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11 上世紀80年代溫州人吼出了“四千精神”指的是什麼

西方有猶太人,東方有溫州人。溫州人跟猶太人一樣,素以精明能幹、會做生意著稱。

當然,溫州人會做生意,也是被逼出來的。溫州屬於沿海地區,前面是大海,後面是大山,發展傳統農業沒有優勢,生存環境比較惡劣。在這種情況下,溫州人只能另闢蹊徑,大力發展民營經濟。正是在民營經濟的推動下,溫州出現了翻天覆地的變化。


上世紀80年代溫州人吼出了“四千精神”指的是什麼


2018年,溫州地區生產總值達到了6006.2億元,按照常住925萬人計算,人均地區生產總值為64932元。溫州更是獲得了“中國鞋都”“中國電器之都”“中國汽摩配之都”等一系列國家級殊榮。

上世紀80年代,溫州人吼出了“四千精神”,在全國轟動一時。什麼是“四千精神”呢?就是:“歷經千辛萬苦,說盡千言萬語,走遍千山萬水,想盡千方百計。”“四千精神”是當年溫州人闖市場的生動寫照,也是浙江人民的一筆寶貴精神財富。


上世紀80年代溫州人吼出了“四千精神”指的是什麼


“歷經千辛萬苦”很好解釋。“創業艱難百戰多”,溫州人創業之初,幾乎都是白手起家,面臨的艱難險阻可想而知。溫州人向來以能夠吃苦耐勞而聞名。他們在創業時,白天當老闆,晚上睡地板。溫州信泰集團的創始人胡福林,就是從永嘉楠溪江畔一家眼鏡店的學徒工做起,最終成為馳騁國際的眼鏡大王。你可知道,溫州商人的無限風光,是由無數的日夜奔波、走南闖北堆集起來的?

“說盡千言萬語”是指溫州人健談。在市場經濟環境下,做生意講究“和氣生財”,溫州人為了做成一筆生意,陪笑臉,說軟話,求爺爺,磕奶奶,想方設法,無所不能。


上世紀80年代溫州人吼出了“四千精神”指的是什麼


朱熹第28代孫、飲和齋主朱慶文就親身體驗過溫州人的能說會道。一次,朱慶文跟隨一個團隊外出旅遊,途中遇到阻車,交警將所有的車子都攔下來。由於他們的行程已經訂好,耽誤了時間就要誤機,大家心裡很著急。團隊中一個溫州人,找車上一個人要了一包中華煙,去跟交警套近乎,請他放行。交警不同意。溫州人硬是纏著他,陪著笑臉,又帶他去看線路,解釋可以通過。在溫州人的死纏硬泡下,交警竟然真的把他們的麵包車放行了。

“走遍千山萬水”是指溫州人外出闖蕩,走遍全國各地。改革先鋒步鑫生曾經對三種不同體制的企業做過這樣一個比喻:“國營企業好比是頭豬,全靠主人餵食吃;縣辦集體企業好比是隻雞,一半靠主人喂,一半靠自己找食吃;鄉鎮企業好比是隻鳥,全部要靠自己找食吃。”溫州人開辦的民營企業,更是一群無依無靠、全靠自己找食吃的飛鳥。他們長年累月在外,單槍匹馬,四處奔波。


上世紀80年代溫州人吼出了“四千精神”指的是什麼


溫州市優秀企業家、福達合金材料公司董事長王達武19歲時揣300元錢南下廣西,在全國推銷低壓電器。那時候他一天3頓飯只花4毛錢,喝免費的湯,睡7毛錢的旅館,坐火車是站著的。這樣的例子,在溫州人中比比皆是。2012年,孔笙、李雪導演的36集電視劇《溫州一家人》,以溫州人周萬順一家的命運沉浮,來記錄200多萬溫州人走南闖北的創業歷程。

“想盡千方百計”是指溫州人不達目的誓不罷休的精神。溫州人做事很務實,不搞花架子,不做形象工程。他們要做一件事情,說了就算,定了就幹。遇山開路,遇河架橋,直奔目標而去。為了達到目的,他們克服一切困難,想盡一切辦法,動用一切手段。正因為此,他們才能在風雲變幻的商海中立住腳跟,笑到最後。

上世紀80年代溫州人吼出了“四千精神”指的是什麼


現在,大家知道溫州人的“四千精神”是指什麼了嗎?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