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7 農村多子女家庭,如何更好的關注孩子心理健康問題?

萱太師


您好,很榮幸來回答您的問題

通過您的問題能夠看得出您是一位比較有學識的人,至少您在家庭教育方面的重視就值得稱讚。我是一名國家二級心理諮詢師,下面就從我的專業角度,為您做簡單的回答和分享。

首先我們且拋開農村這個範疇,單純的就家庭教育來說,最關鍵的一點先要說夫妻關係,因為當孩子身高還不足以與成人平視的時候,他們的安全感是不夠的,所有的安全感及生活所需均來自於父母,而在孩子的認知裡,父母的完美結合才有了自己的存在,所以在多子女家庭中,往往因為家庭煩累而導致夫妻爭吵,可以肯定的說:所有的夫妻衝突,都會導致孩子的自我衝突,當父母之間彼此攻擊和不認可的時候,很容易導致孩子產生自我不認同感,這一點尤為重要。

其次,我們來談一談多子女家庭在排序中比較常見的孩子心理動態:

排行老大:第一個出生的孩子,人的基因裡遺傳著最原始的一種意識就是地盤意識,或者說領地意識。老大一出生就看到爸爸和媽媽,認為自己用過擁有父母所有的關愛,自己應該是最優秀和卓越的,有權威的需要,而後面陸續出生的弟弟妹妹都是來搶地盤的,所以老大在擁有弟弟妹妹後,對父母的批評尤為敏感;

排行中間的孩子:這些孩子是在多子女家庭中相對來說比較容易被忽視的孩子,所以他(她)們必須和其他兄弟姐妹不同,才能顯現出存在的價值。所以排序在中間的這些孩子相對來說比較隨和,也容易養成富有同情心的性格;

排行最小的孩子:由於在家庭排序中最小,也由於父母在過去培養前面孩子的經驗,相對來說更容易對小的孩子嬌慣,加上前面哥哥姐姐對較小孩子的庇護嬌慣,很容易養成排行小的孩子把別人為自己服務當成理所應當的性格,或者說養成一種對別人為自己服務的操控感。一旦無法掌控和享受這種被服務,可能會產生難過甚至攻擊行為。

綜上所述,作為父母在家庭教育和日常生活中,應該培養老大的責任心,責任感,但同時也要防備他(她)養成|“完美主義”或“唯我獨尊”的性格,培養他的抗挫折能力。針對排行在中間位置的孩子,多一些關注和讚美,讚美的時候要稱讚孩子具體的某一些言行,而不是寬泛的只說孩子你真棒,你真優秀。讚美的同時最好再提一點小要求。例如:“兒子,你掃地這件事情做的真好,真乾淨。如果你掃完地能夠再把工具放到原來的位置就更完美了”。針對排行較小的孩子,除了正常像對待中間孩子的方式以外,不可凡事都要求哥哥姐姐退讓的做法,讓小的感覺一視同仁,年齡小並不是優越感,同時鼓勵小的勇於向更加優秀看齊。

現在,我們再談一談農村這個範疇

農村的生活環境,教育環境可能相對來說沒有城市那樣優越。但是農村有靜謐的生活環境,清新的空氣,都有助於孩子健康的成長。我們應該利用好身邊的資源,培養孩子樸實,勤勞的性格。現在網絡和通訊都很發達,跟城裡孩子比較來說,我們的孩子一點都不遜色。注意對孩子普通話的培養,培養孩子的審美觀,讓孩子去發現大自然之美,春生,夏長、秋收、冬藏每一時刻都是孩子學習和成長的最好教材。

最後,再給您分享一句話:父母的陪伴,就是最好的教育!


希望我的回答,多少能夠幫到您,祝您家庭幸福,子女健康成長!


