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23 安徽舒城:龍舒秦家生奇才,直隸廣平創卓績——明吏部尚書秦民悅

從萬佛湖鎮萬佛大道轉新修的環湖大道往東南一過溢洪道,就是何店村白鹿村民組,白鹿村民組有個蜈蚣地,是秦民悅的祖墳山,有一段傳說。

安徽舒城:龍舒秦家生奇才,直隸廣平創卓績——明吏部尚書秦民悅

何店村白鹿村民組蜈蚣地(來源 | 《龍河區地名圖》)

秦民悅爺爺叫秦子鳳,在湖北興山縣當知縣,為官始終清廉,一貧如洗,卸任時連一頭毛驢也僱不起,硬是一步步走回來的。妻子在路上受了風寒,到家就死了。沒錢置辦棺木,正愁著哩,一個老和尚又從興山攆來討錢。原來秦子鳳在任時動工修築一座大廟,沒有竣工,所以老和尚找來向他討錢。秦子鳳說:“老師傅,我沒錢呀。”老和尚說:“秦大人,你沒錢當初可以不建,現在弄個上不上下不下的,算怎麼回事呀?你應該把功德做圓滿吧。”秦子鳳覺得老和尚說得在理,一咬牙,把僅有的十幾擔田,連同住莊一下子全部賣掉,得的銀兩,讓老和尚一股腦兒全拎走了。這樣他就成了上無片瓦下無立錐之地的窮光蛋,只能討飯為生,把一個八九歲的兒子文綬送到舅舅家去。

秦子鳳討了一兩個月的飯,飢一頓飽一頓的,時間不長又死了。秦文綬哭了幾場,求舅舅弄了一副棺材盛了父親,連同母親放在這個叫蜈蚣地的山坡上柩著。

令台山下有個姓竇的財主,對八歲的女兒竇彩兒說:人生在世,只要命好,不要幹,都能發財。竇彩兒雖小,卻反駁說:不對,人生在世,只有苦幹才能發財,幸福是奮鬥得來的。財主說:要命好。彩兒說:要苦幹。財主說:那好吧,就讓你苦幹去。於是把彩兒許給了秦文綬。那時候婚姻是父母做主,兒女是沒有任何權利的。竇彩兒說:好。她離開家,自己去找文授。

秦文綬說:我自己都不得活生,怎麼養得活你?

竇彩兒說:哪個要你養活?我倆只要勤勞,就一定能發財。

從此後,秦文綬起早放牛,竇彩兒就跟著砍柴,二人同來同去,正好有個伴兒。

一天早上,二人來到父母的柩地旁邊,一個放牛,一個砍柴。竇彩兒不小心被一根樹樁絆倒了,她很生氣,說:文綬,來,我倆把這個樹樁挖起來做柴禾。文綬就過來幫忙。樹樁的根很大,二人費了好大工夫才把樹樁弄起來,底下竟然有一塊石板,秦文綬站上石板跺跺腳,感覺下面是空的。二人繼續挖土,最後掀開石板,底下竟然是一個罈子,壇口用皮扎著,伸手一摸,皮就爛了。再往裡摸,摸出一錠銀子。竇彩兒欣喜異常,秦文綬卻愁眉不展,說:不知這是什麼人埋的銀子,這是舅舅家的山,這銀子要送給舅舅。竇彩兒說:文綬,這銀子在這個樹下埋著,這樹都這樣大了,誰知道銀子在下面埋了幾百年?這個山什麼時候才到你舅舅手上?這銀子不是別人的,就是我倆的。文綬覺得對,就問:那這銀子放哪裡哇?竇彩兒說:先放這兒不要動。等到有了住處再說。

文綬同意。

竇彩兒從裡邊拿了一錠銀子,他倆把一切都歸復原位,秦文綬回舅舅家,竇彩兒回孃家。

竇財主見了女兒,沒有笑臉。竇彩兒說請爸爸幫忙買土地。竇財主說沒有錢借給竇彩兒。竇彩兒說不是借錢,是請他幫忙買。竇財主說那到十年以後。竇彩兒從懷裡摸出銀子,說不要十年以後,就是現在。

竇財主見了銀子,眼光立即扯毫,拿起銀子掂了掂,笑著說:哪來的?行。行。行。反正不是偷的。竇彩兒說。爸爸,別的地方我們不要,只要白鹿衝東邊蜈蚣地上首那幾十畝地,那是我們的老住莊。

竇彩兒回來,又跟文綬商議說,埋銀子的那塊地方,正好做墓地,你跟舅舅說說,把爸爸媽媽葬那裡吧。

文綬覺得對,就去求舅舅,舅舅滿口答應。夜裡,他倆在旁邊挖了一個坑,把銀子移了位置。待墓穴挖好了,安葬了父母。舅舅還把文綬好好誇獎了一番。

一天早上,他二人又來到父母墓地,因為銀子埋在這裡,他們不放心,經常來看看。忽然聽到有兩個人在說話,一人說:這是塊活地,被這哪家葬上,他家要出人了。

另一人說:這裡地器太小,出不了人的。

不信,我插根枯竹在這裡,七天之後我倆來看竹子會不會活。

好的,七天後我倆來看。

這是兩個地理先生,插了一根枯竹子就走了。自此文綬和竇彩兒每天都來看這竹子,到了第五天,竹子真的泛青,第六天,似乎要長葉子了。文綬趕緊拔了扔掉,重新找了一根枯竹子插上,說:竇彩兒,我家要出人了。

那我倆趕緊結婚吧。

現在怎麼行?

