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18 天啟三年奢安之亂,圍貴陽10月,城內40萬人餓死大半,人與人相食

本文節選自《大明權力場》 出版機構:臺海出版社

天啟年間的形勢可以說高深莫測,難以琢磨,遼東局勢在廣寧失陷後漸漸地穩定下來了。整個天啟一朝,帝國的著眼點還是內部,迫害東林黨人是首當其衝的施政目標。除此之外,在帝國西南部還發生了一場延續17年的土司叛亂,在山東再次爆發白蓮教起義。另外,我們還注意到天啟朝帝國的經濟增長開始放緩,似乎開始硬著陸。這主要原因是由於南美的白銀由於開採量過大,導致銀價暴跌。所以後期白銀開採量開始減少,故而通過海外貿易流入中國的白銀開始減少。這些也使得天啟朝的經濟變得蕭條起來,蕭條的經濟或多或少也加劇了天啟朝的動盪。

雖是如此,但我們的天啟朝似乎一切都很穩定。國家並沒有出現大的動盪,這才是我們需要關注的話題。

歷史學家並沒有關注到天啟朝的奢安之亂和萬曆朝的播州之亂的內在關聯。西南最大的土司勢力並不是播州的楊家,而是貴州水西的安家。安家是蜀漢建興元年(223年)安家的先祖幫助諸葛亮平孟獲,之後才開始世代內附中原王朝的。明代安家世襲水西宣慰使一職。

到了明代雖然也實行土司制度,但由於時代的發展,隨著漢人勢力向西南少數民族地區的擴張,“改土歸流”一直是明王朝在西南的政策基調。幾乎所有的關於明廷與西南土司的衝突都是由這個矛盾所引起。本章所要講述的“奢安之亂”也是如此。

天啟三年奢安之亂,圍貴陽10月,城內40萬人餓死大半,人與人相食

改土歸流

楊應龍不是“改土歸流”的第一個殉葬品,自然也不是最後一個殉葬品。楊氏家族滅亡後,這個地區仍然是動盪不安。無論是中央機構,還是地方政府,跟西南土司之間的矛盾絲毫沒有得到緩解。人們只注意到了楊應龍的反叛,但對於楊應龍為何要反叛,卻沒有人做出思考。我們仍舊在重複著一個古老的錯誤,那就是隻注重問題的本身,而忽略產生問題的因果。如果是這樣,災難仍然會降臨。

安家不僅僅是貴州第一大土司,而且它還跟四川的最大土司奢家是世代聯姻關係。奢家世襲永寧宣撫使一職。此種關係告知我們,一旦有何不測,那就是牽一髮而動全身。明廷無論是跟安家,還是奢家的矛盾,絕不是一時而爆發,而是世代所累積而成。那麼,在這個問題上發生任何令人遺憾的事情將不再作為讓人感到不可思議的事情來處理。

當奢家的掌門人奢效忠死後,再也無人能對這個地區的安全形勢負責。奢效忠的弟弟奢崇明和其子奢崇周為了爭奪土司之位開始互相攻伐。這彷彿是朝廷所希望看到的。四川永寧總兵郭成、馬呈文趁著土司之間互相攻伐之際,以調節糾紛為名義大舉向奢家土司進攻,將奢家所積累的財富洗劫一空。雖然後來在奢家叔侄的爭奪戰中奢崇明獲勝,但朝廷據絕承認,要將奢姓土司的地盤永寧改為流官治理。這無疑是關係到奢家命根子的問題。如果朝廷一意如此,那麼衝突將是不可避免。

天啟元年(1621年),朝廷調奢姓土司赴遼作戰。奢崇明對此較為積極,四川巡撫徐可求以奢崇明的軍隊多老弱為由裁減軍餉,又命令奢崇明返回永寧重新徵調。此舉激怒了奢崇明,長久壓抑的怒火忍受不了,遂舉起反明大旗。

天啟三年奢安之亂,圍貴陽10月,城內40萬人餓死大半,人與人相食

奢安之亂

四川省的治所在重慶,奢崇明帶著他被徵調來的2萬兵馬一舉佔領重慶,殺巡撫、知府、總兵、同知、知縣、參將20多人。奢崇明在重慶建立大梁國,設立丞相以下等官職。為了跟貴州的安家連成一片,奢軍在打下重慶後又迅速南下拿下貴州重鎮遵義,並又立刻調轉馬頭折向西北方向的成都,試圖攻佔這個“天府之國”作為大梁國的首都以應對明軍的攻擊。

