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7 為什麼許多學生一進入大學就會變的頹廢、萎靡、沉淪呢?

dafu2322


高考之後再也不用學習了——這是不少高中生參加完高考之後的第一感覺。過去的18年,我們的學生被管得太嚴了。從幼兒園開始各種各樣的輔導班,到上了高中之後發現基本上都沒有什麼用。高考指揮棒下面,好多學生除了學習,其他的好像什麼都不擅長。

從小被管(慣)壞了

高中三年是人的身心快速成長的三年。而對於我們大部分高中生而言,在這三年裡面學習的壓力巨大無比,為了高考幾乎放棄了一切鍛鍊與社會接觸的機會。特別是到了高三之後,每天機械複習讓不少學生心理幾近崩潰。老師嚴格的管理、父母貼心的後勤讓我們成為了“國寶級”待遇。

進入大學變成了“‘三無”

無目標、無壓力、無人管——身上的惰性完全被激發了出來。確切的說,這一點應該是從暑假裡就開始了——不是打遊戲就是在追劇!對於這一部分學生來說,高中三年的學習並沒有養成一個良好的學習習慣,更重要的是沒有自我管理自我約束能力。暑假裡一個人打遊戲,宿舍裡一窩人打遊戲。暑假裡一個人追劇,宿舍裡一窩人追劇。

破解一二三

生涯規劃是一個永不過時的話題——目標、實踐、決策。

  1. 給自己壓力——大一開學正是大四校園招聘開始之時,多多關注學校的招聘信息,瞭解就業情況。

  2. 確定目標——根據自己的實際情況確定考研還是就業的初期目標,多去圖書館或者多去提升自己的能力。
  3. 不要一個人戰鬥——尋找幾位願意一起奮鬥的朋友,可以相互監督相互激勵!
  4. 自律——對於初高中家長來講,讓孩子養成獨立自主的個性,學會自我管理。

這裡是張老師生涯課堂,專注教育問答分享,點個關注哦!


張老師生涯課堂


我覺得三個方面造成的。

第一,家長和老師們沒能教會孩子持續學習的能力,反倒從小教育孩子,就辛苦高中三年了,等上了大學就輕鬆了。大學老師就不管了。很多小孩在高考前達到了人生極限。大學後迅速頹廢。

第二,大學的課程,只要臨時抱佛腳,基本上都能過。所以學生很多考前突擊。

第三,社會風氣的壞影響。學生只要說他抑鬱了,他絕食了,他要跳樓了,學校為了息事寧人,直接送上學位證和畢業證。

我們以前發生過,一個女生畢業設計根本沒做,畢業前夕,舍友給系領導發短信說她一天沒吃飯了鬧絕食。系領導直接繞過導師給簽了同意答辯,而且給評委們說不要為難她,萬一跳樓了呢!於是!她畢業了!而且分數比正常認真做畢設的學生還高。


科研視角


很多大學生剛剛經歷完高中,覺得大學很自由,就慢慢放縱自己,也和很多高中老師相關聯,有的高中老師平時上課時給學生說大學很好玩,現在努力一下,考一個好大學,考上了就很輕鬆了,大學生活很美好,所以很多自控能力不強未來沒有規劃的學生很容易就頹廢了。


大眾情感說


年輕人進入大學變頹廢,一般表現為三種形式。

第一是變佛系。

佛系青年,多數是因為高中拼的太厲害,到了大學鬆了一口氣,熬不住了,得過且過。60分萬歲,就是他們的口號,他們的最喜歡的事情不是讀書,是睡懶覺。


第二種表現,是玩手機。



玩手機沒問題,但玩的太過分,就有問題了。這些大學生,高中被學校和家長管著,想玩手機要偷偷摸摸,被各種收手機,跟家長因為玩手機吵架,終於,上大學了,擺脫了老師,擺脫了家長,可以隨便玩,於是乎,人家去大學是去讀書,他就是奔玩手機去的。
第三種,是夜生活。

大學隔三差五去夜場喝酒,夜不歸宿的,就是這類。這類大學生一般家裡是比較富裕的,孩子考上大學了,家裡給很多錢。這類比前面兩種還要惡劣,活生生把大學生,活成了社會青年。

這些孩子為什麼沉淪呢,很多家庭養孩子,是以高考為終點的,為什麼考大學,考上大學要做什麼,大學畢業之後自己成什麼人,他們是不知道的。人生沒目標,人就頹廢了。


春暖花開003


你好,我來回答一下你的這個問題。

現在很多學生在考上大學之後,就會在大學裡面變得很頹廢,這人不去上課不去學習,在最後考試的時候掛了很多科。但是這些人在高中的時候成績卻是很優異的,這種情況現在特別多。

沒有給自己定一個明確的目標。

到了大學裡,學習不再是最主要的事情。很多人到了大學,有些人的專業課程特別少。在這種情況下,他如果不給自己定一個明確的目標的話,自己在平時就會感覺到無所事事。這樣一來他的平時就不去學習,什麼也不會幹,到了最後只能掛科,成績下降,甚至有些人還畢不了業。在大學裡沒有給自己一個明確的目標的人,往往最後都不是很優秀。

大學生課少,平時不知道幹什麼?

