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22 從海港到河港:對話“港口與影像II”策展人何伊寧

從海港到河港:對話“港口與影像II”策展人何伊寧

“港口與影像II”是中國港口博物館主辦的第二屆關於港口的影像群展,本屆副標題為“消失的碼頭:在時空與記憶之間”。既上一屆探索海港之後,策展人何伊寧繼續邀請了7位藝術家,從海港到河港和碼頭,以影像的方式探索其背後的家庭往事與時代敘事。

由於未及預料的因素,本屆項目藝術家之一,來自日本的藝術家藤井良雄的作品將在下一屆展覽中展示,不過由假雜誌設計的項目畫冊中已經完整收錄了7位藝術家的作品。

以下是澎湃新聞與策展人何伊寧的部分對話。

从海港到河港:对话“港口与影像II”策展人何伊宁

“港口與影像II”展覽現場 本文圖片均由中國港口博物館及參展藝術家提供

澎湃新聞:本屆展覽中的港口你是如何選擇的?

何伊寧:第一屆“港口與影像”展覽名稱為“行動中的中國港城影像計劃”,在這個計劃中需要一些先鋒的港口城市來激活項目,所以第一次的邏輯就很清晰,我們選了寧波、泉州和廣州這三個海上絲綢之路特別重要的港口城市,以及南京、大連、香港跟上海這些在中國近代歷史上扮演了重要角色的港口城市。

第二屆展覽的時候就能更自由一些,沒有必要一定選海港,我們就從海港做到了河港。這次除了有福州、青島、天津之外,我們還做了日本的橫濱港。另外,選擇洋山港是因為,我們覺得上一次的創作更多是跟歷史相關,而我們想關注港口當下的狀態。洋山港作為中國吞吐量非常大的一個港口,而且是一個全自動化碼頭,值得作為一種樣本去考察。除此之外,本屆港口展還做了重慶和宜昌,因為我覺得它們是長江三峽的兩個非常重要的河港,也是城市碼頭,所以就把它們納入到了整個的板塊裡面來。

从海港到河港:对话“港口与影像II”策展人何伊宁

“港口與影像II”展覽現場 唐小松—宜昌—《輕舟》展廳

澎湃新聞:從海港到河港,在你看來有哪些不同?

何伊寧:相對於海港來說,河港的重要性在於,它們跟當地的居民更能產生直接的交往。打個比方,我住在天津,天津港其實離我的生活是非常遠的,但是河港,比方說朝天門碼頭,它是在長江沿線的小的碼頭,直接影響到住在那裡的每個人的生活。

直到現在,如果你去武漢,在漢口感覺到海風吹過來,那個感覺就是人和長江有直接的聯繫。長江的氣候的那種質感,所有的一切都影響著你的生活。我覺得這一點恰恰是我們平時所忽視的,可能其實真正住在海邊的人,他很少去海邊,因為已經習以為常了。所以我覺得對於拍攝小的河港、碼頭的藝術家,對他們的挑戰其實是更大的。他需要從一個非常小的細節去介入,創作出跟他個人體驗和普通人的生活經驗相關的東西。

从海港到河港:对话“港口与影像II”策展人何伊宁

“港口與影像II”展覽現場 何博-天津-《您受累,請問天津還有什麼好玩的?》展廳

澎湃新聞:在所有受邀請的藝術家中,只有一位藝術家與他的拍攝地沒有任何出生、成長的聯繫,就是何博做的天津港。當時是出於怎樣的考慮?

