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7 為什麼現在才一個月沒上班,就有很多人說無法生活呢?

叄貳貳


【猿話分析】

疫情導致才一個月沒上班,就有很多人說無法生活,終歸原因是因為存款不夠導致。以前的生活太安逸,突然經歷像疫情這樣使人不能外出的情形,被打得措手不及。再加上疫情導致很多公司不能正常復工,有些公司熬不下去,現金流出現了問題,於是連工資都發不出。

沒有儲蓄,加上公司發不出工資,就會出現“無法生活”的情形。

那麼當下,該如何破除這個窘境呢?

1.找份臨時兼職或副業先做著

既然主業受影響,又不能外出賺錢,不妨先在網上找份臨時兼職先做著,賺點伙食費。

這是我近一週在頭條的收益,雖說比起很多大佬都低,但在疫情還沒有完全結束的當下,這點收入至少能補貼自己的伙食費,不至於產生“無法生活”的念頭。

那麼這點收入需要耗費我多少時間呢?

其實我利用的都是每天的零碎時間:等車、上洗手間、中午吃完飯休息的當下,嚴格算起來,每天只需一兩個小時。

只要有手機,具備上網的條件,那麼你也可以把時間利用起來,為自己賺點生活費。

2.積極準備跳槽

當公司不能給予自己生活保障的時候,可以考慮換家公司繼續發展。

有個網友,年前被載,過年期間又遇到疫情,不能出門,所以遲遲不能去找工作。

但是他並沒有放棄,而是利用這段閒暇的時候刷題,把一些大廠過往的筆試題目都刷了一遍,終於在上週,拿到了心儀的OFFER。

他說,每一個危機都意味著機會,只有認真準備,才能在機會來臨的時候,牢牢的把它抓住。

3.提升自己

如果公司沒有裁員,只是暫緩上班,那麼你完全可以在這段時間內做一些功課提升自己,假如你是管理者,可以找一些管理書籍來看;假如你是個技術工作者,也可以瞭解一些前沿的科技。

總之,別讓自己閒下來,才不會有其它亂七八糟的想法。

除此之外,疫情過後,該做些什麼未雨綢繆的工作,以防再次出現這樣的困境呢?

1.合理安排收入與支出,在自己的能力範圍內消費,同時學會理財

一個人之所以會出現入不敷出的情況,很大原因是因為做了超額支出,做了一些超出自己能力範圍的消費。

當一個人的收入趕不上支出的時候,他的野心與能力是不成正比的。

建議參加一些理財課程,合理規劃自己的收入與支出,然後把一些閒錢拿去理財,在風險來臨的時候,理財所得或許就是你的唯一收入。

2.找一份不受時間地域影響的副業

副業可以理解成主業的備胎:當主業不再發揮作用的時候,副業能及時補上。

什麼樣的副業不受時間地域影響呢:比如寫作、網上營銷,只要有一部手機,有網絡,基本就具備了准入條件。

有人可能會說,主業已經花費了大部分的日常時間,哪裡還有多餘的時間做副業?

這就給我們提了個醒,副業最好是選擇那種一份時間投入,多份利益產出的。即依靠售賣一份時間賺錢。

比如在能力達標的情況下,可以在一些平臺上錄製課程,當別人購買你的課程時,你是不是就實現了一份時間投入,多份利益產出?

3.為自己儲備資源和人脈

這是一個老生常談的話題。

有一本書叫《30歲以前靠能力,30歲以後靠人脈》,作者談到,成就大業的第一要務,成功人士的不傳之秘,就是當你為明天艱苦奮鬥的同時,別忘了花費一點心思,動用一點手段,去經營你的人脈。有朝一日,它將成為你一生最寶貴的資源,為你走向事業的頂峰提供源源不斷的助力。

這就是資源和人脈的重要性。

為什麼有些人越老越妖?他的精力更旺盛嗎?

