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17 張泉靈的北大演講,顛覆了我的5大認知

文 / 張涔汐



張泉靈的北大演講,顛覆了我的5大認知


早兩天聽完張泉靈的一個演講,欽佩之心油然而生。

我們先來翻閱張泉靈的履歷:

1997年,張泉靈考入央視國際部,並任《中國報道》記者、編導、主持人。

2000年,張泉靈任新版《東方時空》總主持人及《人物週刊》《焦點訪談》《新聞會客廳》欄目主持人。2015年7月上旬,張泉靈確認從央視離職。

掐指一算,主持生涯18年。

告別主持人身份的張泉靈,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勢,以顧問形式加盟傅盛戰隊,並擔任紫牛基金合夥人。


張泉靈的北大演講,顛覆了我的5大認知


也就是說從一個光鮮亮麗的央視知名主持人,轉身成為掌握、管理、運作龐大資金的投資人,這個步子邁得不是一般的大啊。

在一個領域做到頂尖的位置,再華麗轉身投入到一個非常考驗專業度的資本領域,靠的不僅僅是膽識和魄力,還要拼一個人背後的強大認知觀念。

在沒有系統聽到張泉靈的演講前,我跟旁人一樣,在認知裡以為她只是一個優秀的主持人,當系統聽完她的演講之後,我感嘆一句:

這個女子的頭腦實在是太強大了。

我們看看張泉靈的認知思維:


01相信經驗,但不能依賴經驗

原來當你在一個行業裡面積累十幾年經驗的時候,你基本上是一個得心應手,偶爾抓狂的狀態,否則就意味著你原來在那個行業裡面,那麼多年的積累沒有積累夠。

但現在稍微一得心應手,我就要反思,我是不是有路徑依賴了,因為這個思維的路徑依賴,極有可能帶給你的就是慘敗。

現在要不斷地提醒自己, 這時候不能是我這麼擅長,如果我這麼擅長,一定有哪個我沒有想到的地方,一定有哪個坑我沒有去填。

-------不忘初心,永遠在路上


張泉靈的北大演講,顛覆了我的5大認知


張泉靈的這個思維模式一下子讓我醒來了,或許有99%的人都陷入一個思維的陷阱,什麼陷阱:

你以為只要有經驗就可以解決很多問題,但是卻忽略了過分依賴經驗,或許會讓自己走向下一個坑裡,經驗會讓人產生固定的慣性思維,而這個慣性經驗思維會讓自己掉進一個坑裡,只是自己沒有發現。

不要過分依賴經驗,不要讓經驗限制自己的思維,這是畫地為牢,這是給我的第一大啟示。


02開放心態,放下身段

這個時代的變化,會引起我們不安全感的不僅僅是別人家的傳奇,更重要的是,在原來你非常熟悉的領域裡,你認為我就是專家,在這樣的領域裡,突然會發現我真的是專家嗎?未必喲。

不管在原來領域裡有多牛,你想要面對未來,恐怕都要面對這八個字:

打開心態,放下身段…….時代淘汰你,不會打招呼。


張泉靈的北大演講,顛覆了我的5大認知


我們都以為當我們在一個行業裡呆的足夠久了,我們就可以把自己當成專家了。

比如,在服裝銷售行業呆久了的人,會認為自己特別會賣服裝;

比如:在互聯網行業呆久了的人,認為自己在互聯網行業裡就無所不能;

但是他們忽略了一個關鍵點,這個關鍵點是外部環境,我們可以統稱為:時代的環境。

前幾天,幾個朋友告訴我同樣的一件事兒:

以前覺得自己是行業專家,現在突然發現自己,好像越來越看不懂現在的商業模式了。

我回答:

看不懂就對了,因為這是時代環境的原因,跟你所在這個行業時間的長短沒有關係,你覺得你在一個行業呆久了就是專家,但問題是這個時代,這個社會大環境會讓你一夜之間從“專家”變成“小白”。

