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7 出道即解散,國產選秀綜藝為何難出偶像天團?

特純奶人


關於團體在國內發展艱難有以下幾分見解:

1,培養體系

都知道韓國偶像培養機智十分的成熟,飯圈文化規矩也非常的多。甚至在80年代對待偶像便非常狂熱。《請回答1997》對此展示的淋漓盡致。其中不乏家長以及社會對此的支持。

反觀我國一向認為這不是一條能夠養活自己的道路,又因娛樂圈水深,不願讓孩子們深入,久而久之。缺乏練習生體系,不少夢想少年尋夢無門。

這不得不提到韓庚及樂華公司,也就是王一博範丞丞所在的公司,算是最早的練習生培養體系,當年韓庚回國沒去簽約有實力的公司,反而與杜華合作,可以說還是有一腔熱血的。不可否認對現在的偶像團體有些貢獻。

2展示平臺

韓國日本等都擁有專門為偶像團體打造的團綜,還有打歌舞臺,這兩年不少視頻網站紛紛效仿,但都不得精髓,畢竟製作兩年的團體經驗與20年的經驗是不可媲敵的。

關於團綜耗費資金沒有特色一味的順應當下流行旅行或者美食,單純賣顏值,搞什麼花店餐廳,作秀目的太過明顯。另一方面又需要考慮粉絲。這一點建議參考韓國偶像團體,每個團體出道前有嚴格的規劃風格,粉絲針對群體,比如韓國infinite 無限團,好像是這個名字,出道團綜就是9個哥哥一個妹妹,很明顯有劇本,還有些德國骨科的兄妹情,但是就是吸粉啊,大哥哥霸道又關心,妹妹漂亮可愛又叛逆……

3偶像本身

因為培養體制不健全,所以導致很多偶像接近成年才短暫練習出道,業務能力自然不強,身邊缺少人做正確的引領,被娛樂圈表面的浮華迷了眼,經常做出出格的事,比如某鮮肉私聯飯圈姐姐,談戀愛要錢花。

不過話說回來,有時候這本身是個矛盾體,都說“出道要趁早”。自然從小練習不僅作為明星偶像的也做能力唱跳不在話下,但演員李子楓童星出道頗為懂事卻被說沒有童年太早懂事。但是接近成年做練習生確保了基本的文化知識卻錯過了最好的藝術學習年齡,經紀公司要想打造偶像必定無法安心讓他練個五六年,26 27歲才出道在這個社會實在是太晚了。畢竟誰都不是帝國之子,從小培養學業不耽誤各自領域各有所成。大家看著長大想有黑料都沒有什麼可挖的……

4市場潛力及團隊分配

從各大選秀不難看出團體的市場還是很大的要不也不會每次票選都那麼大,一個團體中總是要考慮到不同觀眾的喜好,自然帥氣可愛舞蹈歌手中性妖嬈冷漠等等各種類型都要包括,不過有一句話說的好,“師傅領進門,修行靠個人”出道就像高考,你以為走過千千萬萬的坎勝利了,最後發現只是邁進人生大波折的門而已。至於到底發展怎麼樣還得靠自己。更何況經紀公司在資源分配上還經常不均勻,沒什麼抱怨的,畢竟十個手指頭還長短不一。關於團體韓國sj 可以說是的好例子,畢竟出道十幾年風風雨雨,隊員真正做到各美其美,主持演員唱歌搞笑各個領域都發現不錯,每個人都專屬的領域並不形成競爭。但是,依舊經不住團員離開的留下的。

所以團體之路,外界大環境原因大,但更多的是個人努力修養,經得住寂寞,耐得住刻苦。最重要的更是團隊的運營。最後還要看些許的運氣。








白話白畫畫


其實本人對於內地偶像團體並沒有太多詳細的🔎瞭解,只能憑著自己僅有的知識水平談談自己的看法

🔅本人之前一直迷很多國外的天團吧,畢竟從藝術水平和個性態度,總覺得勝於國內偶像一些,而且也是從小受閨蜜影響,更多愛聽國外歌曲!後來家裡妹妹喜歡一些國內團體才開始慢慢了解,但縱觀國內國外,大部分團體都免不了出道即解散的結局🌀

🔅其實很多時候,在這個團體出道的時候,演藝公司和各路經紀人就已經為他們的未來和各自的效益做好了打算和準備,在這個流量為王的年代,流量保證一切,為了迎合大眾口味,先用團體造勢,然後各自單飛,速食文化下最方便快捷收益高的一種方法!畢竟,誰都要為五斗米折腰……

🔅國內的娛樂文化大環境下,競爭激烈,難成一角,想要紅🌈天時地利人和一個都不能缺少,一個人,不僅僅主持唱歌跳舞演戲要樣樣精通,必要時候還得學習各種文化以備不時之需,而團隊畢竟人數多,不可能所有人步調都一致,😂這個時候就會出現矛盾紛爭或者分歧……而單飛各自發展是最好的方法了……也確實為難了我們的這些明星

為了迎合大眾審美,辛苦辛苦



大萌萌萌萌子


國產選透,選出的偶像團也滿多的,但這種唱歌跳舞的團隊,畢竟不是部隊,團隊合作,共付的是生死,紀律嚴明,不是個人出風頭的地方;而偶像團隊,既要合作協調,又要個性鮮明,團隊人越多的,個人越不容易被人記住,都拼命表現自己,各有各的心思,自然容易解散,那些只有兩三個人的團隊,只要實力好的,每一個人都容易被記住,合作的時間也會長一些,不管怎麼說,合夥的生意難做,也都遲早會散的。



清晨2377


這個應該是出道之後,沒了節目的推廣曝光什麼的,資源也一般般的話,基本很難紅得起來


RZL我們的時光


另外,國內沒有成熟的舞臺提供給偶像團體。韓國為偶像們量身定做的“四大兩小”打歌節目,讓偶像團體可以不斷地出現在大眾視野。為了舞臺上三分鐘的表演,舞臺下反覆的練習,一方面能夠提升個人能力,另一方面能夠培養團隊默契,不至於一個團體的實力參差不齊。而在國內,當偶像團體得不到足夠演出資源去維持自己的“生命力”的時候,轉戰演戲、綜藝便成了最終的出路,能夠真正潛心做音樂的偶像,少之又少。

一檔爆款節目確實能帶來一夜爆紅的機會,但一味以同一個模式瘋狂製造偶像,卻不能重視偶像的質量和發展,中國偶像選秀綜藝能走多遠,還要打上一個大大的問號


廣東小偉


1.現在明星太多了,競爭比較殘酷。

2.很多好的資源更適用於有經驗的老演員,而不會貿然啟用新演員,風險比較大,容易撲街。

3.目前的團體不夠成熟,市場風格比較多變,團體還沒找好自己的定位,已經被後浪拍翻了。

4.大多粉絲是90後,00後。粉絲群裡比較容易多變吧。今天愛上楊洋,明天有了現男友,最近粉肖戰。


看故事的人


偶像天團這個東西本來就是舶來品,在日韓文化中比較流行——日本的二次元文化,應運而生的宅男女團;韓國高度集中競爭激烈的偶像產業,業務能力個個了得。

到了咱們這,難免水土不服,總得來說還是沒有形成完善的產業鏈和對應的文化習慣,競賽綜藝都是照搬,怎麼比得過人家從小培養的?比如我是追這類綜藝後,才第一次知道偶像還要注重『表情管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