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7 戰國時期東方六國強勢期是什麼時候?

了了VIP


東方六國指的是“齊、楚、燕、韓、趙、魏”六個東方國家。進入戰國,按照他們崛起的先後順序,第一位強勢的國家是:魏國;緊跟其後的是:楚國;第三位:齊國、第四位:趙國;第五位:燕國;第六位:韓國。

魏文候做了魏國君主以後,任用李悝實行變法強國,軍事上任用吳起等人。魏國很快就崛起了,在當時可以說吊打東方任何一個國家,包括秦國在內,也不是其對手。不過魏惠王即位以後,魏國人才流失嚴重,由於當政期間任人不當,魏國開始衰落。軍事天才吳起逃到了楚國,楚悼王任用吳起變法,楚國逐漸強大起來。直到楚懷王時期,楚懷王被張儀欺騙,吃了幾次敗仗,楚國才逐漸衰退。齊國之所以能排第三,主要是因為齊威王任用孫臏將魏國的主力消滅掉了,東方霸主一下隕落,至此齊國逐漸強大起來。到齊威王孫子齊閔王當政時期,齊國已經成為東方最強大的國家。

齊國由於地位膨脹,被蘇代慫恿,滅掉了宋國。然而東方各國都畏懼齊國,於是有了“樂毅伐齊”。燕國作為帶頭大哥,攻佔了齊國首都。不過當時的燕國也的確風光無限,但是有兩座城池始終攻不下來。五年後,燕昭王去世,樂毅被撤職,齊國將領田單抓住機會很快反攻。所以,齊國和燕國兩敗俱傷,相繼衰退。

再次崛起的是趙國,趙武靈王“胡服騎射”改革以後,趙國成為東方六國當中軍事實力是最強大的國家。戰國後期,能與秦國在軍事上一決高下的也只有趙國了,不過趙國在經濟上不如秦國,最終還是抵擋不住秦國的進攻。至於韓國,那就不用說了。是東方六國當中最弱的,他能存活,完全是出於戰略的考慮。大家都不想滅掉他,主要怕滅了他而遭到其他國家的聯合討伐。所以,韓國左右逢源,誰強大就依附於誰,也沒人想把他滅掉。


謀士說


東方六國是指齊國、楚國、魏國、燕國、趙國、韓國,因處於函谷關以東,被稱為東方六國,與西邊的秦國相對應。

從韓趙魏三家分晉,到秦始皇統一中國, 戰國時期一共持續了230餘年,期間各國風起雲湧,英雄豪傑輩出,各國的國運都有經歷波峰與波谷,只不過秦國最終笑到了最後。那麼東方六國有哪些高光時刻呢?

1、魏國

為什麼先說魏國,因為戰國初期,魏國是扛把子,一母同胞的趙國、韓國只能依附在其羽翼下,跟著魏國一起拳打秦國,腳踢齊國,時不時還欺負楚國,除了距離太遠夠不到的燕國外,其他五國輪流被魏國欺負。

為什麼魏國這麼強呢?因為魏國是變法的始祖,李悝、吳起先後在魏國實行變法,後來的商鞅一開始也是在魏國學習變法。魏文侯期間,積極推進變法,魏國率先崛起,建立了當時最強大的武裝力量魏武卒,在吳起的率領下5萬魏武卒擊敗50萬秦軍,奪取秦國河西之地,壓得秦國百年抬不起頭。強勢期從魏文侯開始,經歷了魏武侯,一直到魏惠文王,先是桂陵之戰中被齊國孫臏“圍魏救趙”,然後馬陵之戰中又被孫臏“增兵減灶”,兩場大戰魏國大敗,魏武卒損失殆盡,自此魏國跌落凡塵,開始被別人欺負。強勢期總共持續了約60年。

2、齊國

齊國有強盛的傳統基因,但是戰國時期的齊國已經不是姜子牙和齊桓公時期的齊國了,以前的齊國國君姓姜,現在的齊國國君姓田。但是齊國底子雄厚,地理位置優越,經歷了改朝換代的動亂後,也開始走向強盛。

