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7 信託理財產品可靠嗎?

用戶479260613413


其實今兒,我已經回答過一個類似問題——信託靠譜嗎??

在那個問題下,我更多分享的是信託機構是否值得我們信賴。

信託產品是否靠譜,我覺得必須細分為信託機構是否靠譜以及所投的信託項目是否優質。這2大因素缺一不可,尤其是在資管新規出臺,官方明確要求打破剛性兌付。

信託機構一共就68家,近2年也是受宏觀經濟下行的影響,流動性緊張,也有個別的信託機構出現一些項目的逾期,如中江信託,安信信託和中泰信託。但整體而言,風險信託項目不良率在1.25%,遠遠在安全邊際之內呢,信託還是值得一投。

那篩選出68家實力相對靠前的機構呢??

很多三方機構(如用益投資網)每年都會根據不同的參考指標為信託機構排名!!

如註冊資本(前10名)

ps:興業信託已經增資註冊資本至百億,成為第7家註冊資本過百億的信託平臺,三方數據更新不及時,亦是僅做參考指標

淨利潤排名前10

總收入排名前10

投資者可根據以上排名,數據交叉分析,篩選出信託機構!!

在此,筆者重點推薦兩大參考指標

其一,銀保監會給出的監管評級

信託公司的監管評級結果作為綜合衡量信託公司經營管理能力和風險程度的主要依據。新規將信託公司的監管評級結果分為三大類六個級別,分別是創新類(A+、A-),發展類(B+、B-)和成長類(C+、C-)。

  其中,監管評級最終得分在90分(含)以上為 A+,85分(含)至90分為 A-;80分(含)至85分為B+,70分(含)至80分為 B-;60分(含)至70分為C+,60分以下為C-。評級結果在B-及以上為良好。對監管評級為成長類的信託公司必要時可限制其業務,要求股東履行增資等相關承諾,建議更換或責令調整高級管理層等。

  該監管評級結果也將作為監管部門確定監管收費風險調整係數的主要依據。監管評級為創新類、發展類、成長類的信託公司,監管收費依次適用一級、二級、三級風險調整係數。

其二,中國信託業協會給出的行業評級

信託業協會將信託公司的盈利能力和資產管理能力列為行業評級考察重點,並將淨資產收益率、營業費用收入比、人均信託淨收益等列為增值能力,引導信託公司提高資本使用效率和運營效率、實現人均收益的最大化。這本身也是信託公司資產管理能力的體現。

在業務結構調整和行業轉型的關鍵時期,信託公司的風險管理尤為重要。因此,行業評級注重信託項目風險防範和風險管理能力,與監管部門維護行業穩定和促進行業穩健發展的思路緊密結合。例如,在資本實力指標中:淨資本/信託風險項目規模,考察的就是信託公司對信託風險項目的管控能力。

此外,行業評級體系單列了社會責任指標,主要考察納稅額和向受益人分配的收益,引導信託公司積極履行社會責任。

一般在兩者評級中都是排名靠前,筆者覺得都是綜合實力靠前的信託機構。

第二大塊 考察信託項目是否優質

隨著社會發展,技術更新,其實信託機構的主打項目類型也一直在變化之中。

如早期礦產信託曾是各家信託機構熱捧的,圍繞礦產,各家信託機構產品花樣推陳出新,風控措施也是量身定做,可是時下 又能在哪家信託機構看到該類項目的蹤跡呢

時下,信託機構熱推的老三樣——政信,房地產,通道業務也是在轉型之中。

第一點,投資所在行業是否有成長空間,發展潛力是否可觀相當重要,當下各家信託機構都有在佈局“消費金融”發展綠色信託,重點深耕可持續發展的“綠色行業”。

第二點,融資方實力

結合最近諸多項目逾期的信託來看,一旦融資方違約,並非是單個機構事項,或信託項目,銀行放貸,券商資管連連逾期違約,形成了連鎖反應。其實 這就對融資方的資源協調的綜合能力 提出很高的要求。政信項目融資方要麼地方政府,要麼下屬平臺,所謂的“城投信仰”無非是“政府不得破產,有可持續發展的原力”。房地產項目融資主體,時下信託機構熱捧的也就是排名靠前的那幾家企業,融資能力強——或銀行授信,信託,資管融資以及海外發債,更多看中的還是現金流的運營與玩轉。而工商企業類,即使相對實力靠前的上市公司,一般股市低迷,資金鍊極易斷裂。

第三,風控措施和增信措施。

在風控措施確實落地,確保有效資產鎖定在所投項目之內,那增信措施到位,即使發生逾期,資產價值多於本息全額,那麼變現也就是時間問題了!!!

