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23 一組老照片,講述一段興平南郊中學的輝煌歷史...

一組老照片,講述一段興平南郊中學的輝煌歷史...


王臨民(1921~1981),戶縣祖庵鎮蔣村人。

1938年加入中國共產黨。

1947年畢業於陝西省藥物專科學校。

解放後,曾任周至中學校長。

1953年秋,調任興平中學(當時正建校)【現興平南郊中學】校長兼書記。


一組老照片,講述一段興平南郊中學的輝煌歷史...


王臨民任校長期間,一貫忠誠黨的教育事業,認真貫徹黨的教育方針,以紀律嚴,工作紮實著稱。無論教師教課或學生學習,他都從嚴要求,他在興平中學(現興平南郊中學)任教20個春秋,形成了興平中學(現興平南郊中學)優良的校風校紀,併成為縣、市重點學校,他為興平的教育事業做出了突出的貢獻。他為人師表,格外重視自身業務技能的提高,力爭成為通曉各門課程、指導教師全面提高教學質量的全面手。他經常深入師生中,瞭解並掌握各科教材和教學情況,通過現場觀摩、經驗介紹、檢查評比等,不斷改進提高教學方法,培養了興平中學(現興平南郊中學)嚴謹治學的獨特風格。1956年,該校第一屆高中畢業生以98%的升學率,名列全省榜首。省政府派員考察,對興平中學(現興平南郊中學)“勤奮、刻苦、嚴肅、務實”的好校風給予高度評價。同年9月,該校派代表參加了全省教育工作會議,捧回了劉少奇主席頒發的“全國先進教育單位”金牌。


一組老照片,講述一段興平南郊中學的輝煌歷史...


為了精通教學業務,不斷考核和提高教學質量,1962年,他親自組織的各科教學研究組開展雙基(基礎知識、基本技能)教學。要求每個教研組,除個人與集體備好課外,按照初、高中兩個階段,每個教師要按小循環要求,通讀每個階段的教材,吃透教材,再進行年段過關。各教學組排出每學期各科基礎知識、基本技能表冊,書寫整齊,張貼在各教研組辦公室。既作為教師本人教學的指南,也是學校和教師間檢查個人教學成效的依據,收到良好效果。1963年曾受到教育廳長劉若曾的高度評價。


一組老照片,講述一段興平南郊中學的輝煌歷史...


他非常重視師生政治素質的培養和提高。倡導各科教師“整爾儀容,潔爾身心”,“務先正己,而後正人”。人們稱他是過得硬的榜樣。他熱愛中國共產黨,熱愛社會主義祖國,熱愛黨的教育事業,關心四化建設。他始終堅持親自上高三政治課,用中國曆次戰爭的史實,寓政治思想教育於教材中,做到教書育人。多年來,他教育學生“一顆紅心,多種準備,讓祖國挑選”。他培養了一心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的帶頭人韓志剛,為建設我國大慶石油基地做出突出貢獻的鑽井工人、曾任大慶市委副書記的李植廉,還有曾任興平縣副縣長王鵬遠、曾任南郊中學黨支部書記宇文管等佼佼者。


一組老照片,講述一段興平南郊中學的輝煌歷史...


王臨民生活艱苦樸素,辦事公正,嚴以律己,寬以待人,給人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他平時不講究吃穿,多穿粗布衣衫,多吃粗米淡飯,晚上經常是一饃一蔥一頓飯。愛人說他的心思全在學校工作上。1962年國家困難時期,商品緊缺,商業部門發來熱水瓶、綢緞卡片,教育主任親自送給他,他堅決拒絕,並要求把卡片送給將要結婚的宋天林老師。1964年,大兒子王進中學畢業後,他把招工指標讓給其他教師子女,卻送兒子去南泥灣農場勞動。大女兒王疑高中畢業後,未考上大學,剛巧財貿部門給學校分了一名招幹指標,學校其他領導都同意王疑報考,他發脾氣說:“因為我是校長、書記,就照顧我?這指標咋不給其他人呢?”至今他的二兒子還在農村。


一組老照片,講述一段興平南郊中學的輝煌歷史...


1973年任咸陽市文教局教材編寫組長、教育科長等職。工作兢兢業業,盡職盡責。1981年11月,因患胃癌不幸辭世,終年60歲。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