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7 中國足球今後路在何方?

請問361


從初一開始,關注中國足球二十多年了,可以說我們的足球水平一直在退步。

為了短期提高水平,我們的足協也是做了挺多工作,規劃外國球員、本土球員去留洋、追求名教練等等舉措,總體來說都不成功。面對著中國足球出現的各種問題,我感覺我們的足球這些年的努力成效不大。沒有達到我們球迷心中所想要的目標和成就。

那麼我們的足球改革的價值和意義體現在了哪裡,中國足球今後的路在何方?我想我們還是要轉變思路,一方面,繼續堅持增加青訓人口和場地等相關足球的各方面軟硬實力,積極推廣,讓廣大的群眾都參與進來。可以向兵乓球推廣那樣學習,廣積人氣,在群眾中開展,提高群眾參與的熱情。同時推出一整套球員的循環體系,讓參與進足球的群眾能夠合理的新陳代謝,避免離開足球后的各種擔憂。這樣群眾就會敢參與,愛參與,掀起足球的熱潮,有了群眾基礎。另一方面,我們在青訓領域,要積極探索尋找技戰術提升之法,與世界接軌。向足球先進國家學習,如德國、比利時、法國、英國等等,他們青訓水準的突飛猛進無一不是基於勇於否定過去的訓練方法、全面技戰術革新的前提之上的。

不要一味追求短期成績,二十多年的老球迷,苦心希望再等下去,我想我們只要堅定信心,去改革,去革新,一定會讓國足水平得到提高,一定會帶領球迷的心在藍天翱翔。



大海水db


“國足選拔隊輸,選拔隊輸,選拔隊輸完國奧輸,國奧輸,國奧輸完國足U20輸,U20輸,U20輸完U19輸的已經沒得輸。”前期的接連輸球,讓網友編成了順口溜。想想都覺得可氣,不知道是因為男足不爭氣還是順口溜的惡語,反正就是心裡不舒服!

俗語說,勝敗乃兵家常事。但是屢戰屢敗則另當別論了。顯而易見,男足就處於這樣一個尷尬的處境,男足有著熱身賽之王的美譽,但是正式比賽,就會把國足推上輿論的風口浪尖。近幾年,足協也推行了一些改革,但依然是治標不治本。

針對青少年的培養簡直有點可笑,一些足球學校都變成了貴族學校。這並沒有讓更多的人去關注足球,也沒有讓更多的孩子踢球。現在青少年的培養,基礎設施的建設,都是需要引起重視的。我們應該認真遵循足球規律,大力發展青少年足球,從而提高我們的整體實力。我們既不能急功近利,也不能違背其規律去發展。我們常說少年強則國強,足球也是如此,如果青少年足球都沒有發展起來,成年國足又如何能夠有好的成績呢?只有我們的足球有了廣大的群眾基礎,讓更多的孩子愛上足球並且有球踢,中國足球才能夠有未來。

我們既不能急功近利,也不能違背其規律去發展。而是從此時開始堅持走正確的足球發展規律道路,相信不就的將來,我們一定能夠看到中國足球的未來和希望!





我想想起個什麼名字呢


2012年,孫繼海,劉建宏,張璐等足球界人士曾經在清華大學參加“足球產業論壇”。這個論壇的主題是“中國足球的春天來了嗎?”旨在探討“中國足球路在何方?”

劉建宏的意見是,中國足球人缺乏野心,太“安貧樂道”了。應該首先像外國球員學習“進取心”。而且,如果真的想搞好足球必須從整個社會抓起。

張路的意見是,中國足球要想有所成就,必須要10到20年的時間。從足球發展規律來說,一個小孩練習足球在7到12歲,那麼20年後,這批27到32歲的球員才會有所建樹。

孫繼海的意見是,中國人不適合踢足球,因為整個社會體制和老百姓的思想裡面就不認可足球。大家都不知道踢足球可以養家餬口,可以發財暴富,怎麼可能有人踢球。這個關於孫繼海的人生和觀點,我在我的文章《留洋英雄傳》裡做過詳細闡述和解釋,感興趣的朋友可以去看一下。

這個“論壇”最後總結的觀點是,只有國家牽頭,整個社會來配合這件事。讓社會認識到“足球能帶來什麼?”,再用10到20年的時間,中國足球才能迎來真正的希望。

著名球員郝海東“郝大炮”也曾為這事,瘋狂懟過“足協”。首先,他認為中國足球必須要找懂球的人來做。然後,他對足協的一些表示質疑,包括“在中超設置準國字隊伍”和影響很大的“歸化”事件。他還認為,作為中國足球人,如果連說真話的膽量也沒有。那麼大家都別玩了。

作為一個球迷,我覺得,中國足球要想發展起來,應該踏踏實實的從根本做起,首先反對“應試教育”,再者,把球場還給孩子,不要在鎖門了。最後,建立完善健康的職業足球各級聯賽。


超級弗蘭克08


中國足球今後路在何方?