袁勝


現在農村家庭孩子的心理問題,是越來越值得全社會重視和關注了。

現在農村的小孩家庭物質條件開始城市化,而家庭的育養方式依然是沒有太大改觀。農村多孩子家庭家長管教一般是以下三個類型為主:

放縱型——放任孩子,不管不問。

工作忙碌型——對孩子忽視,大多隻忙於工作。

孩子即父母型——希望長大了的孩子不但要照顧自己,還要照顧小的,讓孩子承擔更多的成人責任。

在多子女的農村家庭以上的三個方面尤為明顯。農村多孩子家庭這樣的管教方式,對小孩而言,最重要的問題是情感忽視。情感忽視的父母,最重要的是兩件事容易出現問題:

  • 一個是在重大危機時刻的忽視。比如說青春期的時候,他遇到了很大的危機,他有一場壓力很大的事件發生,但是在那個時候父母缺席了。父母完全對這個重大危機事件缺乏恰當的反應,這是第一種情況。
  • 二個是在非常重要的地方忽視。就是可能長期的某一個方面很重要,他的某些品格,或者是他的人際關係,他的學習能力,他寫藝術發展的能力等等。一個很重要的方面長期地被父母忽視。

而被情感忽視的小孩,在成長過程中或者長大之後會出現以下一些方面的問題:

一是空虛感,一種時有時無無法滿足的缺憾。

二是反依賴,恐懼依賴他人的感覺。

三是容易有不切實際的自我評價,對自己的才能弱點方面的認知都很難準確。

四是有一種負罪感和羞恥感,無法針對自己的問題找原因,只能責怪自己。

五是難以關愛自己和他人。

六是自我約束能力差,經常拖延。

七是述情障礙,沒有意願也沒有能力容忍,甚至感受任何情緒情感。

父母和孩子之間不容易產生情感忽視的幾個標誌。

  • 第一個標誌是他和孩子有情感連接。父母跟孩子之間有著非常良好的情感連接,孩子遇到了情感的問題,遇到了情緒上出現的變化,不會躲父母,他不會不讓父母知道,這是連接的重要性。
  • 第二個標誌是父母視孩子為獨立的個體。他是一個跟我們不一樣的人,他是他自己,他有他自己的人生,不會讓孩子來承擔父母的意願,不會讓孩子成為自己生命的延伸的一部分。很多父母視孩子為物,這個我們在生活中見過特別多的狀況,在農村多孩子家庭也存在這種普遍現象。
  • 第三個標誌是父母會及時到位回應孩子的情感需求。就是當孩子發出了情感的需求的時候,父母是有回應的。

那如何才能讓農村多孩子家庭解決這個情感忽視問題呢,有兩個非常重要的抓手。

  • 第一個就是重視情感,核心的最本質的問題,就是不是說不能夠拒絕孩子,不是說不能夠對孩子提要求,而是在你拒絕他,對他提要求的時候,你要重視他的感覺。你要重視他的情感,你要表示理解。當你能夠跟他產生這樣的共情的時候,他才能夠獲得跟別人產生共情的能力,他的那個鏡像神經元才能夠變得很發達。各位知道鏡像神經元,就是你看到別人悲傷的時候,你也覺得悲傷。所以如果孩子從小到大,經常是被忽略的,沒有人在乎感情,人們只在乎成績、排名、時間表等等,這個孩子不會學會跟別人建立情感連接。父母最好要在孩子很小的時候,就開始跟他進行情感方面的溝通,讓他識別各種各樣情感類的詞彙,他才能成為一個情商高,能夠對別人產生共情的人。
  • 第二個就是視孩子為獨立的個體,不要把孩子當作是自己的延伸,當作是自己的工具,當作是實現自己夢想的人。很多農村多孩子家庭家長都是這樣講,你父母沒有上過一個好的大學,你一定要上一個,就把所有的重擔,都壓在這個孩子身上。他承擔了一個跟他無關的責任,他非得要完成你的某一個夢想。這種家長想法是要不得的。

要解決以上問題,可能不僅僅是目前農村多孩子家庭的父母和小孩之間的問題,還有社會怎麼重視和幫助這些父母去和他的小孩進行連接的問題。


素心塾素心先生


你這個問題重點在“農村”和“”字上,農村多子女家庭的教育問題!

由關注“物質教育”到關注“精神教育”的轉變!上一輩人生活物資非常缺乏,所以這一輩人看到現在的孩子衣食無憂就覺得他們很幸福了,很少關注精神世界的充實與否,實際上有物質基礎了,更應該關注精神教育,那什麼是精神教育呢?或者,什麼是好孩子?不是吃的好,長的壯就是好孩子,好孩子要自信,勇敢,有上進心,樂於助人,這些優秀的品質才能讓孩子將來立足社會做一個對生活有用的人!不會去危害社會!教育的理念和方向要有,要正確!跟上社會的節奏,轉變教育的重點!

