

我在這個不遠不近的安全距離,守望著你,我幸福嗎?當然!我痛苦嗎?當然!

我以為我痛得已經死掉了,可是我居然活過來了,死去活來後的我到底是有些不一樣了吧。

我不再因為你的不回覆而難過死掉,我刀槍不入了嗎,沒有啊,只是,我嘗過了最痛的十分,還是挺了過來,還是喜歡你,再以後,我鬆開了那隻拽著你的手,大概沒有什麼是過不去的了,我不再那麼強烈期待,我好受了一點。

如果你和我一樣,一樣喜歡著我......

我不是為了你 才越喜歡越遠離

我不過是害怕受到傷害,如題主所述,自卑、敏感又渴望

經歷了淬鍊

還是想對你說

你過來,我想抱抱你

可是,你一直像遙遠的星辰,若有若無,是真實的閃爍,也是隔著十億光年的幻覺

我夠不到你

踮著腳尖也夠不到

拼勁全力也夠不到

用盡餘生也夠不到

所以

就讓被暴雨淋溼的喜歡在太陽底下蒸發好了

越喜歡越遠離 只是我不夠勇敢 放過了自己


暖心語愛


越喜歡一個人越敬而遠之,其實是怕正面表達嚇跑意中人,或者怕被對方輕視,所以只好把感情默默地放在心裡,遠遠地看著意中人,就像看著一道美麗的風景。

我的初戀就是這樣,初中軍訓教官年輕英俊,每次上軍訓課的時候心裡都砰砰亂跳,但是表面若無其事,從不主動打招呼說話。其實那個教官都已經結婚了,當時就是把他當成了一副風景畫,一直放在心裡,那青春期的感情和那份青澀的感覺真是難忘。

但是這種表現主要存在於那種比較內向靦腆的男女,但是遇到真心喜歡的人還是要勇敢表白,千萬不要失去了才感覺遺憾


坦然的開心果


越喜歡越遠離,這是典型的迴避型依戀。

心理學上,把成人的依戀類型被分為三種:安全型依戀、焦慮型依戀和迴避型依戀。

安全型依戀的人,能夠與他人愉快地交往,喜歡與人親密相處。能夠與朋友分享自己的秘密,寬容,具有包容心,可以接受朋友、家人、伴侶的缺點。

焦慮型依戀的人,總是為自己與他人的關係擔憂,尤其是在感情裡,總是害怕伴侶不愛自己,缺乏安全感。

迴避型的人,他們普遍恐懼親密關係,不容易相信他人,認為愛不會長久。

迴避型的人,往往不願意和伴侶做出親密動作,避免身體接觸,保持距離,不會輕易說出我愛你。他們很難真正進入一段關係,害怕給出承諾。

舉個真實的例子,有對年輕的情侶,彼此都愛著對方。但是,女孩是典型的迴避型依戀。

每次男孩子想要和她親近,女孩子就很冷漠地拒絕。每次想要擁抱,女孩都會推開男孩子。

態度上也是忽冷忽熱,讓人覺得難以捉摸。

男孩想和女孩訂婚,女孩也不給個明確答覆,總是下不了決心。

男孩覺得女孩不愛自己,傷心之後,就選擇了分手,重新選擇了一段感情。

而女孩呢,十分傷心。她是真的愛男孩,但她卻以拒絕和冷漠的態度來對待男孩子,總以為自己的冷臉每次能換來男孩笑嘻嘻的哄她。

這就是典型的迴避型依戀的表現。

如果一個人明明喜歡你,卻總是躲著,總是猶猶豫豫,缺乏和你走下去的決心,我們幾乎可以判斷他是迴避型依戀。

如果遇到了迴避型的戀人,談戀愛真的非常難受。

如果實在受不了這種迴避性格,還是早點分開比較好。

我是柳柳老師,有趣有料的教育專家、情感導師、心理諮詢師。

關注我,更多幹貨有用的知識推送給您。


柳柳老師


喜歡一個人的時候,我們通常會想辦法接近,製造機會和他接觸,各種在他面前耍存在感。然而,有那麼一部分人,越是喜歡一個人,越是遠離。為什麼呢?

