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7 武松殺嫂是對還是錯?

老哥聊生活


我認為,無論從倫理上還是從法律上講,武松殺嫂的做法都是錯誤的。



先看看這個故事梗概。武松因公差外出,嫂子潘金蓮受王婆和西門慶誘惑,與西門慶勾搭成奸,卻被武大郎發現,因為害怕武松回來收拾他們,在西門慶的教唆下,潘金蓮狠心毒死了武大郎。武松回來後,怒殺潘金蓮和西門慶,為大哥報仇雪恨,最後武松被判充軍。



故事雖然簡單,但人物之間的關係卻是複雜微妙的。下面我試從倫理和法律兩個方面來理性分析為何說武松殺嫂是錯誤的做法。

首先從倫理方面來看。潘金蓮是武松的嫂子,如果按照綱常倫理來說,小叔子殺嫂子是違揹人倫是不對的。按封建社會的綱常倫理,自己的長輩不管做錯了什麼事情,作為晚輩也不應該對長輩不敬。也就是說,即使潘金蓮再怎麼罪大惡極,按倫理武松都不能殺她。殺了她,首先錯在武松。



再說,武松也不是完全沒有錯誤。試想當年貌美如花的潘金蓮陰差陽錯嫁給了矮矬窮的武大郎,其心定有不甘。所以當威武強壯的武松出現時,潘金蓮一顆芳心頓時被其吸引,然後便向其表白,可正直的武松情商太低,他簡單粗暴的處理了和潘金蓮的關係,讓潘金蓮羞愧難當的同時,頓起怨恨之心。

正是武松處理事情的不理性不婉轉,導致潘金蓮的心態發生了一系列變化,由怨恨之心到出軌之心,最後是殺人之心,最終導致整個事件的發生。



其次從法律方面來看。其實武松因工作原因是個懂法的人,也是個理智有頭腦的人。你看他並沒有直接衝動的馬上殺了潘金蓮,而是擺上酒席把街坊鄰居叫來邊吃邊看,其目的是讓大家為他殺人做個見證,證明潘金蓮有罪再先,然後殺西門慶,捆了王婆去見官。手段狠辣,思路清晰,敢作敢當。

按說武松完全可以不用殺人,因為當時的法律對姦夫淫婦殺人的判罰就是凌遲處死。而作為陽穀縣都頭的武松,怎麼說也是一個知法懂法的人,他完全可以去官府舉報西門慶、潘金蓮這對姦夫淫婦,進行正常的法律訴求,這樣應該也可以給哥哥申冤。但武松沒有這麼做,他斷然舉起了手中的屠刀,酣暢淋漓的進行了一場個人英雄主義的血腥復仇。



綜上所述,所以我說無論是倫理上還是法律上,武松殺嫂的做法都是錯誤的。

但是,儘管武松的做法是錯誤的,可對於當時的武松來說,殺人是他唯一也是正確的選擇。因為武松如果去報官,作為暴發戶的西門慶是有財力將官員收買的,那麼,武松有可能不僅無法為自己的哥哥報仇,甚至還會搭上自己的性命。正因為武松知道這其中的利害關係,所以才斷然痛下殺手。

所以說武松殺嫂的做法是錯誤的,但其選擇是正確的。



(歡迎點擊關注墨魚軒書畫,閱讀欣賞更多文史典故)


墨魚軒書畫


武松的做法在當時完全是對的,符合當時人的心態,而且會被全社會接受。

在“宋刑統”中對姦夫淫婦的處理是很重的,女性是關押二年,男性是18個月。

中國古代都有萬惡淫為首的說法,所以古代女人不像現在的女孩子可以有很多選項,完全沒有什麼顧忌;

像一些村莊,宗族勢力非常嚴肅苛刻的,男女通姦都要被審判鞭打。在深惡痛覺中被捆綁,赤身裸體裝進竹籠,直接沉入水中了卻不光彩的一生。

為什麼有這麼多貞潔牌坊的存在,孤零零的矗立在曠野中,日復一日年復一年。不管是風霜雨雪還是嚴寒酷暑,或是雷電交加,它們依舊挺立著。

就是在訴說過去發生在自己身上的事情,哪怕你有多麼孤獨和無奈,你都要一生隨一人,孤獨終老,既使你很討厭他,你媽媽也會和你說,這就是命!