怎麼不行?你不知道野合而生孔子嗎?

你說就這裡,就現在?

……

接著,竇彩兒說:夫君,你去買三鬥飯豆,一對小鵝,送給舅舅。文授說,舅舅家怎麼會要這個?竇彩兒說,你必須這樣做,還要寫字據。文綬心領神會,把飯豆和小鵝送給了舅舅,字據上卻寫著:外甥秦文綬,某年月用了舅舅家蜈蚣地的一塊地安葬父母,送給舅舅三鬥金飯豆,一對黃金鵝。舅舅說:外甥,你媽是我妹妹。哪要你立什麼字據呀?又問,外甥,你怎麼寫成金飯豆,黃金鵝呀?文授說,舅舅,這是寫著好看,給舅舅您臉上增光。要是直接寫紅飯豆,小鵝,顯得外甥多寒磣呀。舅舅認為對,就把這字據收了起來。

竇財主真的把白鹿衝東邊蜈蚣地上首那方圓幾十畝的地贖了回來,秦文綬和竇彩兒辭別舅舅,開始修建莊園,沒到一年,秦民悅出世,兩年後莊園建成,就在現在的何店村白鹿村民組這塊地兒。莊園建成後不久,竇彩兒孵了一窩雞,真是奇怪!雞窩裡竟然出現一隻鳳凰,金毛彩羽,所有看到的人都驚呆了。人們議論紛紛,都說秦家要出人物了。

安徽舒城:龍舒秦家生奇才,直隸廣平創卓績——明吏部尚書秦民悅

著名演員梁冠華飾演的明代知府形象(來源 | 飛龍在天)

這秦民悅一出世就與眾不同,三個月會說話,五個月會走路,十個月就能誦讀詩文。抓周的時候,來了無數的客人,吃飯時,有個客人的筷子丟在地上,小民悅竟然賦詩說:丟筷不算丟,補快莫停候,滿飲杯中酒,來日侯上侯。”所有在場的都驚呆了。

第二天,竇彩兒就讓秦文綬從許家請來了先生教授兒子。秦民悅一學就會,進步神速。秦文綬不要種田了,也在旁邊聽課,而他遠不如兒子,詩文總是記不住,但他認識藥草,後來成了遠近聞名的醫生。

那一年,秦家羊圈裡又生出一個奇異的獸,有龍的頭、鹿的角、獅的眼、虎的背、熊的腰、馬的蹄、牛的尾巴,許先生說是麒麟,這又是好兆頭,秦家真要出大人物了。

果然,十幾年之後,秦民悅連科及第,中了進士,在秦家這是大喜事。而他的舅舅家猛然醒悟過來了,自己家的風水寶地,被秦家葬上出了人,他們氣勢洶洶立馬提出要秦家遷墳。秦家聽了,不慌不忙,拿出字據,上面寫著,秦家當初買這塊墳地,曾經出了“

三鬥金飯豆,一對黃金鵝”,這麼昂貴的代價,怎麼退賠得起呢?這時候舅舅已經死了,死無對證,只得罷了。

秦民悅在朝上為官,那是明朝憲宗時期,成化元年(1465),他被升為工部員外郎,負責監督製造(就是今天專門管工程的),當時朝庭裡的太監大多大權在握,中飽私囊,個個都欺他年輕,又沒有靠山,都不把他放在眼裡,想方設法刁難他。秦民悅毫不畏懼,挺身而出,嚴懲貪贓枉法,毫不軟手。那些太監恨透了他,暗地裡買了殺手,想把他一殺了之。幸虧皇上保他,他才倖免於難。成化十年(1474),皇上讓他離開兇險之地,擔任廣平(今天的河北省邯鄲以東地區)知府。

安徽舒城:龍舒秦家生奇才,直隸廣平創卓績——明吏部尚書秦民悅

廣平府古城牆(攝影 | 永年孤獨求劍)

