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01 數學教學越“直觀”,學起來越簡單

數學教學越“直觀”,學起來越簡單

學生數學學不會,其中一大原因是由於數學的邏輯抽象,艱澀難懂。

破解這一難題最有效地方法就是從它的對立面入手,即用直觀化解抽象,因為一旦離開了形象思維,抽象思維就像斷了線的風箏。

綜合自己的實踐經驗,我覺得可以從以下幾個方面入手。

第一,知識呈現形式的直觀。

教師要從碎片化的知識點教學中走向整體性教學,只見樹木不見森林的教學,如同盲人摸象。這一點對老師的要求是比較高的。

也就是說教師要準確把握數學知識的本質,從知識的內在發展邏輯出發,梳理出每一個知識結構體系,清晰明瞭,讓學生既見樹木,又見森林。

所學的新知要尋根求源,向後“退”到知識的“根”,然後在教學過程中,將知識的發展演變過程以更加形象、有趣、生活化的方式呈現給學生。

備課時,需要充分考慮的是,如何與學生的實際生活經驗對接,與學生的最近發展區對接,與學生最真實的學情對接,與學生的認知規律對接。

最理想的教學效果是,看似沒有教給學生枯燥的概念,而他們卻又對概念有了準確的理解和把握。

這就是將所謂“死”知識轉變為“活”知識,讓學生感受到知識是鮮活的,有血有肉的“生命”。學習“活”知識,才能夠孕育出靈活的思維。

在生活中我們經常發現一些學生越學反而顯得越“笨”,實際上,原因在於他們的大腦裡被各式各樣肢解破碎的知識碎片所充斥的罷了。

因此,必須明確一點,學數學,好比蜘蛛織網,各個知識之間都是有聯繫的,最後就會形成一張數學知識網。所以要注重對知識本源的理解,注重對知識之間的通與連。

所學知識沒有融會貫通,又何談舉一反三?

數學教學越“直觀”,學起來越簡單

第二,解題思路和方法的直觀。

數學學科與其他學科不同的是,必須要通過做題才能更好地加深對知識的理解和掌握。每一道題,無論難易,教師都要用最直觀的方式呈現給學生,讓題不再有難與易之分,而僅是簡與繁的區分。

如何講解題才能夠讓學生更快更輕鬆理解呢?還是從直觀入手,即畫圖或寫式。

我們知道警察破案,但憑藉對罪犯的體貌特徵描述還是很難找到嫌疑人的,往往需要根據受害人的描述畫出犯罪嫌疑人的頭像,讓受害者再辨認,再修改,直到畫得像為止。

我們成年人在解一道題時,也常常需要把文字畫成圖形,方能找到解決問題辦法,何況未成年人呢?

隨著年級越來越高,很多同學一看題就“暈”,越發感覺數學很枯燥,於是就失去了興趣。

因此,打開文字、符號與圖形語言的通道,讓那些刻板抽象的文字或符號變成鮮活的圖形或式子,從直觀到抽象,從抽象到直觀,讓形象思維與抽象思維和諧共舞,學生學起來會更加輕鬆高效。

從這個意義上講,就數學學科來說,多媒體課件取代不了黑板的價值。不能呈現具體的分析過程,教學效果大打折扣!

當然,對於基礎更弱的學生,教師要提供一些做題和思考的“腳手架”,哪怕是學生一個最基本的、也最易掌握的解題通解方法,讓他們先學會簡單學會操作,先能夠做對題,才有進一步做題的動力和可能。

需要解釋一點的是,而給予學生一種通用的解題方法,並不怕排斥學生採用創新的、發散性思維的解題思路。

數學教學越“直觀”,學起來越簡單

第三,板書的直觀。相比於其他學科,數學課堂上更注重板書的作用。

教師的板書應工整、有序、佈局合理,將每一個細節、步驟儘可能直觀地呈現出來。因為很可能教師講題時不經意“跳”的一個小步驟,就是學生學習道路上的一大鴻溝。

板書的作用,也在於讓反應慢半拍的學生遇到新題時,能夠“返”回來參照和模仿,反思和總結。

最後,是教師語言的直觀。

一言興邦,一言誤國。真的,我們需要以這樣審慎的態度來看待教師的課堂語言,千萬不可小覷。

教師語言的直觀,體現在教師在講解時,語言準確、精煉、適時,啟發誘導,避免含糊不清,嘮嘮叨叨,將思路和方法非常清晰明瞭地分享給學生。

教育,需要契機。點撥學生,需要時機。在學生“童蒙求我”之時,及時點撥,畫龍點睛,方能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教師的語言,不在多而在於精。我們不能不反思的是,很多時候不是沒有給學生講明白,而是因講的太多,反而把學生的大腦給繞暈了。也由於話太嘮叨,讓學生失去了聽課的興趣,擾亂了學生的思路。不可不慎啊!

直觀,讓思維可視化,是數學教學中應把握的一大原則,也應滲透在課堂教學的每一個環節。將“直觀”放大,會取得意想不到的效果。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