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7 在家上網課的孩子太閒了,老師可不可以因材施教?

糊糊塗塗大半輩子


要做到因材施教要具備幾個條件:首先要管控好自己的孩子,制定詳細有效的學習計劃,有良好的學習習慣和意志力。其次,要選好適合自己的網課,不要以為什麼課都可以聽,這樣就加大了學生的負擔,根據自己的不足選擇網課,看重點,懂方法,多總結,多練習。最後,作為家長要做好監督管理工作,每天要督促,檢查作業是否完成,這樣才能有效,真正做到上有效的網課,因材施教。



超人carpenter


家長你好,上網課和平時去學校面授一樣,都是一個老師面對幾十個學生,為什麼上網課會感覺很閒,下面幾個問題建議你和孩子一起探討一下。

1.態度問題:不能因為目前是網絡授課就不重視,感覺只是單純打開手機或電腦跟著聽課就可以,無論是哪種上課方式都是給自己在學習,網課也好,面授也罷,都要認真對待。

2.課前預習:網課也是按照一節一節去講,講課之前孩子是否有預習這節內容,有沒有把不懂的地方標註,帶著問題上課?

3.課堂筆記:相對於面授,網課由於有時會出現網絡問題,更需要上課過程中筆記做足,筆記不僅僅是老師課堂上的板書,還包括講課過程中例題的解題思路與分析方法,這些東西有很大一部分老師只會口頭敘述並不會以板書的形式呈現出來,一個成績優異的學生一定是一個會做筆記的學生,好記性不如爛筆頭。

4.課後複習:每節課後是否回顧今天的新知識,是否可以把老師課堂上講的例題獨立思考完成,課後是否總結歸納今天學的內容。考試想拿到高分甚至滿分,總結歸納必不可少。

如果上述這些孩子都做的很棒,那你應該自豪,證明每天所學的確掌握的還不錯,如果沒有做到這幾點先完善起來

因材施教目前很難普及,畢竟學生數量多,老師少,本身就是大班授課,想要根據孩子的進度去安排學習進度只能依靠課外機構或者自己合理安排,依靠學校老師並不現實。就算你現在是到校面授情況也如此。

最後,關注我,每天更新數學解題思路[呲牙]



爆炸數學


我先提出我的疑問,上網課怎麼會閒呢?

要不我說說學習新課的流程,大家先看看

流程包括,

1,預習,然後帶著問題上課,

2,聽新課,課堂要隨時記筆記,筆記一方面記錄重難點,一方面則是記錄自己沒有聽明白的。

3,課後及時整理筆記,

4,然後是做作業,對答案,錯題不會的題再次認真鑽研,

5,真不會的……(自己獨立思考對學習最有幫助)再問老師。答疑後整理。

而且問問題要把自己的提問按照這樣的格式來努力,這對孩子的學習能力提升超級超級有幫助!!!在實際教學中發現能這樣提問的學生就達到了清北的水平。

學生:我是這樣看到這個問題的,我這樣理解對不對?

老師:不

學生:那麼是這樣麼?

老師:對

力爭讓老師的答案就一個字:對/不

6,最後再次整理筆記。形成知識體系。

如果你耐心看到這裡,你會發現,學習可一點都不輕鬆,(除非你認為學習就是上課聽聽),這個跟是在學校上課還是在家上網課關係沒有那麼大。與其希求外界監督和強制,不如趁放假在家好好陪著孩子落實一下學習流程。讓孩子終身受益。


生物王


我省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工作第九場新聞發佈會臨近結束之際,省教育廳黨組書記、廳長鄭邦山作為主發佈人,發表了一段感言。隨後,這番肺腑之言迅速在網絡和新媒體平臺傳播,感動和教育著無數的學生、老師和家長。

有一位網友毛海燕的女兒、初三學生王嘉琪說,這些天,自己懂得了很多課本外的東西,學會了正確的生活習慣,知道了什麼叫責任、什麼叫感恩、什麼叫愛國。成年後,她想做一個鐘南山爺爺那樣,對社會有用、心懷大愛的人。

