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06 三七八巷:藏在夫子廟與老門東懷裡的老南京縮影

行攝逆旅,謝謝你看我寫景的第16天。

三七八巷地理位置挺好。

從夫子廟去老門東,必定從它旁邊走過。就算從武定門地鐵站出來去老門東,也要從它後面過。 但就這一條藏於居民樓下的巷子,除了周邊居民,已經很少有外人會來光顧了。

為什麼叫三七八巷?

有的人一聽三七八巷的名頭,就迷惑了,這個巷子的名字怎麼聽著像部隊的番號啊。古時候,是不是駐紮過軍隊呢?

三七八巷:藏在夫子廟與老門東懷裡的老南京縮影


這話說來不長。三七八巷原來就是南京城裡一個不知名的小巷子,隨便扔在哪個區都很不起眼,就算是歷史名氣也考究不過長幹裡,畢竟長幹裡曾被大詩人李白提名,算是流傳千古了。

三七八巷:藏在夫子廟與老門東懷裡的老南京縮影

但三七八巷有啥來頭呢? 三七八巷在清朝叫做“官溝”。幹嘛的呢?排洩城市汙水,就是說在清朝時,這巷子下面有一個大型的排水溝。後來時間一久,這個名字就變成“乾溝”了。再到1956年,城市規劃時,人們準備把居住在乾溝區域的住戶冠以378開頭的門頭號,但實際一操作,大家又嫌麻煩,為了避免以後的各種麻煩,就直接把“乾溝”稱為“三七八巷”,一直沿用至今。

三七八巷裡有什麼?

三七八巷很好找。

武定門地鐵站出來高德導航即可,看到路邊有一座石牌樓的巷子,那八成就是它了。 作為南京的老巷子,三七八巷能存活到現在必定是有它的獨家本事。在巷子裡遊逛一圈後,我發現三七八巷的美食是真的多,這算是用美食拴住了人們的胃口和心吶。

三七八巷:藏在夫子廟與老門東懷裡的老南京縮影

巷子口,支著一張書桌樣式便捷修鎖臺子,年逾60歲的修鎖師傅正覷著眼睛,就著冷白的檯燈配鑰匙,客戶也沒那麼著急,斜靠在牆邊刷著手機。彷佛是被一道無形屏障隔離開的芥子世界。

往裡走,有一個小吃攤子躲在小區的門後,裡面坐著三三兩兩的食客,路邊的油鍋旁圍著一圈顧客,翹首望著即將出鍋的油耳、油端。 就這短短几百米的巷子,路邊倒是開了不少滷味店和鴨子店。

三七八巷:藏在夫子廟與老門東懷裡的老南京縮影

三七八巷:藏在夫子廟與老門東懷裡的老南京縮影

真是應了一句話——“沒有一隻活著的鴨子能游出長江”。這裡的鹽水鴨、烤鴨、板鴨能開這麼長久,必定經受住了老南京人挑剔的口味。

而每當傍晚時分,店鋪的玻璃窗外也排滿了愛吃鴨子的南京er。

就這麼來回幾趟的拍照,我都隨機碰到了好幾個提領著鴨四件的大爺大媽。

三七八巷:藏在夫子廟與老門東懷裡的老南京縮影

逛三七八巷什麼時候來最好?

可能有人說早上逛三七八巷最好。

因為清晨的陽光是那麼的充滿希望,巷子裡早起的攤點鋪張開來,熱騰騰的白氣在陽光下氤氳出南京人一天的開始。那種“人間煙火氣,最撫凡人心”的味道就出來了。

有人說晚上來逛三七八巷最好。因為那時天色已晚,昏黃的路燈灑下一片靜謐,臨街商鋪的晃眼的白瓦燈光亮如白晝。路邊小攤販勾掛起的脫線燈泡,宛如盈盈燭火。

三七八巷:藏在夫子廟與老門東懷裡的老南京縮影

下班的人沿著路邊樓梯遁入地下菜場,穿梭在水果店、糧油店裡的人正在討價還價。在這樣的巷子裡行走,最能體會“人間有味是清歡”。

三七八巷:藏在夫子廟與老門東懷裡的老南京縮影

而我認為,逛三七八巷最好的時候是下午3點。這時候的巷子非常熱鬧,周邊的居民接了放學的孩子,在回家必經之路的小巷子裡大肆採購起來。買點菜,買點水果,買點滷味,買點蛋糕。

三七八巷:藏在夫子廟與老門東懷裡的老南京縮影

三七八巷:藏在夫子廟與老門東懷裡的老南京縮影

一條不到300米長的小巷子裡,擠滿了熱熱鬧鬧的人。可能是小孩子一個不經意的笑容,也可能是街邊小吃的香味,讓你在這一刻徹底融入老南京人的生活中,卻又意外發現,原來此處的煙火氣與自家樓下的繁華沒有任何不同,因為每一個人都在認真生活。

三七八巷:藏在夫子廟與老門東懷裡的老南京縮影

三七八巷:藏在夫子廟與老門東懷裡的老南京縮影

我喜歡下午3點的三七八巷,可能是因為它比早上的清冷多了一絲人氣,又比晚上多了一份喧囂。

三七八巷,一個屬於老南京人的巷子,下次來南京,記得一定要來看看哦!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