其實沒有,他只是比你更會經營人脈而已。

所以在疫情過後,收起你那可憐的自尊心,多和一些職場之外的人打交道,經營你的關係網絡,把自己變成上面的一個節點,在你步入中年的時候,才能依靠這個節點獲取你想要的資源,從而獲得更高的成就。

總結來說,疫情並不可怕,可怕的是你從來沒有想過為自己鋪路。如果你在疫情期間體會到了生活的艱辛,不用擔心,艱辛不會太久。經濟學家馬光遠曾說,未來一面是火焰,一面是海水,如果用傳統的思維去看,就是海水,一塌糊塗,沒有亮點;如果反過來看,就是火焰、機遇以及未來的機會。

以上就是我的分析與建議,希望對你有幫助。

我是一隻程序猿,獨角獸公司研發部軟件負責人,副業賺錢能手,專注寫職場,講述職場真實故事。歡迎關注我 ,一起抱團成長。

職場猿話


說一句實話,錢人民幣在我們現在的人手裡就像是流水一樣。因為我們現在的消費觀念就是緊著掙緊著花。往往工資在我們的手裡還沒焐熱的時候就得交房貸,交車貸,交保險,交父母的撫養費等等。所以說每筆資金的去向幾乎都等到開支以後馬上就分發過去,這也就是資金運轉的概率特別的高,所以說一下子出現了新型肺炎,讓我們資金流一下枯竭,這就像是順暢的水被堵截以後,很難流通,一下子我們的小河流就乾枯了,所以說在這新型肺炎疫情期間,我們宅在家裡面心裡在滴血,在焦急,因為沒有工作的機會,可能就面對著沒有錢的應對生活。所以說在這危機重重的現實生活中,人們真的就感覺到,生活舉步維艱了,所以說這就是現實。

我也是這種中年狀態,錢在我的手裡,可以說每天都是新鮮的,為什麼這樣說?因為我們靠工資生活把錢拿到手以後,自然而然的就有各種用途,如果沒有錢確實是舉步維艱,很難繼續,因此說沒有錢生活無法繼續,絕不是危言聳聽,而是現實存在的,所以說大家都盼著趕緊復工生產,讓錢掙回來,讓日子變得平穩安靜,這才是大家盼望的。


伊春美食美客


現在很多人表面上光鮮亮麗,有房有車,但是真正的現金流儲備是很少的,加之房貸,車貸,上有老,下有小,不當家,是不知財米油鹽貴的!

簡單算筆帳!即使宅在家中

一日三餐,保證有葷有素,一天100要的!

100*30=3000

每日水果零食,宅家裡,吃必不可少,不能小看價格,我過年粗略算了下,一個月約1000。

孩子宅家裡不能總玩,報了英語網課1560。上月還有舞蹈課費3800已交,現在不能上課,提前支出了。

日用品,化妝品,消費約500,本人節約不用大牌

房貸2400。水電費240。寬帶網費120。手機話費200。

過年新衣服我的980。娃的280。

3000+1000+1560+500+2400+240+120+200+980+280=9280

對,差不多這就是我和娃的二月開支。沒算預交的舞蹈費。

如果沒有上班,除了事業單位體制內還有一些良心企業!很多人是沒有工資或者工資減半的!

再加之如果沒有副業,沒有現金儲備,一下子就崩底了!

不上班期間,估計很多人會幡然醒悟後悔之前的消費習慣!沒有養成良好的儲蓄習慣!導致很難經受失業,斷崗,降薪的打擊!

面對不可知的環境,我們真是要做好理財規劃,現金為王,儲備現金是2020年每個成年人都需要做的功課!


