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7 實行九年義務教育,可是很多家長都把孩子送到私立學校讀書,對此你怎麼看?

天索斬月


所謂“擇校”,有兩重含義:先擇學校類型—公辦還是民辦,後擇具體的.。擇校到最後,選的未必是最方便的,未必是最牛的,未必是口碑好的,但一定是和自己“三觀”相同的。

我家兒子今年九月份上小一,雖然我家房子對口的小學還是不錯的,也算是口啤學校,但是我還是選擇了私立學校,在經過一場場考試收到三傢俬立學校的offic後,選擇了一家與家庭教育觀念相匹配的私立學校。


為什麼選擇私立學校,這個很好理解。體制內、體制外兩種不同路線背後體現的是不同的教育價值觀。


義務教育是普惠教育,屬於基礎教育大眾教育。國家出臺義務教育政策,是為了提高全民的文化程度,相當於社會福利,給予最基本的教育,並不是為了培養一個精英,也不會針對孩子有個性化的教育措施及課程。

目前我國除一線城市外,大多數城市的公立學校,一個班的學生都在50人以上,老師無法做到大班額的情況下因材施教。再加上公立學校的考核體系,老師也不可能有時間深度的拓展課外知識內容。


私立學校屬於精英教育範疇,大部分私立學校有自己的教育理念,在課程配置上更加多樣化,也有豐富的課外活動輔助。

私立學校基礎上每個班在30人左右,因為人少,老師能關注到每個學生,熟悉學生的情況才能應材施教。

私立學校的學生大多是經過考試選擇撥出來的,學校學習氣氛濃,風氣良好。


在選學校的過程中,我最為深刻的兩點感悟就是:

確定學校最重要的優勢,同時弱化其他劣勢;

家庭和學校是教育的同行者,統一且互補。

什麼是學校最重要的優勢?因人而異,因需求而不同。簡單來說,最看重的,就是最重要的。

教學水平和生源質量是基礎條件,升學率,學校口碑各方面基本達標後,就有很多細節需要考慮了,在細節方面,就是不同家庭有不同偏好不同選擇了。


當然我們已經進入了精細化育兒的時代,無論選擇一個什麼樣的學校,家長都不可能把學習全部交給學校和老師,即使你能接受自己的孩子以後成為三校生,學校老師也是會放過你。。。

作為家長,總覺得每一步都是孩子人生中的重要節點,每一個選擇都至關重要,但真是把這些節點都放在人生的長跑中,會發現,每個選擇也都沒那麼重要。給孩子擇校,盡求完美反倒不得完美,適合自己家庭情況的,就是最好。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