到了大學裡,每天的課程不再像高中那樣,高中的時候每天的課程都是排滿的,但是到了大學,有時候甚至一天一節課或者一節課都沒有,甚至有的專業一週只有幾節課,那麼剩餘的時間用來幹什麼呢?如果自己沒有一個明確的時間規劃的話,剩下的可不知道幹什麼,這樣就只能浪費掉了。在這種情況下,很多的人就只會變得頹廢。

身邊的人就是這樣,人云亦云。

到了大學裡,往往你會看到這樣的情況,掛科不是一個人,而是一整個宿舍。這種情況是為什麼呢?就是因為身邊一個宿舍有這樣的人,平時不學習自己的時間安排得很頹廢。而你看到了之後,自己也就不想學習,就跟著他們一起玩。到了最後自己只會變得更加頹廢,反而你如果和一個學習好十分自律的人經常一起學習。那我相信你,最後你的成績肯定也會很好的。

綜上所述,到了大學裡學習不好,自己很頹廢,往往是由多種原因造成的,如果你要想在大學裡去的很好的成績。那麼你最好合理安排這個時間,給自己定一個充分的目標,做一個自律的人,這樣絕對可以做好。


西北玄天一片雲hh


為什麼一進大學,許多人都沉淪萎靡呢?

原因很簡單。

一.我們很多家長和老師“鼓勵”孩子努力學習的話都是: “ 上了大學就好了”, “你現在好好學,上了大學隨便玩” 。 這是一開始就給孩子深入骨髓的理念,那自然到了大學,就照做了三。

二. 在高中之前,家長和老師把學習都背在了自己身上,孩子只是一個學習的機器。很多家庭都是這樣的:孩子家務不用做,家裡的事情不用管,只用學習就好了。 一個都沒有為自己的事情做過規劃的人,到了大學,面對大量的空餘時間自然也就迷茫,不知所措了。同時家長擔了太多學習的責任。孩子學習不好,花錢進好的學校,上補習班。孩子並沒有為學習不好承擔責任,一路都是父母抱著扶著往上走的。所以自然到了大學也就無法去承擔。

三. 目標感不清晰。

上小學時,我們的目標是考好初中; 上初中時,目標是考好高中;上高中時,目標是考好大學。而這些目標都有一個準繩:就是好分數。那上了大學之後目標自然就是好工作、好生活。 然而好工作和好生活的標準是什麼呢?很多人都不知道了,因為不知道就沒有努力方向,自然而然就開始墮落和萎靡了。

所以我覺得要解決這個問題就應該從小讓孩子懂得價值感、終身成長並且在做事中學會愛、和承擔,才能在進入大學之後找到自己的方向。


鍾丹智慧懶老師


你見過從牢裡放出來的犯人高興的樣子嗎?

相信很多人多知道高中對於一個學生的重要性,尤其是高三這一年。很多的影視作品也都形象的體現出高三學子哪一年的學習壓力和學習狀態。那一年的生活也活像是生活在監牢之中,一年的時間過後,當一切都雨過天晴之後。當你離開監牢的那一刻,你獲得了什麼是自由、是快樂、是新鮮的空氣還是溫暖的陽關。我相信這一原因卻是也是很多學生一進入大學生生活之後,他們開始過度的迷失自己,變得頹廢、萎靡和沉淪。

不要讓“上大學就舒服了”這樣一句話害了孩子

很多的家長在孩子高三的時候會用“上了大學就舒服了”這句話去激勵和刺激孩子的學習。其實很多時候孩子會在無形之中被這樣的話語洗腦,孩子的印象裡會留下,上大學就是吃喝玩樂的。自己高三那麼辛苦的學習就是為了大學四年可以吃喝玩樂,無人約束。這或許也是很多孩子會去大學的時候不思進取,不願學習,不願走出去的原因吧!他前幾年受到的影響太大了,大學對於他來說就只是一個娛樂的地方了。所以很多的孩子在大學的生活會很頹廢。

不讓大學成為年輕人的“養老院”

希望廣大家長、高三的學弟學妹、正在為考大學努力的你們,大學並不是只有吃喝玩樂和無人約束。大學是你人生新的起點,你是完成夢想的完美墊腳石。這裡的一切都可以幫助你更好的去生活,去追尋自己的夢想。家長們 也要了解大學是真正鍛鍊自己的開始。