青訓!青訓!青訓!

從娃娃抓起,鄧師幾十年前就說過!我們要把希望寄託在孩子身上,他們才是未來。

不管是足球愛好者還是足球運動員,唯有踢球的人多了,我們的足球選材面才更大,出人才的幾率才會更大。目前的階段最需要的是有足夠多數量的孩子踏上綠營場開始踢球並喜歡踢球。

從這些年來看,足球培訓班是越來越多了,質量不好說。但是足球似乎已經成了大城市學生,尤其是小學生,課外體育活動的選擇之一,這是一個好的趨勢。目前國內比較成熟的青訓如下;

1,老牌且名氣較大的青訓隊伍:

魯能青訓、綠城青訓、根寶足校;

這三個青訓隊伍現在很多人都知道了,也比較出名,培養了不少國腳和中超球員。踏踏實實在早年搞青訓的學校,現在逐步開始收穫了,名氣也漸漸大了起來,這是一種好現象。

像魯能巴西學校,是大投資大手筆和高眼光的戰略思維,值得佩服。

2,新的青訓隊伍:

上港青訓,國安青訓,董路的足球小將;恆大足校;大連一方青訓,富力足校等等

基本上每個中超球隊都有自己的青訓

這裡我提一下,很多人說恆大沒青訓,恆大一直不自己培養人,有失偏頗。恆大在中超的時間比較短,好像是12年才建的足球學校,青訓是個長期工程,短期見不到效果。可喜的是這二年也逐步看到不少球員進入各年齡國字號梯隊。學校開始進入收穫期。

其實上港也一樣,正如聯賽,上港和恆大、魯能目前也是青訓級別隊伍中奪冠的熱門球隊

各級別聯賽

有了青訓,踢球的人口多了,這時候最重要的就是要讓孩子們有比賽可踢,這就像我們學習了一定要考試一樣,只有檢驗自己才知道自己的不足,才能汲取更多的經驗,以便自身更多的進步。做好低級別聯賽,青超聯賽,年輕球員是漲球最快的時候,需要很多的比賽來讓自己提高。

在2017年,中國足協和全國校足辦的聯合推動下,正式推出的一項青少年足球賽事。賽事元年,參賽隊伍總共87支。2018賽季,青超聯賽進行全面升級,由17年U-14、U-15和U-16三個年齡組別增加為U-13、U-14、U-15、U-17和U-19五個年齡組別。參賽球隊也由17年的87支增加為260餘支,賽事總規模由564場激增至2200餘場。平均每個星期都會有近100場各年齡段的青超聯賽在全國多地舉行。相信經過大量比賽的歷練小球員們肯定會有所收穫。在去年的亞少賽上,國少U15以小組第一的成績打進的亞少賽正賽。這個成績雖然粗的看上去並不是多麼值得我們驕傲的一個成績,但要知道在此之前02年齡段在亞少賽預賽中折戟沉沙,而去年年底01年齡段的亞青賽預賽也遺憾出局,說明這個年齡段我們的球員的確擁有相對比較強的競爭力。說明我們的青訓這在一點點展露成果。

總結

從娃娃抓起,青訓堅持下去中國足球定將走出低谷,但是青訓出成績沒那麼快。再好的培訓體系,出人才10年-20年總要有的。切勿急功近利,中國足球已經頹廢這麼多年了,別想著一步登天,踏踏實實的做好青訓,未來才會更加光明。愛中國足球不容易,因為他給我們帶來了很多痛苦,但是我會一直陪你戰鬥。


footballGirl


中國足球路在遠方!

平心而論中國足協為了提高國足的成績煞費苦心,出臺了一系列的政策,結果確不容樂觀,縱觀十年內國足的變化,說沒變化不可能,說有變化成績卻不理想。一次次的換帥,一次次的改革,請來世界級主教練裡皮親自掛帥出征,成績也不理想。在面對敘利亞比賽過後,裡皮辭去國足主教練一職。他說“我不想點評這場比賽。一個球隊到了場上應該全力以赴執行教練的部署。如果球員在場上害怕,沒有鬥志,不能連續傳球,不能踢出練的內容,就是我主教練的責任”

我們應該去反思,一位世界級名帥,一場比賽過後如此的氣憤,如此的失去理智。難道真的就是他一個人的原因,我覺得不是,足球是一項團體運動,我們需要的是團隊精神更需要有硬漢精神。我們想要搞好足球就要從娃娃抓起,要有一套完成的體系去有效的執行,更要讓每一位足球運動員去熱愛專注於這項運動。

我們可能需要十年甚至是二十年去改變,我相信每一位中國球迷都願意去等待。在未來的某一天我相信中國足球必定會站在亞洲之巔,更會站在世界的舞臺。加油中國男足!