1.源自自卑的焦慮。

在抖音上看過一個視頻,有一個男生很喜歡一個女生,但是不敢表白,然後就一直當她的好哥們,問他為什麼不表白,他說,“害怕被拒絕,與其被拒絕導致以後見面尷尬,不如就像現在這樣,當好朋友,其實,也挺好的。”

因為覺得自己不夠優秀,所以害怕被拒絕;因為擔心表白不成功會給彼此帶來很多尷尬,於是選擇保持沉默;因為顧慮到真的在一起還能不能和從前一樣,所以選擇當一輩子的隱形人……

這樣的人,在童年中可能曾經有過“你不夠好”的經歷和被暗示。由於沒有得到足夠的鼓勵和肯定,於是內心深處覺得自己不夠好,不配被愛,產生深深的自卑感,成年以後遇到婚戀問題,有時候會採取疏離對方的方式,內心的獨白大概是,“我不夠好,配不上他”,“我離他太近,會傷害他”,“我還不夠得到幸福”等等。

2.迴避型依戀人格。

心理學上將人的依戀分為三大類:安全型依戀、焦慮矛盾型依戀和迴避型依戀,分別占人群的60%、20%、20%。

迴避型依戀者在親密關係中有幾種典型表現:

第一種,恐懼親密。他們對關係的拉近產生一種被控制的恐懼感,在關係中隨時處於防禦狀態,關閉自己的“情感閥門”,拒絕一些親暱的舉動。

第二種,假性獨立。表現為壓抑自己對親密關係的需要,比如說,“談戀愛好麻煩”,“對戀愛不感興趣”等等,當戀愛中遇到一些棘手的事,他們會裝作漠不關心。

第三種,花心大蘿蔔。一直尋找親密關係,很會撩妹撩漢,但是一旦關係有進展或趨於穩定,他們轉身就跑。就是我們常說的“撩完就跑”。

除此之外,他們還可能專注於挑伴侶毛病,保持疏離,喜歡那些實際上不可能交往的人……其實,他們內心深處是十分渴望愛和依戀的,只是無法把自己的愛傳遞給對方,也無法從他人那裡接受到愛。

迴避型依戀者,通常有一個遭遇父母情感忽視的童年。當他們每次對父母的依戀有渴望和需求時,因為遭到拒絕而產生痛苦,久而久之,出於對自己的保護,他們便會做出無可奈何的選擇:迴避一切依戀需要和親密接觸,說服自己,“我不需要。”

怎麼解決自己的這些問題?

不論你是出於自卑,還是屬於迴避型依戀人格,可以試著寫自己的回憶(當日記寫),重新審視這些經歷,分析原因,重塑認知,“父母對我冷漠並不是因為我不可愛,可能是他們沒有學會如何表達自己的愛”。


裡外雅堂


解決這個問題,首先要解決“什麼是喜歡”?

喜歡一個人,最好的表述就是“一見你就心生歡喜”!

換言之:能看到你很好、能知道你很好、能看著你到老,於我而言,就是莫大的歡喜,這種歡喜,其實就是深深地愛,也是最誠摯的“喜歡一個人”。


為什麼越是喜歡越是遠離?

大概經歷過真正刻骨銘心愛情的人,心裡都會有這個結。

之所以遠離,那是因為你:

一、太在乎

她有多好?說不清楚。

比別人好在哪裡?也說不清楚。

只是知道,她就是我不喜歡別人的理由。

只是知道,她過得好不好是我最在乎的事。

於是,只要她喜歡,我寧願遠遠離開,站在她看不到的地方,只為看一看她快樂的邊蹦邊跳,她開心的樣子——我能看到就好。

於是,只要她開心,我寧願遠遠離開,不願意因為我的出現,而打斷她原本已然開心的生活節奏,她很快樂——我能知道就好。

於是,只要她歡喜,我寧願遠遠離開,我怕一旦開口說出那句話,就再也沒有機會這樣坦然去接近她,再也沒有機會在她不知道的時候為她做些事情——我能不被她討厭就好。

所以,太在乎她,怕我的出現和打擾,會讓現在還有能夠知道她快樂的機會也丟棄,既然這樣,那我寧願遠遠離開——雖然沒有在一起,我也是心聲歡喜。

二、太害怕

為什麼我一見到她就心生歡喜?

