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07 聊城傳統文化故事——東阿阿膠的傳說

東阿 · 阿膠

聊城傳統文化故事——東阿阿膠的傳說

有關阿膠出自東阿的記載最早見於《神農本草經》:阿膠“生東平郡……出東阿”。阿膠是一種用驢皮經熬製、濃縮而形成的滋補良藥,為上品。因原產于山東省東阿縣,故稱阿膠。

聊城傳統文化故事——東阿阿膠的傳說

聊城東阿縣

東阿縣位於泰山之陰,太行山之陽。東阿地下的阿井水就發源於兩山山脈交匯的地下潛流,順著泰山餘脈一路逶迤來到東阿縣。阿井水的礦物質比一般水高出幾十倍,因此用阿井水熬膠,有助於藥效發散,從而有利於人體吸收。

由於阿井水熬製的膠比其它地方的水藥效好,歷代文人墨客都會流傳下許多讚譽阿井的詩句,如:

靈源疑出蛟龍窟,淑氣原從天地貽。

九土所鍾惟上品,千年制膠豈凡材。
煉砂煮石經濟事,丹井藥爐亦可哀。

聊城傳統文化故事——東阿阿膠的傳說

時間跋涉千年就有千年的傳承沉澱,千年來中醫講究藥食同源。“阿膠之鄉”的美譽就如東阿的一張城市名片享譽中外。“阿鄉”那個關於阿膠的傳說卻一直口口相傳,流傳至今……

聊城傳統文化故事——東阿阿膠的傳說

相傳在很久以前世間流傳一種非常可怕的頑疾,得病之人會因此而虛勞羸瘦、氣喘心慌、四肢痠疼且不能久立,所有名醫使用各種藥物都不能將其醫治,患病之人也只能在痛苦中吐血不止而離開人世。老百姓們人人自危,非常恐慌,可自己或家人得了此病,卻又無可奈何,只能在傷心痛苦中度日。在當時,東阿縣有個貌美善良、蕙質蘭心的姑娘名叫阿嬌。阿嬌的母親也得了這種怪病,看著母親和鄉親們如此痛苦,阿嬌心裡很是著急。她聽說在城外東邊有個藥王山,山上一年四季百藥盈芳,靈芝草木茵茵。藥王上山有位“神仙”他能有好多辦法治癒此病。

第二日阿嬌便收拾好行囊,辭別父老,一個人上路了。對於沒有出過遠門的阿嬌來說,能否找到這位“神仙”尋得良藥?此行前途未卜……

一路上阿嬌翻山越嶺,風餐露宿,經歷千辛萬苦來到了藥王山。身上帶的口糧早已吃光,可是尋了幾日別說神仙了,連個人影都沒有。

失落的阿嬌準備就這樣採些草藥下山時,忽然發現了一頭小黑驢臥在山石上痛苦的哀叫。善良的阿嬌連忙跑上前去,小黑驢腿上有好多處創傷,傷口都在淌著血。阿嬌見此情景,趕忙用採來草藥為小黑驢止血,扯了一塊衣布為它包紮好。再用採來靈芝草餵給它吃,又跑到山下擔來琉璃河的水讓小黑驢來飲。在阿嬌的照顧下沒過多久小黑驢就痊癒了,只見它渾身上下的毛兒黑如瑩漆,在陽光下猶如一匹錦緞。

阿嬌心念著患病的母親,準備與小黑驢辭別,撫摸著它那光滑的毛髮,將上山尋“神仙”救村民的心事說給了小黑驢聽。剛剛晴朗的天空,頓時天氣突變,雷鳴交夾,狂風大作。這時小黑驢猛然跳起來,迎著暴風雨直衝上了山頭,對天長嘯一聲,將驢皮脫掉,變成一條黑龍飛到了天上,對阿嬌說:“你是個善良的姑娘,快拿著驢皮用阿井裡水熬製去救你的母親和鄉親們吧!” 說完便騰空而去。阿嬌對眼前的一幕驚呆了,她千辛萬苦來尋找的“神仙”就是自己搭救的這條黑龍啊!

聊城傳統文化故事——東阿阿膠的傳說

阿嬌將驢皮包裹好,帶回了村裡面。村民們一起將驢皮曬乾,褪淨毛兒,按神龍說的打來阿井的水進行熬製。熬了九天九夜,直到把水熬幹,看到鍋底有一層亮晶晶、黑瑩瑩的膠層,奇香撲鼻。阿嬌將凝固的膠體切成若干小塊分給了患病的母親及鄉親們,他們吃過藥膠幾日後,果然病好如初。消息很快傳開,越來越多得病的老百姓服用了藥膠,很快都恢復了健康。

阿嬌熬膠救人的故事一傳十,十傳百便在民間流傳下來。人們為了永遠不忘阿嬌姑娘的恩情,便把這種藥膠叫做阿膠(嬌)。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