一個苛刻的年代,抑制了人性的生長,抹殺了一代又一代人曾經美好的意願!

嫁雞隨雞 ,嫁狗隨狗,根深蒂固的頑固思想束縛著豆蔻少女,禁止她們逾越雷池半步,封建思想的鴻溝永遠隔絕她們與紅塵的些許幻想!

有生之年只能清燈苦茶,在道德制高點俯瞰世間繁華。

歷史的車輪雖已遠去,輾壓的記憶彷佛昨日。

武松殺嫂,王婆騎木驢都是這個時代的真實寫照!



閒談話溫州


1,自古就有“王法”,叫做“欠債還錢,殺人嘗命”。

武松怒殺了兄嫂潘金蓮,替哥哥武大郎報了仇,解了恨,出了一口惡氣,同時也觸犯了“王法”,殺人犯的罪名坐實成立,被衙役捕獲成為“賊配軍”,而後在“水滸傳”中成為行者武松之角色。

2,由此命題不禁聯想到商朝有關“殺人”案而反應出當時的原始而簡單可行,並立杆見影的“法律”效果:

姜子牙的弟子武吉因挑柴進城,不慎因扁擔脫離擔擔挑,失手打死了路人貪上人命官司。

3,當時的法律法規就是筒單而行,在地上畫個圓圈,讓武吉進到圈子內失去自由,被稱為“畫地為牢”成為中國最早的法律雛形模式而成為流傳千古的有關法律名詞。

4,武大郎被西門慶設計於潘金蓮毒死大郎一案,西門慶為主犯,潘金蓮為協從,西門慶應嘗命判死罪殺頭,潘金蓮也可能被判十惡不赦的謀害親夫罪“騎木驢”遊街示眾,獲極刑而亡!

5,武松由“殺嫂”一案又殺了西門慶,並不是對與錯的小問題了,按當時大宋法律也應判極刑殺頭,怎奈“水滸傳”作者筆下留情,判令武松不死,發配流放,後來投奔水泊梁山進入了中國“四大名著,成為一段佳話。


老劉105751014


武松殺嫂沒有單純的對與錯之分。

第一點從小說角度理解,潘金蓮在第一次見到武松的時候是對武松有好感的,奈何嫁給了武大郎。古代女子嫁人是要遵循三從四德的,所以潘金蓮並沒有太過放肆。武松走之後,潘金蓮被隔壁王婆教唆,這時候潘金蓮的思想已經發生了變化,西門慶就趁虛而入,並聯合害死武大郎。而《水滸傳》講述的就是一個殺一個,一個殺一幫,一幫殺一幫的復仇故事,所以為了刻畫武松在讀者心中的形象,潘金蓮是必須死的。

第二點從歷史角度理解,這個相對好理解一些。因為在古代法制不是很健全的情況下,自己的親人被人殺了,一是找官府解決,二是有能力自己解決。所以武松選擇了後者。古代親人被殺都在宣傳有仇必報的觀念,而應用到《水滸傳》,且先不說武松和武大郎的關係有多好,單純的潘金蓮害死武大郎,並且還搞背叛,這種情況在古代是絕對忍無可忍的,所以潘金蓮必須死。

無論從小說角度和歷史角度都在宣傳有仇必報的觀念,所以武松殺嫂沒有單純的對與錯之分,在相對的觀點面前,看個人更偏好哪一個了。





心影視


武松殺嫂是對還是錯??

武松殺嫂的故事,是水滸傳中的故事,故事並不複雜,大家都很清楚,但是按照慣例,還是講一講。

武松出差期間,潘金蓮受西門慶誘惑,勾搭成奸,被武大郎發現,潘金蓮怕武松知道,在西門慶教唆下,用砒霜毒死武大郎。武松回來後,為報大郎冤死之仇,怒殺潘金蓮和西門慶。最後武松被判充軍,一番波折之後,被逼上梁山。

我個人認為武松的做法是最正確的,對於武松來說,這是他唯一選擇的做法。剛開始的時候,我想的是武松完全可以不用去殺人來解決矛盾,他可以報官。但是我仔細的想了一下,如果武松報官的話,他可能無法為自己的哥哥報仇,甚至最後會搭上自己的性命。

