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29 除了吃藥看醫生,媽媽還可以這樣做

最近蠻多媽媽諮詢我,寶寶腹瀉、咳嗽、發燒該怎麼吃輔食呢?大家先放平心態,看看YanJun怎麼說?

其實生病的時候不想吃飯是很正常的。

換位思考,大人生病了也吃不下正兒八經的法式大餐(可是我自己一生病就想吃火鍋)。

家長們總是關心寶寶吃了多少,卻忘記根據寶寶的病情來調整。


流鼻涕

除了吃藥看醫生,媽媽還可以這樣做

一邊吃飯一邊鼻涕流個不停,時不時還會鼻塞。不僅影響呼吸,還影響進餐節奏,那真是會食慾大減啊!

鼻涕處理的要點是保持空氣溼潤,可以在家安裝個空氣加溼器或者洗個熱水澡,也可以用海鹽水噴鼻(提醒家長,使用時寶寶也許會不舒服哭鬧拒絕使用)。

另外,剛睡醒時鼻腔內的鼻涕會較多,不要著急馬上餵食。先清理鼻腔後,再讓寶寶上餐桌。


發熱

發熱是人體對抗感染的自我保護機制之一,我們重點是要觀察寶寶的精神狀態,警惕合併重症的表現。 發熱時水分消耗大,需及時補充水分(母乳、白開水、稀釋的果汁等)。為了緩解發熱引起的不適,家長要根據寶寶狀態提供退燒藥。

注意環境溫度,可以開空調,不要給發燒的寶寶捂汗,提供的食物溫度稍微涼一些。


咳嗽

寶寶咳嗽時,3個月~1歲可提供少量(5~15ml)溫水或蘋果汁;1歲以上的寶寶發生上呼吸道感染時的咳嗽,可睡前喝少許(2~5ml)的蜂蜜緩解咳嗽(蘋果汁和蜂蜜都不加水)。 維持日常飲食,可改變食物性狀,避免提供堅硬質地的食物

保持空氣溼潤,乾燥的環境導致咳嗽加重。並且,鼓勵寶寶多喝水。


腹瀉

除了吃藥看醫生,媽媽還可以這樣做

沒有脫水症狀或僅有輕度脫水的寶寶,維持日常的飲食即可,不推薦高糖的(如甜點、蘋果汁、梨汁等)、脂肪含量高、粗纖維豐富的蔬菜水果的食物。

避免進食刺激腸胃的食物:辛辣、生冷等。

腹瀉完全緩解後,繼續提供能量豐富的食物。如果是食物過敏引起的腹瀉,需要回避引起食物過敏的食物。

腹瀉時要注意預防脫水,可及時補充補液鹽。可在每次大量水樣便後,額外給予120~240毫升ORS液,也可以少量多次,每5分鐘喂10~15ml/次。

生病期間發現寶寶有中度脫水或者精神很差,請緊急就醫。


嘔吐

遇到寶寶生病嘔吐,真是個不小的挑戰。

發生嘔吐時,首先需要

安撫寶寶的情緒

並且嘔吐後不建議立刻進食,可以等待半小時至1小時,讓腸胃平靜下來後再餵養流質食物(優先口服補液鹽),並且少量多餐。

當寶寶發生嚴重劇烈的嘔吐、腹脹可能需要禁食。

為了預防脫水,只要寶寶不吐,就要少量多次喂水。

嘔吐期間最好不要提供紅色的食物,以免慌慌張張誤以為寶寶吐血了。但如果嘔吐物是綠色或紅色,並且不是吃下去的食物,就應及時就醫。


手足口病、皰疹性咽頰炎等

口腔內的皰疹伴隨著疼痛會導致寶寶吞嚥困難,因此在飲食上要注意提供溫涼、質地軟爛或流質半流質,清淡易消化的食物(如粥、麵條或綠豆湯等),避免刺激潰瘍處造成疼痛。

進食一些低溫的食品,可能有助於緩解疼痛。

此外,口腔應保持清潔,飯前飯後漱口,避免繼發感染。如寶寶不會漱口,可以棉籤輕輕擦拭口腔。

除了吃藥看醫生,媽媽還可以這樣做

需要注意的事

為了保證攝入足夠的營養和能量,一般情況下,輔食維持日常飲食即可。

但生病期間不要添加新輔食!

注意及時補水

寶寶生病後,本來就不願意喝水。

再加上如果有嘔吐、腹瀉、或口腔疼痛不喝水伴隨體內水分的大量流失,易導致脫水。

動動腦筋,設法讓寶寶多喝水:可少量多次提供、用吸管喝、和寶寶玩碰杯遊戲、可適當增加新鮮蔬果的攝入,做成果泥以此提高寶寶體內的含水量。

家長們還可以在家備著口服補液鹽。

重點是要觀察尿量,看看多久排尿、尿片的重量、尿液的顏色是否是正常的清色or淡黃色。


避免強迫餵食

發燒或口腔有潰瘍的寶寶在生病期間的確會這不想吃,那也不喝,家長們可以準備一些寶寶喜歡的口感清涼的流質食品。

家長可以根據寶寶正餐吃飯情況來決定加餐,少量多次補充能量。


發物

民間一直流傳生病不能吃雞蛋、海鮮、牛羊肉等,但是隻要確定提供的食物寶寶曾經吃過並且無過敏,生病時可以繼續吃。

除了吃藥看醫生,媽媽還可以這樣做

最後希望寶寶少生病,媽媽少擔心哦!


圖片來源 | 網絡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