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30 中國民企500強地圖:廣東不敵江浙,北京反超上海……

原子智庫-騰訊新聞 8/27

以下文章來源於西部城事 ,作者西部菌

西部城事

探尋西部經濟、文化、歷史脈絡,在西部讀懂中國城事

中國民企500強地圖:廣東不敵江浙,北京反超上海……

中國民企500強地圖:廣東不敵江浙,北京反超上海……

改革開放40餘年來,民營企業以其活力與成長迅速,不僅成為中國經濟的主要組成部分,更被視為風向標之一。而大型民營企業的地理分佈,更是中國經濟的微觀縮影,甚至某種程度上反映了當地經濟的競爭力。


8月22日,在西寧舉行的2019中國民營企業500強峰會上,全國工商聯發佈了“2019年中國民營企業500強”榜單。其地理分佈,呈現了諸多耐人尋味的特點:第一經濟大省廣東不僅大幅落後於江浙,也落後於北方第一經濟大省山東;中國經濟中心上海,不僅大國企總部不如北京,民營企業500強數量亦被北京反超;倒是一向被視為北京“燈下黑”的河北,卻在民企500強中擁有33個席位,排名緊鄰廣東,高居第五!


而如果再考慮到民企500強的行業分佈,則更令人深思:排第三的房地產業有39家,緊接著的是建築業,有37家,二者相加高達76家,是整個民企500強中最引人矚目的板塊。而稅後淨利潤前十強企業裡,房地產業則佔了半壁江山。


本文一共2100字,閱讀需要5分鐘。



頂級企業搭配頂級城市,頭部企業的分佈,向來是地區經濟實力的風向標。


日前工商聯發佈了2019中國民營企業500強榜單,華為、海航、蘇寧分別位列前三,房地產巨頭恆大和碧桂園,強勢躋身前十。


上榜企業數量的地域分佈上,江浙領跑,天津輸給北京、上海和重慶,山東急了,而廣東或許成為最大贏家……


中國民企500強地圖:廣東不敵江浙,北京反超上海……


先來看下民營企業500強的分佈,如下圖:


中國民企500強地圖:廣東不敵江浙,北京反超上海……


浙江、江蘇、山東和廣東四個沿海大省的上榜民企數量明顯高出一檔,其中浙江92家,江蘇83家,山東61家,廣東60家。


江浙一帶向來是民營經濟的高地,縣域經濟異常發達。以浙江為例,2018年底,共有各類市場主體654.23萬戶,其中民營經濟市場主體627.35萬戶,佔比為95.9%。正是這種寬鬆的市場環境,才孕育出創業氛圍濃厚的杭州。


國企佔比相對更大的山東,民企入圍數量超過廣東。不過和2017年的73家相比,出現了明顯的下降。不久前“山東急了”的話題發酵,頭部民企數量降低,其實也提供了佐證。


廣東的經濟總量去年畢竟十萬億大關,排在全國第一,入圍企業數量,雖然要低於江浙和山東,不過在民企實力較量上卻可以說是最大贏家:


民企500強的前十強中,廣東企業佔據了4個席位,分別是第1的華為、第4的正威、第5的恆大,和第7的碧桂園。


可見,和以民企數量佔優的江浙將比,廣東強在企業規模和體量。另外,廣東上榜企業營業收入總額和資產總額佔全部500強的比例,分別達到17.89%和28.69%,都是全國第一。


分地域來看,中西部內陸省份的民營經濟活力明顯更低。


比如經濟體量排第5的河南,上榜企業只有13家,比北京、上海、重慶都要低;經濟體量排第6的四川,上榜企業數量只有11家,和遼寧並列第12。雲南今年沒有500強企業上榜。


中國民企500強地圖:廣東不敵江浙,北京反超上海……


四大區域中,東部上榜390家,佔比為78%;中部上榜53家,佔比10.6%;西部上榜43家,佔比8.3%;東北上榜14家,佔比2.8%。


中國民企500強地圖:廣東不敵江浙,北京反超上海……


就具體的行業分佈來看,通過民企500強榜單,還可以看出各省市一些經濟特徵。


黑色金屬冶煉和壓延加工業的上榜企業數量最多,達到了55家, 其次是綜合類行業,有43家。排第3的是房地產行業,有39家;第4的是建築業,有37家,這兩大行業,都是和房產經濟和樓市緊密掛鉤的。