此時成都城內只有鎮遠營官軍700人,周圍各地的1500百援軍正在趕來,2000多人的官軍可謂是杯水車薪。天啟將四川布政使朱燮元晉升為僉都御史,接替徐可求擔任四川巡撫。此刻大明國繼王驥、王越、張嶽、李化龍之後又出現一個以文御武的典範。

朱燮元執掌帥印無疑是這場“奢安之亂”的轉折點。從此,他將在這個舞臺上拉開了13年的精彩表演。朱燮元升任巡撫後開始組織軍民防守,叛軍一次又一次的進攻被擊退。一直到石柱宣撫司女將軍秦良玉帶兵趕到,雙方開始進入相持階段。

天啟三年奢安之亂,圍貴陽10月,城內40萬人餓死大半,人與人相食

四川巡撫 朱燮元

天啟元年(1621年)十二月份,皇帝命河南巡撫張我續掛兵部侍郎銜,提督川、貴軍務,又諭陝西巡撫移駐漢中,鄖陽巡撫移駐彝陵,湖廣官軍由巫峽入川。大明帝國的西南版圖上再次風起雲湧。

天啟二年(1622年)正月,繼成都被圍100天后,叛軍撤走,成都解圍。官軍解了成都之圍後,隨機順水而下收復了重慶。雖然平叛形勢喜人,但真正的考驗卻剛剛開始。

隨著奢崇明的起兵,貴州的安氏家族起兵已是必然。此時安家的掌門人安堯臣已死,安家由安堯臣的妻子奢社輝和安堯臣的弟弟安邦彥攝政。這奢社輝是奢崇明的妹妹。安奢兩家世代聯姻就是為了互為一體,在危難的時候互相有個照應。如今正是一榮俱榮、一損俱損的時候。天啟二年(1622年)二月,安家正式起兵,這場戰爭終於將延續1000年之久的安氏家族綁上了戰車。

安氏家族的起兵無疑使得這場叛亂擴大化了,整個西南地區都動盪起來了。屬於土司的時代終於來臨,這是他們自由馳騁的日子。安家的加入立即使天平出現了傾斜。安邦彥帶領數萬大軍包圍了貴陽城,朝廷幾路援軍都無法靠近。安軍圍攻貴陽達10個月之久,到天啟三年(1623年)解圍的時候,貴陽城內40萬人口餓死大半,人與人相食。

雖然貴陽城解圍了,但奢崇明的叛軍在數路大軍的逼壓下撤出四川,來到貴州投奔安邦彥,至此實現了“寧西合流”。寧西合流後,叛軍勢力再次大增,大明帝國的平叛行動仍舊撲朔迷離。

六月份,官軍集中全力向貴州發起總攻,直搗叛軍在貴州的巢穴。此舉使叛軍遭受重創,平叛行動再次陷入膠著狀態。天啟四年(1624年)正月,帝國平叛行動的二號人物,貴州巡撫王三善戰死。這場叛亂已經過去3年,川黔巡撫盡皆陣亡,它卻顯得仍然遙遙無期。天啟五年(1625年),“戰將之花”魯欽凋零在鴨池河旁,舉朝震驚。

崇禎元年(1628年),朝廷啟用在成都保衛戰中立下戰功的朱燮元總督雲、貴、川、粵、湖廣5省兵馬,歷經7年時間才殺死安邦彥、奢崇明,崇禎十年(1637年),原水西宣慰使安堯臣之子安位再次歸降明廷。至此,這場歷經17年,波及5省的叛亂事件最終以這種方式結束了,我們很難說朝廷的平叛行動取得了勝利。因為朝廷終究還是意識到安氏家族的強大,才被迫以這樣一種妥協的方式來結束戰爭。水西的安家仍然是世襲的土司,終明一朝,朝廷終是無法在這個地方改土歸流。

這場持續17年的叛亂似乎還不是帝國最大的災難,因為它終究是在帝國的西南版圖進行,一些平叛費用可以分解到地方。但天啟二年(1622年)再次發生于山東的白蓮教起義則不能不令人擔憂了,因為它直接威脅到京師的安全。

天啟三年奢安之亂,圍貴陽10月,城內40萬人餓死大半,人與人相食

明史著作《大明權力場》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