黛曉米


為什麼一個多月沒上班,就有人說沒法生活呢?原因有三:一方面沒有收入來源,一方面固定支出不會少,再一方面,增加了額外支出。

第一,除了上班,沒有收入來源。現在社會,多數人,都是靠上班養家餬口,不上班沒有收入。

第二,超前消費和負債。現在是負債的社會,房貸車貸信用卡,好像沒點貸款都不好意思說出去。所以平時有工資的時候,發下來,很快就花光了,還要用花唄,借唄,信用卡支撐著。

現在沒收入了,但是那些貸款,超前消費的賬單是不會減少的,平時又沒有什麼存款,所以陷入困境。

第三,疫情期間,增加了很多消費,並且很多東西都貴,比如口罩,消毒液,不僅貴,還不容易買。

綜合以上原因,生活真的很難。

那應該怎麼緩解呢?

第一,增加副業收入,比如在家拍小視頻啊,做自媒體啊,做社區電商啊等等,很多人在疫情期間靠這個掙了錢。

第二,減少生活開支,因為疫情不出門,可以減少衣服,生活用品的購買。

總之,困難都會過去的,有人生活沒法過,有人卻賺的盆滿體缽。當面對困境的時候,多考慮一下,接下來,如何改變自己,讓自己變得強大。


家有兒女的奶爸


這麼跟你說吧,最近一段時間已經有兩位朋友問我借錢了,各自借了2萬元,總計4萬元。

朋友A和我是同事,工作在上海,他們去年舉全家之力在上海買了房,首付200萬左右,其中有幾十萬是借其他人的,剩下的錢是雙方父母和自己的存款。

朋友A一家人去年回的武漢,他是武漢人,因為疫情的緣故,到今天還沒有回到上海上班,春節到現在休息了一個多月的時間。正常情況下,他們每個月的工資全部月光,因為有孩子要養,房貸、車貸要還,還有借別人的錢要還。

當初買房子的時候,他們計算過,預計到2020年底能把借別人的錢換掉,這麼一來後面就要稍微輕鬆點了。可是疫情這階段,朋友A的公司遇到了很大的困難,公司規模不大,在家休息的只能拿到最基礎的生活保障費。

他們的資金週轉都是一環扣一環的,工資收入沒了,朋友的錢可以晚點還,但房貸、車貸,孩子的奶粉錢怎麼辦,雙方父母已經拿出了一部分錢買房了,肯定不能再向父母開口了。

所以,只能向我開口,在我這拿了兩萬,希望能夠堅持到武漢解禁。

朋友B在蘇州,他家裡有兩個孩子,汽車修理工人,每個月七八千塊錢的收入,老婆在工廠裡打工,一個月三千出頭。

年前的時候回了陝西,結果因為疫情,在陝西老丈人家生活了一段時間,好不容易回到蘇州之後,修車生意慘淡,每個月只能拿到一兩千的基本工資。

他們家裡有兩個孩子在上學,打電話給我的時候,差點連飯都吃不上了,我只好借了2萬元給他,解決燃眉之急。

你要知道,在全國範圍來講,類似朋友A和朋友B的人其實非常多,很多人都是0存款,一部分人是因為收入確實有限,存不到錢,一部分人收入能力不錯,但資金鍊也是一環扣一環,和企業經營一個道理,再大的公司,資金鍊一旦斷了就歇菜。

目前來看,現在只是疫情的第一波衝擊,疫情結束後,很可能還有第二波衝擊,大量的企業可能會在疫情結束之後開始裁員,實際影響遠比我們想象的要大。

我們之所以還沒有感受到,那是因為工作相對穩定,手中多少有點存款,和我們生活的圈子也很相關,如果你自己的收入很差,身邊收入差的人相對也比較多,這樣你的體會肯定比較深。


八魚先森


94年的堂妹上大學那會兒,生活費總比同學高三五百塊。父母嘮叨她幾句,她常說,等我畢業自己工作了,知道賺錢不容易了,就肯定會省點花。
畢業那年,到了一家網絡私企上班做平面設計,剛進去公司時,每個月4000元,到手3000多。第一年回家,沒有給父母任何表示,按照老家的習慣,一般來說,工作第一年自己賺錢多少會給點父母,哪怕買兩件衣服表示下。堂妹不但沒有,反而這樣說,自己剛畢業半年,一個月剩不到什麼錢,等工作兩年以後再說……

