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7 娃兒初二成績中上,愛玩遊戲和看修仙小說,怎麼對待?

人間四月天6666


正在上初中的同學正處於青春叛逆期,家人越管得緊就越要反著幹。但是也不能不限制。

在這個階段要和孩子充分的溝通。不要用打、罵來教育。這樣容易激起和孩子之間的矛盾,增加不必要的隔閡!多以朋友的角色與孩子相處。

我們應該引導孩子把重心放在學習上。讓他明白學習才是最主要的。小說可以看,遊戲也可以打,但是這兩個都要作為學習後的放鬆行為。

這個期間孩子內心總覺得自己的家人不理解自己,所以在暑假期間可以帶孩子一起去旅遊一下。產生互動進一步走進孩子。


有酒有舊友


每個孩子都會經歷這樣一個過程,下面我分享一下當時我上學的境遇。

初中那會,我還沒有機會玩電腦和手機,唯一的樂趣就是看課外書。當時,我很沉迷武俠小說,用自己僅有的零花錢租書,最喜歡的就是《尋秦記》,幾乎當時班上的同學都在看課外書,女學生看郭敬軒和韓寒的書,男學生就看類似我這種書。

當時父母也沒有過多幹涉,自己到了初三基本上就沒有再看了,因為那個時候每天都很多功課,而且老師不斷加壓,又要面臨高中的抉擇,自己的時間被老師安排的滿滿。

當然,現在的學生可能面對的誘惑越來越多,有電腦,有手機,又有錢,自然避免不了受干擾。

分析了這麼多,問題根源可能就是誘惑和空虛。只要父母明白這一點,採取適當的措施,比如報一兩個他喜歡的興趣班,合理控制玩手機的時間,適當壓減零花錢,但不可以太極端,循序漸進,孩子一定會走上正途,畢竟讓小孩自己明白才是最重要。

純屬個人觀點,供參考。

相遇是巧合,相識是緣份,相知是福氣。歡迎與我私信互動,只為成全更好的自己!


太陽以西0613


可伶又可悲的孩子!當年我與他一樣,迷上了看小說(那時候沒有遊戲也不知道電腦為何物)。別人學習我是用一切時間看小說。學習一落千丈,由前幾名跌到了後幾名,高考也沒有參加,灰溜溜的回了家種地去了。直到現在我也喜歡看書。一個人尤其是孩子對一件事情上了癮真的很難改。你不讓他看小說、玩遊戲他還煩。也許適當的幫他在學習和玩之間規劃一下能有點效果:每天除了學習給他一點玩的時間,並且一點一點的減少。這當然要家長嚴格的監督,當孩子出現不聽話的情況要採取斷然措施絕不能心軟。我孩子小的時候,為了不讓他重蹈我的覆轍,我就給他定了規矩,每次玩什麼都讓他說你玩多長時間,如看動畫片就看兩集,一次最長不超過一小時。不多久就養成了習慣,他看動畫片,到點自己就關掉了。那時也是怕他電視看多了傷眼。孩子的任性家長要付主要責任。


逍遙俊1


初中生了本身就很叛逆。我高中的時候喜歡看書,基本圖書館的書什麼亂七八糟的都借,連字帖都借,有段時間就是不想讀書。其實我覺得都是階段性的,愛玩遊戲,愛看小說,其實你可以跟他一起玩一起看,在你瞭解他的世界以後,跟他說遊戲跟他說小說,同時跟他說道理。現在的小孩我覺得都很個性,大人更多的應該是理解,還有懂得如何讓自己的話,他能聽得進。


JC蛋的每日一摘抄


初二愛玩遊戲肯定會影響到孩子的學習,尤其是初二承上啟下特別關鍵很容易出現兩極分化,如果孩子繼續玩遊戲,那麼很快就會被其他同學超越,家長可以從以下幾點和孩子談一談。

第一點:中考決定你的高考,初中成績中上的學生前進一步就有可能考上重點高中。

成績中上一般在班裡排名在10~20名左右結合到中考來說,如果孩子所在的學校並不是很差的話,只有班裡前十名左右的學生才可以考上重點高中,由此可見排名中上的學生只要再加一把勁,那麼他就有可能考上重點高中,因為重點高中要比普通高中的學習環境好、師資力量強,很多重點高中的老師都是本地的教學能手,我們經常說名師出高徒,所以每年重點高中考上重點大學的學生要比普通高中多很多,所以家長要告訴孩子在這關鍵時刻不能自我滿足,而是要更加努力學習,

第二點:告訴孩子,你玩遊戲的時候別人正在努力學習,只不過你沒有看見而已!