何伊寧:天津是我生活的地方。我覺得天津特別有意思的地方在於,它的這種碼頭文化正在被一種新的,可能是當代的娛樂休閒方式所取代,所以我一直想看看有沒有人合適去做天津這種碼頭或者港口的娛樂方式和生活方式的轉變。對於天津人來說很重要的一點,就是這種娛樂生活,包括這條海河在他們生活中扮演的角色。新的天津港和于家堡的修建,其實從很多細節上來說是打開了一種新的娛樂方式。

天津的于家堡是北方金融城的這麼一種概念,當我第一次去于家堡這個地區時,我會發現非常奇怪。雖然它打造的是一個國際化的金融港,實際上去了之後,你發現所謂的金融港地上的部分是沒有“人”的存在的。在建造的過程中,並不真正有人進去,但是有書店,有電影院,有劇院,有大量的購物、商業的東西,還有餐飲,所以它是一個非常奇怪的業態。

對我來說一個很有趣的點,就是北京人和天津人會坐高鐵直接到這個于家堡站,叫“濱海站”的地方,然後他們就可以在那邊待一天,有幾層樓的大書店,還有各種各樣的娛樂休閒方式。這是我對天津這種娛樂文化變遷特別感興趣的一點,也想看看有沒有攝影師可以沿著這個從海河到濱海的這樣一個物理的、地理的線索,把這個概念串聯起來。

對於何博來說,他跟天津的經驗可能是一個新人突然跳到這裡,然後去做一個項目。他採用的方法是跟當地人直接進行互動,所以他的作品每一部分都是有人介入的,不是他僅僅去拍下照片,是他用自己的身體運動以及他和別人的互動,去打破所謂的這種陌生感,最後就會讓你覺得影像背後是有生活,有人的體驗在其中。

展覽的現場有一個像上世紀80、90年代disco的裝置,大家可以進去跳舞,這也跟何博在做這個項目中的個人體驗非常相關。算是一個現代的娛樂裝置,但是它也回到了歷史。通過他的這種方式,展現了一個比較多元化的娛樂經驗的變遷,還挺符合這座城市的性格。

从海港到河港:对话“港口与影像II”策展人何伊宁

“港口與影像II”展覽現場 陳旻-福建馬尾-《朝朝長長》展廳

澎湃新聞:這次還在福建選擇了兩個不同的港口?

何伊寧:對,福建我們選了兩個地方,一個是福州的馬尾港,還有一個是泉州。因為閩南跟閩北的文化差異非常大,所以我們覺得值得重新從不同的角度去看福建這個地方。

我們也期待是否可以跟福州船政博物館,或者泉州海上交通博物館合作,做一個巡展。藝術家在拍攝過程中,其實跟這些博物館都是有接觸的,所以我覺得如果能通過這種機會去做一個巡展,無論對於藝術家還是對我來說,都是最好的歸宿。

从海港到河港:对话“港口与影像II”策展人何伊宁

藤井良雄作品,選自《代號186-解凍記憶》,2019

澎湃新聞:請介紹一下藤井良雄拍攝的橫濱港,他的作品沒有呈現在展覽中?

何伊寧:用簡單的話來說,藤井良雄也是用了採訪的方式做了這一組作品。因為他是一個很優秀的紀實攝影師,而他的圖像風格對於檔案的這種引用是我非常欣賞的。這次他創作是關於二戰美軍對於橫濱的一次轟炸作為他的起點,其實是在討論我們如何去看待戰爭。個體在戰爭史中一直處於被忽視的地位,人們在回顧這種戰爭殘暴的記憶過程中,其實是選擇性忘記的,但是他希望通過這種方式讓已經逝去的人或者事還能停留在人的記憶中,讓我們更多的人去記起。由於參加國內藝術展覽的外國藝術家作品報批的時間需要提前4個月,這次沒有趕上展覽,他的作品會在下一屆港口與影像展當中呈現。但他仍然是這一屆的7位參展藝術家之一,因此畫冊中仍包含了他的作品。

从海港到河港:对话“港口与影像II”策展人何伊宁

“港口與影像II”展覽現場 木格—重慶—《朝天門碼頭》展牆

澎湃新聞:參展藝術家在這個項目中的創作都是全新的委任創作嗎?