第四,閉著眼投資信託的時代一去不復返,必須理性思考。

以上就是我對這個問題的分享,感謝點個贊,加個關注!!

歡迎就具體問題與我信託者(xintuozhe123)交流!!!


信託者


信託理財產品總體來說是比較安全的,但也有一定的延期兌付風險。在2018年發行的總計15090個信託產品中有77單出現了延期,延期率為0.5%,因此,信託也並不是100%到期兌付的,有可能會出現延期兌付的情況。

而是否能進行投資,取決於投資人的風險偏好。關於信託理財,下面我從投資者最關心的安全性、收益率這兩個方面來展開介紹下。

安全性

1、法律制度保障

信託業有一法三規:《中華人民共和國信託法》、《信託公司管理辦法》、《信託公司淨資本管理辦法》、《集合資金信託計劃管理辦法》,根據《信託法》規定,信託公司倒閉破產後信託財產應移交給其它公司管理,這能在一定程度上分擔個別信託公司暴雷的風險。在法規制度方面,信託業還是比較完善的。

2、信託公司實際控制人

信託公司與保險公司、證券公司、基金公司一樣,都是正規的金融機構,都由政府機構監管,在中國銀監會的官方網站可以查詢到所有信託公司的備案信息。目前,全國共有68家信託公司,這68家信託公司中,中央政府(包括部委)控制25 家(佔比 37%),地方政府控制 28 家(佔 41%),另有11家信託公司由民營企業控制,剩餘4家股權結構比較特殊。78%的信託公司由國有資本控制,有一定的國家信用在裡面,因此,信託公司是相對比較安全的。

3、信託的違約率

信託理財產品的違約率遠低於同類資產。根據中國信託業協會數據,信託資產風險率長期低於0.8%,遠低於同期商業銀行不良率。



收益率

信託理財產品的起投金額為100萬元,投資年限一般在1到3年,收益率一般介於7%~11%之間,主流信託產品年化收益率普遍在9%左右。從歷史兌付情況來看,絕大部分信託理財產品最終都能按標榜收益兌付,因此,信託理財產品一度被認為是保本保息的理財。

但自2018年《資管新規》打破剛性兌付以來,在法律層面上來講,所有理財產品都不能承諾保本保息了。信託也是如此,但是變相剛兌仍是常態。因為一旦信託產品違約導致信託機構信譽受損,不僅會導致產品吸引力下降,還會使得信託的主要銷售渠道如理財公司、銀行等集體封殺違約信託公司,最終造成的損失比剛兌更加巨大。

如何選擇信託產品呢?

開篇時我們說過,並不是所有的信託理財產品都能100%到期兌付,因此,選擇信託產品時也需要擦亮眼睛,根據自己的實際情況挑選優質的信託產品,我認為,選擇信託理財產品應分三步走:

第一步:選擇一家資金實力強、股東背景深厚、資產狀況良好、人員素質高和歷史業績好的信託公司;

第二步:根據自己的風險承受能力和期望收益,選擇跟自己的投資風格相匹配的信託理財產品。

第三步:認真瞭解信託理財產品的風控措施,特別是檢查擔保措施是否完備有效。

綜上所述,信託理財產品是一個比較安全的理財產品,但即便如此也不能盲目投資,畢竟違約風險尚有,因此在選擇信託理財的時候,一定要認真評估發行信託公司以及信託項目的質量,避免自己踩上違約的小概率事件。

