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8.16 “初一看婆,十五看媳,我做月子你不理不睬時,早該知道有今天”

​婆媳關係之所以難處,其實就在於婆媳關係的

微妙。其所帶來的的問題,要麼是界限感不足,要麼就是界限感太足,這都會導致矛盾的產生與激化。

界限感不足,婆婆干涉媳婦的生活,在日常生活中十分常見,婆婆沒有界限感,認為自己是大家庭的長者,更是小家庭的領導者,有權利去指揮兒子和媳婦,用自己的思想觀念影響著小兩口的生活方式。

或許婆婆的本意是好的,是卻往往會事與願違,兒媳婦未必會服從“管教”,低頭於強權,從而影響到婚姻,甚至導致婚姻破裂都是有可能的。兒子也未必會領情,讓婆婆干涉自己的家務事,畢竟兒子依然長大,有自己的主見和主意。

婆婆會好心辦壞事,正是因為界限感不足,以為自己有權利有義務去做這件事情,其實則是越俎代庖,吃力不討好。

界限感太足,婆婆不願意幫襯媳婦,這如今也成為了婆媳關係中相當熱門,也是棘手的問題,不願意帶幫媳婦帶孩子,不願意伺候媳婦坐月子,婆婆的理由也很充足,我沒有義務和義務去照顧媳婦,所以這是我的本分。

“初一看婆,十五看媳,我做月子你不理不睬時,早該知道有今天”


其實婆婆說的也沒有錯,婆媳之間本就沒有血緣關係,婆婆和兒子是親人,兒媳和媳婦是親人,但婆婆和媳婦,充其量算得上是半路親戚,實在是沒有理由要求婆婆去對兒媳婦負責,為兒媳婦分擔什麼家庭責任或者生活壓力,所以婆婆這麼做也是情有可原。

然而,婆婆也要明白,如果真的那麼做了,無疑是親手斬斷了婆媳之間的聯繫。正因為婆媳之間沒有義務,靠的是彼此的情分,情分從來都是相互的,你善待我,我便善待你,如果你不曾生過情分,媳婦又何來對你的情分呢?

你界限感劃的清楚,媳婦自然也能把界限感劃清楚,誰也不侵犯誰的領地。沒有道德約束,少了這些需要維持的麻煩情分,固然很輕鬆。但你也要知道,這份輕鬆不僅僅是你一個人的,如今貪圖輕鬆,不幫助,日後,對方也沒有理由去幫助你,情分是互相的,冷漠也是。

界限感的把控,並非固定的,而是要自己衡量,有度才是最適宜的。

把握一個合適的度,能互相幫助當然最好,如果不行,相敬如賓也是一種相處方式。

如今互相幫襯,日後自然也會念著情分,如今愛答不理,日後自然也沒有情分可言,這並非恐嚇,而是一個不爭的事實,到底如何選擇,就要看個人的需求。

“初一看婆,十五看媳,我做月子你不理不睬時,早該知道有今天”


婆媳之間是沒有責任義務,但方臉還是希望婆媳是有情分在的,因為誰都會有需要幫助的時候,到那個時候,是否你也能一丁點都不需要對方的幫助呢?

別那麼早想定論,給自己留一個退路,也給對方留一絲情分,對你對她而言,都不會是壞事。

前段時間,一位讀者瑤女士和我聊天,說了她的婆媳故事,下面是她的口述,她用三十年時間,向婆婆證明她的錯誤,最後的結果雖然讓人覺得惋惜,但也無可奈何,種了惡因,必得惡果,種下善因,必結善果。

如今的境遇從她劃清界限開始,就已經奠定,這對婆媳的三十年恩怨情仇,不僅僅是個故事,也給婆媳們提個醒,界限感的重要性不可小覷,未來想要如何,需仔細斟酌,三思而後行。

瑤女士結婚已有三十餘年,和丈夫的關係一直還算不錯,和婆婆的關係一直都是不鹹不淡。但從外人看來,瑤女士還是個挺孝順的兒媳婦。逢年過節禮從來沒有落下,經常勸丈夫多向公婆那裡走動,也經常教育孩子要孝順公婆,這樣的媳婦人人交口稱讚,無不說好。

“初一看婆,十五看媳,我做月子你不理不睬時,早該知道有今天”


