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7 在發熱門診他們與病毒“短兵相接”

東北網3月7日訊(李博文 劉守輝 記者 霍梟涵)正月初二這一天,一名出現發熱症狀的武漢返鄉人員拉開了黑龍江大海林林業局局醫護人員與新冠病毒這場“短兵相接”戰“疫”的帷幕。內二科醫生陳培軍等六名醫護人員作為發熱門診的第一梯隊,臨危受命,在與疫情搏擊的“戰場”上留下了他們的汗水與足跡。

這個春節,6人的發熱門診,每天24小時,6人全都自願一直值班,他們把個人的安危、對家人的愧疚、對親人的思念化成戰“疫”動力,“疫”無反顧的逆行在抗擊疫情的一線,與病毒作鬥爭的日子裡,有很多事情都讓他們記憶猶新。

陳培軍:守護了患者,就不能守護患病的妻子。

1月23日,陳培軍受命去參加學習新冠肺炎防控診療方案的電視會議,這一天,也是他的妻子去牡丹江腫瘤醫院取穿刺病理結果的日子,然而,病理結果猶如晴天霹靂,因臨近新年無法住院治療,妻子只能回家等待。1月24日,大年三十下夜班回到家中的陳培軍,還沒來得及安慰妻子,便接到防控新冠肺炎疫情的通知,懷著對妻子的無比愧疚,他立即返回工作崗位。特殊時期,重任在肩,只能舍小家顧大局,一方面擔心病毒傳染,一方面擔心妻子身體狀況,頂著雙重的壓力他義無反顧的投入到緊張的工作中。

廖燦華:只因為患者那信任的眼神,我們要做他們最堅強的依靠。

廖燦華,麻醉科、手術室主任,兼管院前急救工作。她說“與新冠肺炎的這場戰役是人生中一個難忘的經歷,我覺得我們醫護人員就是患者的依靠。”在充滿著緊張氛圍的隔離病房裡,看著患者孤獨的、無助的眼神,感受著患者焦慮、恐懼的情緒,廖燦華和戰友們的內心也百感交集,除了給患者醫學上的治療外,他們主動添加了患者的手機號碼和微信,在線上患者溝通,給予心裡安撫,緩解患者的不良心理狀態。在連續奮戰的十幾天,看到隔離病房的患者病情好轉出院,是他們最激動的時刻,瞬間覺得這些天的苦累都值得了。

董志強:使命在心,責任在肩,默默奉獻

自春節就一直沒回家的董志強,每天在發熱門診第一線接診發熱患者、負責排查可疑病患。他時刻關注每一個細節問題,以便能及時掌握第一手資料,保證疫情防控工作順利開展。雖然身著密不透風的防護服,戴著容易模糊視線的防護鏡,行動不便,他仍以認真負責的態度對待每一位患者。

劉闖:和武漢的醫護人員一比,我們做的太微不足道了!

年青醫生劉闖在“情人節”那天收到來自5歲女兒的表白“情書”。已經連續30多天沒回家的劉闖只能通過視頻和家人見個面。視頻中女兒舉起手中的畫,上面畫著一個男孩,寫著“中國加油,武漢加油,爸爸我愛你”,瞬間,淚水浸溼了口罩。他說“說不害怕是假的,接到患者後,大家都有些沉默,但是作為醫者的責任心不允許我們後退。何況,跟武漢的醫護人員一比,我們做的太微不足道了。”

李志鵬:不是爸爸不想你這一句簡單的話流露出一位父親的不捨與堅強。

作為一名急診科的男護士,李志鵬在發熱門診成立之初就一直沒回過家,他負責對武漢返鄉的發熱患者,採血、協助患者做檢查、測溫、和患者溝通,直至確診後把患者送到牡丹江康安醫院。由於擔心病毒會感染給家人,所以從大年初二到現在都不敢回家。他最大的願望就是疫情能早日結束,然後他可以回家抱抱女兒。

劉茜穎:始終把最危險最艱苦的工作留給自己。

今年,原本計劃帶著孩子回孃家過年的劉茜穎在接到疫情通知後,立即取消了計劃,主動請戰。1月26晚17時,武漢返鄉的發熱病人入院,劉茜穎與值班醫生護士立即做好三級防護,採集血標,協助患者做CT檢查。對症處置後,患者入發熱門診密切觀察生命體徵及病情變化,在做完終末消毒時已經凌晨,整整6個小時高強度工作,加之防護服不透氣,導致二人出現了胸悶、乏氧的症狀。採集咽拭子標本的護士會面對很大的風險,因為一個張嘴的動作,將產生大量攜帶病毒的氣溶膠,劉茜穎主動請纓,嚴格按照三級防護給患者採集鼻拭子2份、咽拭子1份。患者確診被送往牡丹江康安醫院後,劉茜穎又對病房進行全方位的終末消殺工作,確保無任何死角殘留病毒。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