尤其是進入初二以後,很多孩子開始進入彎道超車努力拼搏的狀態!成績優秀的想要保持優勢爭取能夠考上重點高中重點班,成績中上的也在努力爭取能夠考上重點高中的普通班,所以這些孩子在家中也在心無旁騖努力學習!只不過他們努力學習的背影外人沒有看到而已,下圖所示即為尖子生在家中對待學習的表現

第三點:告訴孩子要從現在開始為初三的中考做準備

初一初二孩子之所以要玩遊戲,還有一個根本的原因,就是因為他們認為初三的中考距離自己還有很長一段時間,所以他們在初一初二放鬆警惕,沒有竭盡全力努力學習,等到了初三了已經來不及了,導致那些原本能夠考上重點高中的學生考上了普通高中,原本能考上普通高中的學生,最後中考失敗落榜,詳細內容下圖所示

因此家長要告訴初中生:多勞多得、少勞少得、不勞不得!在中考之前一定要保持學習的動力不能放鬆,千萬不要有僥倖的心理要把更多的時間用在學習上,所以很多初中老師告誡學生:進入初二以後沒有寒暑假,沒有節假日,只有兩個字“學習”

以上內容和圖片選摘自《贏在終點家庭教育實操手冊》,只為幫助家長能夠用正確的方法教育孩子,讓孩子們學業有成,考上理想高中理想的大學!


家庭教育感悟


一般來說玩遊戲看小說的學生基本三種情況,一種學習好玩遊戲玩的也好這屬於學霸級的,他們自律性強,高智商,在哪方面都是遊刃有餘,這不用擔心,第二種是學習不走心,對遊戲執迷還頗有研究,這種屬於“怪才”類的,山不轉水轉,也無需擔心,因為有特別多特長不為壞事。咱問題中的孩子屬於第三種,學習不是特別拔尖,還管不住那顆貪玩的心,而這類孩子在實際生活中佔大多數,就是很正常的普通孩子,所以咱做家長的也要用正常心對待,別談遊戲色變,因為玩對於咱這類孩子來說很正常,既然學習是中上游,說明孩子並非無可救藥,在把自己心態調整好的情況下先融入他的遊戲中,試著瞭解一下他的遊戲,哪怕是裝也要讓他覺得像一點,這樣他就對你對他的學習管制沒有反感之心,從而也沒了戒備之心,在你能和他玩的比較到一塊時自然而然的再和他談學習,他就會欣然接受,皆大歡喜之後可以和他定一個計劃,合理安排學習和遊戲的時間,這樣就不會讓學習這個事情陷入僵局,畢竟才初二,沒必要讓孩子緊張過度,只一味地強調學習,反而會讓孩子反感,對學習產生抗拒,所以多在心理上尋點方法,從情商入手,和孩子無距離的溝通,這樣會好一些。我也只是為人母而已,不是心理學家也不是教育學家,只是有感而發,所以對的請接收,不對之還請多包涵。


樂享眾誠


一味的禁止、過於說教都不是好的選擇,也不要用過去的你和現在的他做對比,現在孩子的腦容量要大的多。

1、想方設法把他從不良嗜好中引導出來,初二男孩比較歡脫。可以讓他多一些體育活動,各種球類、游泳、競技等等,不要指定或強迫做某一項運動,可以一樣一樣的試,畢竟鍛鍊身體比打遊戲好。

2、喜歡打遊戲、看修仙小說,說明孩子對比較緊張刺激或魔幻的東西感興趣。可以以此下手,比如買一臺無人機或參加機器人興趣小組或軍事模型。雖然過多的業餘愛好可能會分散學習精力,但切記遊戲小說是封閉獨自的愛好,更容易沉陷。

3、家長是孩子的模板,哪怕是裝模作樣也要維持良好形象。其實想和孩子做朋友十分困難,家長更多的是耐心陪伴。只有孩子認識到錯誤的時候才去懲戒,體罰是避免不了的,但不要在孩子不服氣的時候下手。一旦引發逆反對抗模式,你會焦頭爛額。

4、重點:不要讓孩子和爺爺奶奶外公外婆長期居住在一起。


紅色唐朝


初二孩子,有時間玩遊戲,看小說,成績還中上。看來孩子也有很多好習慣,不屬於玩物喪志類型。

因此基本可以判斷,孩子只是興趣點投放錯誤。但這個源頭家長需要三思。孩子是如何接觸到這些東西?如果家長有以上惡習,請立刻停止。如果孩子被身邊同學傳染,可以通過老師積極干預。同時,家長這時應該多花點時間陪伴孩子,將孩子的注意力,興趣點慢慢轉移出來!

