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9.27 古董市場:打眼

古董市場:打眼​​

古玩行裡有很多的規矩和行話,規矩是為了對這種個人交易的一種保障。行話就是行業術語,就像舊時代跑江湖的人用的春點,也叫“吊坎兒”,這種語言只有行內人能聽懂,它的作用是方便交流,更重要的是可以在公開場合下交流也能起到保密作用。這些規矩術語在文玩市場的地攤上一直沿用。地攤的東西都是擺在地上,誰都可以拿起來看,如果中意了還要討價還價,如果不懂規矩術語,交流困難不說,也暴露了自己是個外行,很容易被“藥”挨坑。在這種地方看東西是有講究的,第一,東西不過手,別人遞過來的物件不能接,要放穩了再自己拿起來看,因為在交接的時候摔了分不清責任。很多東西如果不瞭解,絕不能輕易上手,因為有些老物件設計的很巧妙,看著是一個整體的器物,很可能是組合起來的,如果直接拿起來就會散落一地,你連還價的機會都沒有,貨主說多少就得賠多少。如果兩個人同時看上了一件東西,東西在誰手裡,另一方絕不能評判問價和還價,要等人家把東西放下才能拿起來談價格。行話和規矩在這就顯得尤為重要,它對買賣雙方起到了制約和保護作用,久而久之就形成了地攤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

古董市場:打眼​​

比如一塊玉,為了使其更美觀可以人為的潤色,行話叫“上沁”。這種工藝早在宋代就有,叫“提油兒”,後來清代也效仿,工藝稍有改變但技術和用料都沒有偷工減料。現在人的仿造能力強,花招兒也多,用狗血給玉上沁做舊,工藝完全變了,更沒有用料的成本,狗血發黑粘稠沁過的玉和老工藝極像,但也只是像而已,用設備看細節就露出破綻了。宋代上沁的玉叫“老提油兒”,清代上沁的玉叫“新提油兒”都是真正的古董,而現代用狗血上沁的玉充其量叫“狗打醋”貴賤不說,那就不是個正經東西。古玩行裡接觸久了就發現需要學的東西實在太多了,這樣才能買到貨真價實的物件,貨主為了賣貨就給東西編故事,這叫“下藥”,自己學識淺薄買了假貨叫“打眼”。這都是玩兒古玩的必修課,水深著呢!

古董市場:打眼​​

在古玩市場買東西幾乎沒有不被“打眼”的可能,只是損失有大有小。有些東西明知道不真,如果價格合適也是可以買的,除了有觀賞價值,還能以假識真,通過它與真品的區別也能學到有價值的知識。

古董市場:打眼​​

我有一次逛地攤,看上了一個青花瓷的花瓶,不過是個殘品,應該是瓶口有破損被人從瓶頸處切掉了,行話叫“砍頭”,有更講究的會請能工巧匠在切口處做金繕鑲邊兒。砍頭的瓷器也是常見的,不影響賞玩,也沒有辱沒它的年代,只是價值大打折扣。賣這東西的人有五六十歲,臉色黑紅,一看就是個農民伯伯,像是剛放下鋤頭就進城了。這種人最具欺騙性,看上去一臉憨厚,大字不識什麼都不懂的樣子,其實一肚子花花腸子,他要是糊弄人,之前把話都鋪墊好了才聊買賣,最後肯定讓你明知道上了當還得自認倒黴。我走過去先沒看東西,跟他閒聊了幾句,果然證明了我的判斷,絕對是個扮豬吃老虎的主兒。一般遇上這樣的老手,我就不和他多搭話了,直接看東西。瓶子的底款沒問題,字體也對,足圈的磨損自然沒有做舊痕跡,是個兩百多年的東西。我就開始和他過招兒了:“多少錢”?我漫不經心的問,“五千!”他也簡單直接,我想鬥鬥他,就陰陽怪氣的問:“家裡有大虧空?著急用錢是吧?”他讓我問蒙了,沒完全明白我話的意思,我又說“瓶子口都沒了你要五千?你留著醃蘿蔔用吧!”說完我佯裝要走,果然他急忙往回叫我:你給個價兒行嘛?一般在這個時候就很關鍵了,如果你按他的價格往下還就上套兒了,我回來蹲下問:你的東西讓我給價兒合適嗎?他裝作爽快:您就說吧!我故意氣他:五塊!他故作憤怒狀:你不是誠心想買!我說:對了,是你先沒誠心想賣的。要不我再給你加兩塊?他氣得說不出話,在那捯氣兒。我沒等他想詞兒,接著說:一個殘了的瓶子,你想賣就好好說價兒!這會他有點蔫了,說話也不像剛才那麼底氣十足了:既然您看出來了,誠心要,我就給您個實在價兒,兩千拿走吧。我笑著說:你承認賣的是殘品了?能蒙就蒙是吧?就衝這個我得罰你一千。他連連搖頭,我說:不行就算了!別再往回叫我了啊。說完我站起來就要走,他趕緊拉住我,最後一千二成交。其實清代的殘品,這價格也算撿漏兒了,我心滿意足的得勝而歸。後來一位資深的前輩幫我長眼,說我判斷有誤,算是打眼了。東西的年代沒有問題,只是器形不對,它原本不是一隻花瓶,而是一個花觚。


古董市場:打眼

​大家看看花瓶和花觚的區別,原來這個瓶子經歷的不是砍頭,而是被腰斬了,它被去掉的不只是瓶口,還有大部分瓶頸。好在它的主要畫片不在瓶頸上,還有我殺價的水平一流,幫我長眼的老師說它的價值遠高於我收來的價格。雖然心裡有些踏實,但還是揮之不去,那因為學藝不精而沒有識破源委的懊惱,這一行真的是學無止境。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