追風少年Y


中國足球的問題是體制問題,不是一兩個方法政策就能短期改變的。

我們換個角度來看中國經濟的崛起。改革開放開始,中國人就一直在低調做人高調做事,即有中長期的小康目標,又有五年一次的發展規劃,然後一點一點踏踏實實地努力實現。三十年過去以後,我們突然發現,中國已經成為世界第二經濟體,而且在可預期的十幾年內就會超過美國,我們的生活水平也得到了質的提高。

回到中國足球,我們在亞洲曾經有很好的起點,但最大的問題是短視,沒有一個長期目標和細化的實施計劃。這些年來我們學過南斯拉夫、學過西班牙、學過德國、學過巴西,但都沒有一個堅持下來。行政官員五年一屆的任期限制了長期戰略的實施,這也導致中國足球一直在轉圈式地走彎路,最終耗盡了中國足球本就不多的底子。

從長遠來看,中國足球的崛起是必然的,因為經濟的發展和生活水平的提高必然會導致人們開始追求更多的精神生活,這其中文體的發展就成為了必然,無論是經濟投入還是參與人數都會得到持續地大體量水平。但這需要多久,誰也不知道,也許我們這一代看不到了。

總而言之,我始終認為,一定要有堅定的中長期戰略規劃,不要計較短期成績,堅定按照市場規矩去發展足球,然後一步一步紮實地去落實,中國足球一定會發展起來。

當然還有很多細節可以讓中國足球短期內有所改變,比如像越南重點培養一批孩子的方式。短期內幾個規劃球員取得較好成績,增強球迷熱情,帶動足球產業發展,我也非常贊成,但絕對不能太多。

作為一個足球產業工作者以及業餘足球愛好者,我衷心希望中國足球能夠越來越好,也對自己的工作充滿熱情。



體育欣聲


大面職的增補建球場,尤其是學校和居民社區的有專人管理免費向百姓開放的草皮球場,擴大業餘比賽的隊伍,如學校小學至大學的梯型聯賽,各種職業的業餘足球賽,學校聯賽無外援,大學聯賽裡高智商優秀球員任你選,而中超球隊每隊有三個外援上場踢球,佔了本土球員的位置,使國足挑選隊員的面更窄了,韓國名帥崔康熙踢球時踢到大四才進國家隊,而且日,韓球員學校聯賽出道比較多,這是正路子。


用戶2282638988490


中國足球,是廣大球迷心中的一個痛,欲罷還休!一次次的滿懷希望的出發,收穫的盡是苦澀!於是,在屢屢失敗後,沒有了心勁,迷失了方向,到萬劫不復!回想起中國足球,從高豐文、戚務生等老一代足球人,接力帶領中國隊衝擊世界盃功敗垂成,直到神奇教練米盧帶領中國隊殺人韓日世界盃決賽圏,完成了那一代人的使命。從那以後,中國足壇黑幕重重,假球、賭球、黑哨充斥中國足壇,醜聞不斷。國家隊的風格也搖搖擺不定。今天學德國,明天學巴西,最終成了四不像。於是,有人調侃,足球分兩種,一種是世界足球,一種是中國足球。瞎折騰動搖了足球發展的根基,足球成了過街老鼠。由此帶來的惡果不斷顯現!國家隊成績慘不忍睹,一潰千里!就連國際教練裡皮,連高薪都不掙了,趕緊逃離中國。可見,中國隊的水平達到何種程度?!足球是世界第一大運動,有著喜歡它的廣大球迷,足球必須搞上去。中國足球的究竟路在何方?仁者見仁,智者見智。首先,中國足球要去功利化。管辦分離!成立職業聯盟,由專業的人管專業的事,紮實搞好聯賽。把資金投入到青訓之中,抓好青少年足球人才的培養,夯實中國足球的根本,10年、20年之後,中國足球肯定能夠有很大的進步。好在,中國足球正在覺醒,已經開始行動。各位看官,你的看法哪?請大家關注,發表你的觀點。





聊聊體育吧


國足今後怎麼發展?