首先輕鬆就這事兒,跟孩子進行溝通,聽取孩子心聲,到底哪裡吸引了他?

跟孩子分析得與失,能讓他自主意識到危害最好。

與孩子友好協議,慢慢降低遊戲和小說接觸頻率和時間,同時挖掘他的新愛好,使孩子逐漸淡化其依賴程度。

中途多與孩子談心,強化改變給他帶來的的正面影響。

總而言之,我主張溫和政策,春風化雨般由內到外的改變。



枕邊的美人魚


孩子的發展是有規律性的,初二這個階段正處於孩子比較叛逆,盲目易受外界影響,成績兩極分化普遍。但是又具有可塑性,主動追求獨立。因此,初二階段即是發展危險期,同時也是教育的關鍵期。

愛玩遊戲和愛看小說,當然在家長看來,是不可以的,因為初二這個階段很重要。怕"誤入歧途"。但是也不能強行的去制止,因為現在孩子都很有思想,強行制止會適得其反。我的建議有以下幾點。

第一,多關注孩子,和孩子多談心。在關係和諧的前提下再對孩子提要求,孩子比較容易接受。

第二,你問孩子,學習和遊戲,哪個更重要,估計大多數孩子都會說學習更重要,然後再順著孩子的話來商量,學習,遊戲,小說,怎麼處理好他們之間的關係。制定出以後的計劃檔案。因為有孩子自己的參與,所以,這樣的計劃,他肯定會好接受和執行。

第三,我覺得,還是應該給孩子一定的時間去玩遊戲和看小說,因為孩子畢竟是孩子,他們也需要一定的娛樂時間。而且喜歡小說,以後說不定也能寫小說,成為作家,孩子的潛力是無窮的。

所以,總的來說,要"疏"而不是"堵",要去商量而不是強制,而且要有良好的親子關係,這樣才能更好的解決問題。




lilian111


孩子愛玩是天性,但沉迷於網絡則是一個極其重要的社會問題。對於這個問題,合理的解決方案就像大禹治水那樣,還是建議用疏堵結合的辦法。孩子如今所處的時代環境,已經與父母輩小時候大不相同了,現在是從4G到5G的信息技術高速發展的時代,假如對孩子一味地“堵”,完全禁止其接觸網絡,既不現實,也實現不了。

那麼如何“疏”呢?這就是考驗家長的課題了。有人建議採取獎勵措施,比如說寫好了作業、就獎勵一會玩遊戲的時間,這個辦法也不錯。在此筆者還有一個結合實際、具有可操作性的建議,那就是採用“積分制”管理。看看那些個網絡遊戲、視頻、小說之類的平臺,也都有積分制度,會員通過自己玩耍過程中攢的積分,可以兌換相應的獎勵;這是網絡平臺的一種營銷手段,能夠有效提高用戶體驗和黏度,廣受玩家歡迎。那麼回到家庭裡如何管好孩子這個問題上來,家長們不妨向網絡學習學習、借鑑借鑑。

這首先需要制定出一套科學合理的管理制度和執行計劃。孩子每天什麼時候該幹啥、應當達到啥質量和效果,按質按量完成後才能得到相應的積分;假如孩子在完成任務時打了折扣、敷衍了事,那麼就應當扣除相應的積分。孩子想要玩遊戲、看小說,則可以拿積分來兌換,比如說,10積分兌換1分鐘玩耍時間,但如果孩子不自覺遵守玩耍時間規定,那麼超過1分鐘、就倒扣10積分。當然相應的,如果孩子出色地完成一項學習任務,或者幹了一件充滿正能量的好事,那麼就一定要獎勵適當的積分了。科學的管理就應當如此,既有懲罰、也有獎勵,具體到家庭對孩子的管理方面,也是體現了“堵”和“疏”的有效結合。

對於家長來說,積分管理表其實也是孩子現實表現的晴雨表。通過積分兌換制度,除了能夠科學有效地掌控孩子學習和玩耍,還能夠引導孩子培養自律意識、增強自律能力,更能夠教育孩子懂得“有勞才有得”這個道理。一張一弛,文武之道。在成年人的生活中,工作之餘上網打打遊戲、看看視頻、讀讀小說,通過勞逸結合來修養身心,以更好的身體和精神狀態投入新的工作。其實對於天生愛玩耍的孩子們來說,又何嘗不是如此呢?試試積分制度管理,做到既不縱容放任、也不矯枉過正,把握好嚴管和厚愛的“黃金分割點”,你就完全有可能培養出一個既能學得好、也能玩得好的孩子。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