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28 遠古地球變暖,是恐龍打嗝兒放屁惹的?

和如今的反芻動物一樣,胃腸內可能含有微生物的大型食草恐龍會排放出海量的甲烷,這種強力的溫室氣體截留熱量的能力要比二氧化碳高效地多。

根據世界氣象組織的數據,全球每年排放5億至6億噸的甲烷,大部分都來源於人類活動。其中很大一部分的甲烷排放來自於奶牛、山羊、綿羊、長頸鹿和其他反芻動物,它們每年釋放5000萬至1億噸的甲烷,推動了全球氣候變暖。

反芻動物的前胃內棲居有可以分解粗糙植物的微生物,分解過程的主要副產品就是甲烷,而它必須得排至體外。論文的合著者、英國利物浦約翰摩爾大學的戴夫·威爾金森(Dave Wilkinson)說道,動物可以通過打嗝或是放屁排出甲烷,奶牛主要通過打嗝來釋放體內的甲烷。至於這些重約20噸的最龐大的恐龍是如何排出甲烷的,威爾金森表示,他們也難以判定這些蜥腳類動物釋放甲烷的路徑。

巨量甲烷的製造者—蜥腳類動物

為了估算出這些蜥腳類動物的甲烷排放量,科學家們猜測當時1平方千米的植被區約莫有10只蜥腳類動物。對現代反芻動物的分析顯示,一隻蜥腳類動物每天可能會排放出1.9千克的甲烷,相較之下,一隻美國奶牛平均每天釋放0.2至0.3千克的甲烷。假設當時有蜥腳類動物棲息的植被區為7500萬平方千米,那麼它們每年往地球排放的甲烷量可達驚人的5.2億噸。

這項 研究 5月8日發表在了《當代生物學》(Current Biology)雜誌上。研究團隊的估計值有很大的不確定性,但是數據表明,蜥腳類動物的甲烷排放量很有可能與現今全球甲烷排放量(自然和人為的總和)相差無幾。

研究基於有根據的推測

威爾金森和同事承認他們在分析中進行了數個有根據的推測。瑞士蘇黎世大學的消化生理學家馬庫斯·克勞斯(Marcus Clauss)沒有參與該研究,他指出,該研究團隊基於蜥腳類動物體重所得出的甲烷排放量,是由現今爬行類和哺乳類,而不是恐龍的近親鳥類的相關數據推算出的。問題是食草鳥類的甲烷排放量尚不得而知。

克勞斯說道,如果最後發現食草鳥類的甲烷排放量要比同等體型的食草哺乳動物少,那麼整個計算過程或許就需要重新來過了。威爾金森則表示,撇去計算結果不論,恐龍的化石研究很清晰地表明,蜥腳類動物當時的生活環境要比我們現在暖和得多。

為了更好地將恐龍的甲烷排放與全球變暖聯繫起來,克勞斯建議氣候建模者和古生物學者開始尋找能夠表明蜥腳類動物鼎盛時期甲烷位於高點的相關跡象。

遠古地球變暖,是恐龍打嗝兒放屁惹的?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