在武松生活的年代裡,那是一個官逼民反的年代,所以可以看出來這個年代的官並不是為民做主的清官,所以如果武松報官的話,那麼作為富二代的西門慶完全可以憑藉著自己財力將那些官員收買。我想武松也是知道這個事實,所以他沒有選擇去報官,而是選擇自己去報仇。最後自己雖然因為殺人,而被判了刑,但是他為自己哥哥報了仇。

所以在那個年代,法律只是有權有勢的人的保護傘,而不是窮人的。

如果按照綱常倫理來說,武大郎是武松唯一的親人,從小把武松養活的。自古以來,長兄如父,殺父之仇不共戴天。潘金蓮勾搭西門慶並毒殺武大郎,對於武松來說不亞於殺父之仇。武松如果不殺潘金蓮哪他就不是嫉惡如仇的武二郎了。




小時大彬


武松殺嫂是對還是錯?

旗幟鮮明地說出我的觀點:武松殺嫂是完全正確的!第一,潘金蓮殺死哥哥武大郎,潘金蓮就不再是武松的嫂子,而是武松的仇人;第二,哥哥武大郎在武松心中就像父親一樣,如果武松不殺了潘金蓮為哥哥武大郎報仇,武松就不是人了,更配不上英雄好漢的稱謂;第三,潘金蓮和西門慶勾搭成奸,還毒殺哥哥武大郎,武松如果不殺了潘金蓮和西門慶,他就沒辦法在江湖上立足了;第四,潘金蓮和西門慶勾搭成奸還毒殺親夫,他們的可恥行為遭到人們唾棄,武松殺死他們是懲惡揚善,能得到人們的支持。

第一,潘金蓮殺死哥哥武大郎,潘金蓮就不再是武松的嫂子,而是武松的仇人。

按照最基本的人倫常理,潘金蓮此前對武大郎固然不好,經常破口大罵,壓根沒有武大郎這個丈夫在心裡,她對武大郎滿是怨憤和嫌惡,即便是當著武松的面,對武大郎也是非常惡毒的詛咒和辱罵,武松看在眼裡,內心當然極為不滿,但他知道,這不對等的婚姻本就是個錯,他也只有容忍,不能幫哥哥出面和潘金蓮對抗。但是,當武松從東京回來,得知哥哥莫名其妙死了,他內心第一個反應就是潘金蓮害死哥哥了。等到後來被武松從蛛絲馬跡中查找到了物證、人證,再逼問王婆和潘金蓮的口供,確認了哥哥就是潘金蓮毒殺的之後,在武松心中,潘金蓮就不再是自己的嫂子,而是殺害哥哥的不共戴天的仇人。武松殺死潘金蓮為哥哥報仇,是合情合理的舉動!

第二,哥哥武大郎在武松心中就像父親一樣,如果武松不殺了潘金蓮為哥哥武大郎報仇,武松就不是人了,更配不上英雄好漢的稱謂。

從武松的身世我們可以看得出來,哥哥武大郎在武松的心中就像父親一樣,因為武松自幼父母雙亡,就是靠哥哥武大郎辛辛苦苦把他撫養長大的,而且能讓武松長得這麼高大健壯,可見哥哥武大郎對武松沒有少花心思,自己吃盡苦頭,想方設法不能虧待了弟弟武松。再看看武松的個性和脾氣,也知道哥哥在撫養武松的過程中,從來沒有對弟弟的個性有半點打壓。做過父母的人都知道,如果遇到了怕事的父母,就會對孩子進行打壓和壓制,害怕孩子張揚的個性會惹禍。很明顯,武大郎對武松張揚的個性並沒有打壓和壓制。這樣的哥哥對武松來說,地位猶如父親一般,如果武松不殺了潘金蓮為哥哥報仇,那武松壓根配不上英雄好漢的稱謂,簡直連人都算不上了。

第三,潘金蓮和西門慶勾搭成奸,還毒殺哥哥武大郎,武松如果不殺了潘金蓮和西門慶,他就沒辦法在江湖上立足了。

潘金蓮原本也是個值得同情的苦命人,小小年紀就做了清河縣大戶人家的使女,想必不是父母早亡就是被父母嫌棄,早早把她賣到了大戶人家。使女的生活是悽苦的,永遠又幹不完的體力活,稍不留神還要被打罵。等到潘金蓮長大後,沒料到竟然姿色出眾,悽苦的生活竟然壓制不住她絕美的長相。潘金蓮長得不但美貌,而且十分妖嬈,這讓大戶人家的男主人心猿意馬,他就想仗著自己是男主人,定然有權霸佔使女,沒料到,潘金蓮竟然不同意,還狀告女主人。男主人一氣之下,倒貼嫁妝把潘金蓮嫁給了縣裡最著名的臭男人武大郎。在這裡,潘金蓮蛻變了,不但和西門慶勾搭成奸還毒殺親夫武大郎,武松如果不殺了潘金蓮和西門慶,他在江湖上就沒法立足了!

