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30 科幻,如何看見更遙遠的未來

睡前聊一會兒,夢中有世界。聽眾朋友,你好!提起科幻,你最先想到什麼?是上學時痴迷的《科幻世界》,還是初次看到《2001:太空漫遊》時的震撼?日前,第五屆國際科幻大會在成都開幕,從知名科幻作家激盪智慧,到國內首家科幻研究院宣告成立,科幻正在打開更為廣闊的未來空間。受黨報評論君邀請,今天我們就來聊聊科幻這個很近又很遠的話題。

很近,是因為這些年來,中國科幻屢屢迎來“高光時刻”,讓越來越多人產生興趣。我們的科幻作品《三體》《北京摺疊》摘得國際大獎,在世界範圍內受人矚目;今年年初,國產影片《流浪地球》又火爆熒屏,“硬核”圈粉。曾經相對邊緣的中國科幻被推到聚光燈下,熱度也演變成圖書銷售榜單上長期“霸榜”的科幻小說、日常生活中人們的高頻話題,還有產業和資本的青睞。

科幻,如何看见更遥远的未来 | 睡前聊一会儿

很遠,是因為科幻本身是一種遙遠的想象。世界科幻小說的誕生源自工業革命的影響,對科技發展充滿自信的知識分子們,急切地希望將這種力量通過文學作品體現出來。因此,英國作家威爾斯才會在1895年出版的《時間機器》裡暢想任意穿梭於過去和未來的故事,法國作家凡爾納則在潛艇出現近百年前就描摹出搭乘潛艇遨遊海底的奇譎世界。

從二十世紀初翻譯西方科幻小說開始,科幻在中國有著一百餘年起伏的成長史。這其中,經歷過不同表現樣式的生澀嘗試,比如1904年原創作品《月球殖民地》、1980年新中國第一部科幻電影《珊瑚島上的死光》;也見證過不同年代作家的勇敢探索,比如《火星建設者》《小靈通漫遊未來》《古峽迷霧》。如今,以劉慈欣、王晉康、韓松為代表的一批科幻作家脫穎而出,科幻題材日益創新,創作不斷成熟進步,吸引越來越多人親近科幻。可以說,當下科幻熱的異軍突起,恰恰是厚積薄發的結果。

《流浪地球》大火之後,許多人都說中國科幻正迎來黃金時代。事實上,這個黃金時代恰恰得益於我國科技實力和經濟發展取得的長足進步。嫦娥工程探月向全球徵集月球車的名字,“玉兔號”和“玉兔二號”的廣寒之行濃縮了多少人的祝福與期待;世界最大單口徑射電望遠鏡FAST向遊客免費開放,充滿好奇心的孩子能近距離目睹“中國天眼”的風采,更不用說人工智能、移動互聯網已經在很大程度上重塑了我們的生活方式。

科技,在不同場景下與每一箇中國人日漸緊密地交織在一起,為科幻的產業繁榮和受眾培養提供了肥沃的土壤。

科幻,如何看见更遥远的未来 | 睡前聊一会儿

從這個角度看,科幻的意義不只是遙遠的暢想。一位美國航天科學家曾經回憶,在一次會議上,所有火箭工程師都說自己讀過英國小說家阿瑟·克拉克的科幻小說,並且感慨,“因此,我們成為了火箭工程師”。如今,這位小說家筆下曾經設想的通訊衛星、人工智能等高科技已經成為現實。隨著科技的日新月異,我們可能會在現實生活中目睹更多科學追上幻想。也正是這些大膽又神奇的幻想,深邃的視角和命題,讓我們跳出日常,著迷於柴米油鹽之外更為廣闊的未知世界。

有人說,科幻作家是看見未來的人。劉慈欣卻說,科幻作家不可能預測未來,“我們只是把各種可能性都排列出來,但不可能窮盡所有的可能性,當排列足夠多,裡面肯定有幾種能遇上。”今天,當我們討論科幻時,要思考中國科幻如何產出更多更優質的原創內容,科幻產業如何更好更快發展,更要珍惜每一個親近科幻的人,珍視科幻所書寫的不可能。因為這群人和這種不可能,激盪著未來更多、更大的可能。

這正是:莫問科幻幾重真,筆下乾坤自有根。耿耿星河誰人知,前路漫漫跨步奔。大家好夢!

文 | 管璇悅

科幻,如何看见更遥远的未来 | 睡前聊一会儿

薦書

《與時代談談心——睡前聊一會》

科幻,如何看见更遥远的未来 | 睡前聊一会儿

簡介

兩年前,人民日報評論部的年輕人,在“人民日報評論”微信公眾號開了個小欄目——“睡前聊一會兒”。聚焦文化現象、社會心態,以大時代為底色,以輕閱讀為指向,與年輕人360°無死角對話,這個欄目很快吸引了大批讀者,成為了近300萬人的睡前必看的讀物。

化身“黨報評論君”觀世相,這一欄目提供了一個觸摸時代、感知社會的窗口,成為主流媒體評論放下身段、延展新可能的有益嘗試。以坦誠與真摯的姿態觀察世界並不容易,以文字推動更多人理解、包容社會的多元則更難,但是這本書做到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