你不理財,財不理你。留下您的愛心贊,更多理財乾貨和財商知識,關注我,一起交流成長。


低風險贏天下


信託理財產品,本身是正規的理財產品,至於可不可靠,需要看自己所考慮的角度,可以從以下幾個方面來看待信託理財產品:

第一,預期收益率,目前一年期銀行存款掛牌利率為1.75%,三年期和五年期為2.75%,銀行理財產品和保險理財產品,一年期收益率為4%左右,而信託理財產品預期年收益率在7%-10%之間。

但是今年下半年以來,銀保險會加強對房地產信託的監管,因信託產品有很大比例是投資房地產,因此受到的影響也比較大,現在信託理財普遍收益率已降至7%左右。

第二,投資風險性,一方面,信託理財產品的收益率普遍高於一般的理財產品,另一方面,潛在的高收益對應的也是高風險,信託理財產品的風險等級比較高,一般在PR3級以上,需要相對較高的風險承受能力。

信託的風險主要出在信託計劃踩雷公司債券違約上面,並且有些信託會出現延期兌付。

第三,信託產品對資金要求門檻較高,一般信託計劃投資需要100萬元起,而且這只是入門要求,如果要買到優質的稀缺信託產品,一般需要500萬元,也不是隨時都能買。對於一般投資者而言,不容易進入信託理財產品。

可以結合以上三個特點,根據自己的實際情況來看看,信託理財產品對自己來說是否合適。


財經宋建文


其實信託相比同等級理財而言,也就是起點高了一些,收益高了一些,風險幾乎差不多,目前好像也就聽說只有一隻出現過問題


DororoZHR


首先,信託公司是持有國家金融牌照的正規金融機構,和銀行一樣受銀監會監管。目前全國共有68家信託公司,70%為政府背景和央企。

其次,信託不為人知的原因是因為投資起點比較高,通常是100萬和300萬,但是收益是固定的,通常是10%左右。投資期限通常為12個月和24個月。

信託產品自發售至今13年來都是剛性兌付的。安全性還是很高的。想要買到安全保障性更高的信託產品,要具體看項目本身。


不要和趨勢作對


不請自來。先給出結論,信託行業總體可靠,部分信託及其項目有過暴雷,先選擇信託項目是還要謹慎選擇。

2018年,信託行業的整體回報率為7.8%,遠遠超過了一般的理財產品,民間測算的通脹率在5%以上,信託是為數不多的,能夠跑贏通脹的投資項目之一。在資管新規取消了信託剛兌後,據不完全統計,2018年有超過15只信託的50餘個項目出現逾期,但是絕大部分信託都在年內完成兌付,信託風險總體可控。

由於信託門檻的極高,100萬起步,但是有人數限制,而信託更喜歡的是300萬以上的投資,這樣就沒有人數限制,投資的金額也就越多,收益也就越大。

信託行業也是從混亂中,經過一步步的整頓,才逐漸開始步入正軌。信託公司數量也從最高時的1000多家大幅降至僅有68家,也正是我們金融市場逐漸規範的縮影。


綜上所述,信託行業是目前能夠達到相同利率投資產品中最為安全的投資之一,選擇頭部信託及其項目,安全性還是有保障的。


小黑看財經


信託產品總體來說還是很不錯的理財產品,風險大小還是要看信託產品的底層投向,一般來講現在比較多的都是基礎建設類的,也就是傳統意義上講的政信類信託項目,也是當下比較被接受的項目,這類項目底層都是政府的投融資平臺,本身就承擔著當地基礎設施建設任務,這類項目一般都是兩年期較多,收益大概年化8.5%左右。優勢其實就是基本不會發生血本無歸的風險,最多是對項目做展期,也有人會說政府債務有的很高了,會爆發危機,但是我想說如果這類危機一旦爆發,那麼受損最嚴重的就是銀行,所以不要慌,政府不會允許的。


賣信託的小夥子


不可靠!

這是唯一的答案。

你的這個問題令我想起來剛不久看到的一則新聞:大概意思是有一個人存了1000萬到銀行,讓銀行的理財經理幫他理財,結果損失慘重。兩次上告讓銀行賠償損失都敗訴了。

記住,只有存款才是唯一不會虧錢的。

所有的理財,都有一條紅線:就是不能保底,換句話來說就是不能保證不虧損。為什麼有這麼一條紅線呢?正是因為理財有可能會虧損!

