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04 一場虛驚帶來的警示:鼠疫,距你半世紀還是一扇艙門?

現代科技的進步,壓縮了時空,快速交通工具帶來的人員流動就是傳染病防控最大的挑戰,鼠疫的防控同樣如此。


文 | 黃  祺


一場虛驚帶來的警示:鼠疫,距你半世紀還是一扇艙門?

中國疾控中心日前上線的英文版週報中首次披露內蒙古三例鼠疫病例詳情。報告顯示,來京就診的兩名原發性肺鼠疫患者為夫妻,丈夫很可能在自家農場挖土時吸入帶有鼠疫菌的氣溶膠感染,妻子很可能與丈夫接觸而感染。另一名腺鼠疫患者給死野兔剝皮後被感染。


報告提到,前兩例患者和第三例患者之間沒有流行病學關聯。北京和內蒙古共有447名直接接觸者被隔離進行醫學觀察,截至2019年11月21日,所有直接接觸者均已結束觀察。


此外,報告顯示,過去五年,內蒙古鼠疫自然疫源地的動物疫情一直很活躍,在2019年發生了劇烈的動物疫情流行,老鼠數量眾多。


至今,官方公佈今冬已經確診的鼠疫病人,一共四人,兩人為肺鼠疫,另兩人為腺鼠疫,沒有患者死亡。最新的一例確診時間是11月27日,內蒙古自治區烏蘭察布市四子王旗確診1名腺鼠疫患者,其4名密切接觸者在當地進行隔離醫學觀察,無發熱等異常。


2019年初冬出現的鼠疫患者,對社會並沒有造成太大的影響。不過,鼠疫患者的零星出現卻依然為我們敲響了應對古老流行病再現的警鐘。

對於大多數中國城市,特別是中國南方城市來說,鼠疫是一種與今天的居民相距半個世紀的古老傳染病。但是,交通發達、人員頻繁流動的現代生活,也可能讓古老傳染病搭上穿越時空的快車。如果古老傳染病再現,那麼它與我們的距離可能不是半個世紀而是一扇艙門。

救護車送到北京的病人

非常意外,伴隨2019年初冬北方冷空氣到來的不是流感而是鼠疫——這讓11月12日北京人的朋友圈泛起漣漪。

這一天,“朝陽醫院出現鼠疫病人,醫院已經封鎖……”一類的傳言,已經在北京市民的手機上流傳,擔憂的氣氛有一些蔓延。但還好,由於官方及時公佈了患者從內蒙古到北京就醫的全過程,以及已經採取的醫學隔離措施,擔憂情緒並沒有擴大,幾天後就平息了下來。

一場虛驚帶來的警示:鼠疫,距你半世紀還是一扇艙門?

11月27日,中國疾控中心舉辦鼠疫疫情防控暨培訓視頻會議

到11月21日北京市衛健委宣佈,截至21日8點,內蒙古錫林郭勒盟來京就醫的兩名鼠疫患者的所有密切接觸者,已按照標準,全部解除隔離醫學觀察,而兩名確診病人還在全力救治中。這個公告告訴公眾兩個信息:首先,這次鼠疫沒有出現人間傳播;其次,鼠疫是可以救治的。

回顧2019年初冬的鼠疫事件,多位專家都提及了“救護車送醫”這一關鍵詞。內蒙古病人通過救護車送到北京,可能是沒有造成更多人感染的重要因素。

從北京市衛健委11月14日關於鼠疫的第二次新聞發佈的內容看,內蒙古的這兩位鼠疫病人,是在11月12日正式確診的,確診後相關部門立即啟動突發公共衛生應急機制,相關醫療機構按照國家鼠疫診療方案,對兩名確診患者進行妥善救治,同時對鼠疫患者的密切接觸者進行9天的醫學隔離觀察。

兩名病人確診後疾控部門採取的行動,全部來自我國《傳染病防治法》的要求。《傳染病防治法》將傳染病分為甲、乙、丙三類,甲類傳染病包括鼠疫和霍亂。

一場虛驚帶來的警示:鼠疫,距你半世紀還是一扇艙門?

今年9月25日,北京市懷柔區疾控中心聯合懷柔醫院開展鼠疫疫情處置應急演練

病人確診後,疫源地內蒙古,也實施了預防措施。巴彥淖爾鎮的患病夫妻家,已經拉起了警戒線,當地疾控部門已經上門消毒。患者最初就診的德力格爾衛生院外,也拉起警戒線。

正在北京接受救治的兩名病人被診斷為“肺鼠疫”,“肺鼠疫”可以通過空氣、飛沫傳播,是一種容易發生傳染的鼠疫,但目前看來,兩名病人沒有造成更多人感染。

北方時有出現,大流行告別半世紀

四名患者均來自內蒙古自治區,並不意外。患者所在的地區今年鼠害嚴重,老鼠多到經常出現在居民的院子裡,對於鼠疫的發生,當地已經有所警覺。

一場虛驚帶來的警示:鼠疫,距你半世紀還是一扇艙門?

從歷史資料看,內蒙古等西北地區,是鼠疫出現相對較多的地區,中部和南方,則罕有出現。北京市疾控部門報告,北京多年開展鼠間疫情監測,鼠間未發現攜帶鼠疫耶爾森菌的情況。據國家衛生健康委員會歷年衛生統計,中國近年來偶有鼠疫發病,2014年、2016年、2017年、2019年感染並死亡的數量分別為3、1、1、1例。國家衛健委官網公佈的《2019年9月全國法定傳染病疫情概況》顯示,今年9月,全國報告1例鼠疫發病,1例死亡。

中國科學院亞熱帶農業生態研究所陳安國撰文介紹,新中國成立後,由於採取了以滅鼠滅蚤為中心的綜合防治措施,僅用10年左右時間就基本控制了肆虐數百年之久的人間鼠疫流行。1950年-1999年的50年間,我國共發生人間鼠疫7.9萬餘例;其中頭5年的病例數佔總病例數的87.1% ,此後人間鼠疫得到進一步控制,80年代僅在青、藏、滇、新等省區有散發病例;但90年代以來我國的鼠疫疫情與世界總的形勢一樣,呈明顯上升趨勢,1990-1999年10年間報告的病例數(371例)是前10年(102例)的3.6倍,這期間主要與雲南黃胸鼠鼠疫復燃有關。

一場虛驚帶來的警示:鼠疫,距你半世紀還是一扇艙門?

