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7 為什麼感覺這幾年高考文科分數線總是高於理科?這意味著什麼?

黎小潔


結合2019年高考情況可以看出來,除了江蘇理工農醫類本科一批、二批均高於文史類之外,全國絕大部分省份本科線都是文科高於理工科。相比較而言,文科要獲得高分更難,但是錄取分數線卻更高出不少,這確實是一個值得思考的問題。

安徽省招生考試院的呼籲

8月12日,安徽省招生考試院公佈2019年安徽省高考總體情況:2019年安徽省高考考生513274,共錄取考生427136人,較2018年增加15664人;其中文史類考生與理工類考生分別為25.1萬人和26.2萬人,接近1:1。但是錄取情況卻大不一樣,2019年安徽省文史類錄取49313人,理工類錄取142723人,接近1:3。從錄取比例來說,文科的本科錄取率為19.6%,理科卻高達54.5%。所以安徽省考試院同時呼籲:高中學生在選擇文、理科類時,高中學校、授課教師要注意引導學生選擇理工類。

文理科考試難度相差大的主要原因

出現這樣的情況主要有兩個原因:一是理工類院校名校名校比文史類高校多,全國2900多所高校,幾乎很少有高校只招收文科生,但是卻有相當一部分理工類院校不招收文科生。這跟就業等市場需求有較大關係,目前來說,就業的情況大致是工科好於理科好於文科,不管是就業率還是工資薪酬等方面,都是如此。二是選擇文科的人數確實較多,就以上面提到的安徽省為例,文科、理科報考人數差不多,在招收名額少,報考人數多的情況下,錄取分數自然會被推高。

新高考模式可能會降低文理科的影響,但“2”的變數更多

要規避這樣的情況,還需要考生和家長重新思考科目的選擇。明年開始,不少省份都將啟動3+1+2的高考改革模式,文理科的影響相對會減弱。但是其中可選的“2”實行賦分制,這對所有人來說在選擇時實際上難度是增大了,首先該科目獲得等級的情況不但受個人分數的影響,還受選擇人數多少,自己分數排名情況的影響;其次科目選擇還會影響到未來高考時專業的選擇,選擇不合適還會影響到未來志願填報,即便有的專業對高考科目要求不那麼嚴格,但是進入高校,高中階段相應課程基礎不紮實,也會直接影響到大學階段的學習。

根據個人興趣愛好選擇,別盲目根據難易程度來選擇

最重要的還是根據個人情況,結合自己的興趣愛好及未來專業選擇方向等來進行抉擇,把高考信息收集工作提前,不要等到報考時再進行盲目選擇。更不能想當然地覺得那門課容易選哪門,哪門課難就不選,這樣造成的結果就可能是學生扎堆選課。最後造成科目間的不平衡,競爭差距也完全不一樣。


象牙塔裡講故事


您好,很高興回答你提出的問題,針對於你提出的問題,我將用自己的見解幫你解答。

2019年安徽省教育廳召開高考錄取結束新聞發佈會的時候,就談到要儘量勸學生選擇理科科目。因為2019年安徽省文理科人數幾乎相同的情況之下,理科本科錄取人數約是文科錄取人數的4倍。招生比例放在那裡,自然而然就會導致文科錄取人數減少,文科錄取分數線高於理科分數線。為什麼文科分數線一直走高呢?簡單分析幾點原因:


根據2019年各個地區的文理科一本分數線對比來看,文科一本分數線普遍在540分以上,而理科一本分數線普遍在500分左右,文理一本線相差大概40——50分左右。更令人關注的一點就是,部分地區文科500分都達不到本科分數線,而理科本科線卻不到400分,差距達到將近100分。顯而易見,文科分數高於理科是板上釘釘的事情,未來幾年也很有可能是這個趨勢。

注:2019年各地區文理科各批次分數線統計圖

導致文科分數比理科分數高的原因有:

1、目前,各個高校的專業設置來看,大多數都是理工科專業,理工科專業都要求考生高中階段所學科目為理科。舉一個簡單的例子,某高校招生計劃在4200人左右,大概文科招生人數只有900-1000人左右,剩下的指標全部分配給理科。招生人數上來,需求量比較大,那麼自然而然錄取分數就會變低。同樣招生人數較少的情況下,錄取分數自然而然升高。

2、為什麼很多高校開設大量理工科專業,而開設較少的文史類專業。我們國家是一個工業大國,對理工科畢業生的需求量遠高於文史類畢業生的需求量。各行各業都分佈大量的理工科畢業生,高校為了提高就業率,給自己學校的畢業生創造良好的就業環境。因此,幾乎所有的高校理工科類招生人數都是多文史類,就連師範類高校、財經類高校也都是以招大多理科畢業生為主。

文科人數招生遠少於理科人生是毫無疑問。並不是國家不重視文科生,也不是國家不重視文史類專業,只是目前的市場需求量以理科生為主。就業需求調配著招生數量,而且理科畢業生的普遍薪資高於文科畢業生。文理科成績差不多的情況之下,建議各位考生儘量選擇理科科目作為高考選擇,因為理科可以選擇更多的專業。文史類幾乎所有的專業理科生都是能夠報考的,但是理科類所有專業文史考生都不能夠報考。例如熱門的計算機科學與技術、網絡空間安全、人工智能等方面。

以上就是我的見解,歡迎大家評論、交流。喜歡的朋友可以關注我,每天都會分享自己的見解。如果你有其他不同想法的,也可以評論交流。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