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04 【不忘初心牢記使命】楊橋畔鎮“345”工作法,治“標”更”治“本!

“大家好,我是來自陝西省榆林市靖邊縣楊橋畔鎮的一名幹部。非常榮幸能夠參加這次會議,下面我就把我鎮的一些做法與大家分享……”近日,新時代“楓橋經驗”與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先行示範區建設學術研討會在深圳舉辦,靖邊縣楊橋畔鎮人大主席王明潤代表榆林市信訪工作的先進單位,在會上作了交流發言。

【不忘初心牢記使命】楊橋畔鎮“345”工作法,治“標”更”治“本!

其實,僅僅就在兩年前,楊橋畔鎮還因為滋事、鬥毆、上訪等事件多發被靖邊縣列為全縣信訪維穩重點管理鎮。這兩年,楊橋畔鎮究竟經歷了什麼,讓一個出了名的“複雜鎮”轉變成為全市新時代“楓橋經驗”的示範鎮?

全縣聞名的“複雜鎮”

楊橋畔鎮“複雜”的原因可謂是由來已久。

由於一些歷史原因,楊橋畔鎮歷來就存在人口構成複雜,矛盾糾紛突出,歷史遺留問題錯綜複雜等特點。特別是近年來,隨著靖邊縣能源化工園區、中小企業創業園區、新能源產業園區、現代商貿物流園區落戶楊橋畔鎮,太中銀鐵路和蒙華鐵路在鎮域內交匯,該鎮近年來累計徵佔用土地達4萬餘畝,大面積徵地帶動地價飛漲,原先無人問津的荒地現在飆升至數萬元一畝,受利益驅使,群眾圍繞土地的爭議激增,滋事、鬥毆、上訪事件輪番上演。

【不忘初心牢記使命】楊橋畔鎮“345”工作法,治“標”更”治“本!

據統計,僅2017年,全鎮就排查梳理出154件信訪案件,楊橋畔鎮成了名副其實的“複雜鎮”。

“那幾年,鎮黨委、政府將主要的工作精力都用在了化解矛盾糾紛上,很難騰出手來抓發展。”王明潤介紹說。

“345”工作法讓“複雜鎮”變成先進鎮

面對嚴峻形勢和複雜局面,楊橋畔鎮黨委、政府不忘初心,牢記使命,通過認真調查,仔細研判,多次召開會議研究解決問題的辦法和措施,動員各方力量主動出擊,實行三包、四定、五訪“345”工作法,及時解決人民群眾反映的各類突出問題,建立起了暢通、有序、務實、高效的信訪工作新秩序。

【不忘初心牢記使命】楊橋畔鎮“345”工作法,治“標”更”治“本!

建立完善的組織制度是矛盾糾紛排查調處工作的重要保障。楊橋畔鎮黨委成立了黨委書記為組長,鎮長、人大主席為副組長,各包村領導、綜治維穩、司法、公安、民政等部門單位主要負責人和村兩委負責人及網格員為成員的矛盾糾紛排查調處工作領導小組,各村成立了以村支部書記為組長的矛盾糾紛排查調處工作協調領導小組。建立起了“鎮、村、網格”三級信訪維穩及矛盾糾紛排查調處工作網絡,全鎮形成了“黨委政府統一領導、村級組織和相關單位齊抓共管”的良性工作機制,和社會矛盾糾紛排查化解工作“縱向到底、橫向到邊”的工作格局。實現了把簡單的矛盾糾紛化解在網格,一般性矛盾糾紛化解在村一級,較複雜的矛盾糾紛由包村領導調查調處,疑難歷史積案由鎮領導小組研究解決,確保了“小事不出村組,大事不出鎮”。

在調處矛盾糾紛的過程中,楊橋畔鎮通過認真研究總結,創新建立了以包調查、包調處、包穩控,定時、定點、定人、定責,下訪、約訪、接訪、帶訪、回訪等“三包、四定、五訪”為內容的“345”工作法。並下派鎮、村、網格員三級幹部深入田間地頭、家庭院落,走村串戶用“345”工作法為群眾處理問題、化解矛盾、調處糾紛。

“今年80歲的劉某某是楊二村越級上訪的難纏戶和‘排頭兵’,多年來不斷重訪,又不斷生出新的問題,並發展成新的信訪代表人。”王明潤介紹說,針對這一情況,楊橋畔鎮啟動“345”工作法,深入田間地頭調解、走村串戶調解、動員親戚鄰居調解,白天找不到人,就黑天半夜到他家裡調解,“捱罵受氣也是家常便飯”,通過反反覆覆、不厭其煩的工作,終於在2018年與劉某某簽定了息訴罷訪承諾書,有效解決了這一不穩定因素。

2014年以來,楊橋畔鎮的兩個村委因村界糾紛,多次發生鬥毆案件,導致1000餘畝耕地撂荒兩年。2018年,該鎮按照一個案件、一名領導、一班人馬、一抓到底的工作要求,脫產包抓,挨家挨戶講政策、做工作,成功將五年未解決的問題於2019年春季徹底解決。

2019年,1000餘畝撂荒地種植了山藥,並喜獲豐收,畝均產值達到1.3萬元左右。

利用“鎮、村、網格”三級矛盾糾紛化解網絡和“345”工作機制,楊橋畔鎮成功化解了一大批信訪積案和疑難案件。截至目前,2017年全鎮排查出的各類矛盾糾紛154件,已調處解決124件,帶訪、引導走法律途徑解決14件,不予受理重複訪5件,剩餘11件正在積極調處,真正做到了把問題解決在基層、解決在萌芽狀態。

2017年底,楊橋畔鎮順利摘掉了信訪維穩單列鎮的帽子; 2018年被靖邊縣委、縣政府授予信訪工作先進集體和維護社會穩定工作先進集體榮譽稱號;2019年,全鎮未發生一起進京赴省到市訪事件,近日,楊橋畔鎮更是作為全市的先進典型,代表榆林市赴深圳作了踐行“楓橋經驗”的交流發言。

治“標”更要治“本”

“通過工作實踐,我們深刻體會到,調處已發生的矛盾和糾紛,只是治‘標’,更重要的是治‘本’。”王明潤說,其實群眾之所以上訪,有很多都是因為政策不清、情況不明造成的。

【不忘初心牢記使命】楊橋畔鎮“345”工作法,治“標”更”治“本!

針對這一實際,楊橋畔鎮結合“不忘初心、牢記使命”主題教育,在自查中發現問題,在整改環節中制定具體措施,摸索出在調解中普法、在普法中調解的辦法,通過抓普法宣傳教育來提高群眾學法、知法,用法、守法的自覺性,從而更加有效地避免或減少各類矛盾糾紛的發生。

同時,該鎮在開展平安創建、“七五”普法、掃黑除惡集中宣傳等活動時,組織包村幹部進村入戶發放平安建設及《土地承包法》、《信訪條例》等農村相關政策、法律法規進行大力宣傳。群眾遵紀守法、依法辦事的意識明顯增強,達到了標本兼治的效果。

“如今,楊橋畔群眾在遇到問題時,已經由過去對黨委、政府的嚴重不信任轉變為依靠和依賴,通過正常渠道反映訴求的意識明顯增強。”王明潤說,在今後的工作中,我們也將繼續發揚革命老區的優良傳統,挽起袖子、邁開步子、沉下身子,以實際行動踐行我們的初心和使命。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