我不知道別人心裡怎麼想。

我只是知道她就是我內心裡祈禱了億萬遍的意中人:

她的容顏,可能不是明豔照人,卻是我心中清淡如荷般宜人;

她的身材,可能不是妖嬈性感,卻是我心中“肩若削成,腰如約素。延頸秀項,皓質呈露。芳澤無加,鉛華弗御”般勾魂;

她的談吐,可能不是氣質非凡,卻是我心中“丹唇外朗,皓齒內鮮,明眸善睞,靨輔承權。瑰姿豔逸,儀靜體閒。柔情綽態,媚於語言”般動心;

她的一切,獨獨收割了我所有能想象到的美好與愛慕。

一見到她就心生歡喜——可是我寧願遠遠離開:

太害怕她早已名花有主;

太害怕她意不在我輩布衣;

太害怕她的歡喜不是我所能給;

太害怕她對我其實早已默然若敵……

我太害怕,不接近還好,一接近,那些幻想中所有的美好,都瞬間崩潰。

三、太糾結

太喜歡她,所以對於她的言行舉止、喜怒哀懼瞭然於心。

想要全力去接近、去努力讓她開心快樂,又擔心我這點能力只會讓她心生鄙夷;

想要勇敢去表白,卻害怕表白之後,連現在說話的機會也沒有;

想要走近一點,卻害怕日後滾得更遠;

想要……卻害怕……

類似的糾結思考、糾結句式,會隨著喜歡的加深而日漸增多,糾結多了,心裡也就更恐懼了,怎麼辦?

我寧願遠遠離開……

心裡縱然萬般牽掛

可是,有些愛卻不得不各安天涯。

四、太自卑

她在我心裡,有著別人想象不到的好;

她在我心裡,重要的程度有別人想象不到的高!

她那麼好!可我呢?

英俊的外表?沒有

瀟灑的舉止?沒有

滿腹的才華?沒有

帥氣的體型?沒有

有錢的老爹?沒有

顯赫的家世?沒有

………………?沒有

我怎麼能夠配得上她?

所以,我寧願遠遠離開……

五、太愛她

深深愛一個人,在愛情裡的樣子是最卑微的!

這是實話。

只要她快樂,我可以忍受所有的默然與孤獨;

只要她開心,我可以無數次熱面孔去貼冷屁股;

只要她願意,我可以忍住很多天不去打擾她;

只要她……哪怕是她去約會,我也會默默祝福她!

太愛她,根本就沒有想過自己是否還有尊嚴;

太愛她,根本就沒有想過自己是否還能奉獻;

太愛她,根本就沒有想過自己是否只是個笑話……

只要是我在愛她,哪怕這一生未能牽手,也能夠在臨終的時候告訴我自己:

雖然沒有在一起,可是我愛你,你一定要幸福啊……

所以,我寧願遠遠離開。


你看,喜歡一個人的時候,完全沒有了自我,只是一心想著對方,才會有了遠遠離開的想法。

個人意見,供您參考!

@半夏情話,說說心裡話!


半夏情話


喜歡一個人的時候,為什麼會有越是喜歡越是遠離的心理?