何伊寧:除了木格作品中出現的一些老照片,所有的都是為了這次項目而創作的新作品。如果把一個展覽做出來,尤其是這種系統性的作品,其實需要非常大的展覽空間,這是有侷限性的。所以我們覺得在創作前期,以藝術家個體的形式,我非常鼓勵他們在不同的語境中進行展覽。

特別重要的一點,尤其是對於拍攝紀實類作品的藝術家,非常需要有項目來支持他們往前推進作品,推動他們的作品能夠跟不同的觀眾見面,這也是我覺得紀實攝影非常重要的力量吧!

當然我們藝術家不是所有都拍紀實作品,也有很多作品是介於藝術事件跟調查之間,但至少對於我來說,能夠搭建這麼一個平臺,每兩年做一些新的作品是非常好的機會,能直接幫助到藝術家。

雖然委任的費用可能相對來說並不是非常的高,但我們會有出版的計劃,每年也都如期在展覽。當這本出版物一出現的時候,我相信會給大家每一次都不一樣的感覺,而不是我們在重複上一屆的內容,我覺得這也很重要。

从海港到河港:对话“港口与影像II”策展人何伊宁

“港口與影像II”展覽現場 石真-青島—《月亮去哪兒了》展廳

澎湃新聞:每次“港口與影像”項目展出的作品,中國港口博物館都會收藏嗎?

何伊寧:對,這個展覽的所有作品都會以展覽收藏級的標準入館藏,如果藝術家有其它的機會去做這個項目的延伸,我們也都會支持,他們有這個自由度。在很多情況下,如果說避免重複浪費,他們都是用借展的方式,這樣也非常有利於增進不同場館之間的交流,藝術家其實也能獲得一種安全感,就是我的作品我不需要再重複地去製作,就是巡展的方式。

从海港到河港:对话“港口与影像II”策展人何伊宁

“港口與影像II”展覽現場 右為吳鼎—上海—《洋山港》展區

澎湃新聞:這屆港口展在布展空間方面有沒有遇到一些挑戰?

何伊寧:中國港口博物館是一個海螺形的建築,整個空間是一個由弧線和圓組成的結構。在我看到這次的展廳——陽光大廳之後,我決定要打破2017年做的那種有進有出的展線,而是把每一個藝術家的作品單獨成立為一個模塊。

以這樣的一個概念,我們把一個整體的空間變成了一個大家可以從不同的入口進入,可以隨意走動的空間。因為還是有個主入口,我們還是會設計一些路線,但每個藝術家的作品是相對獨立的,觀眾完全可以在腦海中繪製不同的路線,實現自己的觀看邏輯。每個觀眾的觀展體驗會不一樣,你可能從一個黑屋子,然後突然走進了一個陽光直射下來的廳,會有這種身體上不同的觀展感受,天氣的不可控因素也可能會讓觀眾看到不一樣的東西。

从海港到河港:对话“港口与影像II”策展人何伊宁

“港口與影像II”展覽現場 何博-天津-《您受累,請問天津還有什麼好玩的?》展廳內可以跳迪斯科

澎湃新聞:你對寧波這座城市的印象,隨著這幾年做“港口與影像”項目頻繁地來到這裡,有沒有發生變化?

何伊寧:我覺得寧波的變化非常大。我在2014、2015年來的時候,覺得它很好玩,但是不覺得它有那麼多活力,它可能是一個非常適合生活的地方。

但是過去這幾年經常來,我發現寧波有非常有意思的年輕人,在做各種各樣有意思的項目。這座城市的風景也在不斷的變化,新的樓盤建立,然後有更多的旅遊區出現。這樣一座城市跟杭州是不一樣的,可能因為更靠近海,它有不同的碼頭,大家會特地在週末來這邊的碼頭,它有山有海,有湖有河,還有遊船,非常美。而且居民和遊客可以直接從這裡的碼頭到舟山港那邊進行物流交換、旅遊或者探親。寧波的生活成本相比上海或者北京來說都是比較合適的,所以還是很期待它會有一些新的樣貌出現。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