然而,前段時間婆婆生病住院動手術,希望瑤女士前來照顧,瑤女士卻斷然拒絕了婆婆的請求,讓婆婆錯愕不已,丈夫也覺得很驚訝。瑤女士端莊賢惠,從沒有過對婆婆不尊敬的舉動,然而,這一次對於要照顧婆婆的請求,瑤女士拒絕的相當乾脆,根本沒有迴旋的餘地。

丈夫曾經有抱怨,但在瑤女士解釋了以後,雖然還是有些不理解,但畢竟是理虧,還是任由瑤女士去了。在婆婆那裡,瑤女士唯獨去看望的那一次,對於婆婆熱絡的拉著她的手要求她幫助的時候,瑤女士只是微笑著抽回了手,對婆婆說道。

“婆婆你還記得,我坐月子的時候,您說過什麼嗎?”

婆婆啞然,呆呆的垂下了手,不再說話了。

當年,瑤女士懷孕後,希望得到婆婆的照顧,但婆婆並沒有同意,也是如今那般果決的拒絕了媳婦的請求,說要照顧自己女兒的孩子。

“初一看婆,十五看媳,我做月子你不理不睬時,早該知道有今天”


當時的瑤女士也並沒有特別不開心,畢竟手心手背都是肉,婆婆照顧自己的女兒是應該的,況且懷孕總能下地,能夠做事情,丈夫也能搭把手,總歸日子還能過得下去,再加上丈夫一直寬慰瑤女士,說婆婆這時候不來,坐月子的時候,婆婆一定會過來幫忙,瑤女士這才放下了心。

然而當瑤女士生完了孩子,婆婆也只是過來看了一眼,便要回去,當瑤女士挽留婆婆的時候,婆婆卻對瑤女士說了一句話。

“我是你婆婆,又不是你媽,誰的女兒誰來疼,我要給我女兒帶孩子,照顧兒媳婦我可沒有義務,你讓你媽過來吧,反正以後我要我閨女養老,以後床前也不用你來伺候盡孝。”

瑤女士當時非常寒心,她自認為對婆婆不算差,有什麼好吃的好用的,她自己不吃都要給婆婆先嚐個鮮,雖然沒有什麼特別值錢金貴的東西,但瑤女士力所能及買最好的孝敬婆婆,然而如今,婆婆卻這樣果決,讓她不由得懷疑這些年的良苦用心。

然而她並沒有表露出對婆婆不滿神色,而是微笑著和婆婆說了一句意味深長的話。

“初一看婆,十五看媳,我做月子你不理不睬時,早該知道有今天”


“不急,我等著。”

回憶到這裡,瑤女士對婆婆說道。

“婆婆,當年,我生的時候,記得小姑的孩子都已經滿三歲了,我讓您回來照顧我,其實這個要求並不過分,我那時候坐月子,沒辦法下地,您讓我把我媽找過來,您提前說了嗎,我是遠嫁,生完孩子後,沒有請護工,我媽家裡有農活,一時間找不到人接手,你您知道那段時間我是怎麼過來的嗎?

如果不是我老公,加上臨床的幾位別人家的婆婆看我可憐,幫我搭把手,我都不知道自己怎麼能捱過來,我當時怨過你,恨過你,都說著月子仇不共戴天,可笑的是,我和你根本連仇都沒有,因為您根本沒有露過面。

看著隔壁床幾個產婦都在抱怨自己家的婆婆照顧的不妥帖的時候,有些婆婆也在埋怨媳婦生個孩子太矯情,我都覺得很羨慕,他們雖然嘴上都說著對方的不好,但總歸有情分啊,說著不來照顧,還是天天巴巴的往醫院裡跑,雖然我知道,他們之間的婆媳關係並不會少,說不準還會羨慕我這種,婆婆乾脆不來照顧的,誰又能知道,在女人最需要幫助的時刻,沒有人再旁邊近身照顧是一件多麼可悲的事情。

“初一看婆,十五看媳,我做月子你不理不睬時,早該知道有今天”


但是我後來就想明白了,你說的也不是沒有道理,你的果斷與決絕並非是對我一個人的,也是斷了你自己的後路。你已經說了,你不照顧我,是因為不需要我養老,到老了也不需要人來照顧,這麼說來反過來我還要謝謝你才是。