齊國是踩著魏國的屍體上位的。齊威王時期,就是《鄒忌諷齊王納諫》裡面的齊威王,推行政治改革,任用賢相鄒忌,虛心納諫,齊國大治,國力隱隱然可以和魏國一比。面對趙國的求援,齊威王派出田忌、孫臏的組合,最後在桂陵和馬陵兩場大戰中殲滅魏國魏武卒,實現霸權的更替。齊威王的兒子齊宣王,也是位英明之主,齊國國力不斷增長,當時燕國內亂,齊國討伐,一路摧古拉朽,幾乎將燕國滅國,後來因為戰國常任理事國秦國、楚國等國家的強烈要求下,齊國退出燕國。到齊宣王兒子齊湣王時期,齊國是當時的超級大國,在垂沙之戰中大敗楚國,佔領楚國的淮北地區,在函谷關外大敗秦國,順便吞併宋國。齊國的強大已經危害到了戰國的政治生態,於是燕國聯合趙國、秦國、楚國、魏國一起圍毆齊國,連下72城,齊國幾乎滅國,齊湣王身死,從此齊國變成凡人。從齊威王到齊宣王再到齊湣王,齊國的強盛期持續了70餘年。

3、楚國

楚國的疆域一直是戰國七雄中最大的,疆域遼闊也就有了崛起的資本。《羋月傳》中有一個細節,就是秦惠文王喬裝到楚國考察國情,學習先進經驗,那個時候的楚國是其他國家學習的榜樣。楚國的崛起是一個緩慢的過程,從楚悼王熊疑開始,吳起因為被魏武侯所不容,逃至楚國,幫助楚國開始變法圖強,經歷了變法的楚國征服了南方百越地區,國土面積擴大了近一倍,可惜楚悼王早死,吳起也被殺死,變法未持續。後繼之君到楚威王時期,也就是羋月的父王,厚積薄發的楚國開始崛起,向西侵入巴蜀地區,向東削弱越國,向北擊敗齊國,勢力擴大到江淮地區,國土面積幾乎佔了戰國一半。其子楚懷王繼位,任用屈原等能臣,繼續開疆拓土,徹底吞併越國,擊敗魏國,奪取大量土地,國力盛極一時。楚國的轉折發生在張儀欺楚後,楚國背棄齊楚聯盟,最後被秦齊聯手擊敗,楚懷王本人也因為與秦昭襄王武官會盟被扣押,到死都沒能回到楚國。自此楚國國運急轉直下,隨後又被白起多次蹂躪,再無反抗之力。楚國的強盛期從楚威王到楚懷王,大概30餘年。

4、趙國

趙國是秦國後期主要對手。趙國與北方胡人接壤,邊防部隊一直在和胡人交戰,有一天趙武靈王靈光一閃,想出了“胡服騎射”的方法來提升軍隊戰鬥力,從此趙國騎兵縱橫天下,在與秦國的交手中也不落下風,後來到趙惠王時期,憑藉“胡服騎射”的餘威,趙國還吞併了中山國,即使經歷了長平之戰,趙國也能打敗燕國,而且秦國滅亡趙國的過程中,一直被李牧打敗,最後不得不使用反間計讓趙王殺了李牧,秦國才能攻滅趙國。但是趙國的強盛時期只有趙武靈王時期,趙武靈王執政後期還因為沙丘宮變被活活餓死,造成奸臣當道,趙國國力下降,所以趙國的高光時期持續了20餘年。

5、燕國

燕國位於北方,一直默默無聞,中原大戰很少插手,國力也不溫不火。後來因為燕國相國作亂,被齊國趁虛而入,差點滅國。雖然因國際救援,免於滅國,但是經歷了戰國的燕國千瘡百孔,國力大損,此時燕昭王繼位,是燕國少有的明君,築黃金臺招攬天下英才,樂毅、鄒衍、劇辛等人紛紛上鉤,最後燕國大治,為了報當初齊國入侵之仇,燕國聯合趙國、魏國、秦國、楚國等一起進攻齊國,大軍以樂毅為主帥,摧古拉朽,反過來將齊國打得幾乎滅國。燕昭王死後,後繼之君歸於平庸,燕國也繼續偏居一隅,想要欺負趙國,結果被趙國按著打。燕國的強盛只持續了燕昭王時期,大約30餘年。

6、韓國

毫無存在感的國家,被魏國、秦國、楚國、趙國輪流欺負,從來沒有站起來過,周邊國家的日常就是吃飯睡覺打韓國。韓國處於四戰之地,先天就不足,只能忍氣吞聲,也是第一個被秦國消滅。

以上就是東方六國基本情況,有高潮有低谷,其實秦國也一樣,只不過秦國繼秦惠文王后,奮六世餘威,一鼓作氣,滅了六國。

有興趣的歡迎關注“榮耀歷史”,一起研討歷史的潮起潮落。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