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3 抓乳食,過初生關,巧補料,豬長勢歡,養好小豬不再難

我們常常說:“出生定亁坤,斷奶決勝負。”

道出了小豬的飼養管理與出生頭數是同等的重要。因為這是由於小豬的生理特性所決定的,小豬對溫度調控能力差,除了怕冷外,先天免疫能力也差。

小豬出生後非常虛弱,很多養殖戶都會出現仔豬夭折的現象,導致自己的經濟利益受到極大的損失,所以在小豬出生後要有一個正確的管理方法,才能有效地保證小豬的存活率,從而更好的提高小豬飼養效益。

抓乳食,過初生關,巧補料,豬長勢歡,養好小豬不再難

一、抓乳食,使初生仔豬儘快吃到初乳

初生仔豬管理的關鍵是及時儘早讓仔豬吃上初乳,並讓弱小的仔豬固定到中前部分乳頭。

1、儘早讓仔豬吃上初乳

初乳對哺乳仔豬至關重要,初乳中含有豐富的免疫球蛋白,是哺乳仔豬獲得免疫力的重要來源。剛出生的仔豬消化道通透性很強,吃進的乳汁及免疫球蛋白可直接進入仔豬體內,後期仔豬腸道的通透性降低,乳汁和免疫球蛋白的吸收率降低。

初乳中含有鎂鹽,具有輕瀉作用,可以幫助仔豬排出粘稠的胎糞,防止仔豬出現便秘。因此仔豬越早吃到初乳對仔豬的生長和健康越有利。

2、固定乳頭

哺乳仔豬有固定乳頭吸乳的習慣,仔豬出生後1~3天內,採用人工輔助的方法,促使仔豬儘快形成固定乳頭哺乳的習慣,母豬前面的乳頭泌乳量大,可將弱小的仔豬固定在前面的乳頭上。

這樣可以防止體質較強的仔豬爭搶乳頭,防止弱小的仔豬吃乳不足或吃不到乳汁,避免同窩仔豬出現大小兩極分化的現象,提高同窩仔豬的整齊度。

二、加強細節管理,過好初生關

1、做好保溫工作

初生仔豬皮薄毛細,皮下脂肪較少,體溫調節能力差,為防止仔豬感冒,應保持適宜的溫度,仔豬出生後6小時內溫度保持在35°C,1~3日齡30~34°C,4~7日齡28~30°C,8~30日齡26~28°C。

抓乳食,過初生關,巧補料,豬長勢歡,養好小豬不再難

2、防壓防踩減傷亡

新生仔豬反應遲緩,躲閃能力差,很容易被母豬壓死或踩死。因此仔豬在出後3天內,產房要保持安靜,飼養人員要加強巡視,一旦發現母豬有踩壓到仔豬,立即將母豬趕開,3天后仔豬的行動逐漸靈活,踩壓的現象大大減少。

3、補充鐵、硒元素

鐵是造血的必須元素。母豬乳汁中鐵的含量不能滿足仔豬的需要,仔豬出生後,體內儲存少量的鐵元素很快被消耗完,如不及時補充鐵元素,很容易造成仔豬貧血,從而影響仔豬的生長髮育,甚至造成死亡。仔豬出生後2~3天,可以補充鐵銅合劑,缺硒的地區應補充亞硒酸鈉維生素E合劑。

4、初生仔豬過多或無乳時需寄養

母豬產後無乳,或者泌乳能力差,或產的仔豬數量較多時,應做好仔豬的寄養工作。寄養時要做到寄大不寄小,被寄養的仔豬要與並窩的仔豬日齡相近,為了減少應激,使仔豬儘快融入到新的環境,選擇在夜間寄養較好。

三、小豬巧補料,豬豬長勢歡

小豬補料的細節:料槽放在適宜的位置;要勤更換新鮮料;溫度要適宜。

一直在強調小豬乳期補料的好處,但卻常出現小豬斷奶後仍不會吃料,從而引起斷奶腹瀉與掉膘嚴重,這是因為乳豬階段的補料沒做到位,我們在生產上總結了以下幾種補料方法,供大家參考:

抓乳食,過初生關,巧補料,豬長勢歡,養好小豬不再難

1、鵝卵石法:在小豬的補料槽中,放幾塊洗乾淨的鵝卵石,小豬因其具有探究行為,對異物感興趣,會去拱鵝卵石,不知不覺中吃進飼料;在找鵝卵石不易的豬場,也可以用洗乾淨的藥瓶代替的,也有一定效果。

2、吊瓶法:在補料槽上方吊一個特殊顏色的塑料瓶,小豬在拱瓶的時候會聞到飼料的氣味,產生採食慾望。

3、抹料法:給小豬嘴裡抹料,是現有方法中效果最好的;抹料的最簡單辦法是,在小豬睡覺時,飼養人員輕輕走過去,一手將豬嘴掰開,一手用指頭蘸上糊狀料抹到豬嘴裡;抹料時,不必將所有豬都抹到,一窩中抹兩到三頭即可,而且抹料時不要驚醒小豬;這樣的操作不費很多工夫,容易為飼養員接受。

以上幾點就是關於小豬的飼養管理技巧,大家在養殖管理的時候,要注意小豬的身體比較虛弱,要對小豬精心的照料,並控制好周圍的溫度環境,這樣才能使小豬健康的生長,從而幫我們帶來更高的經濟效益。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