總體而言,中國告別鼠疫大流行威脅,已經半個世紀。

浙江省疾控中心表示,浙江省自1950年以後沒有再發現動物鼠疫疫情和人間鼠疫疫情,且在持續多年開展的動物間鼠疫和人間鼠疫監測中未發現異常。上海市疾控中心傳防所急傳科主任潘浩接受《新民週刊》採訪時介紹,上海不是鼠疫疫源地,多年的檢測顯示上海未發現鼠疫人間和動物間疫情。

新中國成立之前,上海也曾遭受鼠疫大流行的威脅,至今一些老人口中,鼠疫還被稱為“一號病”,這個稱呼來自新中國成立後全民消滅鼠疫時期,說明當時鼠疫被列為傳染病防控的首要對象。

大規模的衛生運動和醫療保障水平提高,讓鼠疫流行在中國快速“退場”。

“從治療的角度來說,我們今天不需要太恐懼鼠疫,因為自從抗生素出現後,鼠疫已經是一種可以治癒的疾病。我們現在只要通過口服藥物,就能很好地控制,而且幾乎沒有耐藥的情況。這與禽流感、SARS相比,鼠疫早期治療,效果是非常好的。” 華山醫院感染科主任張文宏教授對《新民週刊》說。鏈黴素、卡那黴素、四環素等常見的抗生素,對鼠疫菌非常有效,藥物和嚴格的隔離措施對於鼠疫疫情的控制可以起到顯著的效果。

一場虛驚帶來的警示:鼠疫,距你半世紀還是一扇艙門?

抗菌藥物出現之前的歐洲中世紀,黑死病無藥可治,導致數千萬人死亡,給全世界帶來數百年的陰影,19世紀末的香港和20世紀初的哈爾濱,都曾出現過鼠疫大流行,但這些鼠疫大爆發都出現在抗生素沒有發明的時代。專家認為,今天再出現那樣的人間慘劇,可能性非常小。

鼠疫未被消滅,及早發現病人仍是“要害”

抗生素不能解決所有問題,雖然抗生素對鼠疫菌有效,但如果病情發展到後期已經非常嚴重,鼠疫還是會帶來很高的病死率。大流行也許遙遠,但鼠疫的威脅並未消失。

現代科技的進步,壓縮了時空,快速交通工具帶來的人員流動就是傳染病防控最大的挑戰,鼠疫的防控同樣如此。“對於今天的城市來說,鼠疫與我們的距離,可能就是一扇艙門。”潘浩說。

如果北京兩名病人當初搭乘公共交通工具到北京尋求治療,那麼這一次鼠疫疫情恐怕就要變得複雜很多。因此,及早發現病人和快速有效地應對疫情,是鼠疫以及類似的古老傳染病防控最重要的措施。

北京輸入性鼠疫患者被公佈後,張文宏教授指出:“這次鼠疫疫情提示我們對於疫源地還要做充分細緻的調查,並採取有效的防控措施,包括對當地可能攜帶病菌的動物也要進行排查。”他說,因為鼠疫在最近幾十年中零星散發,一線醫護人員對現實中的鼠疫非常陌生,就算是疫源地的醫護人員,可能也並不熟悉這種疾病。

一場虛驚帶來的警示:鼠疫,距你半世紀還是一扇艙門?

張文宏教授認為,目前重要的工作,是對一線醫護人員加強培訓,醫生要有能力在第一時間識別出鼠疫病人,醫生沒有在第一時間識別和考慮傳染性疾病,就可能造成傳染病的播散。一線醫生需要鑑別出疑似鼠疫病人,然後將檢測樣本送到疾控部門進行專業檢驗,第一時間確診病人後才能及時採取防控隔離措施,因此在零星散發的區域,準確發現病人顯得尤為重要。“有發熱等症狀的患者就診,醫生要問詢是否來自鼠疫疫源地,結合流行病學調查和臨床症狀,做出綜合的判斷。”


一場虛驚帶來的警示:鼠疫,距你半世紀還是一扇艙門?

潘浩主任介紹,上海雖然不是鼠疫疫源地,但同樣常年監測動物中的鼠疫疫情和人間鼠疫疫情,多年的監測結果表明上海未發現鼠疫疫情。在上海這樣人員流動頻繁的超大城市,鼠疫等傳染病的防控一直箭在弦上,疾控部門在輸入性的鼠疫疫情防控上,也有相對完善的網絡。

“上海已經建成新發和輸入性傳染病的三級防控網絡,傳染病疫情防控人員24小時待命,全市有2000多個傳染病各類監測點,也包括針對鼠疫的監測和管理。”潘浩說,上海疾控部門持續不斷地對專業隊伍開展烈性傳染病的防控培訓,像鼠疫、霍亂這樣的一類傳染病,雖然非常罕見,但也要求疫情應對人員掌握調查、處置等應對技術。“前不久舉行的進博會,我們的疾控保障中就專門有針對鼠疫、炭疽等烈性傳染病的相關培訓。”

鼠疫與我們的距離,既遠又近。

一場虛驚帶來的警示:鼠疫,距你半世紀還是一扇艙門?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