喜歡一個人,會心跳加速,緊張不安,害羞不自在等情緒上的表現,這些情緒上的直接表現導致了人本能的選擇逃離。

是緊張不安的情緒表現

見到喜歡的人,人的大腦會充血,暫時性失去思考的能力,害怕跟他靠的太近,會不由自主出現各種失態,人就會擔心自己的失態而產生越加緊張的情緒。

這個時候人會因為過於在意在對方心目中的形象,因而產生焦慮,害怕自己在對方眼裡失態,因此會更加焦慮。

受到以上兩種情緒的影響,人就會本能得通過遠離來回避自己的焦慮和緊張。



是害羞的情緒表現

人在遇到自己喜歡的人,往往會害羞,因為非常在意對方,所以心理會產生害羞感。

你可以跟不喜歡的人侃侃而談,展現自己的魅力,但遇到喜歡的人,你清楚的感覺到自己再變得笨拙不堪,你會表現得害羞想退縮。

甚至你會假裝冷漠,以維持表面的鎮定自若。

在很多人心理,接近自己喜歡的人,並不是一件輕鬆自如的事,相反是一件害怕和非常緊張的事,這種害怕和緊張讓我們無法面對眼前人,於是只能通過遠離來緩解。



如何減少被這些情緒影響

我認為有以下三點,可以幫助大家克服這種緊張不安的情緒。

  1. 不要把對方想象完美。這個人能夠吸引到自己,肯定是有一定的魅力打動了你,這種情況下,你的腦海中就會出現一個幻想中的對方,而這種幻想容易把對方想象的過於完美,自己就會陷入自卑中,或者發現對方的一點點缺點會立即失望。
  2. 對自己不要刻意去裝。人總會在喜歡的人面前裝,想盡辦法刻意留一個好印象。越是想要莊就會越緊張。自己應該大膽的展現自己真實的一面。對方也會從你的真實中發現你可愛的一面。
  3. 多建立一些自信。自信的人身上自帶光芒,自己可以通過自我暗示來增強自信心,也可以通過提升自我的形象來增強自信心。
總而言之,見到喜歡的人越緊張越想逃離是很正常的現象,可以通過適當調整來讓自己避免緊張感,從容面對喜歡的人,從而增加親密關係。

夏安邑


看到一本心理學的書說,有的人越是遇到喜歡的人,越刻意遠避之,可能與小時候的親密關係有關。

很多人的原生家庭比較淡漠和糟糕,明明互相都有著愛,卻不會表達愛

有的人從小被周圍的環境和親密關係的相處模式影響,不懂得表達自己的愛。就像小時候,與父母的關係。

父母明明是關心的心態,說出的話卻讓人感覺不到暖意;一家人明明都是好意,卻經常因為一句話一件小事就鬧得不愉快。這樣的家庭氛圍總是不夠安定,吵架打架是常有的事。

在這樣的家庭長大的孩子長大後會像只刺蝟一樣,保護著自己。也不敢去相信一些東西,因為拍受傷;也不敢表達自己,因為怕被別人拒絕和不在意。

不自信、沒安全感、害怕受傷,把自己包裹著緊緊的,當遇到愛的人,怕自己無法自然正常的相處,怕自己心中的缺失被對方不理解,怕離得近讓自己的形象在對方眼裡不夠完美。

所以寧願遠離,寧願遠遠地望著,寧願自己難受,甚至寧願失去也不會主動去靠近和表白爭取。

表面上非常自信,其實心裡非常自卑,寧願高傲地失去,也不願卑微地靠近

很多人表面非常自信,但是隻有自己知道只不過是為了掩飾內心的自卑。

當遇到一個很喜歡的人,心裡明明喜歡得要死,嘴裡卻說著不在意;心裡其實很想靠近,卻傲嬌著離他最遠。

或許就是很矛盾和兩端的雙面性格,心裡喜歡又不想承認,明明被臣服卻不甘低頭。

心裡越想,卻越不屑那樣去做,彷彿不想被一些俗物所打敗所牽扯。

這類人給別人的感覺心高氣傲,清高冷漠,其實內心卻往往相反。

他們孤傲,冷漠,遙遠,其實只不過是不想把脆弱暴露於人前。

只不過很少有人能夠懂他們,也很少有人能夠走進他們的心中,因為他們對待友情和愛情的要求很高,但是也很低。

只要能夠理解和懂他們,一旦走進他們的內心,其實就是一輩子。

而那些不理解他們的人和誤解他們的人,他們往往不想去爭辯,就故意說著反話讓別人誤解和討厭遠離。

這類人看似不好相處,其實是最好相處的,就看你能不能動他們的心理,他們要的是不留餘力的支持和沒有嫌隙的信任。

所以這類人,也往往比較辛苦,用遠離來折磨自己,還死不承認自己的感情。


輕水蘭洲


你好,我是張滴滴,一名心理諮詢師,歡迎關注,一起用心理學美好生活。

你說的這個情況在現實中非常常見,小的時候,男生會用欺負女生的方式來對待最喜歡的那個女孩,愛情來臨時,會對最喜歡的那個人用最冷淡的的態度,婚姻中,會對我們的親密關係表現最糟糕的一面。

這都是雖然明白愛,但無法正確表達愛的狀況。

針對原因進行一些分析:

1、沒有被正確愛過,從我們出生開始,嬰兒就在一個需要愛的關係中,不斷地向養育人索取愛,藉以獲得安全感和自己生存所需要的資源,這個時候,養育的方式,奠定了我們對於愛的最初定義,如果整個童年,在一個沒有正確表達愛的環境中成長,你也會把它定義為愛,並認為,愛就是如此。然後用這種錯誤的觀念來證明,幸福不屬於你,你也不會得到。


2、在成年之後,如果沒有認知上的突破,出現一個真正信任且願意為他改變的人(比如,你現在喜歡的這位),你就會在思維中依然和小時候對愛的認同一樣,認為自己不會得到,不會被愛,與其這樣,不如放棄。那麼,習慣於放棄自己最想要,最愛,最喜歡的東西,目的就是為了減少失望和傷害。


3、這樣長此以往,因為你的放棄,所以如你所料,你一直沒有收穫愛,而因為從來沒有感受和體驗過愛,你更堅持了,永遠不會得到幸福,會一直在這樣的惡性循環中,直到你認知的重新建立。


以上的分析,相信你已經大約能總結到自己的某些思路形成的原因,你會來求助,當然是期待改變。

剛才我們就提到了,一切的改變,起源於你認知的重建,你現在知道你喜歡他,知道你因為喜歡而遠離他,也知道遠離是因為害怕失望,同樣知道如果害怕不去靠近,永遠無法獲得幸福。


那麼,是否已經知道自己應該怎麼做了呢?


對,你除了勇敢地改變思維,主動靠近和相信,沒有別的辦法,因為愛,產生了人生可能改變的一個契機,而這個契機唯一的條件是,你,相信嗎?敢嗎?


加油吧。期待你的好消息~


諮詢師張滴滴


因為自卑不敢靠近,也因為害怕被發現自己喜歡他,怕他在言行上的無聲的拒絕傷害自己,所以會有:喜歡一個人的時候,就會有越喜歡越是遠離的心理。

這種對喜歡的人抱有遠離心理的人,太多是青春時期的表現。

在花季雨季時,幾乎每個人心裡都存有著自己的暗戀對象,因為是求學時期,加上學校和老師嚴禁早戀現象,所以每位同學都壓制著內心深處騷動的青春情感,在自己喜歡的人面前就會越裝作滿不在乎,漠不關心,其實心裡卻是如小鹿亂撞,心跳加速,只是不敢表露出來,怕被老師同學發現,怕被記過,怕老師告訴父母,怕被同學取笑等等,

因為年輕所以顧慮太多,所以就會對喜歡的同學保持距離感。

因為喜歡的人太優秀,而感覺自己太平凡,因自卑而不敢靠近

優秀的人身上有著一道光環,讓人忍不住關注他,併產生愛慕之情,吸引著眾多的異性,而對比之下,感覺自己的平凡不配去靠近,害怕自己會越陷越深,就會時刻提醒自己要遠離自己喜歡的人。也因為害怕他一個不經意的注視,而令到自己錯解了他的意思,而讓自己自作多情,更深陷其中不能自拔,雖然內心清楚知道自己的平凡得不到他的注意,但又會情不自禁地沉迷於自己的幻想情感中,讓自己庸人自擾。

自卑感令到一個人會約束自己的情感,同時又會使人變得理智,自卑是對自己的魅力否定,但在情感上,自卑感不一定是個貶義詞,它能根據現實情況去理性判斷事物,有時,自卑也是自己心靈情感的救贖。

害怕被拒絕

每個人都有著很強的自尊心,害怕被別人拒絕後的難堪尷尬。在不確實喜歡的人對自己的感覺時,就會時常細心去關注著他的一舉一動,對他的每一個眼神動物都觀察入微,並在心裡細細分析解讀他的心理:他說的話是什麼意思?他注視我為什麼?他心裡在想什麼?不斷地猜測,恨不得自己就是他心裡的蟲,但是當他在自己面前時,卻忍不住逃避,害怕近距離的相處讓他感覺到自己的心意,而被他知道後刻意迴避,使得自己的自尊心受挫,澆熄了心中的愛火而感到殘忍。

無聲的拒絕就像把不見血的刀刅,雖然沒插入身上,卻在心裡烙下不可消失的印記。

喜歡一個人的時候,為什麼會越是喜歡越是遠離?其實這也是一種自我保護的方式,因為自卑所以害怕被拒絕,因為害怕拒絕所以害怕被傷害。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