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5 「“五位一體”在滁州」思路創新天地寬

提起中國農村改革發源地——鳳陽縣小崗村,大家自然耳熟能詳。然而,就在小崗村所在地鳳陽縣小溪河鎮,近年來創造的全新綠化模式卻鮮為人知。

年年栽樹 不見成林

鄉村道路綠化難,既是普遍性問題,又是歷史性難題。小溪河鎮也不例外。

每年初,鎮政府為了響應上級植樹造林的號召,組織群眾沿路植樹造林。可人們認為,這樹活不活與己無關,栽上就算完成任務。路邊的樹如成活,對路邊的莊稼或多或少有影響,所以,沿路田地的主人經常去晃動才栽不久的樹,這樹絕對不可能成活。有些人把收完的麥秸、稻草等有意堆在樹附近,一把火把樹燒死了。

改革探索 利益共享

為了解決“年年栽樹,不見成林”這個鄉村道路綠化老大難問題,小溪河鎮黨政聯席會議決定:以鄉村道路路肩土地出讓的方式,請鳳陽縣雨潤園林綠化有限公司來栽樹。樹苗、栽植、養護管理等費用全部由鳳陽縣雨潤園林綠化有限公司承擔,當樹成材可以出售時,總收入按8:2分成,即鳳陽縣雨潤園林綠化有限公司8成,路段所在村2成,在這2成中,村委會與村民組再按5:5分成,把利益與村委會、村民組掛鉤。

雙方2018年底簽訂了20年合作協議。這樣,小溪河鎮把境內約20公里的主要道路綠化這個老大難問題解決了。

綠樹成蔭 繁花似錦

小溪河鎮“一班人”發展思路的轉變,既創造了好的生態環境,又改變了人們的觀念,而且實現了多贏。

社會效益明顯。為了維護這幾條路的綠化,鳳陽縣雨潤園林綠化有限公司就地常年安排了十多名農民工就業,其中有兩人還是重點扶貧戶,他們每人年收入在3萬元左右。

企業效益增加。沿路近20公里,對於鳳陽縣雨潤園林綠化有限公司來說,它相當於300畝苗圃的價值,每年省去了近20萬元租地費用,一次性投入200多萬元,但十年後純收入可達1000萬元。

更重要的是,通過這項改革,沿路村民的觀念改變了,綠化意識增強了,經濟效益也和他們有直接的聯繫。村(社區)、村民組有經濟收入,村民成為了義務護林員,發現有人破壞立即制止。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