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7 中國哪部科幻電影最好看?你怎麼看?

影視有經典


如果用西方的標準判定中國科幻電影的好壞或好看程度是有些困難的,可能與中國主流意識形態有關。近期比較符合大眾的中國未來硬科幻《流浪地球》應該算是No.1。著部的影片成功,除了劇本很好的將主旋律與科幻結合、特效好卻不浮誇(做出了科幻特效而不是神話特效);同時前期市場營銷做的也不錯。另外,還有一部文藝科幻片,是香港導演王家衛執導於2004年上映的電影《2046》,雖然不是硬科幻,但這部電影有空,還是值得看看的。



GuillaumeZHOU


  在流浪地球中,其中有好幾處的時刻都是會讓我們看的熱血沸騰,其中一個就是地球將要毀於木星了,而這個時候領航號國際空間站卻是要逃跑,很多人也都是感到了絕望,地球不可能就是會被這樣的滅亡的。

  而之後的時候劉啟是想到了氫氣是可以被引爆,從而就是來把地球給推開,而這個想法也是被聯合政府給想到過了,但是被否決了,但是並沒有說明原因,其中的原因可能就是知道地球的燃料是不夠噴射那麼高的高度的,所以就是放棄了,就讓領航號帶著所有的地球生物基因逃跑了。

  但是在過了七個小時之後,他們卻是有采用了引爆木星的方案,而其實本身地球逃亡就是一個賭博,利用木星也是一個賭博,所以最後嘗試引爆木星也是一個賭博,而領航號逃跑則是最穩妥的方法了,而沒想到的時候,引爆木星的賭博真的就是成功了。





Abby影視剪輯日常


流浪地球吧,雖然有很多人在抨擊它的各種不好,劇情啊,細節啊之類的,但是不能否認的是,它的確是難麼多年來幾乎最好的中國科幻片了,特效方面沒什麼問題,其他地方,可能激情吧,熱血啊還差點,可是它畢竟只是一個來端,劉慈欣的科幻世界,總算是在電影世界裡有了一個不錯的開端,希望越來越好吧。



春秋念夏冬


《流浪地球》

2019年上映的,主演是吳京,屈楚蕭,等

……

特效沒得說,至於劇情看個人品味,聽別人的沒意義,要自己看一遍才知道到底好不好!

《被光抓走的人》

上映時間是2019年

主演黃渤,王珞丹,等~






沿途的腳步


中國最好看的科幻電影,沒有之一!

稱霸一季度國內票房冠軍

被稱作 ·

“中國科幻崛起之作”

“中國科幻的里程碑”

“中國科幻元年啟航”的

《流浪地球》

即將於5月20日免費登陸

福建廣電網絡高清互動雲電視

電影—電視院

無論是豆瓣、知乎,還是微博熱搜,《流浪地球》已經收穫了國產科幻片迄今為止的最強讚譽!

該片由郭帆導演“四年磨一劍”,吳京、屈楚蕭、李光潔、吳孟達、趙今麥領銜出演。雖然沒有流量明星,但主演們是都是中國電影的“實幹派”!

故事開端,科學家們發現太陽急速衰老膨脹,短時間內包括地球在內的整個太陽系都將被太陽所吞沒。為了自救,人類提出一個名為“流浪地球”的大膽計劃。

中國航天員劉培強在兒子劉啟四歲那年前往國際空間站,和國際同儕肩負起領航者的重任。

轉眼劉啟長大,他帶著妹妹朵朵偷跑到地表,偷開外公韓子昂的運輸車,結果不僅遭到逮捕,還遭遇了全球發動機停擺的事件……

為了修好發動機,阻止地球墜入木星,全球開始展開飽和式營救,連劉啟他們的車也被強徵加入。在與時間賽跑的過程中,無數的人前仆後繼,奮不顧身,只為延續百代子孫生存的希望……

作為一部里程碑意義的電影,《流浪地球》相比較以前的中國科幻片提升到可不是一個level,無論是國內還是國外,都讓觀眾們真真正正的被中國的科幻電影折服!

相信《流浪地球》將給熱愛科幻題材電影的影迷們奉上一頓真正的視覺盛宴!