時代的大環境,會把你在行業呆的那幾年積累的那點兒經驗,瞬間碾壓的支離破碎。

所以,永遠不要以專家的姿態來高估自己,開放心態,放下身段學習,你才不會成為時代的淘汰品。


03學會“退一步”思維,人生豁然開朗

讓我們想象一下,有一隻雞,要飛過一道高高的柵欄,可是怎麼撲騰也飛不過去,面紅耳赤,一地雞毛。這樣的雞,肯定談不上有趣。

但是這個時候,它退開一米,突然發現,柵欄雖然很高卻只有一米寬,它完全可以繞過去的。

我想說的是和目標保持一點距離,恐怕就是有趣的開始了。 《如何追尋有趣的人生》


張泉靈的北大演講,顛覆了我的5大認知


我們從小到大所接受的教育,永遠是競爭意識,學會爭搶的思維。

上學時要搶著當班長,拼命考第一;上班比工資;單位拼職稱等等,對於任何事物的獲取,我們永遠活在競爭觀念的狀態下。

卻從來沒有用一種退一步的思維來看待問題。

退一步的思維不是說讓自己頹廢,而是讓我們視野更開闊的分析事態,更明白清楚的認識自己,讓自己的人生更灑脫。


04不當鴕鳥,替團隊填坑,還要快速爬坑

說到坑,原來碰到坑,作為整個系統中的一環,有偷懶的心態,就想繞著走,憑什麼我來填,應該有人填。

但現在怎麼辦?有坑怎麼辦,你不跳誰跳,你跳了之後路才是平的,別人才能走過去。

你帶一個團隊,做一個創業,這是沒有辦法的事情,就是見坑就得往下跳,填平了,讓你的團隊走過去,然後你再爬出來,去填下一個坑。這就是去操作一個系統和你在一個系統當中擔任一環最大的差別。

這半年,我自己一個人偷偷哭過的時間,比我之前十年加起來都要多。


張泉靈的北大演講,顛覆了我的5大認知


只有創業者才能明白這段話是什麼意思?

每一個人內心都藏了一隻鴕鳥。

我們先說說鴕鳥,鴕鳥兩條腿很長,奔跑得很快,遇到危險的時候,其奔跑速度足以擺脫敵人的攻擊。但鴕鳥有一個致命的缺點,這個缺點是遇到危險時,鴕鳥會把頭埋入草堆裡,以為自己眼睛看不見就是安全。

按照鴕鳥的奔跑速度,本來足以擺脫敵人,問題是當它以掩耳盜鈴式的方式,逃避困難的時候,無疑是把自己葬送給了敵人。

而很多人在面對困難問題的時候,選擇的是鴕鳥心態,這種心態就是逃避,他以為只要忽略了問題,問題就不存在了,忽略掉坑,坑就不在了。

張泉靈的演講給我的第四個啟示是:作為一個團隊負責人,對於規避不了的坑,學會跳坑,再替團隊填坑,最後還要迅速爬坑,這是一種擔當,是一種直麵人生困境的果敢。

拋棄鴕鳥心態,或許只有創業者才能明白。


05學會用邏輯的人,少了很多“人為”的煩惱

我的中學時代是在上海度過的,那時候我們高中不分文理,讓我更多學到了理科的本質思維。

我記得我們初三的時候,學校給我們開了一門選修課,叫化學的定性定量分析。

比如,一個瓶子上貼著標籤:酒精,那麼理論上他會在加熱到78.5攝氏度的時候沸騰,如果液體沒有沸騰,可能是標籤錯了,那不是酒精,也可能是溫度計壞了或者樣本被汙染了。

我在這裡學到的不是知識,而是思維邏輯。

所以,如果今天,我老公忘了我的生日,我不會立刻推出他不愛我了,因為可能是他根本忘了今天幾號。——《如何追尋有趣的人生》


張泉靈的北大演講,顛覆了我的5大認知


張泉靈的這個分享,其實在間接說明一個人具備邏輯思維到底多麼重要,邏輯思維可以讓你快速看到事物的本質。

一個人的邏輯性越強,對事物越有精準的判斷力,但是很多人一生都不會用邏輯去分析事態,而總是拿“我以為,我認為”來判斷分析。

涔汐無數次跟大家說過:

人與人的差別表面看是相貌的差別,其實最重要的是骨子裡的思維模式的差別。

英國鐵娘子撒切爾夫人曾經有這麼一段名言:

注意你的思想,因為它將變成言辭;
注意你的言辭,因為它將變成行動;
注意你的行動,因為它將變成習慣;
注意你的習慣,因為它將變成性格;
注意你的性格,因為它將決定你的命運。

你所看不見的思想和思維才時時刻刻的影響著、決定著你的命運。

以上這5大思維模式,希望大家可以獲得啟示,任何不簡單的人,都是頭腦裡思維的不簡單。


近期職場好文,點擊即可閱讀:

涔汐介紹:用男性的視角看職場,以女性的視角看人生,既能剖析人性的複雜,也能把時間冷暖寫筆下,新書熱銷《你的努力,是為了遇見更好的自己》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