過了一兩年,堂妹回來過春節,恰好一個很要好的高中同學結婚,需要隨份子錢,其他同學都隨八百一千的,堂妹拿不出來,找父母拿。父母好奇為啥工作兩年了,為啥八百都拿不出來?堂妹也很坦誠,說自己雙十一當日花了四五千,各種鞋各種衣服,另外元旦還參加了周杰倫的跨年演唱會,一場兩千多,靠前排的……

父母不明白為啥一個月才賺幾千塊的人,要花掉近半個月的薪資去看一場演唱會,堂妹也理直氣壯地說,“周杰倫是她最喜歡的明星,這個演唱會三年才一次,錯過了就沒有機會參加了……”
其實她的父母可能還沒了解到真實情況,除了花光每個月的收入,堂妹還有兩三張上萬的信用卡。她不僅是月光族,還是超前消費族。這次疫情突然的爆發,年前因為漲薪和老闆沒談好,裸辭了,如今出去又不好找工作,只能宅家,靠父母養著。沒有上班,連信用卡都無法倒騰……

所以,疫情當下,如果一個沒有上班,對於很多沒有任何儲蓄的人來說,不靠父母,基本無法生活,一點不為過。類似堂妹這樣的90後,或許十個有七八個沒有不欠款的(包括房貸車貸)。

針對90後消費情況,尼爾森Nielsen最新發布的《2019中國年輕人負債狀況報告》指出,消費對中國經濟增長的作用越來越重要,其中中國的90後、95後年輕人已然成為消費主力。通過這個報告,可以看出以下三點:
1.90/00後是消費主力軍。中國的“90後”“00後”約佔總人口的24%,他們將主導未來5-10年的中國乃至全球消費格局。中國年輕人普遍有著成長髮展的需求,有著追求品質生活的願望,信用消費已經成為消費升級的重要途徑。

2.將近一半的人實質性負債。現在有各種信貸產品,據報告指出,中國年輕人中,總體信貸產品的滲透率已達到86.6%。不過數據雖然接近90%,但其中有近一半的人是把信貸產品當作支付工具使用的,如信用卡在免息內結清。扣除作為支付工具的部分後,中國年輕人實質負債人群約佔整體年輕人的44.5%。

3.收入越低,實質負債越高。調查報告顯示,一線城市、有著高收入、本科以上學歷和海外經歷的“高薪高知”人群中,擁有實質負債的人數比例遠高於“小鎮青年”和低收入者。
從以上三點可以充分說明,90後作為消費主力軍,有一半的人有實質性負債,而且那些收入越低的人儲蓄意識越淡,欠款越多。從這一點來說,90後也越來越多成為職場主力軍,如果遇到一兩個月不上班,沒有收入,那麼對生活肯定影響很大。

通過這次疫情,應該讓更多人知道,儲蓄、理財是多麼重要,如果暫時無法做到,至少應該有以下幾個意識:

1.開源重要,節流也同樣重要。我們經常聽到別人這麼說,反正省錢是省不出什麼,最重要是多賺錢,努力增加開源,這個確實很重要,努力節流也同樣不可忽視。因為很多時候,多一份收入不容易,往往無法掌控,但是節流少花錢,是可以做到的。

2.如果抵不住誘惑,那就遠離誘惑。現在各種消費刺激,比如各大節日618,雙十一,週年慶,商家都是打著降價促銷刺激更多人消費,很多人都經不起誘惑,看到同事或朋友買買買,自己也忍不住。如果抵不住這些誘惑,還不如遠離,比如趁那幾天,少看手機,少用手機。