足球青訓是個龐大系統的工程,不是一兩年就可以看得到成績的,這幾年國家是下定決心想把足球搞好,投入了比以往多得多的人力物力,還有一系列改革和人才培養措施,以及職業聯賽也在往好的方面發展,其實如果按照目前的大環境來看,中國未來黃金一代可能要等到8年後才會出現,縱觀世界足壇,傳統足球強國基本都以五到八年為一個轉折點,八年時間可能讓黃金一代老去,也可能讓新生一代成長為棟樑之才,我相信在五年之後,會有一批頗有天賦的球員脫穎而出

下一屆世界盃也許我們出不了線,但是不要急,我們以前都是在錯誤的方向徘徊不前,但是現在我們找到了正確的方向,那就踏實做好,就算這幾年出不來成績也無妨,真正喜歡國足的人是不會因為水平差而嫌棄的~相反會為國足發揮得比以前更好而欣慰,所以呢,四年不夠還有四年,我相信中國未來會有黃金一代打進世界盃,沒啥說的,等它慢慢變好吧~

以下是本人對中國足球發展的一些看法,大家且聽我娓娓道來~

主辦世界盃

中國足球想要強大起來,必須舉辦世界盃,這是對中國足球的一針強心劑!眾所周知,世界盃是足球世界的盛會,一方面可以給主辦國帶來巨大的經濟利益,另一方面可以加快主辦國體育設施的更新換代,特別要加快專業足球體育場的建設,除了這兩方面好處之外,還會有利於向中國老百姓推廣足球文化!

中超參加歐冠聯賽,官方認證中超為世界第六大聯賽

中國足球要想向前發展,需要把中超發展成為世界第六大聯賽!世界足壇五大聯賽代表著足球運動的最高水平,能在五大聯賽踢球的運動員,很多都是國家隊的主力球員!這些頂級聯賽,一方面可以吸引巨大的流量,有了流量有了關注自然就能獲得巨大經濟利益,另一方面也為西班牙、英格蘭、德國、意大利、法國培養了眾多高水平的國腳。雖然讓中超升級為第六大聯賽(官方認證)需要時間積累,但是,如果中超球隊可以以外卡的身份參加歐冠聯賽,這對中國足球聯賽水平將會有巨大的提升,不僅可以增強中超球隊的競爭力,還能吸引更多球星來中國踢球,這對中國足球將是革命性的增益

引進世界先進的球探網絡

中國足球光抓青訓不行,還需要引進世界先進的球探網絡!我一直認為,日本韓國能搞好足球,中國也可以搞好這項運動!中國十幾億人口,按照天才產生的概率,有足球天賦的孩子也會很多,把世界先進的球探網絡引進中國,及時發現好苗子,將他們送到五大聯賽或者中超豪門球隊的青訓系統培養,不要讓他們成為方仲永,這樣假以時日,將會有一批接著一批的足球新星嶄露頭角,中國球員遍佈五大聯賽,到那個時候,中國足球隊將會成為有世界競爭力的足球強隊!

以上三條措施,如果都能落地實施,配合現在逐漸走上正軌的足球青訓計劃,國家政策適當給予傾斜支持,中國球迷大力支持和積極參與觀看足球賽事,中國足球一定會撥開雲霧見月明!


煮酒論球王


看著李鐵帶領的隊伍在東亞杯踢日本和韓國能夠很明顯的感覺到即使是在對對人家第二陣或者是第三陣的時候已經沒有招架之力了。雖然韓國和日本的這兩支隊伍本屆不能算強。像韓國隊那麼多腳射門只在腳球上進了一個,可見前鋒的把握機會能力也一般,但即使這樣面對韓國我們也只能被動防守,幾腳傳遞交換球權,這種比賽看的真的窩心。看著李鐵在場下那樣的喊也更多的能感受到鐵子的不易,是的,出球慢、意識不佳、技術不過硬等等因素加到一起輸球也是理所當然的了。即使一名出色的教練也很難在短時間內將多年養成的技術、意識糾正過來。但毫無疑問能入選國足的至少是我們國家能選出的最好球員之一。

目前看來我們的足球需要很長的一段路要走,先不說世界盃的目標,就是在亞洲進入前五、前六也需要相當一段的時間了。而我們重新培養新的力量的同時其他的國家也在進步,本來存在的差距不會一下追上,的確需要一條好的路線堅持下去,一點點的接近。其實足球真的是一個急不得項目,沒有今天訓練明天上場就行了的。需要日復一日,年復一年的培養。做好青訓就尤為重要了,無論怎麼樣也希望我們國家的足球越來越好!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