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7 機油標號怎麼選?有經驗的靚仔請指點一下謝謝?

LIFE廣東靚崽


首先我們來看看機油中的這些數字和符號都表示什麼意思。

機油中的0W-20、5W-40、5W-30等表示的是機油的粘度等級。那麼什麼是粘度呢?

機油粘度是衡量機油在各種狀態下的流動性的最主要性能指標。簡單的說就是潤滑油是稀還是稠。機油粘度越低,表示機油的油膜越薄,流動性越好,對發動機的運轉阻力相對較小;但是在高溫高壓下對抗剪切的能力較弱。反之,機油粘度越高,則表示機油的油膜越厚,流動性隨之減弱,對發動機的運轉阻力相對較大,但是在高溫高壓下的抗剪切性能更好,在較大壓力下能幫助摩擦副抵抗磨損。所以,一些追求經濟性的家庭轎車大多使用低粘度的機油,而一些追求動力性的性能車、經常大負荷工作的貨車,大多使用高粘度的機油。

在國際上通常使用“SAE”來表示機油的粘度等級。所謂的SAE是英文“美國機動車工程師協會”的簡稱,它測定了汽車用機油的低溫啟動粘度、低溫泵送粘度、高溫運動粘度、高溫剪切粘度等數值,然後根據測出的數據,把機油分成了若干等級,這就是機油的SAE粘度指標。需要注意的是:相同粘度等級的機油,具體的粘度值可能是不一樣的。

現在我們來看看應該如何解讀機油桶上標註的 SAE5W30、5W40、0W20呢?

W前的數字越小,其低溫時粘度越小,低溫流動性越好,適用的最低氣溫越低。在低溫時更容易啟動,啟動後機油也能迅速的達到摩擦表面,有利於減小發動機低溫磨損。

W前的數字越大,其低溫時粘度越大,低溫流動性不好,如果在超過其能力所及的低溫下使用,會出現無法起動的情況

W後的數字越大,其高溫時的粘度越大,越適合在高油溫的條件下使用,使發動機在高油溫時也能形成好的油膜,減少磨損。但是發動機運轉的阻力也會變大,對油耗有些許的影響。這種高粘度的機油主要適用於一些性能車和大負荷的貨車。

W後的數字越小,其在高溫時的粘度越小,對油耗和動力有利。但由於高溫下形成的油膜強度較低,不適合高轉速、大負荷的發動機使用。

現在我們再來回答標題所述的問題。

汽車使用說明書中規定使用粘度為0W20的機油,綜合考慮了汽車的動力性和經濟性,在一般使用條件下,是最佳的選擇。如果選擇更高粘度的0W30機油,會導致發動機運轉阻力增大,發動機動力略有下降,油耗略有上升,但影響不大。

新車才跑2萬公里我建議用0W20的吧!這樣比較經濟,性能能夠完全發揮出來,10萬公里以後可以適當提高黏度。






任縣仔仔


機油,即發動機潤滑油,眾所周知發動機是汽車的心臟,發動機內有許多相互摩擦運動的金屬表面,這些部件運動速度快、環境差,工作溫度可達400°C至600°C。而機油能對發動機起到潤滑減磨、輔助冷卻降溫、密封防漏、防鏽防蝕、減震緩衝等作用。被譽為汽車的“血液”。

不論什麼車型,選擇機油首先必須參考《車型使用維護說明書》,不同車型所規定使用的機油標號不同。在此基礎上,再來選擇SAE機油等級(SN還是SL),全合成還是半合成,API機油粘度“5W-40”還是“0W-40”、“5W-30”。

全合成機油相比半合成機油可以適應更大的溫度範圍,使用期限更長(不易發生氧化反應,每行駛8千-1萬公里更換一次),在相同的工作環境裡,全合成機油用較低的黏度就可以達到保護引擎的目的。

正確識別和使用機油,可發揮和提高工作效率,降低能耗,延長使用壽命。 機油桶外包裝上應標明型號,它是由英文字母和阿拉伯數字組成。以“SFl5W/40”為例。第一個字母表示油的性能,如:“S”表示是汽油機油, “C”則表示是柴油機油;第二個字母表示油的質量等級,用字母A、B、C、D、E、F--表示,越向後表示油的級別越高。例如,“15W/40”則是粘度等級標號,指機油在一定溫度下的厚薄程度或者說稠稀程度。以“/”為界,前面以“W”結尾的數字為低溫粘度等級,分別有0、5、10、15、20、25六個等級, “/”以後的數字為高溫粘度等級,分別是有20、30、40、50、60五個等級,數字越大則表示其粘度越大。

關於機油型號的選擇:SAE是英文“美國汽車工程師協會”的縮寫,SAE表示機油黏度規格(例如“5W-40”)。API(American Petroleum Institute)是美國石油協會的英文縮寫,API表示機油質量的等級,它用簡單的字母代表機油性能(例如SN級)。

SAE機油黏度規格中,“W”表示Winter(冬季),其前面的數字越小說明機油的低溫流動性越好,機油對發動機冷啟動時的保護越好,如“5W”代表耐外部最低溫為-30°C。“W”後面的數字(40)代表機油在100℃時的粘度,數字越大說明機油的高溫粘度越大,機油對發動機工作時的保護越好(發動機工作時溫度可輕易達到100攝氏度)。

常見的多粘度級機油,可以全年使用。表示機油粘度級的標號有:0W-20、0W-30、0W-40、0W-50、5W-20、5W-30、5W-40、5W-50、10W-20、10W-30、10W-40、10W-50、15W-20、15W-30、15W-40、15W-50、20W-20、20W-30、20W-40、20W-50。

API機油質量等級中,機油分為兩類:“S”開頭代表汽油發動機用油,規格有:API SA, SB, SC, SD, SE, SF, SG, SH, SJ,SL,SM,SN。“C”開頭代表柴油發動機用油,規格有:API CA, CB, CC, CD, CE, CF, CF-2, CF-4,CG-4, CH-4, CI-4。當“S”和“C”兩個字母同時存在,則表示此機油為汽柴通用型。

在S或C後面的字母表示的意義是:從“SA”一直到“SN”,每遞增一個字母,機油的性能都會優於前一種,機油中會有更多用來保護髮動機的添加劑。字母越靠後,質量等級越高,國際品牌中機油級別多是SF級別以上的。


南京萬通12345


機油標號沒有必要提升高溫粘度標準-頻繁高轉也沒有問題

選擇發動機機油粘度標準兩個標準:低溫流動性,高溫流動性(粘度)。這兩個標準應該如何選擇,要以用車環境溫度以及發動機工況來決定。下面以0W-20為例進行分析。

1:W_winter代表冬季、寒冷或低溫,在機油領域與數字組合代表的是機油的冰點溫度(結凍極限)。計算冰點的公式非常簡單,為【數字+(-35)=冰點溫度】,常用標準如下。

  • 0W+(-35)=-35℃

  • 5W+(-35)=-30℃

  • 依次類推即可

關於機油的冰點溫度標準自然沒有統一標準,這需要以環境溫度的極限低溫決定。比如在東三省用0W標準可能還不達標,而在海南島用20W標準都有冗餘,所以選擇機油冰點溫度沒有必要嚴格按照某某標準,因為不存在這種標準。


2:0W-20/30/40/50,橫槓之後的數字代表的是機油的高溫流動性(粘度),這一標準只能按照發動機工況決定是否升高,但是絕對不能降低嘍。因為數字越大的高溫粘度標準代表機油越粘稠,而粘稠則代表機油流動性的差,然而很多發動機需要的就是這種差。

以發動機磨損最嚴重的活塞與氣缸為例,如果某臺發動機設計的壓縮比非常高,或者直噴霧化噴油的壓力非常高,那麼在做功時氣缸內產生的振動強度也會越誇張;此時想要降低發動機磨損的程度則需要充分有效的潤滑,對活塞與缸壁擠壓形成的機油油膜質量要求總會很高,如何提升油膜質量呢?

簡而言之是要保證活塞擠壓飛濺或噴射到活塞環以下的機油足夠多,被擠壓的機油膜能有效的填充活塞與缸壁的間隙,同時以相當的厚度實現一種緩衝和“減振”,這是普通性能機的機油需求(特點)。不過這並不是說機油的粘度越高就會越好,機油應該使用什麼高溫標準的機油會經過非常精準的計算與測試,汽車隨車手冊上標註的建議標準是“最標準之標準”,在發動機沒有出現燒機油之前不論駕駛風格是保守還是激進——遵照這一標準即可。


說明:燒機油的發動機可以適當提升機油的高溫粘度,主力的直列四缸的發動機或V型6/8缸發動機,這些機器的缸體或垂直與地面或有一些傾角;機油噴射到這種佈局的氣缸活塞之下後,受到萬有引力的影響自然會往下流。高溫粘度標準低的機油流動速度自然會快一些,反之高粘度機油則會慢一些。

發動機出現燒機油主要是活塞與缸壁出現了間隙,機油蒸汽從曲軸箱竄入燃燒室參與燃燒,這是燒機油的狀態——同時也說明了現有機油粘度標準不夠填充活塞缸壁的間隙,否則機油蒸汽也不會“竄”。此時將機油粘度標準提高一級,利用機油受引力影響小(往下流動速度慢),活塞擠壓更多機油形成的油膜厚度更高,這對填充間隙延緩燒機油是很有些效果的。

重點:沒有這一問題的發動機就別提升了,因為粘度的升高、油膜變厚之後,活塞運行的阻力自然也會加大。內燃式熱機的熱效率很久非常低(30%~40%),大部分動力會被冷卻、磨損與進排氣損耗;機油粘度盲目的提升等於加大的運動損耗,降低的是發動機的扭矩,扭矩下降就要以高轉速補償輸出功率(馬力),結果是動力整體變差且油耗升高。燒機油的發動機是不得以而為之才會去升級機油粘度,正常發動機是沒喲必要折騰的。


總結:發動機的機油粘度標準應該這樣選擇。機油等級標準則要按照發動機類型與性能標準決定,比如小排量NA自吸發動機用礦物質機油使用5000公里沒有問題,中大排量NA發動機和性能平平的渦輪增壓發動機用礦物質機油也可以支持5000公里,而全合成機油則可以匹配任何汽車內燃機用到10000公里。選擇機油綜合車輛性能與隨車手冊建議值,決定粘度與等級即可。




天和Auto


新車行駛2萬公里,出廠油粘度為0W-20,現在想使用0W-30的機油粘度?答案是不用,繼續使用0W-20機油就可以。為什麼這麼說呢?我們來詳細分析一下。第一、我們先從車的角度來分析,新車使用0W-20的油品,極可能是日韓系車,日韓系車相對來說活塞、缸套等做工精細,光滑度,使用低粘度機油更流暢,發動機阻力更小,更省油,輸出更充沛。車輛出廠會根據車的具體潤滑要求配備相應的機油粘度,在行駛兩萬公里根本無需更換機油粘度,得不償失,在5萬-10萬公里,根據車況可以考慮調高一個粘度。

第二、我們從機油的指標來看,我們目前使用機油執行的美標,也有歐標和日標。所以機油有兩個關鍵指標就是級別(API)與粘度(SAE)。以汽油為燃料的車加註汽機油,汽機油的級別現在基本都用從SL級、SN級。粘度目前全是複合粘度多級油,即帶“W”的,0W20 W前面數字代表低溫運動粘度,數字越小代表低溫流動性越好,冷啟保護好。後面數字代表100攝氏度運動粘度,簡單來說就是高溫粘度,數字越大,黏度越高,密封性能越好,不過阻力相對大一些。綜合以上來點來看,新車可以繼續使用0W20機油,才更好的保護你的汽車發動機,至於跑高速,提轉速以增動力來說,只要轉速不是特別高,基本沒有總是,只不過要適當縮短換油里程,使用全合成的SN級機油就可以了。


徐徐愛道來


機油標號包括分級和黏度規格兩部分。機油標號通常表示粘度和品質。具體解讀如下:潤滑油的黏度多使用SAE等級別標識,SAE是英文“美國汽車工程師協會”的縮寫。 機油分級之後的標號表示其黏度規格,例如“15W-40、5W-40”中,“W”表示Winter(冬季),其前面的數字越小說明機油的低溫流動性越好,代表可供使用的環境溫度越低,在冷啟動時對發動機的保護能力越好,W後面的數字代表機油在100℃時的運動粘度,數值越高說明粘度越高。40代表100攝氏度時運動粘度標準為12.5mm2/s到16.3mm2/s之間,絕對不是某些坊間說法所稱可以在40℃之下使用。 機油分級使用兩個字母組合表示。“S”開頭系列代表汽油發動機用油,一般規格依次由SA至SN(按字母順序,但其中沒有SI),每遞增一個字母,機油的性能都會優於前一種,機油中會有更多用來保護髮動機的添加劑;字母越靠後,質量等級越高,國際品牌中機油級別多是SF級別以上的。“C”開頭系列則代表柴油發動機用油。若“S”和“C”兩個字母同時存在,則表示此機油為汽柴通用型。

中文名

機油標號

包括

分級和黏度規格兩部分

s開頭系列

汽油發動機用油

“C”開頭

柴油發動機用油

意義

表示機油的粘度和品質

分類

夏季用油,冬季用油,冬夏通用油

基本含義

機油標號通常表示粘度和品質。

機油標號

具體解讀如下:潤滑油的黏度多使用SAE等級別標識,SAE是英文“美國汽車工程師協會”的縮寫。W表示winter(冬季),其前面的數字越小說明機油的低溫流動性越好,代表可供使用的環境溫度越低,在冷啟動時對發動機的保護能力越好;“W”後面(一橫後面)的數字則是機油耐高溫性的指標,數值越大說明機油在高溫下的保護性能越好。

品質表示

SL/SL:表示汽油引擎車使用

CF/CG:表示柴油引擎車使用

具體如下:API(AmericanPetroleumInstitute)是美國石油學會的英文縮寫,API等級代表發動機油質量的等級。它採用簡單的代碼來描述發動機機油的工作能力。

機油標號

API發動機油分為兩類:"S"開頭系列代表汽油發動機用油,規格有:APISA,SB,SC,SD,SE,SF,SG,SH,SJ,SL,SM。"C"開頭系列代表柴油發動機用油,規格有:APICA,CB,CC,CD,CE,CF,CF-2,CF-4,CG-4,CH-4,CI-4。當"S"和"C"兩個字母同時存在,則表示此機油為汽柴通用型。

在S或C後面的字母表示的意義是;從“SA”一直到“SM”,每遞增一個字母,機油的性能都會優於前一種,機油中會有更多用來保護髮動機的添加劑。字母越靠後,質量等級越高,國際品牌中機油級別多是SF級別以上的。例如,殼牌非凡喜力(ShellHelixPlus)是APISM級,而殼牌紅色喜力機油(ShellHelixRedMotorOil)則是APISG級,這說明非凡喜力的質量等級要高於紅喜力。

粘度表示

在機油的外包裝上,我們都經常會看到SAE和API。其中SAE是美國汽車工程協會的簡稱,API是美國石油協會的簡稱。SAE後邊的標號標明機油的粘度值,而API後邊的標號則標明機油的質量級別。

機油標號

10W-40就是它的SAE標準粘度值,這個粘度值首先表示這個機油是復級潤滑油(民用領域已經基本沒有單級潤滑油了),W代表WINTER冬天,W前面的數字是代表傾點溫度,簡單來說就是結冰點溫度。10W的機油對應的結冰點溫度是-25℃,其它常見的0W是-35℃,5W是-30℃,15W是-20℃。W後面的數字代表機油在100℃時的運動粘度,數值越高說明粘度越高。40代表100攝氏度時運動粘度標準為12.5mm2/s到16.3mm2/s之間,絕對不是某些坊間說法所稱可以在40℃之下使用。要知道,發動機運轉時的溫度不一定是取決於環境氣溫的,長時間高轉行車發動機溫度輕易就可以到達100℃,可我們還沒有100標號的潤滑油。

分類介紹

機油標號

汽車機油的具體分類為夏季用油4種,冬季用油6種,冬夏通用油16種。其中夏季用油牌號分別為:20、30、40、50,數字越大其粘度越大,適用的最高氣溫越高;而冬季用油牌號分別為:0W、5W、10W、15W、20W、25W,符號W代表冬季Winter(冬天)的縮寫,W前的數字越小,低溫粘度越小低溫流動性越好,適用的最低氣溫越低;然後是冬夏通用油,牌號分別為:5W/20、5W/30、5W/40、5W/50、10W/20、10W/30、10W/40、10W/50、15W/20、15W/30、15W/40、15W/50、20W/20、20W/30、20W/40、20W/50,代表冬用部分的數字越小,代表夏季部分的數字越大者粘度越高,適用的氣溫範圍越大。


南京萬通168


機油的分類:

目前市場上的機油因其基礎油之不同可簡分為礦物油及合成油兩種(植物油因產量稀少故不計)。合成油中又分為:全和成及半合成。全合成機油是最高等級的。

機油的分級:

"S"開頭系列代表汽油發動機用油,規格有:SF,SG,SH,SJ,SL,SN。"C"開頭系列代表柴油發動機用油,規格有: CF,CF-2, CF-4,CG-4, CH-4, CI-4以上從低到高級別SN為高級別。當"S"和"C"兩個字母同時存在,則表示此機油為汽/柴通用型。

以“10W-40”為例,看機油的標號,主要看兩個數值,第一個是主標號,就是那個“10W”。其中W代表Winter是冬天的意思,W前面的數值越小說明機油的低溫流動性越好,代表可供使用的環境溫度越低,在冷啟動時對發動機的保護能力越好。

"W"後面的數字,是代表機油在高溫下的粘度指標,數值越大粘度越高,粘度越高,對發動機保護越好,但是越費油;

看完機油的級別和劃分我們再來看自己的愛車需要使用那種機油,當然每臺車都有保養和維修手冊上面說明了該車使用什麼級別的機油,這種標號的機油是廠家針對此車型定製的,一般比較合適該車型使用。如果沒有說明書或不知道的車主可以參考一下。





aa山高路遠aa


選購機油必須先要懂“粘度等級”,粘度太大,太小,均會對發動機造成損害。

W後面所帶的數字是表示汽車行駛狀態,發動機出於高溫時機油的粘度值。有些製作精密的發動機,要求在高溫時,粘度20,30,有些製作工藝較低的發動機,粘度要求40、50,這主要根據汽車設計時所規定的值,購買機油時,這個數字建議參照《汽車使用說明書》要求的粘度值,否則可能對發動機有損,或導致油耗增加等,汽車行駛所在地區,冬天最低溫度多少,必須選擇比本區域承受溫度更低的機油。例如南方,都是在0度以上,此數字不影響,北方部分地區,冬天在零下幾十度,基本都得選到0w,或5w。這個數字沒選準,可能導致在冬天冷啟動時,發動機磨損嚴重。



一個夢想的小夥子


感謝能回答你這個問題,這個有點專業,你說的也太模糊了,如果你說出車型還能告訴你用什麼機油,本人建議在使用的時候,一定先說明書,因為各產品的使用說明都有嚴格的表示,如果用錯了很麻煩,舉例說明一下,我一個朋友也是聽別人說有款機油進口的,什麼飛機上都用,最後讓他試試,能省油,能正增加發動機的動力,踩油門不累了,朋友也不好駁面子就用了,別說剛開始用了三個月吧,也沒有明顯什麼差異化,到了第四個月後,慢慢就感覺車體很沉,發動機總是顫動,去維修廠卸下火花塞全部是油炸,堵死了,修車師傅說千萬不能隨便用什麼機油,一定要根據自己車輛去使用,有的機油裡很多添加劑,對汽車的發動機是沒有好處的。以上就是本人建議。希望對你有幫助,祝你好運。


旅行銘澤


一般看什麼車,0W-20 W”表示Winter(冬季),其前面的數字越小說明機油的低溫流動性越好,代表可供使用的環境溫度越低,在冷啟動時對發動機的保護能力越好,W後面的數字代表機油在100℃時的運動粘度,數值越高說明粘度越高,20代表100攝氏度時運動粘度標準為12.5mm2/s到16.3mm2/s之間,絕對不是某些坊間說法所稱可以在20℃之下使用。 機油分級使用兩個字母組合表示。


小神馬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