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24 高一學生不會選科怎麼辦?一線老師把選科要求總結成5句話來幫你

今天,收到一位家長的求助信息:

老師您好:很冒味打擾了。經常關注您的帖子。孩子一中本部的,女孩。選了化生政,進入高二,化學兩次考試一次C+,一次C。政治A。想把化學改為歷史。想問問你現在改還來得及嗎?

高二已經進行了半個學期了,從選科分班後,每次考試後,都有學生提出該科要求,這不僅對學生的學習產生很大影響,還嚴重衝擊了學校的教學管理工作。

而這一切出現的原因,都是家長和孩子對於選科不瞭解導致的!現在實行新高考的地區,高一的學生馬上就要進行選科了,這對於家長和學生都提出更高的要求,為了避免重返以前學生的錯誤,家長和學生有必要對新高考選科,進行系統的學習。

高一學生不會選科怎麼辦?一線老師把選科要求總結成5句話來幫你

選科要遵循哪些原則呢?通俗來講,要根據以下幾個原則進行選科。

1、自己能學的:

選科一定要量力而行!那些後來改組合的學生,都是因為當初對自己認識不到位導致的,有的學生是跟風選科,有的學生則是被父母逼著選科。

選擇物理,可報專業多達90%以上,但是並非所有學生都能學好物理,如果物理只能考三四十分,專業再多有什麼用?上不了大學,談什麼專業?

無論對應多少專業,未來適合你的只有1個專業,能上好大學,對於多數學生來說,比上好專業還重要。

上面例子中這位同學,就是對自己認識不到位,化學兩次考試都是C等級,賦分成績較低,影響了自己的總成績。

高一學生不會選科怎麼辦?一線老師把選科要求總結成5句話來幫你

2、自己想學的

興趣是最好的老師!如果對某個學科沒有興趣,想學好是非常困難的,新高考打破文理分科,就是給學生提供按照自己的興趣、愛好和特長進行選科的機會。

選擇自己有興趣的學科,可以達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只有自己有興趣的學科,才能真正“鑽進去”,也才有可能學得更好。

當然,興趣並非唯一因素,有個女生高一化學每次都考四五十分,卻要選擇化學,說對於化學有興趣,化學老師告訴她:“從教二十多年,從來沒見過高一化學很差,高三把化學學好的學生。“這打消了了她選擇化學的念頭。

高一學生不會選科怎麼辦?一線老師把選科要求總結成5句話來幫你

3、自己要學的

選科,一定要了解大學專業的選科要求,網上多數家長問的問題中,都體現了對大學選科要求不懂的情況,選科具有盲目性,以後報考就會非常被動。

比如有家長打算讓孩子當醫生,自認為選擇化學和生物就可以,實際上多數醫學院的臨床醫學專業,是要求必選物理的,尤其是在”3+1+2“模式下,不選擇物理,打算學醫,也只能學中醫了。在”3+3“模式下,雖然選擇化學和生物就可以選擇臨床醫學,但是學校受限明顯,而且大學要學大學物理的,以後專業發展會受到很大限制。

選科,切忌隨意搭配,比如選擇歷史+化學+生物組合,這樣的組合“性價比”是非常低的。

高一學生不會選科怎麼辦?一線老師把選科要求總結成5句話來幫你

4、對手較弱的

新高考實行”等級賦分“制,學生最後的得分,不是卷面分,而是按照學生的卷面分和所在的名稱,重新賦成一個等級分,這個等級分就是最後的得分。因此學生的得分情況,不僅取決於自己,還取決於對手的實力。

新高考的”等級賦分“,理想的狀態應該是學生成正態分佈,成績好的、中間的和差的都有足夠的學生。但是,因為學科難度不同,實際上就會出現偏差,比如選擇物理或者化學的學生,普遍比較優秀;選擇政治、歷史的學生,成績普遍較弱,所以選擇就更要考慮對手的實力,防止成為別人的“炮灰”。

高一學生不會選科怎麼辦?一線老師把選科要求總結成5句話來幫你

5、學校教強的

選科,還要考慮一個因素就是學校的優勢組合,儘量避開學校裡的弱勢組合,在高中階段,老師的業務能力非常關鍵,一個好老師對學生的幫助是非常大的,即便是重點高中,也會有優勢學科和弱勢學科,學生要儘量選擇優勢學科,或者老師水平較高的學科。另外,就是要儘量避免走班,根據我所帶的走班的學生看,走班對學生的學習狀態的衝擊,還是比較大的。

綜合考慮上面5個原則,就能選擇出一個比較適合自己的組合了!我是“贏在高三”,專注教育,用心解答教育問題,如果對你有幫助,歡迎關注!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