到了廣平府,他更是勤政為民。一去就抓文化教育。廣平府下轄九個縣,因為兵連禍結、天災頻發,許多縣沒有縣學。秦民悅上任後,大力督促興辦縣學,並且騰出府衙,在廣平府設立府學,把各縣縣令、縣丞召到府裡學習,他親自授課。學了一段時間,讓他們仿效自己,回去當教師,培養本縣人才,敦促儒生讀書。這一措施使廣平府求學之風蔚然興起。他禮賢下士,和儒生們廣泛交往,比師生還融洽,整個廣平府學習積極性空前高漲。他在廣平府任職九年,廣平府共產生131名進士。秦民悅使廣平人才輩出,科甲不斷,人們紛紛傳說“洺河(流經廣平府的一條河流)兩岸、紗帽亂顫”,可見秦民悅促學的功績。

安徽舒城:龍舒秦家生奇才,直隸廣平創卓績——明吏部尚書秦民悅

廣平府署(攝影 | 永年孤獨求劍)

秦民悅在廣平府做的第二件事,就是鼓勵老百姓開荒。因為明朝前期,還是繼承元朝的制度,把大片大片的土地讓軍隊圈為放馬的地方(軍馬飼料地),他從中劃出三千五百頃土地並且提供種子,讓老百姓耕種,還不要賦稅,只要交夠軍馬飼料,餘下的糧食全歸耕田者所有。這個消息一傳出,六千多戶逃亡外鄉的人紛紛回到故鄉開荒種糧,人民漸漸安居樂業。他心裡始終裝著老百姓,還給死囚牢裡的19個人平反昭雪,人們睡夢中都在想著秦民悅給老百姓帶來的好處。

安徽舒城:龍舒秦家生奇才,直隸廣平創卓績——明吏部尚書秦民悅

廣平府署平面圖(攝影 | 永年孤獨求劍)

秦民悅另一貢獻,就是創修《廣平府志》。因為《廣平郡志》失傳,所以修志難度很大,民悅自任主編,廣徵博採、嚴謹考證,創編首部《廣平府志》,疆域、山川、科舉、宦業、職官、古蹟都照實記錄。

安徽舒城:龍舒秦家生奇才,直隸廣平創卓績——明吏部尚書秦民悅

《廣平府志》書影(來源 | 百度百科)

民悅在廣平還挖掘遺產,保護文物。立於東漢建寧三年(170)的《夏承碑》,是著名的漢碑之一,為蔡文姬父親蔡邕所書,宋金石學家趙明誠在《金石錄》跋中說:碑在洺州,元祐年間(1086—1093),因築河堤從土裡挖出。宋洺州州治就是廣平府古城。成化十二年(1476),秦民悅看到這個碑倒臥在府衙後邊,碑下半節缺一百一十字,為了使古碑繼續流傳,秦民悅在府衙東建“愛古軒”亭,將夏承碑立於亭內加以保護。今天夏承碑拓片不僅成了河北博物院的鎮館之寶,也是書法界無上至寶,保存《夏承碑》秦民悅有不可磨滅的功績!

安徽舒城:龍舒秦家生奇才,直隸廣平創卓績——明吏部尚書秦民悅

《夏承碑》(來源 | 雅昌拍賣)

秦民悅還有一個貢獻是擴建了瓜井村的冉子塋。冉子名求,字子有,孔子學生,品德高尚,歷代王朝都尊崇冉子的德行與學識。傳說他身染毒瘡,好多年不愈,聽說晉國有一個溫泉,洗過後就能治好,千里迢迢來尋找,走到廣平府瓜井村,又餓又渴又累,看見井上有一個西瓜,拿了就吃,誰知竟然一病不起,長眠於此,所以這個地方就叫 “瓜井”。人們在這裡給冉子修了墳墓。秦民悅是飽學之士,知道這個典故,遍訪民間終於找到冉子墓,但是早已荒廢。他帶頭捐資,擴墓冢,砌院牆,栽松柏,建祠堂,親自撰寫墓誌並書寫“鄆公冉伯牛墓”碑銘。使”冉子塋“成了文人雅士、普通百姓瞻仰先賢的好去處。

安徽舒城:龍舒秦家生奇才,直隸廣平創卓績——明吏部尚書秦民悅

瓜井冉子塋建築佈局草圖(來源 | 百度百科)

由於他政績卓著,朝廷接連提升他擔任江西布政司右參政、戶部右侍郎、吏部右侍郎、吏部左侍郎、吏部尚書、兵部尚書、戶部尚書(這裡的戶部吏部兵部都是南京的,不是全國的。那時真正的京城在北京)。正德十年(1516)開始,他一封接一封的打報告,要求退休,終於獲准,退居舒城縣城西金雞墩,安家養老,這時他已經八十歲了。

安徽舒城:龍舒秦家生奇才,直隸廣平創卓績——明吏部尚書秦民悅

舒城縣文物圖局部(來源 | 《中國文物地圖集安徽分冊》)


  • 參考:民間傳說、《廣平府志》、嘉慶《舒城縣誌》、《秦氏宗譜》
  • 作者:徐賢柱(「出外龍舒人」創作者群
  • 運營:束文傑
  • 編輯:束文傑
  • 製作:町甽融媒體工作室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