多子女家庭,有一點危害很大,就

重男輕女的思想,雖然是新社會但還有很多,電視裡也常會看到這樣的情景,把一切好東西都給兒子,女兒什麼不給,恨不得把女兒趕出去打工賺錢,然後把錢還給兒子,天經地義一樣,結果女兒得不到任何關愛,只能奮鬥,最終成功,兒子就知道啃老,總想依靠別人,結果一事無成,實際上,兒子女兒都是受害者!兒子沒有得到應有的鍛鍊,女兒承擔了過多的責任,所以,多子女的教育問題,就在於公平、公正!儘量讓他們得到父母一樣多的愛,承擔一樣的責任,這才是對他們成長有利的!

多子女家庭其實是有天然的優勢,孩子比較多,在家庭的小社會里,相比獨生子家庭他們能學到更多的人際交往經驗,所以他們更擅長溝通,樂於溝通,當然,要在正常的家庭裡!

好了,已經說太多了,就這樣吧!希望對你有幫助!

加油吧😎😎😎


人生知凡


農村孩子的多子女家庭問題,在現代社會確實是一個需要認真考慮的,因為現代社會,隨著生產力的發展,對人的教育和素質提出了更高的標準和要求。一個人要想接受到更高等的教育的話,不僅要聰明,具備掌握更多的知識和技能的基本素質,而且還要具備健康的心理素質。農業本身是一種落後的生產力的表現,所以農村家庭的可支配經濟收入相對於現代社會來說,就非常有限了。而對於農村家庭來說,要想接受好的教育,在聰明的基礎上,就需要有更多的投入。當由於子女眾多,經濟投入趕不上教育發展的要求時,產生心理的問題和矛盾就在所難免了。作為農村的多子女家庭,要根據家庭實際來規劃子女的合理發展,引導並鼓勵孩子在學校學習之餘多參加社會生產勞動,一方面可以幫助家庭解決一些經濟困難,另一方面,也可以激勵子女自立自強,一個人如果對人生充滿了信心,對社會充滿了希望,對未來充滿了嚮往,心理健康基本上是可以保證的。總之,作為農村家庭多子女情況下,千萬不可盲目的模仿和仿照。


精神家園001


應邀作答

要發楊這次抗擊疫情的精神,精準施策,下決心解決好農村青少年心理健康的教育問題。這個問題從國家層面已經開始重視。這是一個關乎億萬農村青少年的健康發展問題,是如何培養未來接班人的大問題!要解決好這個問題必須要發楊這次抗擊疫情的精神和方法!

這個問題問得好,說明大家都在關注這個問題。農村多子女家庭比較普遍,且家庭生活比較困難,主要是經濟來源單一。使得子女們受教育的機會偏低。我在皖贛線工作時就發現那裡的孩子普遍缺乏與人交流的能力,心裡閉塞、自卑感很強。這些孩子假如不進行心理疏導和心理健康教育他們會很難走向社會。這就需要我們國家各級政府領導機關加強這方面的工作,制定出切實可行的辦法,領導下到一線解決問題,就如同我們這次抗擊疫情一樣,下到一線,紮根一線。主要從教育入手,地方政府和學校聯手抓,不解決問題不收兵。這些孩子都是我們未來的接班人,一定要解決好這個問題。



廣陽梁山


對於多子女的家庭觀關注孩子的內心真實的想法,是非常重要的,要有一定的敏感和敏銳度。因為孩子並不見得會如實的表達他們內心的真實想法,有了一些想法的時候,當他不去表達當,他受了委屈或者受了一些不公待遇的時候,他就會自己去壓抑,這時候是我們應該及時的去關愛和給予他們一些幫助的時候,是非常關鍵和重要的。

比如孩子中會有人特別的懂事,會讓著別的孩子,會做出一些討好型的行為,這樣的孩子一般都是很心疼父母,他會選擇用這樣的方式去替體諒,他希望通過這種方式去不讓他的父母受苦受累,這個時候作為父母就應該及時地和孩子去進行溝通,要讓孩子知道父母是愛他們中的每一個人,父母選擇了生養這些孩子,去照顧這些所有的孩子是任勞任怨的,然後不用他們去體諒自己,雖然苦,但是依然很享受生活的這份情感和情緒傳遞。

