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30 二戰蘇聯靠什麼扭轉戰局?有三個策略非常重要,喀秋莎堪稱法寶

二戰時期,德國和蘇聯東線戰場堪稱最血腥和殘酷的地方。德國人的裝甲部隊一度讓西歐各國聞風喪膽,蘇軍最初也被打得丟盔棄甲,但是後期蘇軍卻逐漸依賴三個法寶反擊,擊敗了德國人。這三個法寶到底是什麼呢?

二戰蘇聯靠什麼扭轉戰局?有三個策略非常重要,喀秋莎堪稱法寶

戰爭初期,蘇聯坦克部隊沒有完成武器更新、建制和戰術訓練。他們在與德軍的對戰中損失非常慘重,不得不使勁摸索。成功橫掃西歐的德國坦克部隊經驗豐富,戰術先進,與空軍火力配合成熟。他們在“野蠻人”行動中給蘇軍打了一場重拳。特別是德國坦克,令蘇軍頭痛不已。為了對付德國坦克,蘇軍採取了三種策略。

二戰蘇聯靠什麼扭轉戰局?有三個策略非常重要,喀秋莎堪稱法寶

一.坦克伏擊

米哈伊爾·卡圖科夫也就是後來的蘇聯坦克元帥。在1941年8月的防禦戰中,他首次提出並嘗試使用坦克伏擊戰術。坦克伏擊的關鍵是選擇合適的藏身地點,在窪地、樹木或建築物內設置若干後備伏擊點,並事先設置一些假伏擊點,消耗德軍彈藥。在早期,T-34中型坦克的穿甲彈可以摧毀一公里以內的任何德國坦克。成功的關鍵在於成熟冷靜地運用戰術。

對此,卡圖科夫的命令是:“進行坦克伏擊作戰的T34只有在敵人進入200-300米範圍時才能開火,而且必須準確”。蘇軍坦克在與德軍裝甲縱隊作戰時,首先集中火力,攻擊編隊開頭的坦克,然後向後方坦克開火,最後再殲滅失去機動能力的德軍坦克部隊。

而正是這支名為卡圖科夫旅的坦克部隊,誕生了蘇聯紅軍王牌坦克手德米特里·拉夫林科。他在28次戰鬥中摧毀了52輛德國坦克。在莫斯科戰役的早期防禦中,加圖科夫旅的戰術贏得了鞏固外圍防禦的時間,削弱了古德里安對莫斯科南部的進攻。

二戰蘇聯靠什麼扭轉戰局?有三個策略非常重要,喀秋莎堪稱法寶

二.建立反坦克防禦工事

在莫斯科保衛戰中,蘇軍開始利用集中防禦工事來阻擋德國坦克的快速前進。蘇軍在莫斯科大防線(也就是一個半徑200公里左右的防禦圈)的東部,建立了第一條反坦克防線——莫扎伊斯克防線,全長約250公里,由反坦克壕溝和裝備機槍和反坦克炮的混凝土碉堡組成。在莫斯科市附近,蘇軍採取了一切手段進行防禦。工程師們在通往莫斯科西部的幾乎所有道路和橋樑上都埋設了大量地雷。從德國軍隊到莫斯科的必經之路上有150多個雷區。

莫斯科周圍有反坦克木柵欄。5-7人組成一個小組,每隔50-70米在森林裡砍倒一棵松樹,以阻止德國坦克的前進。德軍坦克在前進途中遭遇巨大阻力,逐漸喪失了攻擊能力和物資補充能力。而蘇軍開始反擊時,德軍裝甲部隊想擊退蘇軍的進攻,以掩護大軍撤退,但機械化軍團面對蘇軍的障礙工事被消耗得筋疲力盡,不得不放棄計劃。

通過莫斯科戰役,蘇德軍隊的形勢得到了扭轉。莫斯科戰役是第二次世界大戰期間納粹德國軍隊的第一次重大失敗。蘇軍成功地運用了多種反坦克戰術,以各種防禦方式,消耗了德國坦克部隊的進攻能力。

二戰蘇聯靠什麼扭轉戰局?有三個策略非常重要,喀秋莎堪稱法寶

三.使用喀秋莎火箭炮

“喀秋莎”火箭炮是蘇軍二戰首屈一指的對裝甲部隊法寶,至今俄羅斯還流傳著喀秋莎女神的說法,表達了對她的無比尊敬。“喀秋莎”火箭炮彈道高速分散,命中率不高,但一枚“喀秋莎”火箭10秒內可發射16發炮彈,一組“喀秋莎”火箭可擊中德國大面積坦克陣地,說穿了,以數量取勝。

更重要的是,當火箭擊中目標時,其中的雷管立即在火箭兩端爆炸。爆炸產生的衝擊波使對方裝甲部隊的內部氣壓迅速上升。火箭彈片的溫度可上升到600-800℃,產生強烈的燃燒效果。換句話說,一旦擊中,喀秋莎火箭可以完全摧毀德國坦克。可以說喀秋莎火箭炮這個法寶堪稱德國裝甲兵的剋星。

二戰蘇聯靠什麼扭轉戰局?有三個策略非常重要,喀秋莎堪稱法寶

正是通過以上的手段,蘇聯逐漸反敗為勝,取得了最終的勝利。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