值得一提的是,2018年在工商局註冊登記的房地產開發商,數量高達9.7萬家。入圍民企500強榜單的雖然只有39家,不過它們對地方經濟的“貢獻度”,卻相當巨大。


中國民企500強地圖:廣東不敵江浙,北京反超上海……


以排名最靠前的恆大為例,它的資產規模為18800.28億元,排名榜首。而這些上榜的房地產企業的納稅總額,要遠超其他幾大類,在民企500強納稅總額的佔比,達到28.37%。


房地產行業巨大的稅收貢獻,解釋了為何它會被很多城市當做支柱產業。對地方來說,納稅之外,房產開發帶來的賣地收入,同樣不可小覷。


像杭州上半年的賣地收入,就力壓北上廣深,達到1423億元。另據統計,武漢、北京、天津、重慶、蘇州、寧波、福州、上海、廣州、鄭州、南京、溫州、合肥、成都等城市上半年的賣地收入都突破了500億。


中國民企500強地圖:廣東不敵江浙,北京反超上海……


正因為有著巨大經濟效應,近幾年房地產行業也快速擴展,民企500強上榜的房地產企業數量,從2012年的28家,提升到2018年的39家。


當然其中也有房企整合的因素。此前西部城事的推文就提到,到7月末尾,全國有近300家房企破產清算。


和房地產行業大魚吃小魚、馬太效應擴大伴隨的是,頭部房企的佈局開始遠離三四線,比如萬科日前就強調:


我們拿地集中在長三角、珠三角這些區域,三四五線城市不會去進。


中國民企500強地圖:廣東不敵江浙,北京反超上海……


具體城市分佈上,由於時間關係未進行梳理,這裡只做一些粗略分析。


北京、上海、重慶、天津四大直轄市,民企500強的上榜企業數量,分別是17、15、15和6家。天津的民企實力要略低一檔。


但是如果不是考察民企500強,而是包含國企在內的全部中國500強企業,競爭格局又會發生很大的變化。


中國民企500強地圖:廣東不敵江浙,北京反超上海……


以2018年的數據為例,中國500強企業的分佈,北京就佔據了94家;上海、深圳和杭州則要超過20家,另外排在前十的還有廣州、蘇州、重慶、無錫、東營、南通。


由此可見,作為權力中心的北京,聚集了數量繁多的500強企業,當然這些企業在北京佈局的往往只是總部“大腦”,包括決策、研發等機構,生產基地則另有選址。


就中國500強的分佈看,可以發現一個細節,除了北上廣深杭以及重慶外,蘇州、無錫、東營、南通都是普通的地級市,在頭部企業的佔有數量上,卻將武漢、成都等強省會,以及省內的南京、濟南等地比下去了。


這種分佈格局,足以說明江浙一帶的明星地級市的強大,它跟民企500強主要分佈在江浙等地,形成了一種呼應。經濟最具活力的地方,仍然在沿海。


如富士康之於鄭州那樣,頂級企業的到來,往往能夠帶來整條生產鏈。所以為了打破缺少500強企業的局面,內地的一些強省會,近兩年也著急起來了,開始注入重金,打響企業總部爭奪戰。


比如武漢之前推出政策,總部企業落戶獎勵、投資獎勵、經營貢獻獎勵最高達2000萬;西安將總部企業落戶的獎勵額度,分為3500萬、2500萬和1500萬三個梯度;成都的獎勵上限更是達到5000萬……


顯然,這些城市是已經不再滿足於引來企業的辦事處,既然大企業從0到1的孵化過程相當困難,那就在總部經濟上不惜重金。對頭部企業的爭奪愈演愈烈,誰又會是大贏家?


(本文轉自“西部城事”,標題為編者所加。)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