你想啊,照顧我坐月子才幾天,伺候養老可是需要幾年甚至十幾年,幾十年的,你可算是把我給解放了。

聽說您這次生病住院,小姑子根本就沒有要來照顧的意思,她忙著照顧自己的小家,得不了空,我也一樣,我兒媳現在也要生產了,我得在跟前伺候著,你不要的情分,我要,我要兒媳婦惦念著我的好,以後我老了,她還能搭把手,我要是和您一樣,那我的晚年也是夠淒涼的了。

我當年說的那句話,就是今天這個意思,不急,我等著,我等著你需要我照顧的那一天,可是呢,你不曾給過我情分,我對你又何來的情分呢,如今你希望我照顧你,和你當年一樣,我也沒有義務,所以,您還是請您女兒過來把,她可是您從前口口聲聲念著要給您養老的人,她如果都不願意來,我這個做兒媳的怎麼好搶在前頭呢?您說是不是?

但您放心,我作為兒媳婦的孝道,我都記著呢,我對讓我老公來照顧你,讓你孫子經常來看您,如果需要我也會讓您兒子給您請個護工,讓您安度晚年,但要我照顧您,您還是別想了,這輩子都不可能了。

“初一看婆,十五看媳,我做月子你不理不睬時,早該知道有今天”


初一看婆,十五看媳,我坐月子你不理不睬時,早該知道有今天

瑤女士陪婆婆說完話,放下兩千塊錢就走了,婆婆並沒有再言語,後來也再也沒有提過要瑤女士過來照顧的話,瑤女士很心安理得,她自己認為自己已經做到了仁至義盡,盡善盡孝,她心中並沒有怨恨,只是把婆婆當做是老公的母親,孩子的奶奶來看待了,而非婆婆,僅此而已。

方臉聽完瑤女士一番平靜的描述,非常佩服。很多女人在提及婆媳矛盾,尤其是月子仇,都很激動,對於婆婆都有很多的不滿,她們嘴裡的抱怨,彷彿一天一夜都說不完,然而瑤女士的想法卻非常客觀。

瑤女士只是闡述了事實,並且對婆婆也盡到了自己應盡的責任,只不過,要她親自伺候婆婆,她並非不願意,或者蓄意報復,而是因為她確實沒這個義務。

婆婆與她保持什麼樣的界限感,她便也保持什麼樣的界限感,不逾越,不聖母,婆婆自知理虧,也怨不得姚女士半分。

“初一看婆,十五看媳,我做月子你不理不睬時,早該知道有今天”


其實瑤女士有句話說的很對,初一看婆十五看媳,婆婆如何做,媳婦也跟著如何學,婆婆若是善待媳婦,種下的善因,到了日後必當開花結果,即便有再深的婆媳矛盾,情分斬不斷,婆媳之間多年以來的互相幫襯也斬不斷,媳婦總要回報。

但如果婆婆不聞不問,不善待媳婦,種下的苦果,來日方長,到時候瓜熟蒂落,哪怕外觀上在鮮亮無比,其實內裡還是苦的。

婆媳關係靠的就是倆字“互相”,要麼摒棄前嫌,互相善待,婆媳關係自然可以和睦;要麼保持距離,互相折磨,婆媳關係如君子之交淡如水,那麼久別指望日後突然變得濃厚。

界限感的問題,方臉希望不管是婆婆還是媳婦,都要格外重視。界限就像是一個對稱軸,更像是一個分水嶺,你進一步,對方自然更近一步,但你如果往後退一步,或許對方會往後面退兩步。

“初一看婆,十五看媳,我做月子你不理不睬時,早該知道有今天”


好好把握界限感,或關係會越來越近,反之,則會越退越遠。別等到幡然醒悟,想要拉近距離的時候,才發現早已把人拒之千里,現在再想把距離拉回來,已經幾乎不可能了。

好好善待對方,也是在善待自己。在對方需要照顧的時候施以援手,或許當下是有些麻煩,但事後對方一定會感恩,這樣做,不僅僅是為了維穩婆媳關係和家庭和睦說的直白一些,是為自己留一條後路。

不至於到了最後話說的太滿,反而到最後自己無路可退,把自己逼入絕境不是他人,正是你自己。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