再比如孩子中有人會爭搶要一些好東西,總覺得自己得到的不夠多,那麼像這樣的孩子就要給予他及時的引導,讓他懂得謙讓,但是一定要注意說教的方式,不要用壓迫的方式,不要用我認為你必須要怎樣做的方式去和孩子溝通,而是帶著愛去要讓他明白作為父母真的很愛他,他一定是在他小的時候某一個時刻,他覺得父母更愛別的孩子,不愛他,所以這個時候要給予他更多的這種愛的交流,然後就是允許他去得到一些他想要的東西,希望他能夠跟父母能夠直接溝通,然後如果能給,給予他,如果因為一些其他原因無法滿足孩子,那你一定要跟孩子講清楚,為什麼現階段還沒有辦法滿足他,然後不要去拿孩子和其他孩子去作比較,這樣會讓他的內心更會生騰出你們是個關愛別人而不愛他的心理。

還有很多種情況在這裡沒有辦法一列舉,不過作為孩子很多的父母,還是有建議可以給到大家的:

做好自己,不要表露出對於生活的抱怨和不滿,還有就是無論金錢是拮据,還是富足,那麼都要引導孩子有一個正確的金錢的價值觀和使用金錢的能力,還有就是和孩子交流要以引導為主,不斷學習,開拓眼界,跟上孩子的進步進程。


佳佳心理治癒師


首先,父母要給孩子充足的愛。“愛”有十分豐富的內涵,如溫暖、關懷、寬容、安慰、鼓勵、獎賞、讚揚、信任、支持等。父母對幼兒的愛是心理健康中最寶貴的營養素。只有沐浴在愛的甘林下的幼兒才會有安全感,才能適應各種環境,學會與別人交往、形成活潑開朗的性格。

然而,獨生子女的增多讓很多爺爺奶奶對孩子有了過多的“愛”。由於嬌慣,讓孩子養成任性、依賴、自私的壞習慣。時下流行賞識教育,有的父母走向了極端,“嚴師出高徒”這句話已毫無意義,一味的誇獎致使孩子耐挫能力減弱。所以,適當的愛才能讓孩子有充足的自信。

二、環境改變人生

現在住在高樓大廈中,門挨門住的近了,話少了心遠了,也沒有象祖輩們一樣兄長們的嬉鬧了。大家應帶孩子走出去,尋找夥伴度過快樂童年。學習“孟母三遷”的精神,努力為孩子創造良好學習生活環境,與人交流,融入社會如何關注孩子心理健康?如何關注孩子心理健康?。

三、溝通最重要

在現實生活中,雖然很多家長想了解孩子的內心感受,但無意中流露出的傳統角色,會在與孩子進行溝通中造成障礙。比如有的家長以“指揮者”自居,他們在與孩子交談時總是帶有命令的口氣;有些父母則像個“說教者”,喜歡嘮叨,告訴孩子應該怎樣不應該怎樣;有些家長覺得自己比孩子聰明,在孩子面前擺出一副無所不知的樣子,這樣的態度也容易讓孩子反感;有些父母則是批評者,他們的言語中常帶有嘲笑、諷刺,或給孩子貼標籤


鄉村裡的趙貝貝


孩子的心理健康問題,是每個家庭,每個父母都應該要重視的,小孩子的心理存在很大的可塑性,也就是其實人的心理是可以培養的。在家裡,父母應該一視同仁每個孩子的心理問題,不要過於偏私,一定要全面的關注每個孩子,建議在平時的日常生活中加強對孩子行為表現的觀察,設定獨立的面對面交流溝通的機制,做到與每個孩子平等的交流,平等的溝通。


忠國


我長話短說:

首先,要對孩子的細節行為做到心中有數,及時感知。行為是心理的反映,for example:假設某天發現孩子和平常有明顯不一樣,要鼓勵孩子說出自己的想法,孩子可能由於恐懼不想說,這時候更加不能放棄,可能一點不好的情感累積就會給孩子以後造成巨大影響。

然後,家鄉也要對孩子的錯誤採取寬容的態度,不要對孩子太苛刻。



積極心理學踐行


心裡健康對小孩在當今社會確實很難兩全,我自己與兒子分開的時侯是上初中一年級,來深圳打工出門的時侯他將我身份證藏起來了,講了一句話說,爸爸我是不是你兒子,沒有辦法要生活呵。我在他床頭上寫了一句話兒子要自力自強努力學吧!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