千萬不可讓大學校園成為大學生們的“養老院”


小苦影視


我覺得這是因為他們的自制力不強。

首先,大學和高中是完全不相同的兩個學習階段。在高中,老師會強制性的要求你學習,要求你交作業,要求你上課認真聽講。但是到了大學,完全不一樣。大學老師基本上不會管你,你上課開小差老師不管,你不交作業老師也不管,你考試不及格和老師也沒有關係。你的學習成績就是你自己的事情,和任何人都沒有關係。你考的不好,對任課老師和輔導員沒有影響。他們也不會督促你必須好好學習。這就是大學和高中的不同。高中是被動學習,而大學是主動學習。


很多學生在高中的時候學習成績還不錯,但是到了大學他們的成績就會一落千丈。很多家長不理解這是為什麼?這就是因為高中和大學不同的教育方式導致的。學生習慣了高中的被動學習方式,上大學之後由於沒有人督促他,導致他頹廢,不思進取。

有部分大學生的現狀就是不上課,不寫作業,一直掛科。可能這些同學在高中也是優等生,但是到了大學他們就會暴露他們的問題,沒有自制力。他們總是控制不住自己,上課永遠在打瞌睡,作業也不及時完成,最後導致的結果就是萎靡不振。


所以,我覺得要改變這種現狀就必須學會自控。在該上課的時候上課,該寫作業的時候寫作業,我覺得這是一種能力,應該從高中就開始鍛鍊,到了大學就會開始主動學習。有些學生成績不好不是因為他們笨,而是因為他們不學習。上大學真的完全靠自己,學習就是靠自覺。在一個班裡,學校成績最好的往往不是那個最聰明的,而是那個最勤奮的。

所以,想要避免大學頹廢,就要學會主動學習。不要等著掛科之後追悔莫及,這個時候就晚了。想要在大學取得不錯的成績完全依賴自己,沒有人會每天督促你好好學習。大學不是高中,看清現實吧,朋友們!


大學生說教育


你好,很高興回答你的問題。

我感覺有一下幾個原因。

1. 高三學習很辛苦,大學課程相對較少。

高三的學習從早到晚,每天都安排的很滿。時間也很緊張。到了大學過後,沒有了高考的壓力,所以很容易放鬆自己,特別是大一,還沒有開始學習專業課,課程相對來說比較少,有時候甚至半天也沒有一節課,而且學習也不緊張。這樣慢慢的就變得很懶惰。

2. 大學一般都沒在父母身邊,缺少約束

高中階段,好多孩子還在父母身邊,有父母的管教,孩子一般不敢怎麼放肆。到了大學,離開父母身邊,覺得自己自由了,像一匹脫了韁的野馬。覺得沒有人管自己了。膽子就變大了,慢慢的就開始放縱自己了。

3. 受社會不良風氣的影響

大學相對於高中來說,學生有更多的機會接觸社會,也更容易受社會上不良風氣的影響,如果孩子沒有一定的自制力的話,很容易養成一些不良的社會風氣,慢慢的變得頹廢。

4. 學生之間相互影響

大學的學生來自五湖四海,天南海北。孩子也更容易受到其他不良行為習慣的影響。比如說,打遊戲,吸菸這些壞習慣。

綜上所述,我覺得是這些原因造成孩子一進入大學就變得頹廢的。


星隕如宇


首先就是我們在高中的時候學習很是緊迫,每天都處在學習高壓狀態,到了大學沒人督促,沒人給你壓力,自己也就自然而然的放鬆了,學習就不那麼認真了。

還有就是高中老師灌輸的不好思想,在高中的時候老師會常說,到了大學就輕鬆了,現在努力學習,到了大學只要你稍微一看書就能考過,從而給學生一種大學沒必要那麼努力的思想,反正輕鬆就能過。

其次就是大學裡面的教育方式,現在的大學結業考試的模式就是平時分和考試分相結合的模式,這樣就給學生一種心裡,只要考及格就可以過關,沒必要死學,還有就是老師教學的態度不夠嚴格,只要按時上課,期末考試睜一隻眼閉一隻眼就給學生過了,這種方式促使學生產生一種不好的心裡。

首先是上了大學突然的放鬆自己就回不去了,自控能力太差,別人在課堂上玩,我也在課堂上玩,很多人都是平時不學習,等到考試臨時抱佛腳,狂學幾天就去考試,然後還過了,最後就有一種感覺,輕鬆一學就能過,從而不認真學習,然後頹廢了。

再者就是大學裡都有手機,學校的手機卡流量都還挺多,最近幾年手機遊戲很火,高中學校不讓帶手機,不玩遊戲。到了大學沒人管,自己自控又很差,從而迷戀遊戲。無心學習。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