風險永遠和收益都是成正比的,俗話說高風險高收益,你如果想高收益低風險的話那就預想天開了,真的有這種事的話銀行早就關門了。這是一個很簡單的道理。

天下沒有免費的午餐,說保底的,很可能是在打你的本金的主意。


大聖走天下


看你要怎麼理解這個可靠了,保本是不能保本的,那不保本就不可靠了嗎?那不一定。

銀行理財還是非常靠譜的,當然,也得有很多種類,淨值的非淨值的等等,重點是要看風險等級如何,pr3以下的可以放心購買。

另外信託也分類,地產信託現在監管嚴重,銀行代銷的信託目前還可以放心買,收益8%以上的謹慎一點再買。

資管計劃、私募基金要注意,投資有風險,客戶需謹慎。

其實最大的風險是很多人不知道自己在幹啥,以為是理財,實際上是私募,以為是私募,實際是飛單。

要是覺得我說的不錯的話,麻煩點個贊關注一下唄!


股巢網小徐


朋友們好!為社會發展,財富積累,理財門檻的降低,100萬元,甚至更多的資金,對於許多朋友,已經不再是可望而不可及!如何打理這些財富,投資理財,獲取與資金量相匹配的收益,對抗通脹,是持有這些資金朋友們的一個當務之急!信託,也逐漸揭開了他神秘的面紗,作為大資金集合理財中的佼佼者,逐漸的走向了前臺!關於標題中的疑問,明確的給朋友們一個定心丸:信託行業管理嚴格,產品安全性有多重保障,是理財產品中,相對可靠的品種!而且收益給付靈活,目前發展迅速深受歡迎!


首先,從國家對信託的行業管理來看,信託正規可靠!

目前國內的金融理財機構,林林總總,不可勝數…

而信託,建國以來,經過幾十年的發展,經歷大規模的清理整頓,目前僅68家信託公司,而且,整個行業股權結構,通過控股和交叉持股,國有,地方政府直接間接控股的特徵非常明顯!因此信託行業管理嚴格,正規可信!

其次,從信託產品的角度分析,信託理財,安全性,有多重保障,可靠!



信託理財,其他一些理財產品有一定區別,主要在於,信託理財,有比較充足的抵押和擔保,相關規則比較細緻!例如投資於基礎建設項目的信託,通常會要求對方提供相應充足的,多重標準抵押,等來防範未知風險,例如房地產,實物抵押,擔保公司擔保等等!顯然,這比完全憑信用,或者書面承諾,有更現實的保障!

最後,從投資者的角度來看,信託投資,從多方面,分散了風險,可靠!


信託產品,通常採取,分期付收益的,收益給付方式,例如按季度或者按半年,按月等等,相對於到期一次性給付,更靈活,有更好的收益,避免了一次性集中領取收益的風險!

另一方面,信託投資通常可以續期,進退靈活節省精力!這是因為信託的項目,大多為基礎產業,或者較大,週期較長的項目,到期後投資人通常可以自行選擇,大大節約了精力!

而且,信託投資,門檻雖高(目前已降至100萬起,但由於供不應求,通常300萬比較容易進入。),但預期收益率喜人,通常,7分以上的產品(低風險類),預期收益率可以達到7%~9%,與大資金的匹配度高,更有效的抵禦通脹,保值增值!

綜上所述:信託理財,管理嚴格,產品正規,與大資金匹配度高,安全管控方案更細緻,可靠!

友情提示:信託理財,響應相關的制度,政策,也打破了剛性兌付!無法100%的規避風險!例如,政策性風險,信用風險,市場風險,產品本身淡淡的空間,自然風險,等等,因此,建議朋友們慎重的考察,優化篩選,匹配產品,並做好相應的風險分散防範預案,更合理的利用各種理財手段和產品,來建立一個綜合性的理財方案,有利於理財的道路上,更安心!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