第四,潘金蓮和西門慶勾搭成奸還毒殺親夫,他們的可恥行為遭到人們唾棄,武松殺死他們是懲惡揚善,能得到人們的支持。

潘金蓮原本有可憐的身世,值得人們同情,在大戶人家做使女時,因為拒絕大戶人家男主人的侵犯,被男主人倒貼嫁妝,把她嫁給了武大郎。潘金蓮看到武大郎,內心的確是崩潰的,從此,潘金蓮身上那種好色、貪婪、薄情、狠毒的個性就慢慢滋生。因為對武大郎的厭惡和不滿,潘金蓮就開始勾搭男人,害得武大郎在清河縣沒法立足,只好搬到陽穀縣。但潘金蓮稟性難移,在勾搭武松失敗後,潘金蓮和西門慶一拍即合,很快勾搭成奸,只有武大郎被矇在鼓裡,整個紫石街的鄰居都一清二楚。潘金蓮為了能和西門慶長久,居然下手毒殺親夫。武大郎一死,潘金蓮和西門慶肆無忌憚公然淫樂,這種可恥行為遭到人們唾棄,所以武松殺死他們,能得到人們的支持。


喬鞅


1在那個黑暗的年代,武松報官,無奈官府已被西門慶收買,說證據不足,敷衍了事。武松為給哥哥報仇,收集證據後將潘金蓮剖腹剜心。這種做法雖然於法律法規是不對的,但是除了此法又有什麼辦法呢?

