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12 全家46人捐軀,3個女兒和親,此人悲慘下場是唐朝衰敗的縮影

唐朝從李淵建國開始延續了280多年,唐玄宗時的安史之亂被認為是唐朝國力衰落的開始。

安史之亂後,政局恢復了表面的安寧。但其實各種矛盾只是被按在水面之下,其後150年,大唐從內而外慢慢腐化。這些矛盾加諸在中唐名將僕固懷恩身上,表現得尤其明顯。

全家46人捐軀,3個女兒和親,此人悲慘下場是唐朝衰敗的縮影

​僕固懷恩是郭子儀平叛時最有力的屬下,他曾經數次大敗史思明的部隊,說服回紇參戰,帶兵一舉收回東、西京。平定安史之亂前,從來沒有人懷疑他對李唐皇室的忠誠:他曾將自己的三個女兒送去和親;父子兄弟數人參與平叛,全家有46人因安史之亂而死。

然而,儘管有諸多軍功加身,僕固懷恩在安史之亂後頗受猜忌。安史之亂是手掌兵權的安祿山、史思明一手策劃的,這就留給中晚唐一個最大的後遺症:李唐皇室開始對武將極度不信任。

全家46人捐軀,3個女兒和親,此人悲慘下場是唐朝衰敗的縮影

郭子儀在平亂中軍功赫赫,被後世稱為“重鑄大唐”的關鍵人物,在武將中極具號召力,對李唐皇室從無二心。然而安史之亂後,郭子儀以頭號功臣,尚且被奪取所有實權、頤養天年,更不用說他手下的僕固懷恩。

在這場李唐皇室對武將的架空操作中,郭子儀起碼有“武將之首”壓陣。皇帝雖然因忌憚解除了他的兵權,但是為避免引起譁變,表面上還是需要做足了姿態。但僕固懷恩卻沒有這麼幸運,甚至他為國和親的女兒都成了政敵攻訐他的軟肋。

全家46人捐軀,3個女兒和親,此人悲慘下場是唐朝衰敗的縮影

皇室對武將的不信任,直接導致唐代宗時期宦官權勢滔天。著名的宦官大將魚朝恩、駱奉先,都是在唐代宗時期被扶植起來的。然而唐代宗對自己的皇權威望估計過高,也對宦官權欲和手段估計過低,僕固懷恩等人因為得罪了宦官被排擠、算計。

僕固懷恩在這種形勢下過得戰戰兢兢,不過只有千日做賊,沒有千日防賊。他在奉朝廷命令送自己的女兒和女婿回紇登裡可汗回漠北,尚未回朝,就被駱奉先告了個勾結回紇。還在各方爭論不休時,駱奉先和辛雲京就率兵與僕固懷恩的兒子開戰。

全家46人捐軀,3個女兒和親,此人悲慘下場是唐朝衰敗的縮影

唐朝內部軍將先亂起來,回紇、吐蕃等部想趁機分一杯羹。但唐代宗因猜忌殺死了安史之亂中頗有戰功的來瑱,讓一眾將領心寒;後又有李光弼被宦官流言所傷,連帶兵回長安救援都不敢;而郭子儀被架空多時,手下只剩下幾十個騎兵,想向唐代宗請求派兵卻被宦官擋在門外。

全家46人捐軀,3個女兒和親,此人悲慘下場是唐朝衰敗的縮影

在《舊唐書》和《新唐書》中,僕固懷恩從此以叛將的形象出現。他的兒子在榆次被殺死後,僕固懷恩開始在吐蕃、回紇、党項等各部奔走,糾結了三十餘萬大軍與唐軍對峙。僕固懷恩的母親聽說後,提刀向子:

“吾為國家殺此賊。取其心以謝三軍。”眾叛親離之下,僕固懷恩最終暴死鳴沙。

從一力平叛、因為兒子僕固玢兵敗投降而大義滅親的大唐將軍;到誘眾部攻唐,引起唐朝內部近十年混亂的叛將。唐代宗和朝臣評價僕固懷恩的語句,卻非常引人深思。

全家46人捐軀,3個女兒和親,此人悲慘下場是唐朝衰敗的縮影

顏真卿曾經評價道:“且明懷恩反者,獨辛雲京、李抱玉、駱奉先、魚朝恩四人耳,自外朝臣,鹹言其枉”。而唐代宗在聽說僕固懷恩死後,不但沒有撫掌大笑,

反而感慨道“懷恩不反,為左右所誤”,這與正史極力將僕固懷恩塑造成逆賊的言語截然相反。

可見在對僕固懷恩造反原因語焉不詳的記載後,宦官專權和朋黨之爭才是罪魁禍首。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