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13 多數父母不知道,孩子數學學不好,多是沒能提前“開竅”

文|秘籍君

孩子的學習需要“開竅”,不知道大家贊同不。記得我那會兒上學,初中才開始學英語。老師在早讀課上讓我們背單詞,我死活記不住,還被留住不讓走。看到”name”這個單詞後我突然靈光一閃,咦,這跟我們念拼音有點像哎。至此之後就開了竅,英語成績一路遙遙領先。

當然,孩子如果英語、語文學得不好,家長是指望孩子能開竅的,畢竟是語言類學科,似乎跟運氣、靈感之類的沾點邊。但如果孩子數學不好,多數家長會覺得,沒救了。連孩子自己也這麼覺得。不少小學初中是學霸的女生,到了高中成績就一落千丈,原因就在於數學偏科。但其實他們不知道,孩子數學學不好,多是沒能提前“開竅”。而這種開竅,其實是指孩子在幼兒園階段或者小學階段,家長對孩子數學興趣的培養和數感的引導。

多數父母不知道,孩子數學學不好,多是沒能提前“開竅”

幼兒園和小學一二年級是幫助孩子打好數學底子的關鍵期

早年畢業於北京師範大學數學系的孫路弘在《媽媽教的數學》一書中說,很多孩子因為在能力上還不具備接受抽象事物的能力,因此在最早接觸數學時,會有畏難情緒,但這並不是態度問題,而是能力不足的表現。如果這時得不到父母的引導和幫助,同時父母又一味指責打壓,反而會讓孩子早早厭惡數學,從而在數學上一蹶不振。多數孩子偏科,就是由此而來。相反,如果父母在孩子剛接觸數學時,能夠有效引導孩子發現數學的樂趣,培養孩子學數學的興趣,孩子就會愛上數學。有了對數學的喜好,再加上父母的日常引導,學數學就不再是令人生畏的事。有了興趣,就願意在數學上多花功夫,在學校的數學表現就更好,這樣會形成一個良性刺激,不斷激勵孩子學好數學。

而孩子初步接觸數學是什麼時候呢?多是幼兒園和小學一二年級。因此,抓住這個數學啟蒙黃金期,是父母必做的功課。

多數父母不知道,孩子數學學不好,多是沒能提前“開竅”

如何培養數學底子?讓孩子從具象思維走向抽象思維

一項針對來自天才兒童的研究指出:生活中越是經常性地接觸具體的實物,並得到及時啟發,孩子就越能自如地向抽象思維方向發展。因此,利用日常事物激發興趣,讓數學融入日常生活裡,是父母在家進行數學啟蒙的關鍵。

多數父母不知道,孩子數學學不好,多是沒能提前“開竅”

具體該怎樣做呢?

巧用手指數數和計算加減法。有的家長看到孩子做加減法運算需要用到手指就制止,其實是錯的。反而要鼓勵孩子多用手指。

不管是三歲數數,還是四五歲接受加減法,手指都是幫助大腦接受數量變化的好方法。通過數手指,孩子對抽象的數字會有更直觀的認識,對於數字量的變化也更瞭解。

除了手指,小棍、積木塊都是孩子瞭解加減變化的好辦法。

利用生活場景教會孩子理解抽象數學概念。比如通過買東西,給多少錢,找多少錢,算出花多少,這個叫減法;一個東西3塊,買3個共九塊,這叫乘法。在生活中只要涉及數學知識,就隨時隨地普及,會讓孩子對數學產生興趣。有了父母有心的引導,孩子就能慢慢對數學開竅。

-----------------------

關注【育兒秘籍】,你想了解的母乳餵養、輔食添加、疫苗接種、疾病護理、成長髮育,都能在這裡找到答案。

除了原創漫畫文章,我們還會給您定期奉上實用育兒生活小常識,讓你用科學的方式輕鬆帶娃。


分享到:


相關文章: