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7 上海最好吃的小吃街在哪裡?

玩美問答


上海這些年搞城市衛生建設,已經把一條一條小吃街都拆得差不多了。(記住哦,小吃街不是美食街,美食街還是有很多的)

以前說到小吃街,上海人的印象裡有吳江路,有彭浦新村那邊的聞喜路,有浦東的昌里路,城隍廟遊客沒那麼多的時候,小吃也是不少。

但是吳江路改造,變成了一條商業步行街,接地氣的小吃全沒了。以彭浦第一炸為代表的聞喜路,也是被整治得乾乾淨淨。過去還會大半夜開車過去吃夜宵,現在根本沒這個念頭了。昌里路很久沒去了,聽說現在也剩下沒幾家店了。城隍廟嘛,遊客天堂,上海人也是很少去了。

所以現在要在上海找一條美食街,除了七寶老街除了朱家角古鎮,還真的沒幾個地方了。

如果一定要說的話,浦東世紀大道世紀匯廣場地下二層,開了一條仿民國風格的1192弄老上海風情街,倒是整合了很多品牌小吃店。味道大多是不錯,就是缺了點市井氣息。

另外,徐家彙天鑰橋路靠近美羅城的一段路上,沿街有一些小吃店鋪,勉強算是小吃街吧。


二刷醬


上海現在實在沒什麼好的小吃街了 七寶老街 或者更遠的楓涇古鎮還熱鬧點 其他都是名氣大 東西差 反正不推薦城隍廟 吳江路


andrewsding


去七寶老街吃東西,東西不貴而且好吃

至於涼皮,上海基本上沒有什麼好吃的涼皮

在澳門路,到晚上有一家小車推出來的涼皮,是陝西人做的,雖然不正宗,但是比較好吃


Tom237379


上海 稱“滬”或“申”,是中國共產黨的誕生地,中華人民共和國直轄市,國家中心城市,超大城市,滬杭甬大灣區核心城市,國際經濟、金融、貿易、航運、科技創新中心,首批沿海開放城市。上海地處長江入海口,是長江經濟帶的龍頭城市,隔東中國海與日本九州島相望,南瀕杭州灣,北、西與江蘇、浙江兩省相接。 上海市境內天然植被殘剩不多,絕大部分是人工栽培作物和林木。天然的木本植物群落,僅分佈於大金山島和佘山等局部地區,天然草本植物群落分佈在沙洲、灘地和港汊。栽培的農作物共有100多個種類,近萬個品種。蔬菜多達400多種,居全國之冠,瓜果和觀賞花卉品種也很多。動物資源主要是畜禽品種,野生動物種類已十分稀少。水產資源豐富,共有魚類177屬226種,其中淡水魚171種,海水魚55種。上海境內江、河、湖、塘相間,水網交織,主要水域和河道有長江口,黃浦江及其支流吳淞江(蘇州河)、薀藻浜、川楊河、澱浦河、大治河、斜塘、圓洩涇、大泖港、太浦河、攔路港,以及金匯港、油墩港等。其中黃浦江干流全長80餘公里,河寬大都在300米~700米之間,其上游在松江區米市渡處承接太湖、陽澄澱泖地區和杭嘉湖平原來水,貫穿上海至吳淞口匯入長江口。 上海是各種名特小吃薈萃的地方,它的口味,既不同於粵港地區的純甜味,也有別於四川、重慶的麻辣味,而是以清淡、鮮美、可口著稱。 上海的小吃,有蒸、煮、炸、烙,品種很多,最為消費者喜愛的,莫過於是:湯包、百葉、油麵精。這是人們最青睞的“三主件”。上海,海納百川,是各種小吃、美食薈萃的地方。地處長江三角洲,上海飲食的口味與江南等地比較接近,又由於上海特殊的歷史環境,造就了自己獨特的美食文化。說道上海的美食那真的是數不清,南翔小籠饅頭,蟹黃小籠包、湯包,蟹粉小籠,素菜包子,鴿蛋圓子,生煎包、蟹殼黃、拉糕、小籠包、擂沙圓、燒麥等等。 生煎饅頭   生煎饅頭可以說是土生土長的上海點心,據說已有上百年的歷史。生煎用的是半發酵的麵粉包上鮮肉和 肉皮凍,一排排地放在平底鍋裡油煎,在煎制過程中還要淋幾次涼水,最後撒上蔥花和芝麻就大功告成了。 20世紀30年代後,上海飲食業有了生煎饅頭的專業店,餡心花色也增加了雞肉、蝦仁等多種品種。  美味秘笈:底酥、皮薄、肉香。一口咬上去,肉汁裹著肉香、油香、蔥香、芝麻香噴薄而出,味道一級。有好多地方可以吃到正宗,地點如下:飛龍生煎 四川北路1345號大壺春, 河南中路612號豐裕生煎, 上海各區均有連鎖店,小楊生煎 吳江路美食街 蟹殼黃。用發酵面加油酥製成皮加餡的酥餅。餅色與形狀酷似煮熟的蟹殼。成品呈褐黃色,吃口酥、松、香。早期上海的所有茶樓、老虎灶(開水專營店)的店面處,大都設有一個立式烘缸和一個平底煎盤爐,邊做邊賣兩件小點心——蟹殼黃和生煎饅頭。蟹殼黃香酥,生煎饅頭鮮嫩,深受茶客喜愛。20世紀30年代後期,出現了單賣這兩個品種的專業店,如黃家沙、大壺春、吳苑等,名噪一時。 條頭糕 薄荷糕。南南北北,糕點是中國人拿手的點心。論起上海的糕點,恐怕掰上腳趾,你都數不過來。但被上海人廣為喜愛的,要數條頭糕和薄荷糕,還有雙釀團之類的。薄荷糕,糯米粉裡拌著些許的薄荷粉,點綴著紅綠絲。條頭糕,糯米粉糅合細沙(不是裹著細沙,而是兩者揉在一起)做成長條狀,油炸了之後更好吃。 蒸拌冷麵。是將麵條先蒸後煮,再用冷風吹涼,加調味拌食的麵食。上海飲食市場上,冷麵一向是夏季旺銷品種。1937年前後,製法都是將麵條煮熟後,用冷水沖涼而成。1949年後,衛生部門因冷麵用生水沖涼而予以禁售。1952年,採取將麵條先蒸後煮,再用冷風吹涼的辦法加工冷麵,獲得成功。不僅符合衛生要求,且加工後的麵條硬韌滑爽,受到廣大顧客的歡迎。 小紹興的白斬雞是眾多外地遊客來上海吃過之後會念念不忘的美食。“說起白斬雞,就數小紹興”——小紹興的白斬雞已經成了上海的一個美食地標。白斬雞有很多種,但小紹興的白斬雞與其他地方的做法就很不一樣。從選料,製作工藝,再到其獨特的配方,小紹興的白斬雞總能做到名副其實。皮脆、肉嫩、味鮮、形美,“小紹興”的白斬雞不愧是老上海名店。 “包腳布”所謂“包腳布”,就是雞蛋餅夾油條,裡面再加甜蜜醬抑或辣椒醬,適量的榨菜,香菜,包起來象舊時的鉛筆盒一樣。曾幾何時,在喧鬧的清晨,等著公交車上班的或是剛跳完子夜舞,打完通宵麻將的,都會駐足在“包腳布“攤前,要上這可口鮮美的經典小吃。多年後肯德基推出XX肉卷時,我不禁驚呼“洋人也會盜版!!” 南翔小籠包。南翔小籠馳名中外,已有百年曆史。初名“南翔大肉饅頭”,後稱“南翔大饅頭”,再稱“古猗園小籠”,現叫“南翔小籠”。大肉饅頭採取“重餡薄皮,以大改小”的方法,選用精白麵粉擀成薄皮;又以精肉為餡,不用味精,用雞湯煮肉皮取凍拌入,以取其鮮,灑入少量研細的芝麻,以取其香;還根據不同節令取蟹粉或春竹、蝦仁和入肉餡,每隻饅頭折襉十四隻以上,一兩面粉製作十隻,形如荸薺呈半透明狀,小巧玲瓏。 鮮肉月餅。在上海,說起月餅最先想到的就是鮮肉月餅了。而提到鮮肉月餅,就不的不講“老大房”了。他們家鮮肉月餅一盒十個,都是剛出鍋的,四塊錢一個,熱氣騰騰,外面酥酥的,裡面的肉餡軟嫩多汁,酥酥的外皮感覺香脆,肉餡感覺肥而不膩,真是滿滿的老上海味道。 擂沙圓。糯米湯糰煮熟後滾上一層擂制的幹赤豆粉而成。清朝末年,上海城裡三牌樓附近的雷嫗以設攤賣湯糰為生。為多做些生意,她想方設法彌補湯糰存放和攜帶不便的缺陷。開始,她把湯糰表面滾了一層糯米乾粉,後又試製了各類乾粉,結果採用赤豆粉效果甚佳,大受食客歡迎。 油氽排骨年糕。豬大排肉佐以小而薄的年糕,經油氽、燒煮而成。該小吃在上海有二種製法,分別以曙光飯店(原名小常州,號稱排骨大王)和鮮得來點心店為代表,這兩家都以經營排骨年糕而著名,但製作方法不同,口味迥異,各有特色,20世紀30年代初在上海出名。 阿大蔥油餅。5塊錢1個的蔥油餅上了BBC後迅速走紅,朋友圈被一隻蔥油餅刷屏了,買到最後一爐蔥油餅的顧客竟然苦等7小時。這家讓廣大“吃貨”趨之若鶩的小店,卻已無證經營數十年。身著市場監管制服的工作人員催促阿大師傅趕緊收拾關門。患有嚴重脊柱側彎的阿大師傅佝僂著身子,將門外的招牌收回。 三鮮小餛飩。好像上海人對餛飩的大小分的特別清楚。上海的三鮮餛飩也有別於無錫的三鮮餛飩。餛飩餡並不是鮮肉、開洋、榨菜製成的餡心,而是純肉的。所謂三鮮名堂皆在湯裡,蛋絲、蝦皮、紫菜此三鮮調出薄皮包裹著的鮮肉,口感鹹香爽滑。湯燙、皮薄如紗,三鮮份量到位。哧溜一下溜入腹中,回味無窮。 當然上海還有很多的美食,吃上一年都吃不完,你還吃過哪些上海特色美食,請留言,好東西大家一起分享。


大杯水果茶


市中心好吃的地方老上海人都知道雲南路一條小吃街。有上海鮮得來,小紹興,金陵鹽水鴨,等等!


老徐61489071


上海最有名的小吃街有哪些?上海小吃街美食街排名   吳江路美食街是上海小吃街美食街排名中人氣最旺的一條小吃街,幾乎每家商鋪都會排起長龍。這裡大多都是來到上海旅遊的遊客,上海最有名的小楊生煎、西北郎燒烤也在這條美食街上。   地址:上海市吳江路


趙宸宸寶貝兒


雲南路小吃街不錯,值得嘗試,城隍廟小吃價格貴的離譜


大海里的螃蟹


上海最好吃的小吃街?不瞞您說還真找不到!所謂的城隍廟小吃,價格不是一點點貴,真心太難吃了。昌里路沿街小吃只能湊湊熱鬧!


手機用戶60071903534


如今的上海已經沒有好吃滴美食街啦,都被拆光啦!!!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