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9.07 華鎣這個男人靠一隻手“活出個樣來”

華鎣市觀音溪鎮高橋村村民尹真萬,一家三口人卻都是殘疾,生活賦予這個男人的苦楚是常人難以想象的,但是他卻依靠自己僅有的一隻手走上了一條致富之路。

華鎣這個男人靠一隻手“活出個樣來”

自己還有一隻手,怎麼能等靠要?

尹真萬很小的時候就在一次事故中失去了自己的右前肢,後來被鑑定為肢體三級殘疾。因為他自己是殘疾人,他找的妻子也是一個重度殘疾人。

2006年,寄予他全部希望的兒子降生,但沒高興多久,他便得到了一個晴天霹靂的消息——兒子天生耳聾。這樣一來,尹真萬一家三口就成了典型的“三殘”家庭,生活頓時陷入危機。

“這已經是事實,總不能唉聲嘆氣過一輩子吧。”短暫的悲傷過後,尹真萬決定要用自己全力把孩子撫養長大。因為妻子和孩子都需要自己照顧,他只能在自己家附近儘可能地多種點地、養殖點畜禽。

“尹真萬,你自己只有一隻手了,國家有政策扶持,用不著這麼拼嘛!”“就是我自己還有一隻手,怎麼能等靠要呢?能多做點就做點嘛!”面對別人的不解和勸慰,尹真萬總是這樣回答。

為了讓孩子不錯過最佳的語言學習期,華鎣市殘聯協助尹真萬向省殘聯項目部四川省“聆聽世界”人工耳蝸救助項目申請給孩子做了人工耳蝸,術後,廣安市殘聯還幫助孩子從2013年開始到廣安市新希望聾兒語訓部實施聽力兒童康復訓練,讓其迴歸正常孩子的生活。

雖然給孩子安裝了人工耳蝸,但是動輒上萬元的維護維修等費用,對一個只靠微薄的國家補貼和務農收入的家庭來說無疑是一副壓得喘不過氣來的重擔。

華鎣這個男人靠一隻手“活出個樣來”

因為尹真萬家後面就是一大片竹林,於是他就利用這塊地勢擴大養殖規模。這幾年來,他飼養的雞鴨等畜禽一直保持在二三百隻的規模。

為了節約飼養成本,尹真萬一直堅持用糧食餵養、不用飼料餵養,而因為飼養所需的糧食量巨大,這也讓他從來沒有休息時間,除了銷售雞鴨,就一直撲在地裡從事勞動生產。

脫貧不忘講信用,及時主動還貸款

10多年來,尹真萬既當爹又當媽,但不管生活有多麼困難,他從不把困難寫在臉上,也從不向黨委政府“伸手”要過錢。

2016年,聽說當地政府推出了一項免息小額貸款政策,這對剛給孩子做完耳蝸維護、急需資金購買雞苗、修繕雞舍的尹真萬來說,無疑是一項巨大的利好消息。於是,他立即找到了有關部門辦理了貸款。

2019年6月底,是合同約定的貸款還款時間,尹真萬提前幾天來到鎮政府諮詢還款事宜,將早早地準備好的款項交到了相關部門。

“在我急需用錢的時候,國家給我免息貸款,緩解了我的燃眉之急,我雖然是貧困戶,也要講信用,必須按照合同規定的時間來還款。”尹真萬對觀音溪鎮政府辦理還款事宜的工作人員說。

因為尹真萬養的雞都用糧食餵養,價格卻不比市場價高,所以來買他雞的有很大一部分都是老顧客,更有很多人慕名到他家裡來買。

“家裡的情況這樣,沒法出遠門,我賣得便宜點,加上都知道我用的是糧食餵養,大家吃得放心,就會願意經常來買,也節約了我出去賣雞的時間。”當一些人瞭解情況後說他“傻”時,尹真萬用這樣樸素的話語解釋說。

助推脫貧

現在,尹真萬一家三口都被納入了最低生活保障,並且還有殘疾人生活補貼和護理補貼等,同時,他們家還納入易地扶貧搬遷範圍,住進了寬敞明亮的新房子。

“要不是黨委政府的扶持,哪有我現在的生活!”尹真萬經常這樣給關心他的領導和親戚朋友說,“現在國家一年給我們家一萬多元的各種補助,我只有努力地幹,好好地活出個樣子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