河南日報微信網友“許君以昌”:疫情當前,補齊生命教育短板是重中之重!延遲開學,看成是一個被迫延長的假期?若一心向學,則處處都是課堂。培養學生在災難面前,青春無畏敢於擔當。用知識報國,用生命愛國!讓不幸成為通向幸福的橋樑。

這是被疫情耽擱的開學,為何不可看成是一個被迫延長的假期?學習並不等同於上課,誰說假期就沒有收穫?疫情過後,一切將重回正軌。一兩個月沒有正規上學,不會影響孩子們成為棟樑之才。更何況,四川、廣東、山東、陝西等地近日也明確中小學因延遲開學耽誤的教學時間,可通過調整週末和暑期等方式補齊。在此之前,老師可以藉助網絡、因材施教,與學生加強個性化交流;家長則做好“伴學”,與孩子親密溝通,培養孩子良好的學習習慣,讓孩子知道“苟有志者無非是也”,若一心向學,則處處都是課堂。

想必教育部門頻頻糾偏,叫停趕學新內容、上課打卡等行為,初衷也在於此。課業雖“重”,心態要“輕”,行重心輕,方能平心靜氣,各安其責,不負使命。

同時也要看到,“停課不停學”裡的“學習”,更多的是廣義,是讓孩子們在生活的波瀾中思考本質,藉助互聯網和信息化的教學資源與特質,建立屬於自己的精神天空。教學形式的演進只是為了服務教育本身的意義,疫情之下,看似“輕鬆”的假期,被賦予更加重要的教育使命。

正如14日下午在河南省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專題第九場新聞發佈會上,河南省教育廳廳長鄭邦山說的那樣,災難面前,在教學條件和交流空間的變化中,我們要把疫情變成教材,共同完成好這場生命教育、信念教育、科學教育、道德教育,在抗擊疫情的戰役中,培養出學生們堅韌不拔、從容不迫、愛國愛民的奮鬥精神和家國情懷,用成長的足跡踩踏災難,讓不幸成為通向幸福的橋樑。

試想若干年後,這些在非常時期上過網課的孩子長大了,又有了自己的孩子。小朋友趴在膝蓋上仰著臉問:“爸爸爸爸,當年那場新冠肺炎的時候你在幹嘛呀?”

這時他就不用尷尬地清一下嗓子弱弱地說:“我看了兩個月的綜藝節目和電視劇......”相反可以一臉義正辭嚴地告訴孩子:“即便在最艱難的那兩個月,你爸爸我,也從來沒有放棄學習!”


A葡萄putao


網課其實不是太建議,但是現在這疫情期間都是可以理解的畢竟要減少風險性沒有辦法的辦法總不能一直停止不上課吧,在上課期間家長多陪著看著點放止孩子開小差,家長也可以給孩子多補習補習找點習題讓孩子做不要讓孩子有太多的時間玩,家長多費點心吧


dawei3255


如果學生數目較少,可以實現因材施教。但是,一個班裡往往有五六十名學生,而且現在的網課也都是被迫上的,老師們自己也不太熟悉,又是遠程操作,能講完規定的內容就不錯了,很難關注到每個孩子。用的平臺跟直播的差不多,不能實現同時所有人的互動發言,只能是老師點哪個,哪個同學回答。所以不能想線下課程一樣觀察每位同學的表情等,特殊時期,大家都要包容


彩虹愛好者


你這等同於謀害老師。

1個老師面對40+人,因材施教一個試試。早累死了。

你家孩子和老師都是獨立的個體,憑啥你這麼要求。

說到底是你沒幫助你家孩子適應學校生活。


迸發的小齒輪


這要看老師網上講課要面對多少學生。如有需求,可以利用互動進行。因材施教,具體的說,就是“一對一”,請您考慮是否有可能?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