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8.21 為何當年沈丘縣城從老城遷往槐店……

1950年2月19日河南省人民政府批准沈丘縣人民政府由老城遷駐槐店,自此沈丘縣縣治轉移至槐店鎮至今。

公元1497年,沈丘老縣城由故城(今臨泉西)北移至乳香臺,即今沈丘老城。從那時起四百五十多年的時間裡老城一直是沈丘縣縣城的治所所在(所以城關現在還被老一輩人稱為沈縣),解放後沈丘縣治所遷往槐店鎮,那麼當年為什麼會將縣城遷往槐店鎮呢,筆者並沒有在相關文檔上查找到答案,在查閱了相關資料之後,嘗試自己去分析一下當時縣治遷往槐店的原因,由於作者水平有限,如有不足之處請大家多多指正。

1 民國時期沈丘政治活動北移

1928年沈丘縣第一個黨組織在槐店回族居民區槐店五小(今回民小學)成立。

1930年沈丘第一個黨支部在槐店成立,受豫東特支直接領導。

1931年沈丘黨支部在槐店改建,設槐店特支,下轄五個小組:教師組,學生組,婦女組,魯臺組,倒栽槐組。黨組織在槐店周圍穩定發展起來。

1932年一二八事變,日寇進攻上海,激起全國人民憤怒。在槐店特支的發動領導下,全縣千餘名師生舉行了聲勢浩大的反帝愛國遊行活動,聲震全國。

1937年沈丘縣第一個共青團支部在槐店淮濱中學成立。

1938年10月中共沈丘縣委在槐店成立。

1947年2月在上級領導下沈丘縣沙河以北地區建立了沈鹿淮縣人民政府(此時沈丘還沒有解放),6月建立槐店區政府,次月建立槐店鎮人民政府。同時沙南建立沈項臨縣民主政府。

1947年春,人民解放軍推進到沈丘,沙河南北地區分別建立了人民政權。沙北先後屬沈鹿淮縣(駐地槐店)、沈太鹿縣、界首縣;沙南先後屬沈項臨縣、沈項淮縣。

1947年8月,劉鄧大軍千里躍進大別山,解放沈丘縣城。

1948年3月槐店鎮改為豫皖蘇行政公署直轄市。次年3月取消。

1949年3月,沙河南北原沈丘政區合併為沈丘縣,縣政府設在今老城鎮。

1950年10月,縣政府由老城遷至槐店鎮。

由上述可以看到從1928年開始,槐店一直是沈丘黨組織活動的中心(由於當時國民黨縣城在縣城南方的城關鎮,槐店在沙潁河北方有著天然的地理優勢,兩者相距較遠,且當時沙河航運發達有利於組織交流活動),在黨的領導下憑藉著良好的群眾基礎,黨組織在槐店鎮逐漸發展壯大,所以說槐店鎮有著良好的群眾基礎可以做縣城治所。

2 交通區位優勢

2.1水運優勢

1942年漯河至界首段小汽輪(俗稱“汽划子 ”)通航,經槐店。自此沈丘到達江河暢通無阻,沙潁河航道成為沈丘的黃金水道。

1949年4月—5月 沈丘港船隻全部出動,運糧200萬斤,軍鞋140萬雙支持渡江戰役,槐店鎮的水運優勢顯露無遺。

2.2 地理位置

當時沈丘縣劃歸淮陽專署,縣政府設立在槐店相較於老城距離公署較近,便於管理,且公路交通較為便利。


為何當年沈丘縣城從老城遷往槐店……

80年代的沈丘

2.3 老縣城的破落

1940—1944年縣城兩次遭到日寇轟炸和掃射,建築物受到嚴重損壞,長時間的戰爭和匪患使當時的沈丘老縣城呈現衰敗,不利於縣治。

以上,可以看出槐店鎮在新中國成立後憑藉著自己獨特的政治,地理,交通區位優勢成為沈丘縣政府新駐地。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