小惠影院


《錯位》

影片講述了趙書信為了應付文山會海,做了一個與他一模一樣的機器人,他想在有限的時間幹一些自己喜歡的事,讓機器人幫他幹他不喜歡的一些事。後面機器人煩了,它對趙書信表示,它希望像人類一樣,有個性。後面經過一些事,機器人不聽指揮了,最後趙書信經過深深思考後,他按下了紅色的按鈕,機器人就這樣被趙書信毀滅了。

我個人觀點 8幾年選擇這樣的主題不得不說很大膽。導演和編劇在30多年前就有人工智能的構思和人工智能的利與弊的分析,真的是難能可貴。我很喜歡這部電影,故事交代的很清楚,很明白。



星凡影視剪輯


《流浪地球》電影根據劉慈欣同名小說改編,講述了太陽即將毀滅,不適合人類生存,而面對絕境,人類開啟“流浪地球”計劃,試圖帶著地球一起逃離太陽系,尋找人類新家園的故事。該片上映後獲得較大反響,並榮獲東京國際電影節金鶴獎最佳作品和中國金雞獎最佳影片獎,堪稱中國科幻片的代表,相對於其他國產科幻片,該片是最具科幻色彩的,大家覺得呢?



小小小帥


對這種熱情,我提供一個不同的分析角度。

叫做:過程與文本內容的平行關係。

什麼是文本內容?電影已經有無數人看過了,沒看的也被劇透得七七八八了:遇到了前所未有的災難,所有人齊心協力,帶著地球跑路。團結。拼搏。飽和式救援。無數人前仆後繼地犧牲。最後逢凶化吉,地球踏上了征程。

悲壯,牛逼,奇蹟。

再來看看過程。這部電影是怎麼做出來的呢?最近也被宣傳得很多:第一次,沒有經驗,外界唱衰。7000人的團隊齊心協力,要創造一部中國的科幻大片。飽和式拍攝,3000多張概念圖,拍幾個小時只用了幾秒鐘的鏡頭……高強度勞動,幾十斤的裝備,一邊吸氧一邊拍。很多人為此犧牲,賣房賣車。還有驚險一刻,被撤資,差最後一把火的時候吳京救了大家。最終呈現出讓所有人驚豔的高質量作品。國產科幻大片啟航了……

一樣悲壯,一樣牛逼,一樣奇蹟。

——注意到這兩段敘事有什麼特點了嗎?

沒錯,這部電影外面發生的事,跟電影的內容,在形式上產生了非常奇妙的呼應。這不是設計的,設計都設計不到這麼巧。比如很多人津津樂道的萬達撤資(對應MOSS理性計算後的撤退)和吳京救場的情節,簡直是量身定做。

在心理諮詢裡,這種現象叫做平行關係。假設我給一個心理諮詢師做督導,發現他跟來訪者的關係是指導式的,有很多對錯評斷,我就批評他:「哎,諮詢師要中立一點,不可以評判對錯!這是諮詢的大忌!」他可能會反駁:你說不該評判對錯,可你說「不該評判對錯」的這個過程,就是對我的評判啊。——這是一個反面教材,是一個悖論。很多心理問題的延續都是悖論造成的。

《流浪地球》恰好是一個正面的例子。它的形式和內容是高度統一的。逆境中的奮鬥,團結,專注與熱情,為了達到共同目標的犧牲,這些核心情緒從銀幕上無縫對接到銀幕之外。拍電影的歷程活脫脫就是電影的現實版。

現在電影拍出來了。我們看電影,衝票房的過程,正好就可以接入電影情緒當中。

借用懷特海的邏輯層次概念,「小破球」這個詞,現在同時有兩個不同層次的所指。第一個層次是《流浪地球》裡的地球,劇中角色的家,在一段2500年的征程裡流浪,在冒險,帶著劇中所有人的希望。第二個層次,則是《流浪地球》這部電影本身,它就是小破球本球。它正在冒險,在春節檔的票房激戰中逆襲!攀升!在最初不被看好的情況下引爆奇蹟!甚至還可以在上面附加更多的文化意味:中國科幻電影!中國電影!甚至,中國。



弘軒影視


我覺得《霹靂貝貝》最好看!原因有以下幾點:

一、它是中國最早的科幻電影;

二、它打開了當時作為一個少年的我的想象力;

三、它完全滿足科幻電影的兩個核心要點:超越現實和逃離痛苦;

四、科幻電影好不好看,不在於多炫酷的CG,而是故事本身對於人的啟示。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