3.學會儲蓄,從小事做起,比如記賬。賺錢不容易,花錢真是太爽了,如何控制花錢,也就是上面說的,如果節流,可以從小事做起,比如每一個月固定存款一定的錢,或者每個月開始記賬,每天任何再小的消費都記錄起來,養成習慣,最後就會慢慢有意識去減少各項不必要的支出。
總之,“借錢一時爽,還款悔斷腸”。如果不能合理消費,別說疫情一個兩個月,計算是幾天不上班,可能生活都會受到不同程度的影響。理性消費,有助於年輕人更快實現美好生活。儘量儲蓄,未雨綢繆,即使危機來臨,也照樣很好的渡過難關。
希望我以上的分析對你有幫助!
歡迎關注@莊子說職場 ,專注職場&個人成長。【隨手點個贊,留下你的評論,我一定會努力回答的更好】

莊子說職場


我也是失業狀態,我們整個行業都失業,我身邊幾個朋友最近幾天也無法生活非常焦慮,看了看身邊人的狀態,我想想應該有以下原因。

1、現在不少企業未復工,不少企業業務停滯無法開工,比如我們旅遊業。整個行業的人,90%都在家待業,辦公室的人拿著最低的補助,具體多少不方便說,但是不到兩千在深圳是很難維持的,但就房租就全搭進去了。然而,我們導遊領隊的收入為零。

2、不少年輕人進入職場年份不長,還沒有積累,月薪應付每月的房租吃飯等固定開銷,能滿足已經是很好,在沒有積蓄,又想留在大城市的情況下,就只能想辦法熬過這段時間。

3、青年中年進入職場有些年份的人,在生活上有長期規劃,比如買了房子要還房貸,買了車子要還車貸,孩子嗷嗷待哺,學費補課費等經濟壓力繁重,每個月固定開銷大,在收入驟減甚至零的時候就顯得非常艱難。

4、平時生活無憂,沒有理財規劃,沒有儲蓄計劃的年輕人大有人在,作為80後的我,上一次SARS時候還在初中,疫情對那時候的我們並沒有特別大的影響,網絡不發達也沒有現在這麼廣泛的信息傳播,所以可以說在憂患意識上,很多人並沒有儲備的應急錢。

5、大部分的人在穩定的工作狀態中,沒有考慮過突發情況,也就沒有副業去支撐一旦破碎的現狀,這個時間,重新找同行的工作是找不到的,因為一個行業面臨同樣的難題,如果跨行,那就需要一定的專業能力,很多人並不具備,所以進退兩難。

6、對自己的職業規劃欠考慮,在待業的時候如果想要繼續做本行,可以積累學習本行業的專業知識,等待東山再起;如果想換工作換行業,那麼就要抓緊時間學習另一個想要跨入行業的專業知識,為了儘快換工作做準備,只是不是坐以待斃。

最可怕最無法忍受的是自己面對困難,無從選擇。


念念旅行記


資金警報是真實存在的,我就深有體會。往年,回家過個春節,要找人借錢;今年,情況稍微好點,由於疫情的影響,親戚一個沒走,但也身無分文。

我跟老婆專門核對了每一筆花銷,真心嚇死我了,2萬塊錢年終獎不夠還。

第一,銀行商業貸款90多萬,每月房貸扣款5000多元;

第二,小孩奶粉每月4罐,大概1400多元;尿不溼、玩具等花了800多元;

第三,年前回家上墳,來回油耗、過路費,花了1200多;

第四,疫情期間,一家六口吃喝消費5000元多元;

第五,春節給小孩包紅包、買新衣服、孝敬奶奶、雙方父母等花了1萬多元;

第六、物業費每平方2.6元,交了半年1600多元;

第七,假日期間,水、電、氣約300多元。

第八,母親慢性病,去了趟醫院,花了1400多元。

全部算在一起,大概有2.8萬多元,年終獎不夠還。而且,平時我家基本存不到錢。因為老婆在家帶小孩,就我一人工作;花錢事太多,一個接一個。

因此,放假一個月,很多人無法生活,是真實存在的,而且人數還不少,主要有以下四個原因:

一是,春節向來花錢比較多。一家人團聚在一起,吃吃喝喝、玩玩樂樂,都需要錢。同時,添置新衣服、包紅包、孝敬老人,一筆一筆累計在一起,還是很高的。

二是,再加上疫情影響,蔬菜、肉等價格比平常的時候要高一些,生活費上浮比較多。

三是,現在很多家庭都有房貸、車貸或者其他貸款,每月固定扣款,這部分也很多。

四是,很多企業業餘停滯,選擇暫停發放2月工資,或者只發放基本工資。

五是,大部分個體戶尚未營業,沒有任何收入來源。

就這樣,錢只出不進,導致很多人過完有史以來最長的春節假期後,口袋就沒錢了。

全國大部分地區的企業陸續正式復工,恢復造血功能。

根據官方披露得信息來看,目前只有湖北、溫州尚未解禁、轄區企業未復工,其他大部分地區公司已經開門營業。

這意味著,目前卡內0餘額的朋友們,終於能有收入了,不得不說是一個天大的利好。

寫在最後。

目前,今日頭條“抗擊肺炎”數據顯示,湖北全省疫情得到了有效控制,除了武漢以外,其他市區連續多天沒有新增病例。

鍾南山院士的預測是準確的,希望湖北的朋友們再堅持一段時間,曙光即將到來,加油!

希望【HR拾壹】的觀點對您有幫助,歡迎關注、交流、評論,碼子不易,由衷感謝每一個點贊,謝謝。


HR拾壹


為什麼才一個月沒上班就有很多人受不了了。其實就幾個原因。1.有貸款,沒存款,還款壓力大。2.物價高生活成本高入不敷出,何況還沒有了收入3.以前寅吃卯糧,拆東牆補西牆,現在沒有東牆可拆了。總的來說沒有風險意識,沒有想過幾個月沒收入怎麼辦。我爸媽是五十年代出生的人,從那時候困難時期過來的,是地地道道的農民,每年小麥收了都要把我家的兩個白鉛鐵糧倉裝滿留著可以吃到來年麥收。我媽沒到秋天都會醃幾缸各種鹹菜和冬儲千八百斤大白菜,今年儲存時才一毛錢一斤,過了春節二塊多錢了。色拉油成箱買,醬油醋料酒的都是買大壺的,鹽買五十斤,還有粉條、木耳等各種乾貨也是完秋買,夠吃一冬天。農村嗎,冬天冷懶得出去,今年趕上疫情全派上用場了,只是少吃了點兒青菜。感覺還是老話說的在理:家有存糧,遇事不慌。當然了住城裡樓房是沒有辦法存太多的,沒地方放,但是平常可以存錢啊,買的米麵糧油等至少可以吃一個月。


玉神龍逍遙客


題主這個問題我講個事:我的一個同學在深圳工作,一個月也有蠻多收入,一般都維持得正常水平,但是疫情一到就頂不住了,因為他除了家還有另一個“家”,據說另一個“家”是他在KTV認識的,那個女孩子長得一般,但是比較突出,據說有椰子那樣大。第一次去KTV,那個女的一進來,全場人都盯著那女的看,後面我同學就忍不住了。因為他也帥氣多金,就一發不可收拾,據說所有大大小小場所都去過。

疫情來了後,由於無法工作,公司不正常發工資,兩邊都要用錢,所以頂不住了。所以說明:

1、平手收入和開銷持平

現在很多人的收入和開銷都持平,一旦發生突發事件,平衡被打破,勢必會影響到生活。

2、本身積蓄不足

現在很少有家庭有一定的存款,因為收支平衡,沒有盈餘,導致無法存款。

3、個人技能匱乏

很多人工作後技能都是縱向發展,並沒有想到要橫向拓展,一旦失去職業,就無法抵禦風險。

總之還有很多,歡迎關注 ,更多職場技能,每天分享職場乾貨,讓你一路逆襲,獻給每一個不想混日子的人。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