2武松殺嫂是黑暗的社會環境造成的

3從道德方面來說,武松殺嫂是正義之道,符合老百姓的道德倫理。

4武松殺嫂在法律健全的和平年代是不對的

――――――

戲說潘金蓮

――閆平作品

一個淫婦

千古的罵名

西門的玩物

生命的代價

而或你泉下有知

告訴你的姊妹

真正愛你的人是武大

一個醜陋的男人

生命的最後一刻

他還叫著你的名字

一個淫婦

千古風流

生命的最後一刻

你竟然叫著武大的名字

武松哭了

他一生沒有娶妻

這個故事

鮮為人知

而或你泉下有知

告訴你的姊妹

你已變做了鴛鴦

武大才是你的唯一

――――――

武松

――閆平詩歌《戲說水滸》節選

有人起訴你

老虎越來越少

有人控告你

把嫂嫂推給了西門

大丈夫頂天立地

你的話語

還是我的日記

――――

李師師,潘金蓮

寧娶妓為妻

不娶妻為雞

不要說你還愛著我

我喜歡的是孫二孃

這樣的女人

安全

――――――

弘揚真善美,傳播正能量





閆平詩歌


武松殺嫂是對還是錯??武松殺嫂的故事,是水滸傳中的故事,故事並不複雜,大家都很清楚,但是按照慣例,還是講一講。武松出差期間,潘金蓮受西門慶誘惑,勾搭成奸,被武大郎發現,潘金蓮怕武松知道,在西門慶教唆下,用砒霜毒死武大郎。武松回來後,為報大郎冤死之仇,怒殺潘金蓮和西門慶。最後武松被判充軍,一番波折之後,被逼上梁山。但在簡單故事背後,我們通過仔細地理性分析,不難發現,如果武松在之前處理和潘金蓮的關係時,不是那麼簡單粗暴,可能這樣的悲劇不會發生。當年潘金蓮嫁給武大時,一定心有不甘,一個大美女嫁給一個賣燒餅的醜男,她這樣想也很正常,當潘金蓮見到高大威猛的武松時,便一顆心就跑到武松身上了,這也很正常。當潘金蓮向武松表白時,武松應該好好的安慰潘金蓮,而不是惡語相向,讓潘金蓮的心一直在他的身上,那麼潘金蓮也不會有出軌之心了,以後的事情也就不會發生了,而武大的命也不會丟掉。這樣的想法是站在現代人角度看問題,當時的社會可能沒有這麼先進的理念吧。無論是倫理上還是法律上,武松殺嫂的做法都是錯誤的。雖然在我的眼中來說,武松的做法是錯誤的,但是對於武松來說,這是他唯一選擇的做法。剛開始的時候,我想的是武松完全可以不用去殺人來解決矛盾,他可以報官。但是我仔細的想了一下,如果武松報官的話,他可能無法為自己的哥哥報仇,甚至最後會搭上自己的性命。在武松生活的年代裡,那是一個官逼民反的年代,所以可以看出來這個年代的官並不是為民做主的清官,所以如果武松報官的話,那麼作為富二代的西門慶完全可以憑藉著自己財力將那些官員收買。我想武松也是知道這個事實,所以他沒有選擇去報官,而是選擇自己去報仇。最後自己雖然因為殺人,而被判了刑,但是他為自己哥哥報了仇。所以在那個年代,法律只是有權有勢的人的保護傘,而不是窮人的。我覺的武松不應該殺潘金蓮,不管是因為什麼殺人肯定是不對的,武松就算和潘金蓮有些深仇大恨可是逝者已逝,我們都應該好好的面對這個現實,而不是盲目的去報仇雪恨,一定要知道冤冤相報何時了,殺人總是會遭報應的。潘金蓮是武松的嫂子,當時武松打虎回家鄉之後就去找了他哥哥,這個時候他也是剛知道他哥哥娶了一個貌美如花的女子。可是潘金蓮嚮往愛情並不滿足於跟了武大郎,這也只是她原來的主人家給故意弄成的結果。後來潘金蓮一個巧合中認識了西門慶,兩個人便情投意合的開始了一場轟轟烈烈的戀愛。無奈潘金蓮已經成了親,他們兩個是很難在一起了,而且兩個人的事情也被武大郎給發現了,西門慶出手把武大郎打成了重傷。後來也是愛情的魔力讓潘金蓮大膽的把武大郎害死了。武松殺嫂也是為了報仇,但是當時殺人只是會充軍並不是非死不可,武松從小在少林寺長大應該明白冤冤相報何時了。所以我感覺武松不應該殺潘金蓮的。如果按照綱常倫理來說,小叔子去殺自己的嫂子那肯定是不對的。畢竟這也是武松自己的長輩,不管做錯了什麼事情也不應該對自己的長輩不敬。但是按照正常人的角度來說,武松殺死他嫂子沒有一點毛病。潘金蓮就應該死的,按照劇情發展即使武松不殺她,她也會死的。潘金蓮和別的男人偷情也就算了,還聯合著西門慶殺了武大郎,這就說不過去了。其實西門慶完全可以帶著潘金蓮私奔的,為什麼非要殺了武大郎,然後還給自己招來殺身之禍。武松就這麼一個親人,當他得知了自己的哥哥莫名其妙就被人給害死了,而且還是讓自己的嫂子勾結著別的男人一起害死的,你說一個七尺男兒怎麼可能會忍得了。要是換做我,我也會剋制不住自己衝上去殺了他們的。所以說武松殺嫂子並沒有什麼錯,我不管潘金蓮嫁給武大郎有什麼苦衷,我只知道她害死了自己的親夫,而且還是武松唯一的親人。


A2bo948


在《水滸傳》中武松殺潘金蓮是有可讀性的篇章。從這個故事中看到了武松的血性男兒的本色和嫉惡如仇的性格。從武松殺嫂的事件來看,武松是站在正義一方的,潘金蓮淫亂無度且在西門慶的引誘和脅迫之下害死武大郎,應該受到懲罰和報應。但從法律角度來看,武松殺嫂是不可取的,有洩私憤之嫌,因此這種做法是不可取的。


西域之子cyj


此大快人心之舉,不知有何不對?且不說揹負殺兄之仇。如此敗壞世風,汙穢人間的爛淫蠢物,浪蕩惡紈。世人人人當得而誅之!何罪之有?

目下不知何時,舉世掀起一股同情潘金蓮的風頭。完全置禮義廉恥於不顧。從順於皮肉濫淫之蕩欲!嘆於當今世風日下,萬民無恥。可能也是見怪不怪了!此真真可謂中華之可悲,5000年文明之可悲,人倫道德之可悲!

人類渴望與民主自由解放,但如果僅於人類的慾望,那麼這自由和解放就成了釋放魔獸的鑰匙!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